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经济体量,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支撑。此外,中国年轻群体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是促进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众在“双十一”上演的疯狂一幕,让世界深深体会到了这个经济崛起的国家潜藏的巨大消费能量。在中国经济需要摆脱投资依赖症且出口低迷的情况下,促进民众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被政府寄予厚望。然而,受制于金融体制、财税体制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宏观因素主导下的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着危机意识,因此中国家庭对消费金融接受程度远低于国外。央行调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消费性贷款余额的占比只有总贷款余额的20%左右。银率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提供的个人贷款中,个人的消费信贷仅占14.5%,远低于房贷(43.2%)和车贷(28.6%)。
虽然中国的消费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消费金融却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央行调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已达15.3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毫无疑问,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经济体量,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支撑。此外,中国年轻群体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是促进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21~30岁的年轻群体中,愿意接受分期消费的比例高达97.27%。
消费金融的巨大潜力与中国百姓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近年的热点话题。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也水涨船高。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增速超过16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这块蛋糕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除商业银行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之外,以向民众提供消费信贷为目的的消费金融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消费金融市场。目前而言,企业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布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在服务群体方面,重点布局18~35岁的年轻群体,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刚在11月初获得A轮融资的美利金融即将目标客户定为18~35岁的群体。根据美利金融的数据,中国18~35岁人群数量为4亿人,其信用卡覆盖率尚不足20%。由于传统征信数据的缺失,这批消费能力极强且总体负债水平较低的人群往往难以顺利从银行申请信用卡。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可以通过较为完善的大数据分析手段将这一人群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类行为所产生的非传统征信数据制作成信用足迹,在把握信贷整体风险的情况下快速切入这一市场,激发这一人群的消费潜力。这个年龄段的目标群体又可细分为:大学生消费群体,其核心消费品类为3C、轻奢及品牌产品,瞄准该群体的代表性企业有分期乐、人人分期、爱学贷;白领等固定收费阶层,其核心消费品类为汽车、装修等支出,代表企业有宜人贷、拍拍贷、人人贷等P2P平台。
其二,在业务方面,短期重点布局3C、旅行、装修,长远目标则瞄准汽车、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领域。闪白条发布的信用消费报告显示,旅行和3C产品的信用消费占比较高,由于该类消费不仅是低频需求,涉及金额也较大,是信用分期的主力商品,也是目前信用消费企业发力的主要方向。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汽车、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根据国家养老服务发展有关规划,中国养老服务产业规模预计将在2015年超过4500亿元,是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中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而在汽车领域,二手车交易及租赁市场是目前消费金融的主要发力方向。另据世界租赁协会统计,欧美国家商品流通中有30%是通过租赁实现的,而中国仅为1%-3%。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供租赁车接近15万辆,营业额超过100亿元。而在美国,以租赁形式销售的新汽车占该国汽车总销售量的36%以上。
其三,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大数据和征信体系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布局的关键要素。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为了拓展市场,往往过于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却忽视了风险控制。有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借款端目标客户借款额度小、消费场景具体、总体负债水平低等特点,如能通过有效的反欺诈手段与高效的逾期款催收体系保证在快速放款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坏账率,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就能在传统金融机构渗透率不高的长尾市场产生很强的竞争力,甚至还有可能在长尾市场建立起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极高的进入门槛,并向大众市场进军。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便是取得丰富的个人征信数据。目前,征信数据的缺乏,导致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违约率随着业务的扩展逐渐升高,给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带来的风险在不断累积。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金融不同之处在于,个人征信的数据不仅来自于信贷记录,交易数据、社交数据等也能反映客户社会关系和经济行业的特征,间接反映个人信用状况。这些个人信息的数据源更广、种类更丰富、时效性更强。这些丰富的数据可以弥补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年轻群体信贷记录缺乏的空白。目前,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八家民营征信机构正期待着征信牌照的发放,他们是央行“开闸”后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在不久的将来,酒店机票预订、网购消费、社交等产生的数据都可能成为个人信用报告的一部分。
