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工作理念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一变化引起了档案馆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应改变。本文就新时期档案馆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理念转变;开放;共建;低碳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声像等不同形式和不同载体的并经过整理保存的历史记录。档案有着其他任何史料不可代替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档案馆馆舍大多建在省委和省政府大院内,为了备战需要也曾建在市郊和边远山区,不便于社会团体和各界群众查询利用档案,也不利于档案的展示。同时,由于过去没有建馆规范,加之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档案馆建筑一直不能真正适应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的需要。频繁变动馆址,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馆更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工作条件,创造查询利用、展示档案的良好空间,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社会作用。
1、理念转变
1.1从封闭到开放
我国传统的档案馆均以存放资料为目的,“保存”是首要任务,加之以档案文献中部分是国家机密文件,档案馆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保密机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馆不仅仅是一个存放文件的库房,更应该作为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的信息中心,充分满足每个公民享有档案信息资源的权利,这就要求档案信息必须服务于公众。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除了要改变以往档案馆“库房”般的封闭形象外,更为重要的是为各种活动开放活动提供实质性的建筑空间,要打破传统的档案保存、档案借阅、技术管理三大块模式,将各种服务空间如展厅、多媒体视听室、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会议、培训等作为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这是以往档案馆设计中较少或根本勿需考虑的内容。
1.2从独建到共建
过去从“保密”与“保存”的角度出发,档案馆建筑的选址常常倾向于远离市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地方,如中央档案馆就坐落在北京市城郊地带,确实有利于档案保护,但由于交通不便,无形中在档案馆与广大公众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不利于档案馆的开放性。现今档案馆必须走进市区,走出机关大院,接近公众、开放式的信息资源场所,提倡“共建”理念。所谓“共建”就是指在规划布局上打破档案馆独自封闭建造的传统做法,而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有所协调,将这几种性质相近的文化设施统一整合,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布局上,既可适当集中,以形成整体的区域文化优势,也可适当分散,以普遍提升各区的文化品位。这也就要求在认识上把档案馆看作是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的向社会高度开放的文化场所,在设计中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加以合理规划。此外,“共建”的理念还体现在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资源共享上。既可以是实体空间的资源共享,如报告厅、展厅,也可以是信息资源再虚拟空间(网络)上的共享,以达到资源优化,合理使用的目的。
2、档案馆设计的新阶段
传统型档案馆无论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设备布置,还是在管理运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浪费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在面临新一轮扩建、改建和新建的热潮中,迫切需要引入绿色环保节能的低碳理念。
目前建设低碳档案馆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不少地区开始将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和环保技术运用到档案馆建筑中。
打造低碳档案馆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内部空间的分区,以及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等,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
现代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不再是单纯存放文件的库房。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可将档案馆分为开放区、半开放区、非开放区三部分。开放区(公共服务和档案查阅区)采用中庭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区域分隔问题,形成天然屏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通風采光。半开放区(行政办公和业务技术区)可在流线关系上,按照档案资料从进馆接收起,应经过技术加工流程(除尘、消毒、熏蒸、裱糊、装订等)后再进入整理编目入库的秩序,结合用房各自规范的特殊要求,合理编排,组成流程紧凑的功能区。其次也可采用中庭。再次在绿化引入室内,可以在中庭、过道、房间内或任意空间植入绿色植物。非开放区(库房区)是整个档案馆最重要、最特殊的一部分,在平面布局上,应与半开放区维持紧密联系,又要保持自己独立性和私密性。既要充分考虑防潮、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防盗、防火、防震等九防,又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对库房进行技术管理。因此库房设计的重点是以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程度保护。一方面,通过外围护结构节能化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技术,对库房设备如空气调节装置、档案装具、照明设备、防火防盗装置等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达到管理最优化设计和节能目的。
结语:
档案馆经历了封闭的昨天,迎来的是更为开放、丰富、更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质的今天,各地区纷纷扩建、新建档案馆,这些档案馆从形式上、从功能上体现着新时代档案馆的风貌。但同时档案馆设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为建筑注入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傅筱,沙晓冬.从封闭到开放——档案馆建筑设计理念转变探讨[J].建筑学报,2003,(12):39-41.
[2]赵淑海.档案馆建筑的环保节能设计[J].档案馆研究,2008,(2):56-57.
[3]谢君.“后世博”时代低碳档案馆设计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1,(7):36-37.
