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昭通市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昭通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措施建议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种植有着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种植规模限制,效益低等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而放弃了水稻种植。为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及充足供应,加之,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转变过程,加快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1.1昭通市水稻种植情况
昭通市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38.28万亩,宜机化种植面积36.62万亩,水稻机耕面积34.55万亩,机插秧面积5.41万亩,机收面积8.205万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48.89%。均为单季稻,根据昭通市政府稳定2021年全区粮食生产的意见精神,昭通市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左右,水稻在11个县区市都有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昭阳、鲁甸、盐津、水富、永善、大关及威信等地区,机械化耕作水平较高,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尤其是机械化种植环节。全市水稻种植以单家独户零星种植为主,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5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基本为空白。
1.2水稻机械化种植情况
目前,由于传统种植习惯、生产规模、地域特性及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昭通市水稻种植主要还停留在由人工完成,水稻插秧机拥有量仅63台,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化生产处起步阶段,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难以被农民接受,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是最大痛点,在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实际性的问题和困难,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
为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及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机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针对我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劳力投入多、生产成本高等实际情况,阳区、鲁甸县、水富县、盐津县等县市区近几年在水稻种植的主要乡镇举办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现场培训会,建立3000多亩示范样板,制定印发《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措施》、《手扶插秧机使用与维护保养》等宣传资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取得一定经验。
2制约昭通市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因素
2.1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制约。现阶段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普遍,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村土地承包价格逐年增长,规模化经营难的现状与机械化育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统一化之间存在着矛盾。
2.2技术环节难掌握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的综合,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昭通市机械化育插秧本土化技术仍然不够成熟,造成了一部分农户难以接受。
2.3农民对机插秧认识不足。受传统育秧和多年育插技术复杂性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有的农户购买插秧机认为成本高,农户购机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收回成本较慢,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和接受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2.4投入大,缺少投资积极性。水稻插秧机的投入大,年工作时间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资金投入回报率不可期,对社会资金投入的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供给,项目没有专项资金支撑,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2.5机耕道路缺失。很多水稻种植是点壮分布,每个点的面积不大,没有机器行走的道路,运输成本高,辅助时间多增加了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很多种植区域内无机耕道路,只要一条线上出问题,影响一大片,确定因素增加,也是影响投入的重要环节。
3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3.1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稻生产实行机械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武装水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改造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促进水稻生产稳产、高产、保证粮食安全。
3.3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3.1高产稳产。机插秧能够高产稳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插秧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课大小可以量化调节,實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高产群体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二是结合“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实现高产稳产。
3.3.2节田节种。机插秧能够均匀密植、集中管理、集中供苗,大大节约秧田,机插育秧秧苗田与大田比例是1:80~1:100,传统育秧秧苗田与大田比例是1:10~1:20,同时可以节约种子5%~10%。
3.3.3节水节肥。集中管理,科学灌溉、施肥,可大大减少肥、水、药的施用量,提高使用效果,每亩可节水50~100立方米,同时,有序栽植,便于通风,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能显著提高稻米的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4水稻机械化生产工作措施和建议
4.1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支撑体系。一是农机部门与农技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极具配套方案,形成适合当地的机械化育插秧助推技术、主导机型和操作规程,实现技术本土化、规范化、标准化。二是要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市级农机、农技推广部门相结合,建立健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指导组;以县乡级农机、农技部门技术人员为主体,建立健全县区级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队伍;以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宣传,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用人才队伍,形成知识与效益的良性发展。 4.2强化技术推广,激发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积极进行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服务。各级农机、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极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召开现场演示培训会。水稻机插秧重点在于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技术的熟练运用,要真正将技术教给农民。同时在育秧、插秧及大田生长等关键时期,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田間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到位。要积极引导插秧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技术示范、培训、指导,同时,监督企业做好插秧机械维修保养、零配件供给等售后服务工作。
