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湖边的直饮马井巷原来是D级危房,3月26日,危房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仅仅用了3个多月,到了7月5日,2300多平方米的外立面改造基本完成,朱红色窗棂、粉白色的墙,危房摇身一变重现白墙黛瓦的动人光彩。
从今年初开始,借着G20的东风,杭州住保房管局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和老房子的修缮与保护。目前已完成28处历史建筑的价值评估工作,对9处历史建筑进行深度测绘,移机完成13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前六批历史建筑二维码的贴牌工作。
记者者:杭州有着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其中历史建筑就是这些韵味最全面、直观的载体。G20来临,市房管部门如何向国际嘉宾讲好“杭州老故事”?
周先木: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存有大量建筑遗存,反映了城市变迁过程中由街巷坊弄、老房子融合构成的历史肌理,一旦失去,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与价值将大打折扣。在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建立“四制一库”抢救性保护机制,实现“应保尽保”。通过多方普查、房屋拆除前现场排查、市民推荐救护、多部门筛选论证四项机制,将挖掘出来的老房子全部纳入预备名录库,先予保护,将其作为历史建筑的候选名单。这样,文物以外有价值的老房子都有了“护身符”。
实践“分类实施、综合改善”的活态保护方式,实现老建筑、原风貌、新价值。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设定历史建筑不同保护等级。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修缮使用标准,因地制宜、一幢一策,采取保护、整饬、更新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在恢复传统风貌的同时,更新升级建筑功能,合理定位业态,有效延续传统文化,实现“活态保护”。
创新“鼓励外迁,允许自保”为主的多重激励机制,实现“要我保”到“我要保”。历史建筑内的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改善方式,愿意外迁的,提供新房并奖励;想留在原地自行保护的,政府给予补贴。无论外迁还是自保,都尊重用户的选择。
记者者:杭州举办G20峰会,物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同时,请介绍一下这几年杭州物业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周先木: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杭州物业管理从无到有,管理面积20年间增长了350倍。截至目前,我市实施物业管理的总面积超2.3亿平方米,在杭物业服务企业13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有48家物业服务企业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大厦)荣誉称号,80家荣获省优称号,9家物业公司进入中物协公布的中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百强榜。在中国指数研究院最近一次对全国24 个重点城市居民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我市以80.1分位列第一。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迎接G20峰会,我们开展了许多专题活动。
举办物业服务业务巡回培训班。每个区安排一期,讲解有关G20的安全防范工作等,共计2000余人次参加了物业管理业务巡回培训活动。
在全市物业服务行业开展“迎峰会、展风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提出了“加强服务管理,建设安全文明小区”“推进细节管理,优化居住环境”“加强交流互动,创建和谐小区”三大方面的工作要求,具体涵盖物管区域环境整治、设施设备维护、废旧车辆的清理整治、电动车安全巡查和管理、文明装修、“帮困送清凉”活动等十五个子项目。
加强联络互动,积极做好有关配合工作。一是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G20杭州峰会期间全市物管区域消防安全工作;二是会同市城管委于4~6月对五个老城区及滨江区执行违建信息登记报告制度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三是配合市城管委、市公安交警局做好城区废旧车辆的清理整治工作,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物管区域内废旧车辆情况排查和信息统计工作。
深入推进“零发案小区”和“控案先进小区”创建活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G20国际峰会期间物管项目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物业主管部门、各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安保业务培训、配置必要的防范装备、加强安保信息收集和可疑人员甄别等工作,并确保将物管项目秩序维护人员纳入平安志愿者的队伍。
记者者:“住有所居”保障工程是项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不仅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更圆了广大百姓的住房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杭州住房保障工作情况。
周先木: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以进一步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拟定了2016年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工作方案,并于6月27日启动受理工作。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的全面实施并实现“应保尽保”,既标志着杭州公租房保障形式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杭州公租房保障再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主城区全年计划推出公租房配租房源4500套,新增货币补贴家庭700户。截至6月底,已按计划办理了普德人家、品悦府、祥宁人家、郡枫绿园共1599户公租房家庭的入住工作,组织完成了541名公交、环卫一线职工的公租房选房工作,以及2015年市本级第4期1981户公租房申请家庭的选房活动。
此外,我们将继续加强保障房管理工作,对市区两级目前已筹建的330余万平方米房源将全面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管理,严把准入和退出,确保资源的“公平善用”。
记者者:“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安居”,房屋安全问题关乎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请您谈谈城镇危旧房住房治理改造方面的工作。
周先木:今年杭州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目标任务为31.5万平方米,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市、区两级政府遵循“属地为主,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原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开展全面的房屋安全排查,全面推进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建立了危险房屋的“一楼一档”、网格化的巡查监测、应急抢险避险和房屋安全信息化的动态管理等机制,上半年,全市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443幢,面积16.69万平方米。 记者者:在很多城市进展困难的房屋征收工作在杭州非常顺利,老百姓基本上都很配合,我们杭州有什么特别的做法?
