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育,最同意的是夸美纽斯说的“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宾塞说的“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学校教育,即是以专门的、专业的、目的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固有及应有品格、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
“做”学校文化,做“足”学校文化,在于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成长并为将来融入社会生活作充分准备的“小社会”,而不是教师培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和考试内容的训练场;在于使教育真正成为教师培育人、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家园,而不是“我教你学”要考的东西的应考工具。
做足学校文化,拙以为要遵循,一是目的的深层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只须做些表面文章就能达到的,要旨在于影响整个校园内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并通过人格的塑造来养成他们具有持久效应的思维、情感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未来甚至一生具有定型意义和持续动力价值。即所谓“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二是过程的渗透力。其创设的那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并体现了学校风范正气的精神氛围,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置身其中,学生无须教育者作更多的繁琐说教,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感悟到学校文化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妙。三是作用的持久度。学校文化的作用在于通过外部的精神环境帮助学生内心建立起一种对个体具有持久作用的自我教育环境。
做足学校文化,并使之起着这样的作用:一是价值的导向。由学校文化所反映的学校倡导的最重要价值取向影响和主导、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二是精神的陶冶。通过校园这一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的外部世界的精神文化及其活动唤起他们高尚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化,从而影响和形成他们真善美的德行和品格。三是规范的约束。以隐性课程的形式对学生提出要求,形成一种潜在心理压力和动力,客观上形成学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效果。四是群体的凝聚。借助学校文化所形成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和团结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并通过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学校的深挚情感而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学校主体共同持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学校凝聚力。
做足学校文化,其目的就是使校园成为:一是求真的知识世界。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们都以学习为使命,自由表达、平等对话、大胆创新,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二是向善的人际世界。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们坦城相待,互相关怀,弱势群体受到关爱,人们用爱相互感动。三是优美的心灵世界。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们都有梦想,心灵经常受到净涤,艺术是这里的常客,精神生活需要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想这样“做”学校文化,行吗?
师生相携
教师,“教”字的主动意涵,“师”字的尊位意涵,让“教师”成了知识传授上的权威和师生交往上的威权。我更愿意用“先生”一词,很多时候、很多方面,作为教师只是“先于学生”而已。人生态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上,仅仅是先于学生,并没有优于学生。这是作教师的应有的自知。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让“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转变成为“学习中心”,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这取决于学生是不是学校的主人,是不是具备了主人翁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们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生命需要得到精心的护理,他们的精神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们的才能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示。因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做好“扬长”的工作。有些事在教师眼里是小事,而在学生的心里可是天大的事。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奇特的思想和美好的言行,用语言或文字加以彰显,使其随时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使其各有所长、各有所为、各有所乐。
想这样“做”教师文化——
平等地看待学生。放下身段、低下头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见,对学情较为熟悉,为了让学生便于接受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对学生不成熟的意见或奇怪的想法甚至错误的想法能理解、宽容和适度引导。能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明白教师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求知和全面发展,及时肯定学生任何微小的进步。让“师生关系”成为“同学关系”——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与进步!
变“工具人”为“目的人”。 变“教学”为“导学”。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成为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升华精神、展示魅力的幸福事业。无论是从“三维”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来说,还是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来看,都需要教师将自己内在的素质“化”进教材,“化”进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以充满遐思的多彩语言表达富有意义的新观念;需要教师以充满睿智的对话催生出师生情感融通、知识碰撞、智慧启迪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成绩”成为“工具”,而让学生终身发展、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成为“目的”!
化“教者”为“学者”。采用宣传导学、群体互学、个体悟学等方式,使教師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共同学习的场所。教师应当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合作地位。 让“师道尊严”成为“平等的首席”。
想这样“做”学生文化——
让学生自主。教育的终级目标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得到成长,必须要让学生爱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学理念中的“授课不超过12分钟”,事实上是“强迫”教师将学习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教师甚至要成为学生的“学生”,学习学生所长、补己之短。
让学生快乐。给学生适当玩的时间、适当玩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真正持久的快乐。自我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自我获得他人认可与赏识的快乐才是学生想要的真正快乐,而不是教师“给”的“快乐”!
