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既具有普通高校的普遍性特点,又具有其起步晚、经验少、师资力量薄弱等自身发展的特点,要搞好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务必充分认识当前这支队伍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因素,为实现强化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生干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部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2-108-0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高校学生干部自己本身是高校的受教育者,但他们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好这支队伍对学校学风建设、校园服务管理等方面意义重大。这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更为重要。仔细分析这支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因素就成为这支队伍建设的关键。
谈到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一般来讲这些挑战主要存在于这三方面:首先是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最后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所带来的挑战。
一、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因素
首先学生干部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不准。前面讨论过,独立学院学生干部有综合素质高,见多识广的特点。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很多的学生干部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或是想通过担任学生干部锻炼自己,甚至为了在入党、评优时取得某种便利,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担任的学生工作上,而放松了学习,忽略自己真正的社会角色——学生。他们把为老师和同学服务的职能工作当成“官场”的模拟,把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做是大学生活无足轻重的附属品,而对自己职务的大小、头衔的多少非常关心,把它设定在自己想象和营造的官场或“准官场”中,使得其大学生活本末倒置, 给自己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其次,学生干部的工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1]。独立学院学生的普遍特点是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这样的特点大多的只停留在对时尚事物的追求上,在其分担的职能工作上很多学生干部缺乏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往往办事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交付的事情办理得也比较牢靠,但在办理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创造性。在完成老师交付的工作任务时,老师一定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操作,如果老师没有明确指出,他们要么就会不知所措、要么就是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探索工作新方法的闯劲和魄力,使得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开展课余文化活动时,表现为只会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活动方式和项目,或者重复以往的一些项目,新意不浓,很难满足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工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最后,学生干部队伍稳定性比较差。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在各类奖励机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公办院校为了鼓励学生干部在考研、就业等方面都给予他们很大的支持,而这些在独立学院很难办到),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他们不得不选择退出学生干部队伍,往往呈现出“大一没经验,大二在锻炼,大三靠边站”的格局,导致了学生干部队伍稳定性差;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其成长特点,大多都具有本位意识强, 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的特点。在担任一定职务期间,刚开始积极性很高,而后因为“爱好广泛”,很难做到自始至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喜欢调兵遣将、充当指挥者,希望别人遵守纪律,而“宽于律己”,不喜欢被别人领导,很容易引起内部矛盾扩大化,给队伍的稳定性带来极大挑战。
二、学校学生管理给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带来的挑战
独立学院由于起步晚,虽然学生管理工作有母体院校的经验可供借鉴,但独立学院所面临的学生群体与母体院校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真正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经验明显滞后。这一点在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上体现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关于学生干部的选用、培训、奖惩等相关制度缺失或比较粗糙,操作性不是很强,导致很多学生干部能力和素质提升空间有限,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受挫。此外,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干部队伍的定位。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因为采用民营科层模式,管理层往往高高在上,纯粹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处理问题,不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干部,给予学生干部队伍更多的是管理、指挥,而缺乏相应的关爱和引导。也就是说,往往只看重学生干部的“干部”职能定位,而忽视了学生干部最为根本的社会角色——学生。这样一来使很多学生干部疲于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放松了学习,也妨碍了其他素质的提高,最不可忽视的是使他们工作的创造性受到抑制,积极性被削弱。这些都给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带来很大挑战。
三、挑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社会因素
首先,严酷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的异军突起,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了。虽然独立学院本身一般都定位为应用型院校,侧重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但独立学院的学生为了积累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将来就业时的压力,他们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大多都还希望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对于学生干部而言,就意味着他们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还要参加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认证。这样往往会使我们的学生干部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手忙脚乱,对他们所从事的学生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动摇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其次,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工作的不认可。据调查显示,当前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和个人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不高,从而推及对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贬低或否定,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也被归属为此类。有些用人单位简单认为,独立学院人数较少,学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家庭都比较富裕,学生工作做起来也就比较简单,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锻炼的力度和强度必然也就有限,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相应肯定不如普通院校。而这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水平定位反馈回学校,必然会伤害到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导致有些学生干部消极认为“当学生干部什么也学不到,学到的也都是无用的”。这样一来,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必然要受到影响。
最后,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的冲击。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交际能力强,社交面比较广,是他们亚文化圈里的活跃分子。当前,随着各种变异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我们自身文化的变革,有钱就有一切的成就感、及时行乐的生活观、寻找感观刺激的乐趣观、尔虞我诈的竞争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拼命称霸的英雄观、等价交换的价值观、个人中心的社会观充斥着校园[2],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冲击着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干部。这种冲击或多或少会消解我们学生干部崇高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走向其反面,给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长期发展都带来很大冲击。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因素来自不同的参与主体,各个主体在诸多因素中的作用方式也各异,要把独立学院学生队伍建设好,就务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学生干部队伍、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把其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处理,以达成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树德.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张家口社会科学,2007,(03).
[2] 王惠红.校园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中学教学参考,2009,(12).
