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山西大同驱车南下,越过桑乾河,地平线上横出了一线山影,山影愈升愈高,颜色也愈来愈显得浓重。这,便是西衔雁门、东跨幽燕、南屏三晋,在塞北高原上横亘五百里的北岳恒山了。
公路从浑源县郊擦了过去,眼前那巨大的山影突然从中裂开一个豁口,如瀑的阳光泻落口内,光与影的强烈对比使两厢的山势旋即陡峻起来。这,便是金龙口,进出恒山的倚天大门了。但见天峰岭、翠屏峰在大门两侧左右夹峙,一线浑河水从中夺门而出,这形似龙门、险赛剑阁,自古兵家必争的绝塞天险,难怪连见多识广的徐霞客也不能不为之倾倒,惊叹日:“伊阙双峰,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
车进口内,忽而左旋,忽而右转,忽而又钻进幽深的山洞。乍明乍暗之间,偷眼往车窗外望去,两边皆是万仞峭壁,但却与它处裸岩尽露的峭壁不同,这里是:一层赭黄色的风化岩,一层深绿色的灌木丛,像多层宝塔一般层层叠叠而上,色调既单纯又丰富,干燥中透出朗润,雄浑中蕴含挺秀,如同一幅幅套色木刻版画,耐人寻味。
被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就危危然凌空高悬在翠屏峰的断崖绝壁之上。当我在车上向它投去匆匆的第一瞥时,我感觉到它是一只彩色的凤凰,经过万里长空的长途飞行,累了,暂时趴在此间小憩,正准备随时重展双翼,再度凌空飞去。
下车步行,站在谷底的浑河边仰望,只能望见层楼叠阁及栈道天梯的底面,由十几根细长如红木筷子般的木柱子轻轻地撑住。可能由于视觉的误差,我仿佛觉得那整片悬崖正微微向前倾斜,那木柱子也在山风中簌簌颤抖,崖上的危楼也随时可能崩塌下来。我下意识地后退几步,闭起了双眼,心中闪出了当地的一首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终于顺着石蹬道,一步步攀崖而上,踏进了寺门。那寺门,与一般寺庙位居中轴线前端的大山门不同,它躲在全寺一侧紧贴崖壁的小角落里,狭窄得仅可容一人通过。我想,在建筑设计上,这既是依山就势的需要,也是为了限制同时入寺的人数吧!
小心翼翼上天梯,登悬楼,过长廊,跨飞栈,但听脚下木板吱吱作晌,头顶的楼台也似乎摇摇晃晃。在如此险峻逼仄的地方建寺,空间自然有限,但任何高超的艺术不就是在限制中求得创造与发展吗!也许,小中见奇,小中见巧,小中见精妙,乃至于小中见宏大,这正是当年——距今一千四百年前北魏时代的能工巧匠们不朽的艺术追求和辉煌的艺术创造吧!
据说,全寺共有楼堂殿阁四十间,有关儒、释、道三教的各类雕像八十余尊。整个建筑群一半高悬在空中,一半深嵌入岩壁。有时,危崖碰鼻,仅有一架小梯把你引向上头的另一番天地;有时,巨岩挡道,却有一隙小窗让你钻人里头的另一窟石洞。钻天窗,穿石窟,上下左右盘旋之际,我这才看清整个寺庙的主体建筑是左右对称的两幢三层重檐歇山顶殿阁,两阁之间,中隔断崖,一条栈道凌空飞架,像一根扁担把两端的高楼挑了起来。令人称奇的是,那栈道上却又挑起了一幢两层重檐的楼阁来,好比一个表演杂技的大力士,在高难度的惊险动作中尽力展示其非凡的勇与智、力与美,让人在惊心动魄之中获取最大的审美愉悦和满足。
然而,这一切艺术的创造又都建立在科学的坚实基础之上。以栈道为例,其下方只有数条横木和数根立木支撑着。那横木,俗称“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还用桐油浸过,防腐,防白蚁。至于那些立木,每条柱子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或起承重作用,或仅仅只是为了平衡栈道的高低。有人用手轻推其中的一根立木,它居然离开支点,左右摆动起来,看得人心眺不已。
没想到,这小小的悬空寺,内里却大有乾坤,高低错落的楼阁,屈曲勾连的栈梯,竟让我足足流连盘桓了一整个时辰。依依不舍下得楼来,返身回望,却又发现崖壁上刻有“巨观”两个大字,传为诗仙李白的题刻。
创建北魏王朝的鲜卑族真是个不可思议的民族,它不仅开凿了云岗、敦煌、龙门三大石窟,而且又在恒山上建起了这座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悬空寺。
在中国的五岳名山中,其他四岳都是通过长长的山道,步步引人人胜,最终在山巅处推出了览胜观景的高潮,惟有这北岳恒山,却把它最精华的部分,最得意的作品悬空寺,高高悬挂在进山的大门口,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如果把名山的建筑视为一篇文章,那么,北岳恒山这篇文章,便是先声夺人,起笔不凡。悬崖绝壁上的悬空寺,高高悬挂起我对北岳恒山无穷的思念。
