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兴趣激发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会创新的关键在于唤醒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主题、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指导,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兴趣激发
  培养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这类课程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基础技能,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中善于发现、敢于开拓、乐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番禺区实验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结合中学生的具体心理发展特征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求,总结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有声有色地开展。
  一、以恰当的课程选题激发兴趣
  (一)以小见大的选题原则
  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获取方式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亲身经历与体验中习得技能,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活动主题、提供充足的活动资源。在选题的定位上,我校教师始终遵循着“以小见大”的原则,尽量依照学生的兴趣点确定课程主题,避免选择空洞而宽泛的活动内容。
  【案例一】
  《岭南沙湾古民居与中原天井窑院民居的对比探究》是在“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比较研究”的大主题下开展的,岭南文化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从文化地域来说范围都非常广泛。就学生的心智和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很难对大而全的课题研究进行深入展开,种种客观原因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点到为止、一知半解,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就尽可能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缩小到点上,而不是全面展开。故岭南文化我们选择了学生身边熟悉的民居形式以及熟悉的研究地域——番禺沙湾古镇民居。
  在这个选题案例中,教师考虑到课题的深度与广度问题,认为“大而全”的选题并不适合作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切入点,聚焦性强的主题反而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兴趣,同时更能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更加全面和深入。
  (二)源于生活的选题技巧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观察的视角,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的见解,并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真切的学习感受。我校教师在《来自自来水厂的灵感——番禺区水资源调查活动与家用净水器制作活动》一课的反思中就提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需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
  【案例二】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尽可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出发,又紧密与科学知识相联系,选择并确立与科学、技术、社会关系密切的选题。在活动中,我让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出发点去发现课外的知识,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调查、咨询专业人士等途径去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学生在活动结束之后,一方面有了学以致用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体会,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自主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
  实际上,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若要真正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所关心的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制定活动课程的主旨。当研究主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能成为一个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细腻观察的生活教育平台。
  二、以灵活的教学组织发展兴趣
  (一)大胆放手,提高活动参与度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论述有力地阐明了师生二元参与要素在课堂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我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时既充分发挥着引领作用,但又切实做到“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案例三】
  我校教师在《“余荫山房旅游推广项目研究”主题生成课》活动全程,老师大胆地放手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提点。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小主题,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去合作去完成。这样一来,同学们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都热情高涨。只要感兴趣,学生就会全情投入,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致,他们就会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这个教学经验总结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大胆放手”而取得了的理想的教育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为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旨在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过多接受式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因此,教师的“放手”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前提,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发挥自主性的空间。
  (二)巧用游戏,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与职能,从课堂、课本、单向讲解中解放出来,成为课程的服务者、实践活动的顾问。我校教师善于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新颖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教师善于运用灵活的教学组织方法和课堂管理智慧,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也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得到保证。
  【案例四】
  一个五十人的班级,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做到既积极参与又“活而不乱”,对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无疑是一个挑战。作为尝试,笔者融合团康活动的理念,借助一系列情景游戏,培养学生的行动习惯和纪律意识。事实上,游戏比你会说话!通过“爱的鼓励”、“传声筒”、“暴风骤雨”等简单的小游戏,学生认识到听从指令、学会聆听的重要性,体会到集腋成裘才更具力量。
  这则反思讲述我校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摒弃了说教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注重以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游戏开展教学,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不仅向学生传达了遵守课堂纪律的必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以科学的评价理念保障兴趣激发的持续性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充足的学习动力,必须依靠有效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学业评价更多地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则立足于辅导和指引,着重于唤起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学习动力。我校教师认为,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个性化提高,在尊重个体独特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探究方面的浓厚兴趣。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客观、赏识地评价每一个同学及每一个小组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切身体验,遭遇过各种各样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遭遇的现实生活场景,正是这些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如果离开了对这些真实而具体的活动过程的理解和回味,仅仅活动的结果,那么伴随着活动过程的认识、体验和感悟都将无法获得、无法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价值也将消失殆尽。
  我校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同时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于以赏识的眼光激发学生的探究志趣,引领学生用心感知身边的生活情境。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激发策略是对学生多元潜能的全面开发,教师在起始阶段制定适切的课程选题,在教学过程提供心理疏导、方法指导、价值引导,在活动后期客观、合理、公正地开展评价,这些措施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养成深层次思考的良好习惯,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实施人文素养教育与科学素养教育的强大引擎和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熊梅.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M].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锡红,谭玉新.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其他文献
双动点问题作为动态图形问题的一种,历来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常用作压轴把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运动路径的多样性、运动条件的制约性、运动结果的多变性,致使问题解决的过程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学生如果没有较全面的知识、较综合的分析、较精准的运算、较沉稳的心态,面对这类问题就会手足无措,甚至茫然恐惧.这里让我们走进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最后一题,探虚实、思得失.  题目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
【摘 要】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生活中缺乏经验,量角器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学生比较难掌握角的度量知识。从实际教学片段出发,探讨了角的度量教学过程,认为及时补充认识的“弱区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网”、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场”是解决角的度量难点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角的度量;弱区域;逻辑网;经验场  一、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摘 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要敢于质疑,独立释疑,摆脱教师、教材的束缚,善于去寻找不同于前人、别人的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想象;质疑;创造性思维  一、启发创造想象,鼓励标新立异  康德在谈到想象时说过:“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
【摘 要】“研学后教”是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产生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研学”“后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学后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研学后教”是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
【摘 要】课堂小练笔是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是架起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能够从经典语段中习得语言技能、在情感交融处提升感悟体验、从情节留白处凸现人文内涵、在拓展延伸处提高习作效能。  【关键词】小练笔;语言技能;感悟体验;人文内涵;习作效能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的部分。”可见,教师如果
【摘 要】在减负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上好计算课。在教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先创设情境,后分三步展开教学,将独立计算和小组合作练习相结合。教后反思在每节课后进行,它针对学习习惯培养、教材编排、练习设计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情境;估算;验算;比较  设计背景  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定位,繁杂的计算被取消了,计算的量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
【摘 要】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笔者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借助形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其次借助熟字,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字;再次是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识字效果。  【关键词】兴趣;形象;自主;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摘 要】合理的情景问题设置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从而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结合四年级数学的统计图知识探讨了数学教学中设置情景问题的原则与技巧。  【关键词】情景问题;数学思想;解决过程;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数字的乏味性使得数学教学往往难以达到这个目的。这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关键要设置合理的引导性问题
【摘 要】为响应我区“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学科根据本学科的课程设置特点,从实际出发,大胆稳妥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在实践“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的研究体会,选取了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喜爱的画图软件部分进行研究,以一个课堂实例作为载体,讨论“研学后教”模式在信息技术画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体会。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研学案  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
【摘 要】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向着重点关注人的发展的方向转变,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数学素养,奠定成长的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掌握成长的技能;激发创新意识,开发成长的潜能。  【关键词】成长;数学教育;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一、培养数学素养,奠定成长的基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学知识和方法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数学素养的人,不仅在数学学习中能解决数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