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梅:以笨拙的脚步靠近梦想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一梅自诩是一个笨拙的女人:“我的笨不是脑子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会永远选择‘艰难’的那一边。”从小到大、数不胜数的每一次选择中,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干,一路这样沿着‘艰难’的路牌走了过来,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她的作品《恋爱的犀牛》从1999年首演风靡至今,被誉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她的“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其他两部剧作《琥珀》和《柔软》,皆引起轰动和争议,是当代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无论是她的剧作还是小说,在观众和读者中都影响深远而持久,被一代人口耳相传,成为文艺青年们的集体记忆。在新书《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中,宁愿取拙、不愿取巧、特立独行的剧坛才女廖一梅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年轻时胡闹,谈不靠谱的恋爱、辞职、写剧本、做没人看的话剧、和没人看好的愤青孟京辉结婚生子,这些在当时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计后果的任性。廖一梅歪歪扭扭地走着,内心却越来越亮堂,她知道有一种生活是自己不想要的,即那种一眼能看到人生尽头的生活。“其实,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廖一梅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
  廖一梅毫无遮拦地表述了自己对世俗的幸福和柴米油盐的快乐如此的抗拒和怯懦,企图通过内心的思考,来划清她和生活的界限。
  虽然人生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但廖一梅更多地想做个人生活的导演,即使世俗不理解,亦不回头。她的智慧与阅历,让她足够成为一位消解了性别差异的引领者。新书里,充满哲思的句子遍地皆是,你会不自觉地勾画、抄写,当这些深邃闪光的思想过滤掉你的层层浮躁,你会惊异地发现,你的身体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变得温情和柔顺,充满思考力。与作者对话的同时你会不自觉地反躬自问,你不断看到自己内心里那些长久以来一直被你忽视或者忽略着的层面——神奇的是,这竟然如同一种全新的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处触不到的柔软”,廖一梅轻轻地说。
  在《凤凰·非常道》的访谈里,主持人问廖一梅的丈夫、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你觉得人最好的美德是什么,孟京辉想了一下,回答:“勇敢和幽默”。我想琴瑟相和,廖一梅的答案应该也八九不离十。你也许痛苦过,但请记住:你的痛苦并不特殊。生命的孤独,爱情的善变,都需要用发自骨子里的勇敢和自嘲的幽默去面对和承受。让我们相信,有些时候,过于理性也许就意味着命运的波澜不惊和人生的平铺直叙。面前一条被规划好的路,无须选择、无须思索,丝毫不费力便可以轻而易举、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长大、恋爱、成人、老去,墓碑上写着“谁的子女、爱妻或者母亲”如此轻易就可了结的一生。没有任何风险,也不会遭人耻笑。安全无害,为什么不要? 但这样的人生,仔细想想,也没意思。“我从来不屑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人生在世,一生不过一瞬,生命变幻不居,命运一片黑暗,名誉难以捉摸。”相信书中这句话会击中很多人的内心。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人生不是一场可以预知的设计,不要想着把每一步都以科学的理性加以分析。以笨拙的脚步蹒跚前行,自导自演自己的人生剧目,心怀希望和梦想,即使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会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
  有时,上帝更偏爱笨拙的孩子。
  (特约撰稿:梁阁亭)
其他文献
我第三次采访台湾“云门舞集”现代舞团的创始人林怀民先生,是他带领舞团来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水月》、《行草》和《红楼梦》。已经60 岁的他,眼神依然清澈明亮,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容易激动。他说自己年轻时脾气很急,为了排出舞团的第一部舞剧《薪传》,对人对己都到了苛刻的程度。一次他看到两位舞者在应该排练热身的时间还蹲在外面吃面,就冲上去演讲了一番排练的重要性,说你们这样不珍惜自己,那还跳什么舞!说着手掌啪的
期刊
