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剧是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具有争议性的是,人们对于历史剧具有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性认知。本文从历史剧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对立统一视阈,对当代中国影视剧市场上的历史剧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对立统一;影视剧
现在很多戏剧工作者对历史剧的真实性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和划分,甚至很多人对历史剧真实性的阐释是模糊不清的。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种程度一直是人们所争论的话题。部分人认为,历史剧应当完全还原历史,人物和事件要符合历史依据;而仍有部分人认为历史剧不必完全还原历史,可以加入大量虚构性的内容,只要做到戏剧性强烈、受众欢迎即可。而早在十八世纪,黑格尔在《美学》中就将历史剧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他提出要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创作者适度的虚构与想象,使得原本的事件富有戏剧性。[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剧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
一、中国历史剧观念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对立
所谓“历史真实”这是历史学家的观念,要求完全再现历史故事,要求戏剧故事反映历史事件时间、空间发展上的准确性,这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而“藝术真实”主张在历史真实的尺度内,为服务于戏剧性而对故事进行有限度的虚构和夸张,这便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去讨论。
戏剧创作脱离了历史真实就是脱离了人物塑造的环境,而拒绝艺术真实就撇清了人物塑造的艺术规律,人物必将会变得平面刻板、缺乏戏剧性。所以在历史剧研究中,把两者割裂开来是极大的误区。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谭霈生认为:“历史剧也是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当然不能要求它承担‘历史教科书’的职能……观众在欣赏历史剧的演出时,一般也是把它作为审美的对象,而并不是为了从中查索历史的知识。”[2]所以历史剧不可刻板的成为历史事实的复刻,而应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真实”的作用。而“艺术真实”则会挖掘人物内在的魅力,将适度虚构夸张的事件赋予到人物本身,从而使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与道具,展现出立体丰满的内在人性。所以,艺术真实必须依靠历史真实支撑;而在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下,创作者只有加入艺术感染力,戏剧人物才能更加形象立体地表现历史故事,才能真正起到借古鉴今的现代作用。
二、中国当代影视剧市场中的历史剧
历史剧在中国当代影视剧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这繁多的历史剧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总体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历史剧做到了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而很大一部分历史剧成为了遮蔽历史真实的消费品。
1、为制造消费品而遮蔽历史真实
中国当代影视剧市场中争议最大的历史剧种类之一当数抗日剧,现如今大批抗日雷剧涌入,不论是观众还是戏剧工作者都对此深感无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瞬间杀敌于无形等类似的情节设置反复出现在院线荧幕和百姓家中的电视机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还未能独立思考、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青少年,极易产生偏差的历史观、民族观。沉重的抗日战争被当成了消费历史的商品,为了追求影视剧的商业价值,太多创作者不负责任的用消费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从而形成了遮蔽历史真实的伪历史剧。
茅盾说过:“任何艺术虚构都不应当是凭空捏造,主观杜撰,而必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换言之,人与事虽非真有,但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条件下,这些人与事的发生是合理的,是有最大的可能性的,历史作品中的艺术虚构亦复如此。”[3]因此,任何一种历史剧的创作不能遮蔽历史真实而凭空想象,应当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基于历史的艺术再创造。
2、基于历史的艺术再创造
没有完全等同于历史的历史剧,任何一部历史剧都存在虚构。而真正优秀的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的艺术再创造,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恰到好处的统一起来,既赋予艺术性的审美与娱乐意义,也具有历史性的教育反思意义。
而如何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却是历史剧创作中值得讨论的问题。“大事实,小事虚”是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好方法。在确定的历史大环境下用细节表现人物,对次要的部分作出合理的想象,这样既可以客观地还原历史,又可以加入艺术手段。这一原则使我们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对其真实性的把握上有所依据。
不少影视剧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历史大背景的设置中符合历史原貌,而在历史人物和细节事件的设置上又加入了合理的想象。电视剧《康熙王朝》便是这类优秀历史剧的典范。本剧以康熙皇帝的一生作为故事的主线,对历史背景和发展以及他的功过是非的表现可谓是符合历史真实,而在其性格特点与生活细节上的表现又加入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在表现整个历史大脉络的前提下增强了戏剧看点、深化了戏剧情感。
历史剧在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抹明丽色彩,而对历史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是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的一个话题。一部成功的历史剧一定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在历史真实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了艺术真实的作用。历史剧创作只有尊重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对立统一,将审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具有真正价值的艺术作品。
注释: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3-351页
[2]谭霈生,《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中央戏剧学院,1995年01期
[3]茅盾,《茅盾全集》第2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参考文献:
《美学》(第一卷) 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81年
