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促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灵活多样的示范方法更能让示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表现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示范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示范直接、感性、易懂,但课堂示范又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把握课堂示范的度,借示范作引领,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能使教学示范真正发挥效用。
如何使有限的示范教学发挥无限的效用呢?下面我就课堂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示范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提高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教学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技能技巧,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示范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引发一份冲动。在教学《简笔画》(校本教材)时,我让学生数数,同时自己快速在黑板上作画,学生数到十几时,黑板上一幅生动可爱的“小猫钓鱼”情境图出现了。在学生瞪着一双双眼睛惊叹不已时,教师介绍了“简笔画”的特点:简、像、快。整个过程简短明了,通过示范学生既了解了什么是简笔画,又对画简笔画充满了兴趣,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冲动。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比这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吗?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身临其境的。当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变为持久的兴趣,这正是美术课程所要求的。大师的作品固然美,固然有价值,但对学生来说那是陌生的,是遥远的,而示范时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的对话。
(二)借示范提高创作能力
启示范画的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对于绘画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创作水平会随着他们自身知识、技法增长而提高。然而,却有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创作”水平反而不断下降,有些学生甚至一听到“创作”就不敢下笔,其根本原因归结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失误,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导”和“创”的关系所造成的。有的时候“紧抓不放”,有的时候让学生一“临”到底,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有时又是“大胆放手”,让学生一“创”到底,结果导致学生无论是构思还是技法,始终是在低水平做重复。
上《美丽的丝巾》一课时,在示范折染过程中,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开展谈话:“还可以怎么折呢?”“接下去你想先蘸什么颜色?”“把整个纸团全浸入调色盘中好吗?”“同一个地方可以蘸两种颜色吗?”“谁能帮老师一起来摊开这浸染过的纸呢?”……在示范中适当引导,传授了技巧又不拘泥于所示范的技巧,不但让学生学习到当下的折染技巧,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进行实践尝试。
(三)借示范获得文化涵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表现技能,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在他的笔下会流露出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术的表现,而是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五年级上册《江南民居》的示范中,学生不但见识到中国画墨色的浓淡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等技能技巧,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更容易让学生领悟蕴含在中国画中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呈现出的古朴、典雅、幽静的意蕴之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示范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媒材准备、构思构图、方法技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一方面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形成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不但对作品本身,而且对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教师的技艺展示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反映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真切地看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变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丰富的审美经验,对在美术鉴赏中选取的角度就更准确,评判的标准就更科学,就会正确地给艺术作品下定义,并做出分析,同时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与人文素养。一个通过耳濡目染的人会有着广泛的视觉经验,今后不管他们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获得的美术文化涵养都会起着潜在的作用,反之,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也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示范的灵动性
范画教学集审美性、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恰当适时有效的示范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握时机适时“出招”
有些课本身在造型方法上学生是很难接触到或很少应用的,如《黑白撕纸贴画》(用报纸撕贴图形),《美丽的丝巾》(用宣纸染色)、《卵石造型》等,这些造型方式学生很少试过,因此,教师就要选好出招时机。教师示范前不必做过多的氛围营造,学生都会瞪着眼睛看的。有的造型方式虽然学生经常使用,但由于内容不同,加上好的造型效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还有的示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情况,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当学生画不出或做得不理想时,再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如:《剪拉花》一课,学习折剪方法,老师先让学生尝试作业,在折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原本设计的剪成一条拉花的,结果剪成好几段了;或者是因为折得太厚,有些花式没剪出等问题。),于是老师就抓住这个学生急需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机会,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下演示剪拉花的几个环节,介绍剪拉花的要领,使学生如获至宝,很好地营造了示范氛围。有了需求,就等于在学生心里安装了内在的驱动器,使他们不再被动,而是在渴望的情境下,有重点有目的地积极获取表现力所需的技术。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示范时机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被动与主动,明白了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的道理。 (二)简明扼要演绎“出招”
如果说恰当的示范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那么有针对性的示范内容和简明扼要的言语就直接决定了这种动力能最终变成表现力。
一是示范内容要有所侧重。如撕纸拼贴系列课。《来来往往的车辆》(用彩纸撕贴车辆)一课侧重的是撕纸的方法,如何撕出物体的轮廓,如何用基本形进行撕贴等;而《黑白撕贴画》侧重的是如何处理好黑白灰关系……教师在每节课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示范内容。二是语言简明扼要,方法简便易学。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又生动的语言,配上清晰的示范画面,让学生觉得画、剪、做简直易如反掌,自己准能做好。三是操作过程干净利索短时高效,绘制方法示范清晰、精炼,短短的三五分钟,示范过程便结束了,同时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动手时间。
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精心演绎的“出招”瞬间对学生来说可谓弥足珍贵,它不仅解决了造型语言学习的重点,还突破了学生操作难点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在作业质量、作品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顺势而导巧妙“出招”
集众之长,为我所用,巧妙运用各种示范法。
1.率先示范
我在上《动漫宝宝》一课时,边讲边示范设计各种物品的动漫形象,有同一物品多种动漫造型的,有不同物品不同造型的,短短几分钟,黑板上出现了苹果、梨子、电脑、铅笔袋、南瓜、茶杯等等物品的动漫形象,学生看了老师挥洒自如的示范叹为观止,这样的示范怎会不激起学生的共鸣呢?
