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此,信息技术应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123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优势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起步较晚,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掌握新技术,为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互相配合使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现阶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学趋势,
  信息技术教学中统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便于教师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实施个别辅导,针对性很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要让他们认识到,分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差别,但并不存在等级制度,以免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产生自满和骄傲。
  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新生入学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测验,然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态度,摸清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最终根据综合测验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变化或提升,合理调整他们的层次,让学生认为自己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不断进取的精神,产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另外,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分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不断调整分层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分层
  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拟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得以提升。对于优等生,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着重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要求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能拓展信息技术知识视野,对教学大纲之外的知识有所涉及;对于中等生,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力,提升其成就感,促使他们向优等生靠近;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目标需要适当降低,以培养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主,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以充满热情的心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逐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3.教学方法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尽快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教师应主要使用导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或探究性学习,指导其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锻炼其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对于中等生,则应运用帮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注重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活泼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促使其提高成绩、认真学习;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应采用诱学方法,从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着手,实现寓教于乐,或者是通过一些小游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多辅导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学习优点,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主要指的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运用同教材、同进度和异要求的教学模式。对于优等生,由于他们已经基本掌握教材内容,教师可着重对一些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点拨教学,并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还应多设计一些问题,促使其独立思考,拓展思维;中等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帮助他们巩固教材中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并逐渐向优等生层次靠拢;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更要立足于教材,从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始,教学内容应尽量精简,但是需要围绕重点。由于这一次层次的学生基础水平较差,对于难点和重点知识,教学需要反复讲解,带领他们反复练习,通过多次重复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的记忆得以强化,最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5.作业设计分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每当教师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活动之后,都应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以此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并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效。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将难度分为困难、一般和简单三个档次,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学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对于优等生,应要求他们使用PS技术自由采集和加工一组图片,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出一幅新颖的作品;对于中等生,作业可以设计为熟练掌握PS软件的操作,进行一般的图形、图像采集与加工,作业内容符合基本审美;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求他们能够掌握PS软件的基本操作,明白各个常用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与技巧,以一些简单图形、图像的剪切、调整大小和明暗度等为主,适当降低作业难度。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不仅符合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需求,还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实施。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同时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等进行科学分层,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永芳.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红.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符学斌.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80-82.
  [4]庄李木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好家长,2015(16):149.
  [5]刘雪.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11):86.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公布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之间的差异比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摘要:从2013年开始,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逐渐加快,进入新时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诸多领域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从会计制度角度出发,首先指出了现阶段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相关探索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财政体系 改革  0 引言  在我国的现行社会管理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服务和管理市场
近年来,湖北省宜城市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多方筹措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选址、统一标准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开展迁村腾地工作,走出了一条以迁村腾地为手段,以
摘要:隔离开关的结构以及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比较简单,所以在实际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就经常被忽视,但是隔离开关在实际的运行中环境比较差,这样隔离开关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几率就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升高。而本文主要就对隔离开关检修时出现的异常问题和处理办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隔离开关 检修 异常问题 处理办法  在电力网络的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安全和可靠就需要将带电运行的电气设备停电进行检查
文章针对平均指标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古代"两会"是什么样会议?如果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共和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但是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当然,古代中国的国家议事体系与现
摘要:在全球资源短缺的今天,节能环保已经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方向和主流趋势。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消耗的能源和自然资源是非常巨大的。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应用的意义,国内外节能技术应用的现状,站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从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等方面探讨了施工阶段如何进行节能降耗,并提出了节能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施工 节能 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
建筑设计总体规划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业驱动下,更多需要考虑居住的舒适性、生活的便利性、环境的适宜性和成本的节约。设计人员综合考
创新民营科技服务体系,应落实政策、政产学研互动、发展中介服务,营造氛围、创新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