中国民众在“双十一”上演的疯狂一幕,让世界深深体会到了这个经济崛起的国家潜藏的巨大消费能量。在中国经济需要摆脱投资依赖症且出口低迷的情况下,促进民众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被政府寄予厚望。然而,受制于金融体制、财税体制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宏观因素主导下的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着危机意识,因此中国家庭对消费金融接受程度远低于国外。央行调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消费性贷款余额的占比只有总贷款余额的20%左右。银率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提供的个人贷款中,个人的消费信贷仅占14.5%,远低于房贷(43.2%)和车贷(28.6%)。
虽然中国的消费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消费金融却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央行调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已达15.3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毫无疑问,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经济体量,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支撑。此外,中国年轻群体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是促进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21~30岁的年轻群体中,愿意接受分期消费的比例高达97.27%。
消费金融的巨大潜力与中国百姓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成为近年的热点话题。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也水涨船高。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增速超过160%,预计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这块蛋糕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除商业银行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之外,以向民众提供消费信贷为目的的消费金融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消费金融市场。目前而言,企业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布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在服务群体方面,重点布局18~35岁的年轻群体,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刚在11月初获得A轮融资的美利金融即将目标客户定为18~35岁的群体。根据美利金融的数据,中国18~35岁人群数量为4亿人,其信用卡覆盖率尚不足20%。由于传统征信数据的缺失,这批消费能力极强且总体负债水平较低的人群往往难以顺利从银行申请信用卡。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可以通过较为完善的大数据分析手段将这一人群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类行为所产生的非传统征信数据制作成信用足迹,在把握信贷整体风险的情况下快速切入这一市场,激发这一人群的消费潜力。这个年龄段的目标群体又可细分为:大学生消费群体,其核心消费品类为3C、轻奢及品牌产品,瞄准该群体的代表性企业有分期乐、人人分期、爱学贷;白领等固定收费阶层,其核心消费品类为汽车、装修等支出,代表企业有宜人贷、拍拍贷、人人贷等P2P平台。
其二,在业务方面,短期重点布局3C、旅行、装修,长远目标则瞄准汽车、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领域。闪白条发布的信用消费报告显示,旅行和3C产品的信用消费占比较高,由于该类消费不仅是低频需求,涉及金额也较大,是信用分期的主力商品,也是目前信用消费企业发力的主要方向。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汽车、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根据国家养老服务发展有关规划,中国养老服务产业规模预计将在2015年超过4500亿元,是当今中国老龄化社会中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而在汽车领域,二手车交易及租赁市场是目前消费金融的主要发力方向。另据世界租赁协会统计,欧美国家商品流通中有30%是通过租赁实现的,而中国仅为1%-3%。中国汽车租赁市场供租赁车接近15万辆,营业额超过100亿元。而在美国,以租赁形式销售的新汽车占该国汽车总销售量的36%以上。
其三,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大数据和征信体系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布局的关键要素。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为了拓展市场,往往过于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却忽视了风险控制。有业内人士认为,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借款端目标客户借款额度小、消费场景具体、总体负债水平低等特点,如能通过有效的反欺诈手段与高效的逾期款催收体系保证在快速放款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坏账率,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就能在传统金融机构渗透率不高的长尾市场产生很强的竞争力,甚至还有可能在长尾市场建立起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极高的进入门槛,并向大众市场进军。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便是取得丰富的个人征信数据。目前,征信数据的缺乏,导致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违约率随着业务的扩展逐渐升高,给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带来的风险在不断累积。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金融不同之处在于,个人征信的数据不仅来自于信贷记录,交易数据、社交数据等也能反映客户社会关系和经济行业的特征,间接反映个人信用状况。这些个人信息的数据源更广、种类更丰富、时效性更强。这些丰富的数据可以弥补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年轻群体信贷记录缺乏的空白。目前,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八家民营征信机构正期待着征信牌照的发放,他们是央行“开闸”后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在不久的将来,酒店机票预订、网购消费、社交等产生的数据都可能成为个人信用报告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