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泊三醇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素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及其抑制物P16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以表皮过度增殖,伴角化不全及真皮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在细胞周期中G1期变异最大,其长短通常可决定细胞周期时间,并且细胞是在G1期决定继续进行增殖还是退出周期。所以,G1期的调控结果将对整个细胞周期产生重要影响。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4,CDK4)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abitor,CKI)P16分子是G1期的主要调控者。同时,临床观察发现,卡泊三醇(calcipotriol,CPT)外用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因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用药前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yclinD1、CDK4及P16三者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以探讨CPT的临床疗效与上述3种分子表达量变化的关系。

其他文献
1、3、5示LABD、BP、EBA血清中BMZ-Ab分别结合97000、180000、290000的表/真皮抗原;2、4、6示与之相对应的LABD、BP、EBA疱液中BMZ-Ab分别结合相同分子量的表/真皮抗原表皮下自身免疫性大疱病(SABD)是一组以皮肤、粘膜反复出现红斑、水疱、大疱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其靶抗原的特性、基底膜带自身抗体(BMZ-Ab)的沉积方式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大疱性类天
期刊
我科于1999年3月收治1例以雅司样丘疹为主要表现且混合多种性传播疾病的二期梅毒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
我们于1998年12月至1999年5月应用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爱疗素)软膏治疗皮肤溃疡23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正常细胞增殖由细胞标记、细胞周期受抑、分化或凋亡、细胞死亡几个环节控制,对其中部分或全部的蛋白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经卡泊三醇治疗后皮损消退部位Bcl-2、Bax、p21WAF1及K17的表达。
期刊
期刊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 分离纯化白念珠菌胞壁碱溶性β-葡聚糖,并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方法与结果 白念珠菌标准株IDC1d经YEPD培养基28℃、18h培养,收集酵母相细胞,0.75mol/L NaOH液提取,乙醇沉淀,得粗多糖。采用红外光谱、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定性分析粗多糖。粗多糖不含还原糖,但含有蛋白质。粗多糖经Sephade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