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在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之上,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情景剧式教学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文言文。《孟子四则》情景剧式教学法成功的因素离不开以下几个几点:课前准备,打好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基础;课堂表演,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加深文言文记忆和理解;课后复习,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文言文 情景剧教学法 《孟子四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61-01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语言精练优美,内蕴深厚,托物言志、言简意赅,注重音律工整、典故等。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诗文佳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而学习文言文正是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任重而道远的大事。
由于历史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学生很难从书面上领悟到文字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真实情感。传统文言文教学也趋于常规化、简单化和程序化,重点突出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讲”,学生在书本上的“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也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兴趣得不到培养和激发,只能勉强“学会”。
怎样将课堂还给学生?怎样能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在讲授《孟子四则》时,笔者经过精密设计、反复实践、不断调整和随时完善,采用了情景剧式教学法。情景剧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之下进行学习文言文,通过合作小组,按照书本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编排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下面将从文言文课前准备、课堂设计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 课前准备,打好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基础
不同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在课前准备上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下很大的功夫,这是成功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作为老师,在课前应该指导学生正确预习。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将不认识的字词正音,标注;通过查看课文中的注释,认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接着教师将文言文的正确翻译梳理好了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直观的正确认识。此时难免有同仁发出质疑的声音: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翻译?这样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法,不是更让学生没有主动性吗?我们知道,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从表面上看确实让教师占据了很大的主动地位,但实际深究,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生机,教师的课堂积极性实际上也得不到最大的激发,也导致了教学被动的恶性循环,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者。如何改变或者缓和这种情况,让师生都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发挥到实效呢?那就在预习上下功夫,教师将正确翻译发放给学生,避免在学生自行预习的过程中,让错误的认知先入为主。这为情景剧式教学打下坚实的知识认知基础,为学生在准备精彩的情景剧过程中做好铺垫,保证了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情景剧编排的成功与否,直接与个人的平时成绩挂钩,评委由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这让每位同学都重视文言文课堂,同时激发小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成功的文言文情景剧课堂起到无形的约束和聚合作用。
作为学生,课前预习首先要按照老师的预习要求,将文章读熟,读顺,认认真真的查阅学习资料和文章注释,对照书本学习提示和老师给出的翻译,正确的理解原文,为情景剧的合理编排做好准备。接着,小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性格特点,进行人物角色安排,道具准备和背景音乐选择等。编排的情景剧,紧紧围绕课文实际,不跑题,不偏离,寓意突出,内涵凸显,形式不限。最后,在情景剧编排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都会遇到“疑惑”“不好演”的地方,而这个“疑惑”和“不好演”正是每一“则”中的难点所在,学生要主动咨询老师和查阅资料,及时解决问题,这也为老师在课堂上的重点讲解提供了最真实的依据。
2 课堂表演,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加深文言文记忆和理解
课堂上的表演,对于教师,正是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和有重点的讲解文言文的关键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掌控全局,合理引导和评价,并及时给学生反馈。对于学生,正是他们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作成果的时刻,也是学生迫切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的时刻。而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可以很好的加深文言文的记忆和理解。具体课堂上老师实施情景剧式教学法主要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检测预习情况,并将学生预习之时遇到的“疑惑”和“不好演”进行汇总和一一解答,扫除学生认知困惑。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高高在上的“君”为轻呢?“君”到底是天子?还是国君呢?此时老师就应该针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关系梳理和解答,学生在理清人物关系之后,就更能在情景剧中清晰的展现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和关系。此时,由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在各小组中选取一位评委,除此之外,老师、班长、语文课代表也加入评委的队伍中,这样,评委小组也就形成,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评分标准,和对评委提出提分要求。
接着,各小组按照老师给出的要求,进行《孟子四则》情景剧表演。这里拿《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一则作为示例。在表演之前,全体小组成员齐声朗诵原文并翻译。接着,进行人物介绍,谁表演“妻”,谁表演“妾”,谁表演“齐人”,谁担当旁白,谁负责背景音乐播放等,在之后进入各自角色,根据刚刚朗诵的原文,开始表演。表演的过程中,老师要控制好全局,认真记录同学们表演的情况,这里要重点提出的是,记录的关键部分不是学生的演技,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记录的重点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另外就是学生的创新处和闪光点,并在每一组表演之后,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记录的情况和评分情况向学生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个环节很重要,它可以说是学习效果的灵魂环节,学生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知识认知,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还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自信心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激发。老师也真正的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为下一步学习文言文加下坚实的基础。
3 课后复习,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如果说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表演学习是灵魂,那么课后复习就是夯实基础的大锤。课后复习,老师应该提前给予学生计划性的指导。课堂学习内容的强化,课后作业的布置都要具有计划性和合理性。课堂是“抱西瓜”,课后是“捡芝麻”,特别是课后作业,正是一个学生自我检测和查漏补缺的过程。通常我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会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巩固课堂主体知识之外,应该将这些有用的“芝麻”提示学生去捡拾,并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法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当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孟子四则》这样的篇目适合采用,但千万不可套用于所有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法之前,应该完全熟悉教材之后再选择采用合适的教学法。