4.3实行积极的政策扶持。农机试验示范工作涉及试验机具的购置、试验对比、示范推广三方面的工作,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主要采用合作社平台进行试验、示范,合作社的投入大,积极性不高,需要出具体的操作性强扶持政策,职能部门扶持有章可循。
4.3.1实行积极的政策扶持。农机试验示范工作涉及试验机具的购置、试验对比、示范推广三方面的工作,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主要采用合作社平台进行试验、示范,合作社的投入大,积极性不高,需要出具体的操作性强扶持政策,职能部门扶持有章可循。
4.3.2提高插秧机补贴额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矛盾。针对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提高补贴比例,降低插秧机的成本;整合资源,对水稻插秧机累加补贴,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进行因地施策,一地一策;
4.3.3对机插作业实体进行扶持。因插秧机的特点,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作业量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在推广初期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对作业实体不同阶段出台不同程度的专项扶持政策,要支持小微型水稻种植机械设备引进、试验及示范;
4.3.4对机械化育插秧给予补贴。水稻的机械化种植,育种是一个专业化强,时间要求严格,决定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关键环节,政策支持上,一定要支持建立育苗设备和体系建设,要认真进行成本核算,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支持示范带动,提高水稻种植积极性;
4.4推进水稻生产规模经营。一是种植的规模经营。农民家家户户都买插秧机不现实,也不必要,机插秧只能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路子。“地块小,分散经营”是制约水稻机械化发展瓶颈,所以要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管理,打破农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格局,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经营,发展机插秧和育秧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服务的规模经营。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要以社会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县、区应进一步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水稻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支持服务实体有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涵,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深入研究、探索、总结水稻机插秧发展的不同模式、管理机制,满足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庆, 和隽. 加快云南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 云南农业, 2013, 09:66-6
[2]于淑静, 韩昌远, 张汝坤. 云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1):113-116.
[3]仕顺娥, 郑志飞. 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推广措施[J]. 云南农业, 2019, 000(004):20-21.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措施建议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种植有着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种植规模限制,效益低等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而放弃了水稻种植。为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及充足供应,加之,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转变过程,加快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1.1昭通市水稻种植情况
昭通市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38.28万亩,宜机化种植面积36.62万亩,水稻机耕面积34.55万亩,机插秧面积5.41万亩,机收面积8.205万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48.89%。均为单季稻,根据昭通市政府稳定2021年全区粮食生产的意见精神,昭通市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左右,水稻在11个县区市都有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昭阳、鲁甸、盐津、水富、永善、大关及威信等地区,机械化耕作水平较高,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尤其是机械化种植环节。全市水稻种植以单家独户零星种植为主,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5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基本为空白。
1.2水稻机械化种植情况
目前,由于传统种植习惯、生产规模、地域特性及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昭通市水稻种植主要还停留在由人工完成,水稻插秧机拥有量仅63台,全市水稻全程机械化化生产处起步阶段,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难以被农民接受,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是最大痛点,在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实际性的问题和困难,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
为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及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机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针对我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劳力投入多、生产成本高等实际情况,阳区、鲁甸县、水富县、盐津县等县市区近几年在水稻种植的主要乡镇举办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现场培训会,建立3000多亩示范样板,制定印发《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措施》、《手扶插秧机使用与维护保养》等宣传资料,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取得一定经验。
2制约昭通市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因素
2.1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制约。现阶段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普遍,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村土地承包价格逐年增长,规模化经营难的现状与机械化育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统一化之间存在着矛盾。
