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实践技能是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本文针对现场实践技能偏弱的实际,探讨了提高教师队伍现场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技能;主要途径;保障措施
职业技术教育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为生产一线企业提供“零距离”人才开发服务,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这就要求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能将现场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等转化为授课内容,提高学习对象的实践技能,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现场实践能力现状
职业技术院校师资来源相对单一,来自于企(行)业内部流动而来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技能专家所占比例非常低,主要来自于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这决定多数教师对基础理论拥有优势,但现场实践经验和操作指导能力普遍偏弱。造成实践能力偏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广泛应用,而教师未能及时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龄、知识结构、深入现场机会少等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相对偏弱,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
师资建设应树立长期、科学、可持续的理念,突出现场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法、多渠道,齐抓共管。
(一)发挥校内优势,利用好两种资源
一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校内实训设施便捷、实际,可根据实际适时安排项目,还不受特定时间、耗材、场地等限制,教师可以不限次操作实践;学校还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改造维护等具体工作。二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实训资源。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充足、设备先进、软硬件更新快,项目所涉及的工种、工艺、流程、设备、材料等更贴近生产实践,更有针对性。三是合理利用社会实训资源。社会培训机构及其它高校都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基地。既可利用各自优质资源,通过合作共建、共同利用等形式实现互利互惠,也可以选派人员通过进修、参观、交流等形式,拓展实践空间。
(二)和谐校企合作,参与企业技术管理工作
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骨干教师创造更多机会参与企业各项生产、科研等管理中。石油职业院校应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教师,通过挂职锻炼、技术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参与业务适宜的企业技术工作。如选派质量、安全等对口专业教师参与或旁听企业生产事故的过程调查、案情分析、责任认定等,并编制成教育案例课件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可选派教师参与企业重要工程检查考核,如计量站、增压点、联合站等施工建设验收工作;参与岗位规范、标准化文件的编制、审核等,使其熟悉企业相关规范、标准及其落实情况,使其有机会收集相应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三)落实准入制度,重视青年教师现场实习培养
尽可能的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满足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基本实践经验要求。而针对新入职教师、现场经验不足或专业经历不全面的青年教师,应结合生产一线的实际,制定现场锻炼、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内容、目标及要求,并在实习站点工程师、技术人员及技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得以落实。
(四)了解企业需求,落实校企订单式互训措施
针对某些学员数量大、专业性强、主办方期望值高的重大培训项目,在培训协议酝酿阶段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培训效果和师资储备充分协商。可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利用主办方实际生产环境和条件,先对任课教师进行必要培训,增强自信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有针对某单位数字化抽油机管理与保养业务培训项目,授课老师可提前进入生产现场,通过看、摸、听、拆、装等方式,近距离接触设施设备,直接向相关管理、技术、养护等方面人员请教,接受再培训,收集必要的图片、录像、报表、流程图等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五)发挥竞赛功能,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层次
除了在职业院校内部,定期组织各类实践操作技能竞赛。还应积极参与企(行)业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既可以选派选手直接参赛,也可直接参与竞赛组织,如竞赛场地建设、设备安装与调试、规则研讨、竞赛裁判等工作,创造条件使教师广泛接触竞赛选手、教练和裁判。
(六)拓展综合技能,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
通过承担石油企业科技研究项目、院校自立项目等方式,针对工艺改进、技术革新、设备维护等过程的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外,发挥自身优势,贴近生产、不断推出适合企业培训实际的培训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师通过亲身参加现场拍摄操作过程、搜集和整理素材、编辑素材等活动,了解岗位操作规范以及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保养维护知识,了解和熟悉了岗位操作流程、工具、量具使用等工作规范,提高专业能力。
(七)激励资格取证,提高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持证比例
鼓励教师参加劳动部门或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或技术等级鉴定,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把获证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如参加采油、集输、仪表等对口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参加井控、HSE、硫化氢等行业认可的培训资格证书,从而掌握和熟悉相应工种或岗位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从而在职业教育中得以应用。
三、提高教师现场实践技能的保障条件
(一)理念保障
需顶层设计,更新理念,营造有利于教师提高现场实践能力的氛围,克服落后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障碍。
(二)规划保障
从专业(工种)设置特点出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具体途径、阶段性目标、评价办法等,实现规范有序。