关键词:文言文 情景剧教学法 《孟子四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61-01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语言精练优美,内蕴深厚,托物言志、言简意赅,注重音律工整、典故等。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诗文佳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而学习文言文正是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任重而道远的大事。
由于历史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学生很难从书面上领悟到文字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真实情感。传统文言文教学也趋于常规化、简单化和程序化,重点突出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讲”,学生在书本上的“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也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的兴趣得不到培养和激发,只能勉强“学会”。
怎样将课堂还给学生?怎样能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在讲授《孟子四则》时,笔者经过精密设计、反复实践、不断调整和随时完善,采用了情景剧式教学法。情景剧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之下进行学习文言文,通过合作小组,按照书本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编排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下面将从文言文课前准备、课堂设计和课后复习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 课前准备,打好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基础
不同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在课前准备上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下很大的功夫,这是成功上好这节课的关键。
作为老师,在课前应该指导学生正确预习。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将不认识的字词正音,标注;通过查看课文中的注释,认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接着教师将文言文的正确翻译梳理好了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个直观的正确认识。此时难免有同仁发出质疑的声音: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翻译?这样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法,不是更让学生没有主动性吗?我们知道,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从表面上看确实让教师占据了很大的主动地位,但实际深究,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没有生机,教师的课堂积极性实际上也得不到最大的激发,也导致了教学被动的恶性循环,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者。如何改变或者缓和这种情况,让师生都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发挥到实效呢?那就在预习上下功夫,教师将正确翻译发放给学生,避免在学生自行预习的过程中,让错误的认知先入为主。这为情景剧式教学打下坚实的知识认知基础,为学生在准备精彩的情景剧过程中做好铺垫,保证了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情景剧编排的成功与否,直接与个人的平时成绩挂钩,评委由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抽取。这让每位同学都重视文言文课堂,同时激发小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成功的文言文情景剧课堂起到无形的约束和聚合作用。
作为学生,课前预习首先要按照老师的预习要求,将文章读熟,读顺,认认真真的查阅学习资料和文章注释,对照书本学习提示和老师给出的翻译,正确的理解原文,为情景剧的合理编排做好准备。接着,小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性格特点,进行人物角色安排,道具准备和背景音乐选择等。编排的情景剧,紧紧围绕课文实际,不跑题,不偏离,寓意突出,内涵凸显,形式不限。最后,在情景剧编排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都会遇到“疑惑”“不好演”的地方,而这个“疑惑”和“不好演”正是每一“则”中的难点所在,学生要主动咨询老师和查阅资料,及时解决问题,这也为老师在课堂上的重点讲解提供了最真实的依据。
2 课堂表演,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加深文言文记忆和理解
课堂上的表演,对于教师,正是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和有重点的讲解文言文的关键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掌控全局,合理引导和评价,并及时给学生反馈。对于学生,正是他们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作成果的时刻,也是学生迫切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的时刻。而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可以很好的加深文言文的记忆和理解。具体课堂上老师实施情景剧式教学法主要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检测预习情况,并将学生预习之时遇到的“疑惑”和“不好演”进行汇总和一一解答,扫除学生认知困惑。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的学生就提出为什么高高在上的“君”为轻呢?“君”到底是天子?还是国君呢?此时老师就应该针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关系梳理和解答,学生在理清人物关系之后,就更能在情景剧中清晰的展现出各个角色的特点和关系。此时,由老师在课堂上随机在各小组中选取一位评委,除此之外,老师、班长、语文课代表也加入评委的队伍中,这样,评委小组也就形成,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评分标准,和对评委提出提分要求。
接着,各小组按照老师给出的要求,进行《孟子四则》情景剧表演。这里拿《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一则作为示例。在表演之前,全体小组成员齐声朗诵原文并翻译。接着,进行人物介绍,谁表演“妻”,谁表演“妾”,谁表演“齐人”,谁担当旁白,谁负责背景音乐播放等,在之后进入各自角色,根据刚刚朗诵的原文,开始表演。表演的过程中,老师要控制好全局,认真记录同学们表演的情况,这里要重点提出的是,记录的关键部分不是学生的演技,因为学生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记录的重点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另外就是学生的创新处和闪光点,并在每一组表演之后,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记录的情况和评分情况向学生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个环节很重要,它可以说是学习效果的灵魂环节,学生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知识认知,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还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自信心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激发。老师也真正的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为下一步学习文言文加下坚实的基础。
3 课后复习,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如果说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表演学习是灵魂,那么课后复习就是夯实基础的大锤。课后复习,老师应该提前给予学生计划性的指导。课堂学习内容的强化,课后作业的布置都要具有计划性和合理性。课堂是“抱西瓜”,课后是“捡芝麻”,特别是课后作业,正是一个学生自我检测和查漏补缺的过程。通常我们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会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巩固课堂主体知识之外,应该将这些有用的“芝麻”提示学生去捡拾,并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法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当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孟子四则》这样的篇目适合采用,但千万不可套用于所有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法之前,应该完全熟悉教材之后再选择采用合适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