周先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创新:
导入民主共商机制,开创“柔性征收”。在征收多个环节增设民主协商程序,走群众路线。如旧城改建项目,摸索创设了“两轮征询”制度,即项目启动前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的方可启动,项目启动后80%以上被征收人按期签约的征收决定才生效,由被征收人共同决定“征不征”。
构建信息公开平台,实现“阳光征收”。整合政策发布、房屋测绘、产权查档、房改核准、征收补偿、安置办证等各项功能,实现市、区各类数据互联互通、即时采集,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签约、网上备案,打造杭州特色“阳光征收信息系统”,杜绝“暗箱操作”。
拓展多元补偿路径,推进“人本征收”。推广“货币化安置”,在原房评估价值以外另行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被征收人可以就近买到居住条件相当的房子。
破解历史遗留难题,打造“和谐征收”。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原差异较大的搬迁奖励、扩面优惠、“住改非”补贴等标准严格规范。对被征收房屋价格实行第三方评估和专家内审与复核两轮核查,确保补偿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对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保底补偿”,确保安置面积不小于48平米。
记者者:今年杭州房地产市场整体回暖,上半年杭州楼市成交10万多套,在新房市场,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成交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房管部门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是怎么做的?
周先木: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我们围绕中央“去库存”工作任务,结合杭州实际,加大租售并举、住房安置货币化力度,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化”,特别是通过出台“杭十条”有力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1~6月,杭州全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89931套,成交面积998.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578.6亿元,全市二手住房成交54870套,成交面积560.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785.2亿元,都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此外,根据杭州逐步进入“存量房时代”的特征,我们从加强机构人员管理、真实房源等方面入手,引导二手房中介向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今年初开始,借着G20的东风,杭州住保房管局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和老房子的修缮与保护。目前已完成28处历史建筑的价值评估工作,对9处历史建筑进行深度测绘,移机完成13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前六批历史建筑二维码的贴牌工作。
记者者:杭州有着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其中历史建筑就是这些韵味最全面、直观的载体。G20来临,市房管部门如何向国际嘉宾讲好“杭州老故事”?
周先木: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存有大量建筑遗存,反映了城市变迁过程中由街巷坊弄、老房子融合构成的历史肌理,一旦失去,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与价值将大打折扣。在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建立“四制一库”抢救性保护机制,实现“应保尽保”。通过多方普查、房屋拆除前现场排查、市民推荐救护、多部门筛选论证四项机制,将挖掘出来的老房子全部纳入预备名录库,先予保护,将其作为历史建筑的候选名单。这样,文物以外有价值的老房子都有了“护身符”。
实践“分类实施、综合改善”的活态保护方式,实现老建筑、原风貌、新价值。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设定历史建筑不同保护等级。根据等级制定相应的修缮使用标准,因地制宜、一幢一策,采取保护、整饬、更新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在恢复传统风貌的同时,更新升级建筑功能,合理定位业态,有效延续传统文化,实现“活态保护”。
创新“鼓励外迁,允许自保”为主的多重激励机制,实现“要我保”到“我要保”。历史建筑内的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改善方式,愿意外迁的,提供新房并奖励;想留在原地自行保护的,政府给予补贴。无论外迁还是自保,都尊重用户的选择。
记者者:杭州举办G20峰会,物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同时,请介绍一下这几年杭州物业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周先木: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杭州物业管理从无到有,管理面积20年间增长了350倍。截至目前,我市实施物业管理的总面积超2.3亿平方米,在杭物业服务企业13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有48家物业服务企业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大厦)荣誉称号,80家荣获省优称号,9家物业公司进入中物协公布的中国物业管理综合实力百强榜。在中国指数研究院最近一次对全国24 个重点城市居民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我市以80.1分位列第一。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迎接G20峰会,我们开展了许多专题活动。
举办物业服务业务巡回培训班。每个区安排一期,讲解有关G20的安全防范工作等,共计2000余人次参加了物业管理业务巡回培训活动。
在全市物业服务行业开展“迎峰会、展风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提出了“加强服务管理,建设安全文明小区”“推进细节管理,优化居住环境”“加强交流互动,创建和谐小区”三大方面的工作要求,具体涵盖物管区域环境整治、设施设备维护、废旧车辆的清理整治、电动车安全巡查和管理、文明装修、“帮困送清凉”活动等十五个子项目。