让学生成人。把学生教育好,不一定个个能成才,但是一定得个个能成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的情感、感恩的心;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善的品质;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自尊和自信心;耐挫能力、逃生自救意识与能力……远重要于让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科学——对学生的一生而言。
让学生成才。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不拘一格之才。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表现机会,抓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灵光一现,拓展学生在这一智力方面的发展空间,进而诱发其他智力的共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都拥有一个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因材施教、差异教学”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动静两宜
时下,教育的功利味日浓,让学校只剩下“教室”,让学习只剩下“学考”——学习训练如何考试——而不管以后有用没用——只要有“分”就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仅仅是调味料、点缀而已,而每到临考必遭“抛弃”。单调、乏味,熬到下课、放假必喊“乌拉”,是师生共同的“呼声”。因之,要营造优雅的“静”的文化让学校成为温馨、人性、人文的家园;要开展活泼的“动”的文化让学校成为悦动、多彩的乐园!
想这样“做”动态文化——
动态文化,即校园或校外的学生课外活动。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强烈创造欲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和参与者。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引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学于乐。
开学式、闭学式、旗下讲话、毕业典礼、迎新活动、校园之星评选……都要围绕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心理、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特长的学校文化内涵,精心设计、用心准备、全心实施、潜心反思,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得到感悟、得到展示、得到帮助、得到发展。即使得到的是挫败,也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设立的学生组织,如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子曰诗云”读书社、涂鸦社;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都是为学生尽展才华、全面发展的多姿舞台。学校的“书香校园行动方案”、“每月德育主题”(如尊重、感恩、自信、审美、健体等)……都是为学生高尚的品质、优雅的审美、文化的熏陶、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作的针对性活动设计。
想这样“做”静态文化——
静态文化,即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必须赋予学校环境以生命,必须以新教育和文化理念为指导,自觉地、系统地设计学校环境的各个层面,从而增强环境的育人性。学校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方面要体现学校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营造温馨的气氛和艺术气息。优美的学校文化环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审美器官,引起他们的乐趣,从而激发美感、陶冶情操。
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的年级办公室、各种会议室、学生教室、各种功能教室的布置和摆设;阅报栏、师生书画作品展板、知识长廊的创设;小绿地、小花池、小植物园的建设;精选古诗文上墙、悬挂励志楹联及师生自创的反应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人文及国家重大事件(如奥运、神七上天)的对联……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表达着师生对人文环境的理解。
只要有师生待的地方,我想做很多笑脸墙,一张、几张或几十张笑脸在一起,你以为呢?
内外兼修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是他们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但是,中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如时下盛行的追星、网络游戏、QQ聊天、染发等现象,都说明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之,要引导他们懂得,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让仪表美——服饰、仪态、个人卫生、言谈举止等,和内在美——思想、品德、学识等能够内外兼修,做到如孔老夫子所言 “文质彬彬”——外在的“文”与内在的“质”统一起来、美丽起来!
想这样来“修”内——
歌德说:“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让学生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追求崇高理想的心灵,一种不恋世俗、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赢取成功的信念,一个高尚的灵魂。要尊长、爱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独立意识,自己管理自己。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学校的书香校園行动方案、读书社吟咏活动;善良、尊重、爱心等主题德育活动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自己选择喜欢的诗书、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做擅长的事、做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展才华、表爱心,丰富学生的内涵。
想这样来“饰”外——
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衣镜上方挂着一幅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一个人的外在仪表、服饰、言行,主要在于显示其精神气质和文化品位。一个文明的中学生,仪表应整洁、大方、清新、明快,显出青春的活力,给人以蓬勃向上、热爱生活的良好感觉。不仅体现着中学生的气质,更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想让学生从一声问好、一脸微笑、一个鞠躬、一句赞叹、一串掌声做起,让校园文雅起来;想让学生从轻声细语、专心倾听、平等交流与辩论做起,让人与人之间文明起来;想从教师仪表、着装要求起,作学生的示范、榜样。
想为师生请进专家讲仪表、服饰、交际礼仪常识;想为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请进专家讲康体、形体课。你以为如何呢?