《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谭霈生 中央戏剧学院 出版时间:1995年01期
《茅盾全集》(第26卷)茅盾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4年版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对立统一;影视剧
现在很多戏剧工作者对历史剧的真实性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和划分,甚至很多人对历史剧真实性的阐释是模糊不清的。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种程度一直是人们所争论的话题。部分人认为,历史剧应当完全还原历史,人物和事件要符合历史依据;而仍有部分人认为历史剧不必完全还原历史,可以加入大量虚构性的内容,只要做到戏剧性强烈、受众欢迎即可。而早在十八世纪,黑格尔在《美学》中就将历史剧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他提出要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创作者适度的虚构与想象,使得原本的事件富有戏剧性。[1]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剧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其实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
一、中国历史剧观念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对立
所谓“历史真实”这是历史学家的观念,要求完全再现历史故事,要求戏剧故事反映历史事件时间、空间发展上的准确性,这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而“藝术真实”主张在历史真实的尺度内,为服务于戏剧性而对故事进行有限度的虚构和夸张,这便是从艺术创作角度去讨论。
戏剧创作脱离了历史真实就是脱离了人物塑造的环境,而拒绝艺术真实就撇清了人物塑造的艺术规律,人物必将会变得平面刻板、缺乏戏剧性。所以在历史剧研究中,把两者割裂开来是极大的误区。
2、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谭霈生认为:“历史剧也是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当然不能要求它承担‘历史教科书’的职能……观众在欣赏历史剧的演出时,一般也是把它作为审美的对象,而并不是为了从中查索历史的知识。”[2]所以历史剧不可刻板的成为历史事实的复刻,而应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真实”的作用。而“艺术真实”则会挖掘人物内在的魅力,将适度虚构夸张的事件赋予到人物本身,从而使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与道具,展现出立体丰满的内在人性。所以,艺术真实必须依靠历史真实支撑;而在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下,创作者只有加入艺术感染力,戏剧人物才能更加形象立体地表现历史故事,才能真正起到借古鉴今的现代作用。
二、中国当代影视剧市场中的历史剧
历史剧在中国当代影视剧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这繁多的历史剧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总体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历史剧做到了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而很大一部分历史剧成为了遮蔽历史真实的消费品。
1、为制造消费品而遮蔽历史真实
中国当代影视剧市场中争议最大的历史剧种类之一当数抗日剧,现如今大批抗日雷剧涌入,不论是观众还是戏剧工作者都对此深感无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瞬间杀敌于无形等类似的情节设置反复出现在院线荧幕和百姓家中的电视机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还未能独立思考、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青少年,极易产生偏差的历史观、民族观。沉重的抗日战争被当成了消费历史的商品,为了追求影视剧的商业价值,太多创作者不负责任的用消费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历史,从而形成了遮蔽历史真实的伪历史剧。
茅盾说过:“任何艺术虚构都不应当是凭空捏造,主观杜撰,而必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换言之,人与事虽非真有,但在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条件下,这些人与事的发生是合理的,是有最大的可能性的,历史作品中的艺术虚构亦复如此。”[3]因此,任何一种历史剧的创作不能遮蔽历史真实而凭空想象,应当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基于历史的艺术再创造。
2、基于历史的艺术再创造
没有完全等同于历史的历史剧,任何一部历史剧都存在虚构。而真正优秀的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的艺术再创造,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恰到好处的统一起来,既赋予艺术性的审美与娱乐意义,也具有历史性的教育反思意义。
而如何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却是历史剧创作中值得讨论的问题。“大事实,小事虚”是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好方法。在确定的历史大环境下用细节表现人物,对次要的部分作出合理的想象,这样既可以客观地还原历史,又可以加入艺术手段。这一原则使我们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对其真实性的把握上有所依据。
不少影视剧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历史大背景的设置中符合历史原貌,而在历史人物和细节事件的设置上又加入了合理的想象。电视剧《康熙王朝》便是这类优秀历史剧的典范。本剧以康熙皇帝的一生作为故事的主线,对历史背景和发展以及他的功过是非的表现可谓是符合历史真实,而在其性格特点与生活细节上的表现又加入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在表现整个历史大脉络的前提下增强了戏剧看点、深化了戏剧情感。
历史剧在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抹明丽色彩,而对历史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是从古至今仍未停歇的一个话题。一部成功的历史剧一定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在历史真实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了艺术真实的作用。历史剧创作只有尊重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对立统一,将审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具有真正价值的艺术作品。
注释: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43-351页
[2]谭霈生,《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中央戏剧学院,1995年01期
[3]茅盾,《茅盾全集》第2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参考文献:
《美学》(第一卷) 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81年
《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谭霈生 中央戏剧学院 出版时间:1995年01期
《茅盾全集》(第26卷)茅盾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