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局部枸橼酸抗凝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儿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时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RCA)的适合剂量,并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珠江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接受CVVH且应用RCA的患儿66例,予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配方抗凝。患儿按体质量分为4组:≤10 kg组(Ⅰ组)、20 kg≥体质量>10 kg组(Ⅱ组)、30 kg≥体质量>20 kg组(Ⅲ组)、>30 kg组(Ⅳ组)。每组随机接受2种不同剂量的ACD-A:ACD-A速度(mL/h)=0.75×血流量(BFR)(mL/min)(A剂量)和ACD-A=1.5×BFR(B剂量)。监测滤器持续时间、体内和体外循环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体内离子钙、体外循环离子钙、体内总钙、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pH值、钠(Na)水平、碳酸氢根(HCO3-)水平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RCA对不同体质量组患儿APTT、BUN及Cr的清除及ALT、AS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组B剂量pH值显著高于Ⅰ组A剂量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4,P=0.015),Ⅱ组B剂量pH值显著高于Ⅱ组A剂量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2,P=0.046),Ⅰ组B剂量HCO3-水平显著高于Ⅰ组A剂量HCO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35,P=0.013),Ⅱ组B剂量HCO3-水平显著高于Ⅱ组A剂量HCO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4,P=0.042),Ⅲ组B剂量滤器持续时间显著高于Ⅲ组A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7,P=0.016),Ⅳ组B剂量滤器持续时间显著高于Ⅳ组A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P=0.000)。

结论

儿童CVVH应用RCA安全有效,不同体质量应用不同ACD-A抗凝速度能减少代谢性碱中毒和增强局部抗凝的效果。

其他文献
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大量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这些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人类脐带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用于治疗视觉障碍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BMSCs属于成体多能干细胞,能够无限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最近较多研究主要通过此类细胞能够分化成特征、形态与视网膜受损结构相似或者功能相同的特点,将其广泛应用于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