无法一一细诉。还想到了学校文化要做到“软硬兼施”——学校的软实力即精神、意识形态的“文化力”与硬实力即有形、物化的“物质力”的相辅相成。还想到了优秀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传承如何体现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在学生文体活动中,体现在教师备课、上课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等等。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我的结束语:我想“做”的,为爱人、爱学生!真心地去爱学生,就一切皆好。我想用心去“做”,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学堂,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做”学校文化,做“足”学校文化,在于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成长并为将来融入社会生活作充分准备的“小社会”,而不是教师培训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和考试内容的训练场;在于使教育真正成为教师培育人、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家园,而不是“我教你学”要考的东西的应考工具。
做足学校文化,拙以为要遵循,一是目的的深层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只须做些表面文章就能达到的,要旨在于影响整个校园内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并通过人格的塑造来养成他们具有持久效应的思维、情感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未来甚至一生具有定型意义和持续动力价值。即所谓“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二是过程的渗透力。其创设的那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并体现了学校风范正气的精神氛围,具有启迪、感化学生的作用。置身其中,学生无须教育者作更多的繁琐说教,便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感悟到学校文化对自己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妙。三是作用的持久度。学校文化的作用在于通过外部的精神环境帮助学生内心建立起一种对个体具有持久作用的自我教育环境。
做足学校文化,并使之起着这样的作用:一是价值的导向。由学校文化所反映的学校倡导的最重要价值取向影响和主导、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二是精神的陶冶。通过校园这一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的外部世界的精神文化及其活动唤起他们高尚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化,从而影响和形成他们真善美的德行和品格。三是规范的约束。以隐性课程的形式对学生提出要求,形成一种潜在心理压力和动力,客观上形成学生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效果。四是群体的凝聚。借助学校文化所形成的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和团结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并通过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学校的深挚情感而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学校主体共同持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学校凝聚力。
做足学校文化,其目的就是使校园成为:一是求真的知识世界。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们都以学习为使命,自由表达、平等对话、大胆创新,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二是向善的人际世界。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们坦城相待,互相关怀,弱势群体受到关爱,人们用爱相互感动。三是优美的心灵世界。在这个校园里,师生们都有梦想,心灵经常受到净涤,艺术是这里的常客,精神生活需要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想这样“做”学校文化,行吗?
师生相携
教师,“教”字的主动意涵,“师”字的尊位意涵,让“教师”成了知识传授上的权威和师生交往上的威权。我更愿意用“先生”一词,很多时候、很多方面,作为教师只是“先于学生”而已。人生态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上,仅仅是先于学生,并没有优于学生。这是作教师的应有的自知。现代教育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让“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转变成为“学习中心”,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这取决于学生是不是学校的主人,是不是具备了主人翁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们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生命需要得到精心的护理,他们的精神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们的才能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示。因之,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做好“扬长”的工作。有些事在教师眼里是小事,而在学生的心里可是天大的事。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奇特的思想和美好的言行,用语言或文字加以彰显,使其随时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使其各有所长、各有所为、各有所乐。
想这样“做”教师文化——
平等地看待学生。放下身段、低下头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见,对学情较为熟悉,为了让学生便于接受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对学生不成熟的意见或奇怪的想法甚至错误的想法能理解、宽容和适度引导。能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明白教师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求知和全面发展,及时肯定学生任何微小的进步。让“师生关系”成为“同学关系”——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与进步!
变“工具人”为“目的人”。 变“教学”为“导学”。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成为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升华精神、展示魅力的幸福事业。无论是从“三维”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来说,还是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来看,都需要教师将自己内在的素质“化”进教材,“化”进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以充满遐思的多彩语言表达富有意义的新观念;需要教师以充满睿智的对话催生出师生情感融通、知识碰撞、智慧启迪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成绩”成为“工具”,而让学生终身发展、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成为“目的”!
化“教者”为“学者”。采用宣传导学、群体互学、个体悟学等方式,使教師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共同学习的场所。教师应当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合作地位。 让“师道尊严”成为“平等的首席”。
想这样“做”学生文化——
让学生自主。教育的终级目标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得到成长,必须要让学生爱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学理念中的“授课不超过12分钟”,事实上是“强迫”教师将学习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教师甚至要成为学生的“学生”,学习学生所长、补己之短。
让学生快乐。给学生适当玩的时间、适当玩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真正持久的快乐。自我成长的快乐、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自我获得他人认可与赏识的快乐才是学生想要的真正快乐,而不是教师“给”的“快乐”!
