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教育实践来说,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精心设计好导语。
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导学,启思质疑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三、开展活动实践运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略举两种活动方式。
1、辩一辩。“辯”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 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2、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玩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精心设计好导语。
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导学,启思质疑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三、开展活动实践运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略举两种活动方式。
1、辩一辩。“辯”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 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2、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玩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