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的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及给药的途径等。
结果:用药不良反应101例,占研究期间妇科总用药例数的百分比大约为9%;用药不良反应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而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与循环系统表现等,从给药途径来看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用药不良反应最多。
结论: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就必须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同时提高我院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妇科 用药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67-01
药物不良反应(ADR)指的是采用正常剂量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或者进行生理功能调节的时候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和有害的一些反应[1]。就这几年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来看,ADR发生率在10%~20%之间(我院加强重视后有所降低),其中因为ADR造成的死亡大约为0.24%~2.9%,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究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科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遂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科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病例及其临床资料,选择病例临床资料皆经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小组确认为ADR,皆为有效统计资料。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出现ADR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患者所用药物的类型、发生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及给药的途径等。
2 结果
2.1 发生率。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总计用药1200余例,其中ADR发生例数101例,百分比接近9%。
2.2 年龄。101例发生ADR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69岁,平均为38.3±6.8岁。
2.3 导致ADR药品类型。在101例发生ADR患者中,用药最多的为抗微生物药品,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再次为局部用药,最后为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等(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所示)。其中使用的抗微生物药品以喹诺酮类(如洛美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最后还有克林霉素类药物等。
2.4 ADR涉及的系统及表现。101例ADR患者中,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用药多达153例次,其中最为多见的为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主要有荨麻疹、皮疹及瘙痒等,在其他系统中也有多种临床表现,涉及系统及表现详见表2所示。
2.5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由于我院妇科临床给药方式最主要的当属静脉滴注,因此其在快速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带来了最多的不良反应,百分比主要为70.30%(71/101),之后依次为口服给药、外用给药、肌注及其他,百分比依次为18.81%(19/101)、4.95%(5/101)、3.96%(4/101)、1.98%(2/101)。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我院妇科ADR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抗微生物药物、皮肤过敏反应、静脉滴注等方面,为了减少ADR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就应加强这些方面的重视[2]。总的来说,ADR部分是难以避免的,但某些却可以避免,为了有效控制妇科ADR的发生率,在临床用药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3]去把握:第一,应对患者有无ADR史、过敏史等进行了解,这可以有效减少特异质与过敏倾向患者发生ADR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临床用药的种类繁多,因此医师必须提醒可能会出现的ADR,而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儿,他们的用药(剂量、ADR等)与成人之间有很大不同,故而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并对用药期间的表现进行观察与监测;第三,某些药物会经过乳汁而流进婴幼儿体内,从而引发ADR,故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的时候必须慎重选择;第四,孕妇在用药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尤其是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尽量避免用药,因为该阶段若用药不合理或不科学极易导致新生儿畸形;第五,必须保证用药品种的合理性,禁忌不必要的药物联用,同时要对患者自用药物进行了解,避免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加重ADR;第六,肾病或者肝病患者,除了选择一些必备药物之外,其余药物的剂量应适当减少;第七,一些药物可能对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故而必须进行器官功能的检查,比如说应用氯霉素时应对患者的血象进行检查;第八,应加强药物迟发反应的重视,这类反应可能用药后数月乃至数年才会发生,比如说致畸与致癌等;第九,慎重用新药,必须应用时应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解,用药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相关反应进行观察与监测;第十,用药过程中,尽量早发现ADR的早期症状,便于及时给予处理,从而避免ADR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同时提高我院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姜东伟.妇科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24-225
[2] 童鑫,彭宇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29-33
[3] 刘欣,任麦存.妇科外用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及不良后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36,14
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的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及给药的途径等。
结果:用药不良反应101例,占研究期间妇科总用药例数的百分比大约为9%;用药不良反应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而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与循环系统表现等,从给药途径来看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用药不良反应最多。
结论:为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就必须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同时提高我院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妇科 用药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67-01
药物不良反应(ADR)指的是采用正常剂量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或者进行生理功能调节的时候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和有害的一些反应[1]。就这几年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来看,ADR发生率在10%~20%之间(我院加强重视后有所降低),其中因为ADR造成的死亡大约为0.24%~2.9%,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究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科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遂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科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病例及其临床资料,选择病例临床资料皆经过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小组确认为ADR,皆为有效统计资料。
1.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出现ADR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患者所用药物的类型、发生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及给药的途径等。
2 结果
2.1 发生率。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总计用药1200余例,其中ADR发生例数101例,百分比接近9%。
2.2 年龄。101例发生ADR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69岁,平均为38.3±6.8岁。
2.3 导致ADR药品类型。在101例发生ADR患者中,用药最多的为抗微生物药品,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再次为局部用药,最后为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等(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所示)。其中使用的抗微生物药品以喹诺酮类(如洛美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最后还有克林霉素类药物等。
2.4 ADR涉及的系统及表现。101例ADR患者中,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用药多达153例次,其中最为多见的为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主要有荨麻疹、皮疹及瘙痒等,在其他系统中也有多种临床表现,涉及系统及表现详见表2所示。
2.5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由于我院妇科临床给药方式最主要的当属静脉滴注,因此其在快速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带来了最多的不良反应,百分比主要为70.30%(71/101),之后依次为口服给药、外用给药、肌注及其他,百分比依次为18.81%(19/101)、4.95%(5/101)、3.96%(4/101)、1.98%(2/101)。
3 讨论
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我院妇科ADR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抗微生物药物、皮肤过敏反应、静脉滴注等方面,为了减少ADR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就应加强这些方面的重视[2]。总的来说,ADR部分是难以避免的,但某些却可以避免,为了有效控制妇科ADR的发生率,在临床用药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3]去把握:第一,应对患者有无ADR史、过敏史等进行了解,这可以有效减少特异质与过敏倾向患者发生ADR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临床用药的种类繁多,因此医师必须提醒可能会出现的ADR,而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儿,他们的用药(剂量、ADR等)与成人之间有很大不同,故而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并对用药期间的表现进行观察与监测;第三,某些药物会经过乳汁而流进婴幼儿体内,从而引发ADR,故而哺乳期妇女在用药的时候必须慎重选择;第四,孕妇在用药的时候必须特别注意,尤其是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尽量避免用药,因为该阶段若用药不合理或不科学极易导致新生儿畸形;第五,必须保证用药品种的合理性,禁忌不必要的药物联用,同时要对患者自用药物进行了解,避免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加重ADR;第六,肾病或者肝病患者,除了选择一些必备药物之外,其余药物的剂量应适当减少;第七,一些药物可能对器官功能造成损害,故而必须进行器官功能的检查,比如说应用氯霉素时应对患者的血象进行检查;第八,应加强药物迟发反应的重视,这类反应可能用药后数月乃至数年才会发生,比如说致畸与致癌等;第九,慎重用新药,必须应用时应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解,用药过程中必须对患者的相关反应进行观察与监测;第十,用药过程中,尽量早发现ADR的早期症状,便于及时给予处理,从而避免ADR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同时提高我院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姜东伟.妇科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24-225
[2] 童鑫,彭宇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29-33
[3] 刘欣,任麦存.妇科外用药物的不正确使用及不良后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