2.2技术环节难掌握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的综合,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昭通市机械化育插秧本土化技术仍然不够成熟,造成了一部分农户难以接受。
2.3农民对机插秧认识不足。受传统育秧和多年育插技术复杂性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有的农户购买插秧机认为成本高,农户购机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收回成本较慢,影响了农民购买插秧机和接受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2.4投入大,缺少投资积极性。水稻插秧机的投入大,年工作时间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资金投入回报率不可期,对社会资金投入的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供给,项目没有专项资金支撑,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2.5机耕道路缺失。很多水稻种植是点壮分布,每个点的面积不大,没有机器行走的道路,运输成本高,辅助时间多增加了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很多种植区域内无机耕道路,只要一条线上出问题,影响一大片,确定因素增加,也是影响投入的重要环节。
3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3.1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稻生产实行机械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武装水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改造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促进水稻生产稳产、高产、保证粮食安全。
3.3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3.1高产稳产。机插秧能够高产稳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插秧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课大小可以量化调节,實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高产群体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二是结合“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实现高产稳产。
3.3.2节田节种。机插秧能够均匀密植、集中管理、集中供苗,大大节约秧田,机插育秧秧苗田与大田比例是1:80~1:100,传统育秧秧苗田与大田比例是1:10~1:20,同时可以节约种子5%~10%。
3.3.3节水节肥。集中管理,科学灌溉、施肥,可大大减少肥、水、药的施用量,提高使用效果,每亩可节水50~100立方米,同时,有序栽植,便于通风,方便管理,减少病虫害,能显著提高稻米的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4水稻机械化生产工作措施和建议
4.1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完善支撑体系。一是农机部门与农技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极具配套方案,形成适合当地的机械化育插秧助推技术、主导机型和操作规程,实现技术本土化、规范化、标准化。二是要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市级农机、农技推广部门相结合,建立健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指导组;以县乡级农机、农技部门技术人员为主体,建立健全县区级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队伍;以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宣传,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用人才队伍,形成知识与效益的良性发展。 4.2强化技术推广,激发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积极进行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服务。各级农机、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极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召开现场演示培训会。水稻机插秧重点在于水稻育秧和插秧机技术的熟练运用,要真正将技术教给农民。同时在育秧、插秧及大田生长等关键时期,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深入田間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及时到位。要积极引导插秧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直接面向农民开展技术示范、培训、指导,同时,监督企业做好插秧机械维修保养、零配件供给等售后服务工作。
4.3实行积极的政策扶持。农机试验示范工作涉及试验机具的购置、试验对比、示范推广三方面的工作,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主要采用合作社平台进行试验、示范,合作社的投入大,积极性不高,需要出具体的操作性强扶持政策,职能部门扶持有章可循。
4.3.1实行积极的政策扶持。农机试验示范工作涉及试验机具的购置、试验对比、示范推广三方面的工作,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主要采用合作社平台进行试验、示范,合作社的投入大,积极性不高,需要出具体的操作性强扶持政策,职能部门扶持有章可循。
4.3.2提高插秧机补贴额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矛盾。针对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提高补贴比例,降低插秧机的成本;整合资源,对水稻插秧机累加补贴,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进行因地施策,一地一策;
4.3.3对机插作业实体进行扶持。因插秧机的特点,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作业量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在推广初期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对作业实体不同阶段出台不同程度的专项扶持政策,要支持小微型水稻种植机械设备引进、试验及示范;
4.3.4对机械化育插秧给予补贴。水稻的机械化种植,育种是一个专业化强,时间要求严格,决定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关键环节,政策支持上,一定要支持建立育苗设备和体系建设,要认真进行成本核算,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支持示范带动,提高水稻种植积极性;
4.4推进水稻生产规模经营。一是种植的规模经营。农民家家户户都买插秧机不现实,也不必要,机插秧只能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路子。“地块小,分散经营”是制约水稻机械化发展瓶颈,所以要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管理,打破农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格局,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集约经营,发展机插秧和育秧社会化服务组织。二是服务的规模经营。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要以社会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县、区应进一步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水稻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支持服务实体有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涵,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深入研究、探索、总结水稻机插秧发展的不同模式、管理机制,满足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庆, 和隽. 加快云南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 云南农业, 2013, 09:66-6
[2]于淑静, 韩昌远, 张汝坤. 云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01):113-116.
[3]仕顺娥, 郑志飞. 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推广措施[J]. 云南农业, 2019, 000(00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