(三)资金保障
根据实际,设立专项经费,做到专项列支,包干使用,确保经费来源持续稳定。
(四)组织保障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相应的评价认定组织,辅之以必要的福利待遇等,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技能;主要途径;保障措施
职业技术教育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为生产一线企业提供“零距离”人才开发服务,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这就要求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能将现场生产工艺、技术规范等转化为授课内容,提高学习对象的实践技能,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现场实践能力现状
职业技术院校师资来源相对单一,来自于企(行)业内部流动而来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技能专家所占比例非常低,主要来自于各类大专院校毕业生。这决定多数教师对基础理论拥有优势,但现场实践经验和操作指导能力普遍偏弱。造成实践能力偏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广泛应用,而教师未能及时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龄、知识结构、深入现场机会少等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相对偏弱,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
师资建设应树立长期、科学、可持续的理念,突出现场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方法、多渠道,齐抓共管。
(一)发挥校内优势,利用好两种资源
一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校内实训设施便捷、实际,可根据实际适时安排项目,还不受特定时间、耗材、场地等限制,教师可以不限次操作实践;学校还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改造维护等具体工作。二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实训资源。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充足、设备先进、软硬件更新快,项目所涉及的工种、工艺、流程、设备、材料等更贴近生产实践,更有针对性。三是合理利用社会实训资源。社会培训机构及其它高校都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建立了相应的实训基地。既可利用各自优质资源,通过合作共建、共同利用等形式实现互利互惠,也可以选派人员通过进修、参观、交流等形式,拓展实践空间。
(二)和谐校企合作,参与企业技术管理工作
在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骨干教师创造更多机会参与企业各项生产、科研等管理中。石油职业院校应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教师,通过挂职锻炼、技术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参与业务适宜的企业技术工作。如选派质量、安全等对口专业教师参与或旁听企业生产事故的过程调查、案情分析、责任认定等,并编制成教育案例课件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可选派教师参与企业重要工程检查考核,如计量站、增压点、联合站等施工建设验收工作;参与岗位规范、标准化文件的编制、审核等,使其熟悉企业相关规范、标准及其落实情况,使其有机会收集相应的图片、录像等资料。
(三)落实准入制度,重视青年教师现场实习培养
尽可能的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满足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基本实践经验要求。而针对新入职教师、现场经验不足或专业经历不全面的青年教师,应结合生产一线的实际,制定现场锻炼、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内容、目标及要求,并在实习站点工程师、技术人员及技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得以落实。
(四)了解企业需求,落实校企订单式互训措施
针对某些学员数量大、专业性强、主办方期望值高的重大培训项目,在培训协议酝酿阶段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培训效果和师资储备充分协商。可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利用主办方实际生产环境和条件,先对任课教师进行必要培训,增强自信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有针对某单位数字化抽油机管理与保养业务培训项目,授课老师可提前进入生产现场,通过看、摸、听、拆、装等方式,近距离接触设施设备,直接向相关管理、技术、养护等方面人员请教,接受再培训,收集必要的图片、录像、报表、流程图等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五)发挥竞赛功能,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层次
除了在职业院校内部,定期组织各类实践操作技能竞赛。还应积极参与企(行)业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既可以选派选手直接参赛,也可直接参与竞赛组织,如竞赛场地建设、设备安装与调试、规则研讨、竞赛裁判等工作,创造条件使教师广泛接触竞赛选手、教练和裁判。
(六)拓展综合技能,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
通过承担石油企业科技研究项目、院校自立项目等方式,针对工艺改进、技术革新、设备维护等过程的技术难题展开研究外,发挥自身优势,贴近生产、不断推出适合企业培训实际的培训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师通过亲身参加现场拍摄操作过程、搜集和整理素材、编辑素材等活动,了解岗位操作规范以及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保养维护知识,了解和熟悉了岗位操作流程、工具、量具使用等工作规范,提高专业能力。
(七)激励资格取证,提高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持证比例
鼓励教师参加劳动部门或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或技术等级鉴定,考取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把获证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如参加采油、集输、仪表等对口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参加井控、HSE、硫化氢等行业认可的培训资格证书,从而掌握和熟悉相应工种或岗位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从而在职业教育中得以应用。
三、提高教师现场实践技能的保障条件
(一)理念保障
需顶层设计,更新理念,营造有利于教师提高现场实践能力的氛围,克服落后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障碍。
(二)规划保障
从专业(工种)设置特点出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具体途径、阶段性目标、评价办法等,实现规范有序。
(三)资金保障
根据实际,设立专项经费,做到专项列支,包干使用,确保经费来源持续稳定。
(四)组织保障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相应的评价认定组织,辅之以必要的福利待遇等,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