古城油田泌124-7井区滚动增储潜力研究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城油田泌124-7井区位于泌阳凹陷北斜坡西段,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构造认识不清;深层系油藏特征认识不清,局部井区井网不完善。針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该井区通过开展构造再认识精细刻画断层、储层特征研究,结合油藏成规律研究及录、测、试油(采)等资料,综合评价井区滚动勘探潜力,并提出井位部署建议,以实现古城油田泌124-7井区滚动增储目的。
  关键词:古城油田;井震结合;储层特征研究;圈闭
  1工区概况
  古城油田泌123、泌124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西段,区域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总体上为一宽缓的、向东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地层整体上向西北抬升,鼻状构造上发育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这两组断裂相互切割形成了多个断块圈闭。
  2泌124-7井区构造特征再认识研究
  泌124-7井区位于古城油田泌123、泌124区结合部(图1),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西段,区域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总体上为一宽缓的、向东南倾没的鼻状构造。断层与北部古城砂体相配置,形成“断层+岩性”油藏,发育主要含油层位H3Ⅵ3.4层。
  2.1早期构造认识存在的问题
  随着动、静态资料不断地丰富,对该区构造认识不断深化,发现了开发中存在动、静态矛盾:
  静态矛盾:1)通过区域精细地层对比,f6号断层北部泌124-4井Ⅴ油组以下存在2个断点,2016年认识仅钻遇1个断点,组合至f115号断层,与现阶段认识不符。2)古城地区地层整体向西北抬升,地层倾向东南方向,但f6号断层下盘古2208等3口井H3Ⅵ油组顶面深度校正后,地层向北东方向抬起。3)古3404井H3Ⅵ3.4层测井解释具有油层特征,按照2016年构造认识不具备圈闭条件,无法成藏。
  动态矛盾:按照2016年构造认识,泌124-7等3口井所在断块H3Ⅵ4层无注水井对应,边水能量较弱,但这3口井投产后一直自喷,能量异常高解释不通。
  2.2构造特征再认识研究
  基于泌124-7井区开发中存在动、静态矛盾,制约区块精细注采调整,2018年以来对该区开展系统精细构造再认识。
  2.1.1精细断层识别刻画
  (一)精细地层对比,识别断点
  通过逐井逐层精细地层对比,重点对关键井泌124-4井进行反复对比,确定该井在Ⅴ油组以下钻遇两个断点,并对区域内每条断层断点核实(表1),新增断点1个,断点利用率100%。
  (二)井震结合,优化断点组合
  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优化断点组合,将关键井泌124-4井Ⅴ油组断点组合至f111号断层,Ⅵ油组断点组合至f62号断层,并绘制了f62、f8号(图2)断层断面图,确保断点组合趋合理,提高断层刻画的准确度。
  2.1.2地层产状再认识
  对井区内的井H3Ⅵ43顶重新较深后,地层倾向由东南变为西南。
  与原认识构造相比,初步分析变化如下:f6号断层走向及延伸规模发生变化,原向西延伸重新认识后向西北延伸至泌124-4井,断层下盘形成断块圈闭,泌124-7、古2209等与古3205井( V2-VI5层边外注水32.57万方)位于同一盘;且地层倾向由东南变为西南(图3)。
  2.1.3利用生产动态,检验构造合理性
  泌124-7井区生产动态:1、泌124-7井、古2209、古2208井投产Ⅵ43层地层能量均较高,初期自喷生产,分析认为受古3205井注污水影响;2、古3404井初期投产V21、33、VI3合采,累采油116吨,生产证实VI3层为油层。
  通过构造恢复,动、静态矛盾得到解决:1、古3205井与泌124-7、古2208、古2209井之间无断层遮挡,均位于f62号断层下盘,解释了原动态矛盾;2、古3404井VI3层与泌124-7属于同一构造圈闭,符合成藏规律。
  3泌124-7井区储层特征再认识研究
  泌124-7井区位于古城油田泌123、泌124区结合部,构造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西段,总体上为一宽缓的、向东南倾没的鼻状构造,发育主要含油层位Ⅵ13、3、43、6、7层。储层是在平缓斜坡背景上沉积的三角洲砂体,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古城三角洲砂体。储层以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为主。
  泌124断块下层系储层沉积物粒度较细,以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储层的岩石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69.14%和22.50%,岩屑含量5.2%。油层胶结方式主要以孔隙式胶结和泥质胶结为主,分选中等,园度次尖-次园,风化中等。
