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出的委屈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gh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我家孩子刚入学,因为上学忘带铅笔盒,便向身边的同学借文具,不料,刚好被老师看到。老师认为孩子上课讲话不守纪律,下课把他叫到办公室训话。回到家,孩子一直生闷气,但是因为怕我们责备就没提,还是我下楼买馒头碰到孩子的同学,才知道了这件事。
  张彩娥
  答:入学后,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类似情况。但是被老师误会受了委屈之后,为什么有的孩子向家长说,而有的孩子不说呢?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自身造成的。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缺少跟孩子的日常沟通,孩子害怕说出实情后家长责备他,所以他情愿把委屈放在心里,而不愿意说出来。
  那么,家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 引导孩子说出委屈,并表示理解。
  首先,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孩子的情感世界没有成人丰富,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就要主动询问。妈妈应该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他能够打开心扉。询问时,家长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不要逼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更不要在孩子不想说的时候拼命追问,可以以朋友的方式沟通,比如:“妈妈现在是你的好朋友,现在你能不能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不开心呢?”
  孩子说出委屈后,家长应该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不是要家长给孩子传递“老师误会你了,妈妈去找老师说清楚”这类信息,更不应该把“错”全推到老师身上,而应该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区别性地解决问题。如果确实是老师或他人的错,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他没有做错,在妈妈心里他依然是个好孩子,只是他跟老师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只要孩子在这方面改进就可以了。
  2. 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沟通,需要彼此理解和关心。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知道,别人同样也需要他的爱。这样就能使孩子有了解、关心别人的愿望,从而变得更加善解人意。
  就以上案例来讲,父母不但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件事,还需要让孩子学会理解老师。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都能用心地学习。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的责备是为了全班同学着想,是不希望大家在课堂上分心。即使老师判断有误,其出发点也是好的。
  经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就能学会包容、礼让,再与人发生矛盾时,就会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大可不必动怒,而应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遇到别人因为误会冤枉自己或无意间伤害了自己时,应当予以谅解。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有利于长大后的为人处世。
其他文献
范志毅得偿所愿的笑容让人们看出了他去国外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迫切。最早提出出国踢球的是范志毅,最早去英国试训,不怕别人耻笑的是范志毅,有了机会努力争取不计个人得失的还
爱打架的插班生  我的大学同学,现任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的李老师找到我,向我讲述了一件困扰他很久的事。  寒假结束后新学期开学,李老师所在的五年级一班转来一名新同学,是个女生,叫杨雪。杨雪长得瘦弱娇小,清秀的脸盘上镶嵌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不说话的时候,看上去非常恬静。李老师初见她,就打心眼里喜欢她。可没过几天,班里接连发生了几件事,竟然都与杨雪有关——  张小小的书包被摔到地上,里面的书本散落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