加强联络互动,积极做好有关配合工作。一是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G20杭州峰会期间全市物管区域消防安全工作;二是会同市城管委于4~6月对五个老城区及滨江区执行违建信息登记报告制度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三是配合市城管委、市公安交警局做好城区废旧车辆的清理整治工作,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物管区域内废旧车辆情况排查和信息统计工作。
深入推进“零发案小区”和“控案先进小区”创建活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G20国际峰会期间物管项目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市)物业主管部门、各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安保业务培训、配置必要的防范装备、加强安保信息收集和可疑人员甄别等工作,并确保将物管项目秩序维护人员纳入平安志愿者的队伍。
记者者:“住有所居”保障工程是项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不仅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更圆了广大百姓的住房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杭州住房保障工作情况。
周先木: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以进一步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拟定了2016年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工作方案,并于6月27日启动受理工作。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的全面实施并实现“应保尽保”,既标志着杭州公租房保障形式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杭州公租房保障再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主城区全年计划推出公租房配租房源4500套,新增货币补贴家庭700户。截至6月底,已按计划办理了普德人家、品悦府、祥宁人家、郡枫绿园共1599户公租房家庭的入住工作,组织完成了541名公交、环卫一线职工的公租房选房工作,以及2015年市本级第4期1981户公租房申请家庭的选房活动。
此外,我们将继续加强保障房管理工作,对市区两级目前已筹建的330余万平方米房源将全面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管理,严把准入和退出,确保资源的“公平善用”。
记者者:“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安居”,房屋安全问题关乎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请您谈谈城镇危旧房住房治理改造方面的工作。
周先木:今年杭州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目标任务为31.5万平方米,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市、区两级政府遵循“属地为主,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原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开展全面的房屋安全排查,全面推进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目前,全市基本建立了危险房屋的“一楼一档”、网格化的巡查监测、应急抢险避险和房屋安全信息化的动态管理等机制,上半年,全市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443幢,面积16.69万平方米。 记者者:在很多城市进展困难的房屋征收工作在杭州非常顺利,老百姓基本上都很配合,我们杭州有什么特别的做法?
周先木: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创新:
导入民主共商机制,开创“柔性征收”。在征收多个环节增设民主协商程序,走群众路线。如旧城改建项目,摸索创设了“两轮征询”制度,即项目启动前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的方可启动,项目启动后80%以上被征收人按期签约的征收决定才生效,由被征收人共同决定“征不征”。
构建信息公开平台,实现“阳光征收”。整合政策发布、房屋测绘、产权查档、房改核准、征收补偿、安置办证等各项功能,实现市、区各类数据互联互通、即时采集,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签约、网上备案,打造杭州特色“阳光征收信息系统”,杜绝“暗箱操作”。
拓展多元补偿路径,推进“人本征收”。推广“货币化安置”,在原房评估价值以外另行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被征收人可以就近买到居住条件相当的房子。
破解历史遗留难题,打造“和谐征收”。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原差异较大的搬迁奖励、扩面优惠、“住改非”补贴等标准严格规范。对被征收房屋价格实行第三方评估和专家内审与复核两轮核查,确保补偿价格不低于市场价。对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保底补偿”,确保安置面积不小于48平米。
记者者:今年杭州房地产市场整体回暖,上半年杭州楼市成交10万多套,在新房市场,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成交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房管部门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是怎么做的?
周先木:在房地产市场监管方面,我们围绕中央“去库存”工作任务,结合杭州实际,加大租售并举、住房安置货币化力度,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化”,特别是通过出台“杭十条”有力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1~6月,杭州全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89931套,成交面积998.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578.6亿元,全市二手住房成交54870套,成交面积560.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785.2亿元,都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此外,根据杭州逐步进入“存量房时代”的特征,我们从加强机构人员管理、真实房源等方面入手,引导二手房中介向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