让学生成人。把学生教育好,不一定个个能成才,但是一定得个个能成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的情感、感恩的心;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善的品质;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自尊和自信心;耐挫能力、逃生自救意识与能力……远重要于让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科学——对学生的一生而言。
让学生成才。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不拘一格之才。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表现机会,抓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灵光一现,拓展学生在这一智力方面的发展空间,进而诱发其他智力的共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都拥有一个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因材施教、差异教学”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动静两宜
时下,教育的功利味日浓,让学校只剩下“教室”,让学习只剩下“学考”——学习训练如何考试——而不管以后有用没用——只要有“分”就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仅仅是调味料、点缀而已,而每到临考必遭“抛弃”。单调、乏味,熬到下课、放假必喊“乌拉”,是师生共同的“呼声”。因之,要营造优雅的“静”的文化让学校成为温馨、人性、人文的家园;要开展活泼的“动”的文化让学校成为悦动、多彩的乐园!
想这样“做”动态文化——
动态文化,即校园或校外的学生课外活动。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强烈创造欲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和参与者。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引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学于乐。
开学式、闭学式、旗下讲话、毕业典礼、迎新活动、校园之星评选……都要围绕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心理、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特长的学校文化内涵,精心设计、用心准备、全心实施、潜心反思,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得到感悟、得到展示、得到帮助、得到发展。即使得到的是挫败,也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设立的学生组织,如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子曰诗云”读书社、涂鸦社;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都是为学生尽展才华、全面发展的多姿舞台。学校的“书香校园行动方案”、“每月德育主题”(如尊重、感恩、自信、审美、健体等)……都是为学生高尚的品质、优雅的审美、文化的熏陶、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作的针对性活动设计。
想这样“做”静态文化——
静态文化,即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环境文化必须赋予学校环境以生命,必须以新教育和文化理念为指导,自觉地、系统地设计学校环境的各个层面,从而增强环境的育人性。学校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方面要体现学校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与教育理念。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营造温馨的气氛和艺术气息。优美的学校文化环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审美器官,引起他们的乐趣,从而激发美感、陶冶情操。
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的年级办公室、各种会议室、学生教室、各种功能教室的布置和摆设;阅报栏、师生书画作品展板、知识长廊的创设;小绿地、小花池、小植物园的建设;精选古诗文上墙、悬挂励志楹联及师生自创的反应乡土历史、乡土地理、人文及国家重大事件(如奥运、神七上天)的对联……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表达着师生对人文环境的理解。
只要有师生待的地方,我想做很多笑脸墙,一张、几张或几十张笑脸在一起,你以为呢?
内外兼修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是他们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但是,中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如时下盛行的追星、网络游戏、QQ聊天、染发等现象,都说明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之,要引导他们懂得,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让仪表美——服饰、仪态、个人卫生、言谈举止等,和内在美——思想、品德、学识等能够内外兼修,做到如孔老夫子所言 “文质彬彬”——外在的“文”与内在的“质”统一起来、美丽起来!
想这样来“修”内——
歌德说:“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让学生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追求崇高理想的心灵,一种不恋世俗、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赢取成功的信念,一个高尚的灵魂。要尊长、爱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独立意识,自己管理自己。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学校的书香校園行动方案、读书社吟咏活动;善良、尊重、爱心等主题德育活动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自己选择喜欢的诗书、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做擅长的事、做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展才华、表爱心,丰富学生的内涵。
想这样来“饰”外——
周恩来同志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衣镜上方挂着一幅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一个人的外在仪表、服饰、言行,主要在于显示其精神气质和文化品位。一个文明的中学生,仪表应整洁、大方、清新、明快,显出青春的活力,给人以蓬勃向上、热爱生活的良好感觉。不仅体现着中学生的气质,更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想让学生从一声问好、一脸微笑、一个鞠躬、一句赞叹、一串掌声做起,让校园文雅起来;想让学生从轻声细语、专心倾听、平等交流与辩论做起,让人与人之间文明起来;想从教师仪表、着装要求起,作学生的示范、榜样。
想为师生请进专家讲仪表、服饰、交际礼仪常识;想为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请进专家讲康体、形体课。你以为如何呢?
无法一一细诉。还想到了学校文化要做到“软硬兼施”——学校的软实力即精神、意识形态的“文化力”与硬实力即有形、物化的“物质力”的相辅相成。还想到了优秀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传承如何体现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在学生文体活动中,体现在教师备课、上课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等等。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我的结束语:我想“做”的,为爱人、爱学生!真心地去爱学生,就一切皆好。我想用心去“做”,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学堂,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