  通过绘制泌124-7井H3Ⅵ油组各小层砂体厚度及孔隙度、渗透率等值线图,认为泌124-7井区单层砂体厚度在4-10m,孔隙度12.23-22.37%,平均17.5%,渗透率0.053-0.322μm2,平均0.221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
  4泌124-7井区增储潜力评价
  4.1泌124-7井区增储潜力分析
  在泌124-7井区精细构造再认识基础上,认为f6号断层向西北延伸至泌124-4井后,断层下盘圈闭进一步扩大,具备进一步完善的条件。
  综合泌124-7井区内钻遇井各小层测录井解释,并结合试油试采特征对各小层油水分布规律再认识。各含油小层油水边界重新认识后,原含油层位面积有不同程度扩大,H3Ⅵ13、3、43、7层表现为含油面积扩大,储量增加,H3Ⅵ6层为新增含油层位,Ⅵ油组新增地质储量18.32万吨(图4)。
  4.2泌124-7井区调整潜力分析
  (一)部分储量无井控制,有完善部署潜力
  按照最新构造认识,含油圈闭扩大,新增储量井网控制程度低。泌124-7井区目前局部区域井距过大,高部位靠近断层无井控制,储量控制程度低,井网未控制含油面积0.21km2,未控制地质储量18.32万吨,具有完善调整物质基础。   (二)区域含油性、产能落实
  泌124-7井区H3Ⅵ油组各层产能落实,日产能4t/d以上,单井累计产油在5000t以上,生产效果较好,综合分析该区仍具有井网完善潜力。区域内老井初期产能2.7-12.4t/d,产能落实。
  (三)区域采出程度低,具备注采井网完善调整,提高采收率的物质基础
  目前各层采出程度在0.41-11.1%,平均采出程度仅3.92%,采出程度低,具备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的物质基础。
  4.3泌124-7井区井位部署
  (一)初步部署原则
  为了完善古城泌124-7井区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同时进一步落实该区构造特征及储量规模,评价Ⅶ油组含油气性,经讨论决定部署评价井古3700井,古3700井设计目的层为H3Ⅵ13、3、43、6、7,兼探Ⅶ2、4层。
  (二)古3700井钻后分析
  古3700井H3Ⅵ油组油气显示丰富,钻遇结果与设计吻合,2019年4月对H3Ⅵ4层射孔投产,日产油14.7吨,证实构造认识合理准确,截止目前该井累计产油1486.1吨。
  在评价井古3700井突破基础上,为加快新储量动用,利用新钻井资料,持续深化构造认识,将古3700井931.2m处断点组合至f8号断层,恢复了泌124-7井区H3Ⅵ43层微构造,并结合古3700井钻遇情况,重新落实了各小层油水边界。
  (三)进一步完善
  在进一步恢复构造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水驱井网控制程度和储量动用程度,同时通过新部署进一步落实该区构造特征及储量规模,根据井位部署原则,结合区域潜力情况,在古城油田泌124-7井区以现有油水井为基础,采用不规则注水井网开发,共部署3口采油井(图5),利用老井转注1口。详情如下:1、部署3口采油井(古3701、古3702、古3703),目的是提高斷层附近高部位储量动用程度;2、泌124-7井区目前整体地层能量下降,古2208井位于构造低部位,下步择机对古2208井转注,给对应油井补充能量。注采井网完善调整后,可形成两口井(古3205、古2208井)边缘注水,高部位6口油井采油的边缘注水井网。
  5实施效果
  泌124-7井区新增地质储量18.32万吨,部署4口井(古3700、古3701、古3702、古3703井),阶段增油1986.3吨。
  6结论及认识
  该项目以泌124-7井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存在的构造认识不清、注采关系矛盾等问题,开展构造、储层及有利圈闭评价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与认识:
  1.经过精细地层对比,对目标区内井断点及层位进行重新核对;
  2.以开发中存在的矛盾点为突破口,通过井震结合对井区构造进行进一步恢复,解决了该区存在的动静态矛盾;并结合古城油田沉积环境,对井区主要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描述,落实了主要含油层位砂体展布特征。
  3.运用圈闭综合评价技术进行圈闭描述与评价,提出有利圈闭1个,部署评价井位1口,开发井3口,增储18.32×104t。
  4、泌124-7井区滚动增储取得突破表明:断块油藏由于构造复杂性,是一个不断认识调整的过程,开发中应善于捕捉问题,针对性开展油藏再认识,用“认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认识”。
  参考文献:
  [1] Samba Charles,刘庆生,顾汉明,罗银河.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对南阳油田泌阳凹陷进行断块解释.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
  [2] 钟俊义,郑浚茂,王振付,等.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特种油气藏,2006.