作者简介:
王栓萌,男,陕西兴平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学生干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部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2-108-02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高校学生干部自己本身是高校的受教育者,但他们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好这支队伍对学校学风建设、校园服务管理等方面意义重大。这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更为重要。仔细分析这支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因素就成为这支队伍建设的关键。
谈到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一般来讲这些挑战主要存在于这三方面:首先是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最后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所带来的挑战。
一、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因素
首先学生干部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不准。前面讨论过,独立学院学生干部有综合素质高,见多识广的特点。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很多的学生干部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能力、或是想通过担任学生干部锻炼自己,甚至为了在入党、评优时取得某种便利,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担任的学生工作上,而放松了学习,忽略自己真正的社会角色——学生。他们把为老师和同学服务的职能工作当成“官场”的模拟,把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做是大学生活无足轻重的附属品,而对自己职务的大小、头衔的多少非常关心,把它设定在自己想象和营造的官场或“准官场”中,使得其大学生活本末倒置, 给自己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
其次,学生干部的工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1]。独立学院学生的普遍特点是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这样的特点大多的只停留在对时尚事物的追求上,在其分担的职能工作上很多学生干部缺乏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往往办事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交付的事情办理得也比较牢靠,但在办理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创造性。在完成老师交付的工作任务时,老师一定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操作,如果老师没有明确指出,他们要么就会不知所措、要么就是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探索工作新方法的闯劲和魄力,使得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开展课余文化活动时,表现为只会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活动方式和项目,或者重复以往的一些项目,新意不浓,很难满足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工作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最后,学生干部队伍稳定性比较差。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在各类奖励机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公办院校为了鼓励学生干部在考研、就业等方面都给予他们很大的支持,而这些在独立学院很难办到),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他们不得不选择退出学生干部队伍,往往呈现出“大一没经验,大二在锻炼,大三靠边站”的格局,导致了学生干部队伍稳定性差;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其成长特点,大多都具有本位意识强, 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的特点。在担任一定职务期间,刚开始积极性很高,而后因为“爱好广泛”,很难做到自始至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喜欢调兵遣将、充当指挥者,希望别人遵守纪律,而“宽于律己”,不喜欢被别人领导,很容易引起内部矛盾扩大化,给队伍的稳定性带来极大挑战。
二、学校学生管理给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带来的挑战
独立学院由于起步晚,虽然学生管理工作有母体院校的经验可供借鉴,但独立学院所面临的学生群体与母体院校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真正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经验明显滞后。这一点在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上体现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关于学生干部的选用、培训、奖惩等相关制度缺失或比较粗糙,操作性不是很强,导致很多学生干部能力和素质提升空间有限,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受挫。此外,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干部队伍的定位。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因为采用民营科层模式,管理层往往高高在上,纯粹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处理问题,不能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干部,给予学生干部队伍更多的是管理、指挥,而缺乏相应的关爱和引导。也就是说,往往只看重学生干部的“干部”职能定位,而忽视了学生干部最为根本的社会角色——学生。这样一来使很多学生干部疲于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放松了学习,也妨碍了其他素质的提高,最不可忽视的是使他们工作的创造性受到抑制,积极性被削弱。这些都给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带来很大挑战。
三、挑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社会因素
首先,严酷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的异军突起,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之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了。虽然独立学院本身一般都定位为应用型院校,侧重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但独立学院的学生为了积累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将来就业时的压力,他们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大多都还希望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对于学生干部而言,就意味着他们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还要参加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认证。这样往往会使我们的学生干部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手忙脚乱,对他们所从事的学生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动摇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其次,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工作的不认可。据调查显示,当前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和个人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不高,从而推及对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贬低或否定,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也被归属为此类。有些用人单位简单认为,独立学院人数较少,学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家庭都比较富裕,学生工作做起来也就比较简单,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锻炼的力度和强度必然也就有限,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相应肯定不如普通院校。而这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的水平定位反馈回学校,必然会伤害到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导致有些学生干部消极认为“当学生干部什么也学不到,学到的也都是无用的”。这样一来,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必然要受到影响。
最后,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对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的冲击。独立学院的学生干部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交际能力强,社交面比较广,是他们亚文化圈里的活跃分子。当前,随着各种变异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我们自身文化的变革,有钱就有一切的成就感、及时行乐的生活观、寻找感观刺激的乐趣观、尔虞我诈的竞争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拼命称霸的英雄观、等价交换的价值观、个人中心的社会观充斥着校园[2],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冲击着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干部。这种冲击或多或少会消解我们学生干部崇高的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走向其反面,给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长期发展都带来很大冲击。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因素来自不同的参与主体,各个主体在诸多因素中的作用方式也各异,要把独立学院学生队伍建设好,就务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学生干部队伍、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把其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处理,以达成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树德.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张家口社会科学,2007,(03).
[2] 王惠红.校园亚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中学教学参考,2009,(12).
作者简介:
王栓萌,男,陕西兴平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