和朋友去山上踏青,在注满风的树底,见小紫花开得摇摇晃晃,单纯未经世事的样。朋友说,这是紫花地丁,他说他的祖父是老中医,以前谁被蛇咬了,祖父就用紫花地丁和雄黄一起捣烂,敷在伤口,很管用。  地丁,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孩子”,人间草木,凡尘你我,谁能说自己不是大地之子?世间万物,活着,就少不了大地的哺育,因此,我们要心怀感恩。  想把这棵紫花地丁挖回家,小巧的样子,以为用手刨刨就成,没想到,它的根就像
期刊
雷恩是一名非常著名的舞台剧演员,他曾在一个很成功的剧目中饰演一个贵族角色,这个贵族已被软禁了20年。在最后一幕中,国王的信使拿着国王写的一封特赦信上场,然后将信交给由雷恩饰演的那位贵族。这个剧目因为大受欢迎,所以已经连续上演了几十场。尽管每场戏雷恩都得念一遍那封信,但他还是坚持要求将内容都写在信纸上。   一天晚上,饰演国王信使的同事莱特决定与雷恩开个玩笑,看他反复演出这么多场后,是否已经将信的内
期刊
近年来,美国森林中有不少珍贵灌木种类在锐减。美国人为此感到很不解,他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和手段在全世界都是令人称道的,为什么这些珍稀灌木偏偏不领情?甚至,比原来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之前,它们的减少速度还要快。  加州大学一名叫施恩的植物学教授最终揭开了谜底,但他的答案是如此令人意外——那些灌木的迅速减少,是因为美国森林防火员太称职了!  美国森林防火员就像一支特种部队,任何隐患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和无
期刊
7月26日晚,被翻译成40种语言的《恶童日记》三部曲作者,匈牙利裔瑞士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在瑞士纳沙泰尔家中去世,享年75岁。  1986年其处女作《恶童日记》初在法国出版即震惊文坛,获得欧洲图书奖。续集《二人证据》与《第三谎言》于1988年、1991年相继出版,成为著名的“恶童三部曲”。1992年《第三谎言》获得法国图书文学奖。其他重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昨日》,中篇小说《文盲》、《噩梦》,舞
期刊
宁可在你所喜欢的事情上失败,  也不要在你所厌恶的事情上取得成功。    如果你明确自己的方向,  世界也会为你让路。    有时候,上天没有给你想要的,  不是因为你不配,  而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有人以为,最伤心的回忆来自痛苦的经历,  其实最伤心的回忆莫过于,  那些无法再现的幸福的经历。    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  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  成熟后,
期刊
记得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第一个学期就要上统计课,教授引用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信靠上帝;除了上帝,其他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  上面这句的上半句,源于美国国歌,印在美国的货币上不说,还是美国的法定箴言;后半句则来自于对现代管理有重要贡献的美国管理学家、统计学家爱德华·戴明,他主张惟有数据才是科学的度量。  上帝,是极大、极高、极虚的神的代表;数据,是至小、至实、至真的逻辑单元,既信靠上帝,
期刊
有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一辈子,可能没有配偶,可能没有孩子,但绝不可能没有妈妈。”  妈妈,是我们张开嘴巴能够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妈妈,是我们一生中无法绕过的事实;妈妈,是我们血液里无法挥走的情怀。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没有疑虑地说,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疼我们的那个人,这个“最”,几乎无人能够替代。可是,想想我们自己曾怎样对待这个最疼我们的那个人呢?  幼时的吵闹,夜晚的不眠不休,让母亲度过多少个无
期刊
作为一个资深的油画门外汉,我喜欢梵高已经很久了。你让我专业地说说喜欢的原因,我说不明白,就是喜欢;那种焦灼、燃烧的动感让我心有戚戚,我觉得油画就该那样,不管隐忍还是蓬勃,生命的质感你得表现出来。所以,到荷兰,梵高博物馆是一定要看的。   那一天和阿姆斯特丹往常一样,下了一阵雨,天就晴了。其他楼在装修,国立博物馆只开放一栋楼,两层展室,不大,但对荷兰这样袖珍的国家来说,这样的规模可以理解。重要的是
期刊
1994年,为了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丈夫开出租车,她摆修鞋摊,想不到时间不长,丈夫就因为车祸不幸去世。如果带着孩子回老家,经济压力会减轻不少,但为了孩子的前途,她还是咬着牙留了下来,仅凭着修鞋挣来的微薄收入支撑这个家。   2002年的一天,一位在故宫做讲解员的女子到她的鞋摊来修鞋,在闲聊中得知,干这一行没有学历限制,只要对故宫熟悉,并且掌握一门小语种就行。女子无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