  [3] 钟广法,谢锐杰,李建兴,刘来民.泌阳凹陷南部核三段扇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及含油性.地质勘探,1995.
  [4] 林社卿等.泌阳凹陷复杂断块群油藏特征及勘探技术.河南石油,2002,Vol.16.No3,P12~1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 井眼数量、井口深度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油水井的老化率与故障率进一步增加,现阶段,我国多数油水井都已经进入中后期, 面临着油水井故障形式更复杂化,修井作业常态化等一系列问题。带压修井工艺的应用能够实现井内不泄压的前提下进行起下管柱作业,有效解决了注水井的注水层段调整,更换管柱及配件等系列井下作业施工难题,对提高修井效率,提高油田开采效率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油水井带压修井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到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它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它还是一次新的技术改革,推动天然气长输管道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建设,它促使天然气管道在施工期间的施工管理、数据管理以及运营维护等方面变得更为便捷。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明显改善了原本的工作状态,本文具体阐述数字化技术在天然气长输管道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环境下,企业加快了档案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促进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促进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建构  档案信息管理工作
期刊
摘要: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整体生产来讲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技术优劣,对于后期使用阶段的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在电气工程的施工阶段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本文主要从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施工控制的重要性展开探索,对于电气供货才能施工的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电气工程;初探  前言: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
期刊
摘要:我国低渗透储层非常的丰富,但是低渗透储层的开采难度比较大,所以了解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对提高采收率非常有帮助,也是低渗透储层的开发重点,应该对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改善我国现有的开采技术和方法,实现我国石油能源的重复利用。  关键词:低渗透油层;渗流特征;油田开发  目前,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能源在社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功能,受到了世界上许多相关学者的
期刊
摘要:煤田开发是我国重要的开发对象,煤层气地面工程是我国煤田开发中的重要工作,地面工程的建设能够确保我国煤田开采事业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地面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能够为我国煤层气地面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煤层气;地面工程;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煤层气的合理应用能够有
期刊
摘要: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在天然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加强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等电气应用和维护,可以保证长输管道的正常运行,提升输气效率。提升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可以使长输管道设备保持安全运行,从而提高电气设备的完整性,满足设计需求,满足各行各业对天然气的需求。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电气设备;措施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的电气设备已经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摘要: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磨现象,当出现偏磨时,会严重影响原油的开采质量与开采效率。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引起抽油机偏磨现象的原因众多,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油井的沉没度、抽汲速度、油管结蜡以及聚合物浓度等四个方面,油田工作人员可以从对抽油机运行参数进行优选、使用具有调速功能的电机、定期更换抽油机的杆管、采取一定的清防蜡措施以及安装使用防偏磨设施等五个方面出发,分别采取多项措施,减小抽油机发生偏磨
期刊
摘要:油气田企业实行HSE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油气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联系天气HSE管理体系在实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并完善HSE管理体系,针对油气田企业中岗位危险源和风险点的识别,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机制及应急预案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构建油气田企业的安全机制。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油气田企业;对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油气田企业的安全管
期刊
摘要:在进行原油计量过程中会使用到原油流量计,原油流量计的种类有很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原油具有很强的粘性和挥发性,导致原油流量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漏油现象,导致计量数据出现误差。通过分析原油流量计在检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同因素对原油流量计的影响,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原油流量计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原油流量计;检定;问题与对策  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原油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