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导结合,范而不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促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灵活多样的示范方法更能让示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表现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示范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示范直接、感性、易懂,但课堂示范又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把握课堂示范的度,借示范作引领,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能使教学示范真正发挥效用。
  如何使有限的示范教学发挥无限的效用呢?下面我就课堂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示范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提高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教学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技能技巧,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示范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引发一份冲动。在教学《简笔画》(校本教材)时,我让学生数数,同时自己快速在黑板上作画,学生数到十几时,黑板上一幅生动可爱的“小猫钓鱼”情境图出现了。在学生瞪着一双双眼睛惊叹不已时,教师介绍了“简笔画”的特点:简、像、快。整个过程简短明了,通过示范学生既了解了什么是简笔画,又对画简笔画充满了兴趣,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冲动。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比这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吗?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身临其境的。当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变为持久的兴趣,这正是美术课程所要求的。大师的作品固然美,固然有价值,但对学生来说那是陌生的,是遥远的,而示范时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的对话。
  (二)借示范提高创作能力
  启示范画的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对于绘画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创作水平会随着他们自身知识、技法增长而提高。然而,却有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创作”水平反而不断下降,有些学生甚至一听到“创作”就不敢下笔,其根本原因归结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失误,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导”和“创”的关系所造成的。有的时候“紧抓不放”,有的时候让学生一“临”到底,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有时又是“大胆放手”,让学生一“创”到底,结果导致学生无论是构思还是技法,始终是在低水平做重复。
  上《美丽的丝巾》一课时,在示范折染过程中,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开展谈话:“还可以怎么折呢?”“接下去你想先蘸什么颜色?”“把整个纸团全浸入调色盘中好吗?”“同一个地方可以蘸两种颜色吗?”“谁能帮老师一起来摊开这浸染过的纸呢?”……在示范中适当引导,传授了技巧又不拘泥于所示范的技巧,不但让学生学习到当下的折染技巧,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进行实践尝试。
  (三)借示范获得文化涵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表现技能,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在他的笔下会流露出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术的表现,而是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五年级上册《江南民居》的示范中,学生不但见识到中国画墨色的浓淡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等技能技巧,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更容易让学生领悟蕴含在中国画中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呈现出的古朴、典雅、幽静的意蕴之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示范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媒材准备、构思构图、方法技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一方面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形成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不但对作品本身,而且对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教师的技艺展示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反映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真切地看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变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丰富的审美经验,对在美术鉴赏中选取的角度就更准确,评判的标准就更科学,就会正确地给艺术作品下定义,并做出分析,同时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与人文素养。一个通过耳濡目染的人会有着广泛的视觉经验,今后不管他们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获得的美术文化涵养都会起着潜在的作用,反之,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也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示范的灵动性
  范画教学集审美性、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恰当适时有效的示范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握时机适时“出招”
  有些课本身在造型方法上学生是很难接触到或很少应用的,如《黑白撕纸贴画》(用报纸撕贴图形),《美丽的丝巾》(用宣纸染色)、《卵石造型》等,这些造型方式学生很少试过,因此,教师就要选好出招时机。教师示范前不必做过多的氛围营造,学生都会瞪着眼睛看的。有的造型方式虽然学生经常使用,但由于内容不同,加上好的造型效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还有的示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情况,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当学生画不出或做得不理想时,再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如:《剪拉花》一课,学习折剪方法,老师先让学生尝试作业,在折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原本设计的剪成一条拉花的,结果剪成好几段了;或者是因为折得太厚,有些花式没剪出等问题。),于是老师就抓住这个学生急需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机会,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下演示剪拉花的几个环节,介绍剪拉花的要领,使学生如获至宝,很好地营造了示范氛围。有了需求,就等于在学生心里安装了内在的驱动器,使他们不再被动,而是在渴望的情境下,有重点有目的地积极获取表现力所需的技术。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示范时机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被动与主动,明白了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的道理。   (二)简明扼要演绎“出招”
  如果说恰当的示范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那么有针对性的示范内容和简明扼要的言语就直接决定了这种动力能最终变成表现力。
  一是示范内容要有所侧重。如撕纸拼贴系列课。《来来往往的车辆》(用彩纸撕贴车辆)一课侧重的是撕纸的方法,如何撕出物体的轮廓,如何用基本形进行撕贴等;而《黑白撕贴画》侧重的是如何处理好黑白灰关系……教师在每节课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示范内容。二是语言简明扼要,方法简便易学。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又生动的语言,配上清晰的示范画面,让学生觉得画、剪、做简直易如反掌,自己准能做好。三是操作过程干净利索短时高效,绘制方法示范清晰、精炼,短短的三五分钟,示范过程便结束了,同时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动手时间。
  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精心演绎的“出招”瞬间对学生来说可谓弥足珍贵,它不仅解决了造型语言学习的重点,还突破了学生操作难点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在作业质量、作品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顺势而导巧妙“出招”
  集众之长,为我所用,巧妙运用各种示范法。
  1.率先示范
  我在上《动漫宝宝》一课时,边讲边示范设计各种物品的动漫形象,有同一物品多种动漫造型的,有不同物品不同造型的,短短几分钟,黑板上出现了苹果、梨子、电脑、铅笔袋、南瓜、茶杯等等物品的动漫形象,学生看了老师挥洒自如的示范叹为观止,这样的示范怎会不激起学生的共鸣呢?
