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唯一沿海的少数民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音乐文化。本文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京族的音乐文化特性及现状的研究,提出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京族 音乐文化 传承 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汉族的文化共生共存,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多民族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同样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个性特点和历史,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在文化趋同及流行文化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维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京族的音乐文化特性及现状的研究,提出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一些建议。
  一、概述
  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唯一沿海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东兴市的山心、氵万 尾、巫头三个小岛上,称京族三岛,与越南主体民族同源,其祖先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迁徙至此,与后来陆续迁到岛上的汉、壮族人杂居。
  与我国其他大多数少数民族相似,京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生产生活及宗教活动中以歌舞、音乐表达各种情感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音乐文化与当地生产劳作方式、民族性格息息相关。京族独特的生产方式、居住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和周围文化的相互融合,造就了京族独特的音乐文化。
  二、京族音乐文化特点
  (一)京族音乐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
  京族处于中越两国边界地带,音乐文化兼有两国的特征,一方面中国的五声音阶调式普遍存在于京族音乐中,乐器使用上,京族有很多乐器与汉族相同,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独弦琴的使用。独弦琴的发音与京族民歌音调近似,因此伴奏时二者浑然天成,富有表现力。京族民歌既有用京语歌唱,也有用汉语粤方言演唱(即“白话山歌”)。唱词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赤壁怀古》。另一方面京族民歌还具有越南民歌的特点,音阶调式有了一些变化,而唱词上更多地接近越南民歌的六、八句结构,歌尾衬词“叮、叮”等结构也与越南民歌相同。题材也有采用越南诗歌,如阮悠的《金云翘传》、反映当地劳作的《摇船歌》等。
  (二)京族音乐文化内容上表现了京族生产环境的特点
  京族是一个滨海民族,生产以渔业为主,许多京族音乐与海上劳作或与大海有关,称海歌,比如《出海歌》、《渔家四季歌》、《洗贝歌》、《采茶摸螺歌》等,曲调也与海上的波浪一般高低起伏。甚至有些情歌都与大海关联,如“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
  (三)京族音乐文化有传统的节日—哈节
  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壮族三月三歌圩类似,京族有固定的歌舞节日哈节,哈节即唱歌节之意,哈节期间,村民都聚集到各自的哈亭,经过一系列的请神等仪式,男子入席而坐,边吃喝边听哈,妇女儿童在哈亭周围,哈哥伴奏,哈妹轮流唱曲,连续三日。但各地哈节日期不一样。哈节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京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三、京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
  伴随京族祖先迁徙京族三岛,京族音乐文化至今已传承500余年。通过平时劳作时的歌唱和传统的哈节,音乐文化代代相传,并随时代变迁而不断革新。近年来,在京族艺术家及内地艺术家的创作下,涌现许多以京族音乐文化题材的作品,如1986年全国征歌一等奖作品《槟榔树下摇网床》、电视剧《故乡的独弦琴》主题曲《金滩有缘》(宋祖英演唱)、京族民歌《过桥风吹》及《共产党的恩情唱不完》等,在京族民歌基础上创作的《京海琴韵》《我爱京岛》,《我爱京岛》(王能演唱)还被编入广西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京族独弦琴演奏、伴奏曲目就更多,如《高山流水》《骑马》,并有广西作曲家骆子韬创作发行、京族独弦琴传人苏海珍演奏的独弦琴专辑《海韵魅影》。
  200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哈节,有了更大的影响力,2008年起由广西东兴市政府主办,吸纳周围更多群众甚至越南群众的参与,已经成为东兴市的旅游品牌。
  四、京族音乐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意义
  (一)保护音乐文化多样性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浪潮及流行文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同化乃至消失,保护京族音乐文化,对保护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京族人口在广西不足3万人,地处沿海对外开放的前沿,年轻一代外出工作的机会较多,容易接受外部文化的影响,工业化进程也改变了京族音乐文化赖以生存的劳作方式和生产环境,如不加强保护,传统的京族音乐文化很容易受到冲击。
  (二)提高当地旅游品位
  京族三岛拥有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游客逐渐增加。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从单纯的自然观光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文化特色结合,尤其是京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节日哈节,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经过整合打造,无疑会显著增加当地的旅游品位。
  (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旅游就是发展经济。同时通过旅游业提高知名度,增加人流量,创造更多商机,即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通过发展京族音乐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将京族三岛发展为越南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首选地和跳板,可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四)促进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
  京族与越南主体民族同源,传承和发展京族音乐文化,有利于促进当地与越南乃至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东兴作为中越经贸往来的主要城市,国际化的趋势会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2008年起由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哈节,已吸引越来越多越南艺术家的参与。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借助音乐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国与东盟的更多地文化交往。   五、京族音乐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支持,整体规划,打造京族音乐文化品牌
  在封闭的农耕时代,传统音乐文化可以长期地保持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在开放的市场经济及互联网信息社会,传统通常会被当作守旧和落后,被外来文化侵蚀,如不加以扶持和保护,将很快被遗忘。音乐文化属于全民,没有具体的归属主体,需政府积极参与规划和社会的支持。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靠的是口口相传和民间活动的延续,进一步弘扬京族音乐文化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以规划具体的音乐文化活动,如2008年起东兴市政府主办的哈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支持音乐文化产业,利用民间资本,促进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如著名的桂林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文化产业品牌。