【关键词】 理念转变;开放;共建;低碳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声像等不同形式和不同载体的并经过整理保存的历史记录。档案有着其他任何史料不可代替的凭证和参考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档案馆馆舍大多建在省委和省政府大院内,为了备战需要也曾建在市郊和边远山区,不便于社会团体和各界群众查询利用档案,也不利于档案的展示。同时,由于过去没有建馆规范,加之受到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档案馆建筑一直不能真正适应档案安全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的需要。频繁变动馆址,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馆更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工作条件,创造查询利用、展示档案的良好空间,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社会作用。
1、理念转变
1.1从封闭到开放
我国传统的档案馆均以存放资料为目的,“保存”是首要任务,加之以档案文献中部分是国家机密文件,档案馆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保密机构。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馆不仅仅是一个存放文件的库房,更应该作为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的信息中心,充分满足每个公民享有档案信息资源的权利,这就要求档案信息必须服务于公众。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除了要改变以往档案馆“库房”般的封闭形象外,更为重要的是为各种活动开放活动提供实质性的建筑空间,要打破传统的档案保存、档案借阅、技术管理三大块模式,将各种服务空间如展厅、多媒体视听室、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会议、培训等作为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这是以往档案馆设计中较少或根本勿需考虑的内容。
1.2从独建到共建
过去从“保密”与“保存”的角度出发,档案馆建筑的选址常常倾向于远离市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地方,如中央档案馆就坐落在北京市城郊地带,确实有利于档案保护,但由于交通不便,无形中在档案馆与广大公众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不利于档案馆的开放性。现今档案馆必须走进市区,走出机关大院,接近公众、开放式的信息资源场所,提倡“共建”理念。所谓“共建”就是指在规划布局上打破档案馆独自封闭建造的传统做法,而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有所协调,将这几种性质相近的文化设施统一整合,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在布局上,既可适当集中,以形成整体的区域文化优势,也可适当分散,以普遍提升各区的文化品位。这也就要求在认识上把档案馆看作是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的向社会高度开放的文化场所,在设计中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加以合理规划。此外,“共建”的理念还体现在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资源共享上。既可以是实体空间的资源共享,如报告厅、展厅,也可以是信息资源再虚拟空间(网络)上的共享,以达到资源优化,合理使用的目的。
2、档案馆设计的新阶段
传统型档案馆无论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设备布置,还是在管理运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浪费能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在面临新一轮扩建、改建和新建的热潮中,迫切需要引入绿色环保节能的低碳理念。
目前建设低碳档案馆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不少地区开始将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和环保技术运用到档案馆建筑中。
打造低碳档案馆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内部空间的分区,以及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等,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
现代社会正迈向信息时代,档案馆的社会功能不再是单纯存放文件的库房。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可将档案馆分为开放区、半开放区、非开放区三部分。开放区(公共服务和档案查阅区)采用中庭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区域分隔问题,形成天然屏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通風采光。半开放区(行政办公和业务技术区)可在流线关系上,按照档案资料从进馆接收起,应经过技术加工流程(除尘、消毒、熏蒸、裱糊、装订等)后再进入整理编目入库的秩序,结合用房各自规范的特殊要求,合理编排,组成流程紧凑的功能区。其次也可采用中庭。再次在绿化引入室内,可以在中庭、过道、房间内或任意空间植入绿色植物。非开放区(库房区)是整个档案馆最重要、最特殊的一部分,在平面布局上,应与半开放区维持紧密联系,又要保持自己独立性和私密性。既要充分考虑防潮、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防盗、防火、防震等九防,又要运用先进的设备对库房进行技术管理。因此库房设计的重点是以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程度保护。一方面,通过外围护结构节能化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技术,对库房设备如空气调节装置、档案装具、照明设备、防火防盗装置等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管理系统,达到管理最优化设计和节能目的。
结语:
档案馆经历了封闭的昨天,迎来的是更为开放、丰富、更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质的今天,各地区纷纷扩建、新建档案馆,这些档案馆从形式上、从功能上体现着新时代档案馆的风貌。但同时档案馆设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地为建筑注入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傅筱,沙晓冬.从封闭到开放——档案馆建筑设计理念转变探讨[J].建筑学报,2003,(12):39-41.
[2]赵淑海.档案馆建筑的环保节能设计[J].档案馆研究,2008,(2):56-57.
[3]谢君.“后世博”时代低碳档案馆设计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1,(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