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完美救赎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以细腻真挚的文字,讲述了出生在阿富汗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从童年时对友情的无知背叛到成年后对友情的全力救赎,历时半生时光的曲折磨难的成长故事。12岁的阿米尔少爷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帮助阿米尔少爷追回那只象征胜利的风筝,无端被民族异端分子强暴。而躲在角落里目睹这一切的阿米尔,作为哈桑最亲密的朋友,却由于胆怯没能站出来阻止。内心受到强烈自责的阿米尔无法面对哈桑,以陷害的手段逼走了哈桑,却永远带上了背叛友情、自责痛苦的精神枷锁。阿富汗陷入内乱后,阿米尔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活在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中,在得知哈桑一家陷入危难之中的消息后,阿米尔毅然踏上战火频仍、满目疮痍的故土,以非凡的勇气救出不幸遇害的哈桑留下的唯一的儿子,实现了人性完美的自我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童年的哈桑对阿米尔少爷说出的不掺杂半点私心的忠贞誓言,即使面对背叛,哈桑依然如当初一样忠于友谊,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对于阿米尔来说,这也恰恰提醒了他对哈桑忠诚友谊的无情亵渎和背叛。正是这句话时刻提醒阿米尔重新做回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当他历尽千辛万苦从塔利班恐怖分子手中成功营救出哈桑的儿子时,阿米尔也像当年哈桑对自己一样,对哈桑的儿子说出同样的话,善良的传递、忠诚的延续、人性的救赎,在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每个人一生中,因为某些原因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但很少能有人像书中的主人公阿米尔一样对曾经犯下的错,用一生的愧疚、千百倍的努力去偿还、去救赎。正像书中说的那样:“沒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美德有时也需要生活的考验和时间的磨砺。经历了犯错的悔恨、自责的痛苦,重新燃起生命向善向好的火种,才不失为一个自我淬炼、自我完善、正直高尚的人。
  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却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萦绕着紧张不安的气氛。从书中,不仅看到了阿富汗人民在恐怖主义阴云下遭受的难以想像的苦难,更感受到了阿富汗民族固有的淳朴善良、乐善好施、热爱生活的本性。正像作者创作时的初衷“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上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那样,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展示人性之美、展现民族灵魂的经典著作。
其他文献
你还在枝头摇曳着碧绿  我已枯黄得飘落在大地  昨天 我们还是兄弟  日日夜夜相偎相依  今天 你我彼此分离  岁月无情割舍了情谊  难以忘却那过去  同沐浴着阳光和风雨  同在树上把生命演绎  清晨 同飘洒着晨露滴滴  小鸟在我们的肩头欢歌笑语  黄昏 同目送着夕阳西去  晚风伴着我们吟着催眠的夜曲  都说秋的美丽  为何把我摧残得悲悲戚戚  几场秋雨来袭  浇得我身残体虚  阵阵秋风紧逼  无
期刊
《北方人》编辑部:  我的女儿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了5年,原本工作好好的,不料上半年开始患病,住院做手术,现在还未能痊愈上班。起先单位让我的女儿自己走人,说这样还可以给一笔补偿金。  后来单位见她不肯答应,又说这样长期不能上班,单位可以解除合同且没有补偿。因为是我女儿不能上班,无法履行合同,责任不在单位。  张女士  张女士:  单位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一,单位不能逼生病职工辞职。职工在合同期内生
期刊
不知你是否曾拔起一棵小草  三五片葉  茎细如针 软如线  由绿到白的渐变  诉说出种子破土历经的辛酸  我想爱也是这样吧  不曾留恋芬芳  本就是无声无色的甜美在心底流淌  你不必寻找  它本就平凡  就点在原野恣生的荒草间  你若只顾望那触之不及的流云  便无法在脚下枯荣里触摸它的柔腻  纤微而伟大  它从不向天空呐喊  不奢求 不争艳 也不卑微  没人能想像  它细小的身躯如何顶破泥土和岩石
期刊
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即使春分已过,仍可见未消融的积雪,未解冻的小河,风仍带寒凉,人们仍需防寒。因此,北方的人盼望春的心最强烈,等春的心最真诚。  热爱春天的人,常常未等到春绿大地,就早已在脑海中把过往的春天里的人和事一遍遍回放,重温春天带给自己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构想新春来临,该以怎样的形式与春天打招呼,该以怎样的方式与春天拥抱。  我是爱春之人,每年柳枝吐绿之时,我会择一明朗的日子,伴着春风,
期刊
4月28日,青工小徐登录了一个新上线的APP——申工社,办完所需事情后他接着点赞:“从申请入会到各项服务,工会把一切都放在了小伙伴的手掌上,感动!”据悉,上海市总“申工社”APP上线仅一周,就有2.03万人下载,更有638名职工在线上申请入会……  2015年11月24日,上海市总工会正式启动改革实施工作。如果说,上海工会改革迈出的第一步,实现了“内设机构优化调整、机关编制‘减上补下’方案落实、年
期刊
1998年,李春华从哈尔滨釀酒总厂下岗。为了生活,她一边要照顾家里的老人,一边还要打些零工挣钱。时间一长,打工经常和照顾老人发生矛盾,李春华左右为难的时候,想到了一个办法——开一家像托儿所一样的“托老所”,接一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来家里住,既可以在家专心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又可以挣些钱来贴补家用。  对养老这行一点儿都不了解的李春华,来到民政部门咨询如何开办“托老所”。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民政部门十分
期刊
1917年春天,在浪漫的罗马,毕加索结识了奥尔佳·霍赫洛娃。那一年,毕加索36岁,奥尔佳26岁。  奥尔佳出生于俄国一个贵族家庭,认识毕加索的时候,她是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演员。那个时候,毕加索正在发展他的“新古典主义绘画”,从天而降的奥尔佳不仅拥有俄罗斯式美貌,其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完全符合毕加索对于古典美的追求。  奥尔佳成了毕加索的缪斯,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奥尔佳为原型的画作。奥尔佳曾对毕加索说,
期刊
作为“第一部中美深度合作的超级大片”,需要把《长城》当作一部既属于中国又属于美国的跨国电影;而在好莱坞主宰世界电影工业与全球电影票房的背景下,在中美合作的跨国电影里,美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享受跨国电影的主导性与控制力,中国又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与能见度,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并深入探讨的话题。  正因为是中美深度合作的“第一部”所谓超级大片,当我们面对《长城》时,才更加需要把它首先当作一部“典型
期刊
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我去的。  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着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壳里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
期刊
“牛婆”不是“姓牛的婆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东北地区对接生婆的一种称谓。过去因为生活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道路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农村妇女生孩子都要请本地的牛婆接生。牛婆的年龄大多是40岁以上有生育经验的中老年妇女。那时候的农村没有人给她们培训,所谓的接生手艺,自然靠的是经验;本人生育多了,或者接生多了,“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自然而然接产的经验就积累起来了。那时候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