  2.借花献佛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蔬果造型》、《巧折巧剪》等课时带成品上课确实不方便,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图片或进行录像演示,快捷、方便,着实可为示范环节添色不少。
  3.能者为师
  一种是用学生示范代替教师示范,如让会剪“喜”字的学生示范剪“喜”字,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倍感亲切、自信。另一种是发挥学生千人千面的特点,使示范效果丰富多彩。如《盘盘转转》一课,让学生把盘线作品聚在一起互相观摩。《跳舞的点和线》师生比赛共同作画。教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优秀学生作品也是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的有效方法。
  (四)导放结合灵活“出招”
  阻碍教师大胆发挥示范作用的原因还有一点,即示范有一个弊端,容易束缚学生的自由表现。教学中,并非所有示范都是科学有效的,那些不注意对学生多样性启发的示范,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因为先入为主固定单一的示范模式是束缚学生多维想象,限制学生自主表达的可怕禁锢。但示范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示范的过程,效果就不一样了。一位老师在上《百变雄狮》(纸工课)时,示范一开始,老师让学生看他是怎么折、剪的,又是怎么变出“狮子”的,等变出第一只“狮子”后老师说:“老师再剪一刀,折一折,又是一只“狮子”,再剪一刀,折一折……谁也来剪一刀,折一折,看能不能变出‘狮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早就想跃跃欲试了,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何止变出百只“雄狮”?
  教师的示范,强调的是过程的展示,方法的介绍,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传授。这样就做到了不仅不会束缚学生,还有利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总之,适时的示范,恰当的引导,既有授生以渔的功效,又为学生创建了必要的渔场,为教师的示范赋予了新意义,使课堂充实厚重又富有实效。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到该示范时要示范,更要让示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表现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双兰.“教学示范”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还是“鸡肋”吗?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知凡.对当前中小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思考.中国美术教育,2007(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从文本解读的含义、正确的步骤及文本处理等方面,探讨如何解读文本,优化地理课堂教学,促进有效地理教学。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文本解读 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都日益重视文本解读,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重视文本解读。只有重视文本解读,正确、合理、科学、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把握地理课堂教学方向,才能理清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及教师怎样教的问
摘 要: 新课程提出,要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调控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要求,寓教于乐,使学生乐而好学。实施情感教育,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点化情感,展示在语
摘 要: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目前三本院校景区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教材理论深度不够,与相关课程雷同性太多;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缺乏;教学内容体系缺乏整合等方面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明确旅游景区课程功能定位及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旅游景区自身管理特色;创新旅游景区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  关键词: 《旅游景区管理》 课程改革 存在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
摘 要: 如何培养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复合型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如何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高素质各行业人才,是加快云南桥头堡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小语种人才培养方面应发挥作用。本文探讨了桥头堡战略下小语种教育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分析了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非语言类专业学生小语种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非语言类专业学生小语种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桥头
自电影产生以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许多世界名著都曾被改编成电影,以赢得更多影迷和读者的追捧。然而,《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却赢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广大影迷、读者之所以高度重视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不仅在于其是一部世界著名文学作品,还在于影片的艺术创新魅力,其保存原著主题和精华基础上内涵更为升华,因此,其改编后的电影赢得了更大的轰动效果,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奖,
摘 要: 电影语言在法国新浪潮运动之后并无革命性发展,姜文电影在造型元素、故事走向等层面为文艺电影手法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文艺创作中要避免文艺极端,对于创作者而言,电影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注重电影创作中的平衡,是文艺电影的生存前提。  关键词: 电影语言 极端 平衡 文艺电影  文艺是对生命、哲学、人性的关照的一种方式,而文艺电影则是对文艺关照的一种方式。这种关照既体现在表达内容上,又体现在表现技
作为“戛纳双金俱乐部”现今为止的8位成员之一,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有一份始终未曾改变的严谨的创作态度。他们是现实主义电影阵营中的大龄新人,却有着前辈大纛们的辉煌成就,这就是比利时的兄弟导演――让-皮埃尔·达内(Jean-Pierre Dardenne)和吕克·達内(Luc Dardenne),他们的成就固然是璀璨夺目的,但较之荣誉,我们更关心的是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促成他们作品不断蜕变
摘要 作为商业片和类型片成功典范的007电影,其内里隐藏着浓郁的西方中心主义,反射着挥之不去的意识形态色彩。其中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作为一个任意歪曲的“他者”或“镜像”而存在的。梳理这些文化符号,除了可以看出西方人的心理需要和意识形态要求外,亦能从镜像中返观自己和反省自身。  关键词 007电影 中国文化 符号    1962年,首部改编自007小说的电影《诺博士》公映,风靡全球,到2006年最新一部
摘要 以有关人再社会化的理论对影片《美丽的大脚》中夏雨的再社会化的原因、内容以及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再社会化 夏雨 张美丽    一、电影《美丽的大脚》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丈夫因无知犯罪被枪毙,孩子因病夭折从而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农村妇女张美丽(倪萍饰),为了村里的孩子们不再愚昧下去,开办了一所乡村学校。在北京过着不错的生活的夏雨(袁泉饰)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来到了这个偏僻的
摘 要: 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过程中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也遇到了很多发展难题,迫切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导航。高校基础文科必须结合时代需求,找到服务地方发展的路径,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文章以社会学为例,探讨社会学如何以社区为平台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期为其他基础文科服务地方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基础文科 地方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推出了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