  笔者认为哈节仍有进一步拓展的地方。京族音乐文化有其独特魅力,但哈节每年仅有几天时间,曲终人散,与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匹配,非哈节期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看不到哈节活动,相比印象刘三姐,游客无论什么时候到桂林,都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演出。政府可组建或者扶持、引导有实力的旅游服务公司,参照印象刘三姐,选择3-5个固定地点,常年组织类似哈节的“唱哈”演出,既可满足游客的体验感,又可培养素质较高的职业“哈哥”、“哈妹”,进一步促进哈节文化。而传统的固定日期的哈节,政府可利用媒体平台广告和宣传,提高知名度,以传统的哈节带动日常的“唱哈”演出,同时可利用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平台,在民歌节期间举办专门的京族哈节民歌台,提高哈节知名度。
  需注意的是,应提防传统音乐文化的过度商业化乃至低俗化。国内许多景区都结合当地的文化进行整合,但部分过度商业化,变相骗取游客财物,甚至不惜采用低俗手段取悦游客,影响了文化和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得不偿失。
  (二)在市场化中传承和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在于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引发传统的音乐文化的跟随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力。
  音乐为市场接受是其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京族音乐的发展,同样需建立在新的京族音乐创作及音乐作品市场化上。通过组织哈节以及专门的京族音乐比赛、专业音乐教育等发掘、培养专业的艺术家,创作、表演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京族音乐作品,尤其是在京族民歌基础上的创作和以京族独弦琴配乐的音乐,有独特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京族在国内属于少数民族,但在越南是主体民族,京族音乐在国内有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韵味,在越南既有中国韵味有有越南传统风格,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发展京族音乐具有广阔的前景。
  音乐的市场化,明星艺术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哈节的组织及专业音乐教育,培养明星“哈哥哈妹”及专业的独弦琴表演艺术家,对发展京族音乐有重要意义。
  (三)推广、加强京族音乐教育
  传承与发展京族音乐文化,除了民间的自然延续,还需系统化地传播。系统化的传播首先需要一个系统化的音乐体系,和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一样,京族音乐的传承主要靠民间自然延续,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音乐及其教育体系。
  关于京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比较分散,多集中在乐器独弦琴及民歌风格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建议有条件的部门能作一个完整的研究或者翻译参考越南相关的著作作为教材,以供京族音乐教育使用。
  音乐教育上,可在京族聚居的京族三岛中小学传授京族音乐,培养基础音乐知识和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高校可开设京族音乐选修课程,而目前高校的选修课程音乐欣赏通常以西方音乐为主,极少地方特色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和师资缺乏。建议在制定教材的基础上,邀请或聘请京族音乐艺术家授课,或支持高校音乐师资到越南学习。
  (四)积极参与对外交流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音乐文化在越南有完善的理论及教育体系,这正是我国京族音乐文化缺乏的。积极参与对外尤其是对越南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京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在学术层面,积极推进广西高校音乐教学院系与越南高校的交流,学习越南高校在京族音乐教育和学术上的成果及经验。民间艺术家可通过哈节等音乐活动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演艺和创作水平。
  六、结语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历史上往来密切,京族是连接中国与越南的重要纽带,京族音乐文化有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发展京族音乐,有助于发展京族三岛经济,促进中越两国交流。只有多层次的传承和发展,才能使京族音乐发扬光大,造福当地居民乃至两国人民。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西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广西沿海地区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0103YB007;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音乐资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项目编号:20013JGA249。
  作者简介:
  叶峰,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教育在我国的历史悠久,以其具有独特观赏性的同时,又以肢体动作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但舞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在课堂上的机械化教学,教师不能很好的启发舞蹈的员的想象力,大多数舞蹈学员缺乏为艺术现身的精神等等。本文在对以上种种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同时,论述了舞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提出相应的改革手段。又对舞蹈的内涵表述一些看法。  关键词:舞蹈改革 素质培养 改革 
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负责任,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负责任,在这个双赢的利好局面中,选择音乐作为其中的载体或平台是极其富有成效的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努力而为之,担负起发展音乐、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传承 传播 文化 音乐  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辉煌,在五千年文化宝库中积累和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些文化宝藏既是我国的文化遗产,
11月,国际干散货市场呈"U"走势。上半月受澳洲煤炭货盘明显减少和FFA下跌影响,市场持续下跌;下半月受铁矿石需求回升、大西洋粮食交易活跃、印尼煤出口中国强劲以及东南亚市
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大门类,是声乐艺术宝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二十世纪初,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历代作曲家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题材广泛,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文化折射。就目前我国的艺术歌曲音乐形态来分析,大致可总结为如下三类:传统技法的艺术歌曲、现代技法的艺
摘要:高师的钢琴课是一门专业的必修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在相对传统的课程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本文将对高师钢琴伴奏课的一贯制教学模式进行探析,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师 钢琴伴奏课 一贯制教学模式 分析  一、高师钢琴伴奏课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师钢琴伴奏课在高校实施扩招以来就一直没有停过,但是随着扩招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使得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当有伴奏任务的时候,整个高
通过对白薇作品的考察,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特色,总结了其自身进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从而突出了她在戏剧创作过程中的
任何一项新的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风险。教育部免费师范生政策也是在实施具体过程中根据利益双方的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因此,关注新疆高校非定向免费师范生政
儒家法律思想对现当代中国法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部门法规范之中,以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义务性规范为其思想传承和映渗的对象。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最后一根道德支柱,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