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年来,高考考生在化学答卷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基础知识的欠缺,而是非智力因素方面导致学生会做的题目没有做对,即简单题做不对,加上难度题不会做,有的学生分数很低。
【关键词】审题 ; 构建网络 ; 规范答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77-02
笔者从教十二年整,从事高三教学七年,每次高考结束,总有学生反映化学学科考试时发挥不好,应该做对的题目很遗憾的丢失了分数。作为化学老师,为他们惋惜之余,更多的是感到痛心。
其实历年高考考生在化学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起来也有共性。如:基础不扎实,实验题丢分多,审题不仔细,语言表达不清楚、很凌乱,书写潦草不规范等等,以至于主观因素即智力因素方面丢分很多,就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如果平时练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做题习惯,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点多加练习:(1)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的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2) 深入挖掘题目隐含的信息。有些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条件,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3) 抓住题目的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等体积”“等质量”等;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4) 排除干扰,利用好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二、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实验
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
综合实验题属于能力考查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等。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渗透性强。能将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制取、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融为一体,能将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有机知识、化学计算融合在实验中考查,且考题灵活多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评价,仪器和试剂及其规格的选择,仪器的组装及绘制,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实验过程细节的分析,实验原理的表述,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
综合实验的思维过程一般为:“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如:①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实验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或改进装置可使用、仪器规格。④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至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导出结论。
三、理清解题思路,规范答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语言(专用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語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物质状态; “+”“-”号; “kJ/mol”;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等。
总之,高考是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考查,只有沉着、细致、严谨、规范的解答,才会获得满意的成绩。
【关键词】审题 ; 构建网络 ; 规范答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77-02
笔者从教十二年整,从事高三教学七年,每次高考结束,总有学生反映化学学科考试时发挥不好,应该做对的题目很遗憾的丢失了分数。作为化学老师,为他们惋惜之余,更多的是感到痛心。
其实历年高考考生在化学答卷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起来也有共性。如:基础不扎实,实验题丢分多,审题不仔细,语言表达不清楚、很凌乱,书写潦草不规范等等,以至于主观因素即智力因素方面丢分很多,就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如果平时练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做题习惯,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点多加练习:(1)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的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2) 深入挖掘题目隐含的信息。有些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条件,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3) 抓住题目的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等体积”“等质量”等;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4) 排除干扰,利用好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二、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实验
构建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高考试题仍然是以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为主,以往的一些热点的主干知识应高度重视。如: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鉴别;化学平衡;电化学;盐类水解;常见元素化合物、有机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有机信息推断题等。
综合实验题属于能力考查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等。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渗透性强。能将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制取、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融为一体,能将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有机知识、化学计算融合在实验中考查,且考题灵活多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评价,仪器和试剂及其规格的选择,仪器的组装及绘制,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实验过程细节的分析,实验原理的表述,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
综合实验的思维过程一般为:“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如:①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实验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或改进装置可使用、仪器规格。④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至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导出结论。
三、理清解题思路,规范答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语言(专用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語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物质状态; “+”“-”号; “kJ/mol”;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所填数值的单位、所填计算式中的数值的单位;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等。
总之,高考是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考查,只有沉着、细致、严谨、规范的解答,才会获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