公路从浑源县郊擦了过去,眼前那巨大的山影突然从中裂开一个豁口,如瀑的阳光泻落口内,光与影的强烈对比使两厢的山势旋即陡峻起来。这,便是金龙口,进出恒山的倚天大门了。但见天峰岭、翠屏峰在大门两侧左右夹峙,一线浑河水从中夺门而出,这形似龙门、险赛剑阁,自古兵家必争的绝塞天险,难怪连见多识广的徐霞客也不能不为之倾倒,惊叹日:“伊阙双峰,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
车进口内,忽而左旋,忽而右转,忽而又钻进幽深的山洞。乍明乍暗之间,偷眼往车窗外望去,两边皆是万仞峭壁,但却与它处裸岩尽露的峭壁不同,这里是:一层赭黄色的风化岩,一层深绿色的灌木丛,像多层宝塔一般层层叠叠而上,色调既单纯又丰富,干燥中透出朗润,雄浑中蕴含挺秀,如同一幅幅套色木刻版画,耐人寻味。
被徐霞客赞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就危危然凌空高悬在翠屏峰的断崖绝壁之上。当我在车上向它投去匆匆的第一瞥时,我感觉到它是一只彩色的凤凰,经过万里长空的长途飞行,累了,暂时趴在此间小憩,正准备随时重展双翼,再度凌空飞去。
下车步行,站在谷底的浑河边仰望,只能望见层楼叠阁及栈道天梯的底面,由十几根细长如红木筷子般的木柱子轻轻地撑住。可能由于视觉的误差,我仿佛觉得那整片悬崖正微微向前倾斜,那木柱子也在山风中簌簌颤抖,崖上的危楼也随时可能崩塌下来。我下意识地后退几步,闭起了双眼,心中闪出了当地的一首民谣:“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终于顺着石蹬道,一步步攀崖而上,踏进了寺门。那寺门,与一般寺庙位居中轴线前端的大山门不同,它躲在全寺一侧紧贴崖壁的小角落里,狭窄得仅可容一人通过。我想,在建筑设计上,这既是依山就势的需要,也是为了限制同时入寺的人数吧!
小心翼翼上天梯,登悬楼,过长廊,跨飞栈,但听脚下木板吱吱作晌,头顶的楼台也似乎摇摇晃晃。在如此险峻逼仄的地方建寺,空间自然有限,但任何高超的艺术不就是在限制中求得创造与发展吗!也许,小中见奇,小中见巧,小中见精妙,乃至于小中见宏大,这正是当年——距今一千四百年前北魏时代的能工巧匠们不朽的艺术追求和辉煌的艺术创造吧!
据说,全寺共有楼堂殿阁四十间,有关儒、释、道三教的各类雕像八十余尊。整个建筑群一半高悬在空中,一半深嵌入岩壁。有时,危崖碰鼻,仅有一架小梯把你引向上头的另一番天地;有时,巨岩挡道,却有一隙小窗让你钻人里头的另一窟石洞。钻天窗,穿石窟,上下左右盘旋之际,我这才看清整个寺庙的主体建筑是左右对称的两幢三层重檐歇山顶殿阁,两阁之间,中隔断崖,一条栈道凌空飞架,像一根扁担把两端的高楼挑了起来。令人称奇的是,那栈道上却又挑起了一幢两层重檐的楼阁来,好比一个表演杂技的大力士,在高难度的惊险动作中尽力展示其非凡的勇与智、力与美,让人在惊心动魄之中获取最大的审美愉悦和满足。
然而,这一切艺术的创造又都建立在科学的坚实基础之上。以栈道为例,其下方只有数条横木和数根立木支撑着。那横木,俗称“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还用桐油浸过,防腐,防白蚁。至于那些立木,每条柱子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或起承重作用,或仅仅只是为了平衡栈道的高低。有人用手轻推其中的一根立木,它居然离开支点,左右摆动起来,看得人心眺不已。
没想到,这小小的悬空寺,内里却大有乾坤,高低错落的楼阁,屈曲勾连的栈梯,竟让我足足流连盘桓了一整个时辰。依依不舍下得楼来,返身回望,却又发现崖壁上刻有“巨观”两个大字,传为诗仙李白的题刻。
创建北魏王朝的鲜卑族真是个不可思议的民族,它不仅开凿了云岗、敦煌、龙门三大石窟,而且又在恒山上建起了这座在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悬空寺。
在中国的五岳名山中,其他四岳都是通过长长的山道,步步引人人胜,最终在山巅处推出了览胜观景的高潮,惟有这北岳恒山,却把它最精华的部分,最得意的作品悬空寺,高高悬挂在进山的大门口,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如果把名山的建筑视为一篇文章,那么,北岳恒山这篇文章,便是先声夺人,起笔不凡。悬崖绝壁上的悬空寺,高高悬挂起我对北岳恒山无穷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