2.借花献佛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蔬果造型》、《巧折巧剪》等课时带成品上课确实不方便,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图片或进行录像演示,快捷、方便,着实可为示范环节添色不少。
3.能者为师
一种是用学生示范代替教师示范,如让会剪“喜”字的学生示范剪“喜”字,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倍感亲切、自信。另一种是发挥学生千人千面的特点,使示范效果丰富多彩。如《盘盘转转》一课,让学生把盘线作品聚在一起互相观摩。《跳舞的点和线》师生比赛共同作画。教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优秀学生作品也是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的有效方法。
(四)导放结合灵活“出招”
阻碍教师大胆发挥示范作用的原因还有一点,即示范有一个弊端,容易束缚学生的自由表现。教学中,并非所有示范都是科学有效的,那些不注意对学生多样性启发的示范,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因为先入为主固定单一的示范模式是束缚学生多维想象,限制学生自主表达的可怕禁锢。但示范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示范的过程,效果就不一样了。一位老师在上《百变雄狮》(纸工课)时,示范一开始,老师让学生看他是怎么折、剪的,又是怎么变出“狮子”的,等变出第一只“狮子”后老师说:“老师再剪一刀,折一折,又是一只“狮子”,再剪一刀,折一折……谁也来剪一刀,折一折,看能不能变出‘狮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早就想跃跃欲试了,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何止变出百只“雄狮”?
教师的示范,强调的是过程的展示,方法的介绍,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传授。这样就做到了不仅不会束缚学生,还有利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总之,适时的示范,恰当的引导,既有授生以渔的功效,又为学生创建了必要的渔场,为教师的示范赋予了新意义,使课堂充实厚重又富有实效。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到该示范时要示范,更要让示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表现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双兰.“教学示范”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还是“鸡肋”吗?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知凡.对当前中小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思考.中国美术教育,2007(4).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示范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示范直接、感性、易懂,但课堂示范又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把握课堂示范的度,借示范作引领,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能使教学示范真正发挥效用。
如何使有限的示范教学发挥无限的效用呢?下面我就课堂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示范教学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提高教学示范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教学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技能技巧,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示范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引发一份冲动。在教学《简笔画》(校本教材)时,我让学生数数,同时自己快速在黑板上作画,学生数到十几时,黑板上一幅生动可爱的“小猫钓鱼”情境图出现了。在学生瞪着一双双眼睛惊叹不已时,教师介绍了“简笔画”的特点:简、像、快。整个过程简短明了,通过示范学生既了解了什么是简笔画,又对画简笔画充满了兴趣,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冲动。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比这示范更直截了当的吗?在示范的状况下,学生是身临其境的。当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产生一种欲望,就会去尝试表现与创作,并使这种情感态度转变为持久的兴趣,这正是美术课程所要求的。大师的作品固然美,固然有价值,但对学生来说那是陌生的,是遥远的,而示范时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的对话。
(二)借示范提高创作能力
启示范画的目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对于绘画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创作水平会随着他们自身知识、技法增长而提高。然而,却有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创作”水平反而不断下降,有些学生甚至一听到“创作”就不敢下笔,其根本原因归结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失误,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导”和“创”的关系所造成的。有的时候“紧抓不放”,有的时候让学生一“临”到底,完全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有时又是“大胆放手”,让学生一“创”到底,结果导致学生无论是构思还是技法,始终是在低水平做重复。
上《美丽的丝巾》一课时,在示范折染过程中,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开展谈话:“还可以怎么折呢?”“接下去你想先蘸什么颜色?”“把整个纸团全浸入调色盘中好吗?”“同一个地方可以蘸两种颜色吗?”“谁能帮老师一起来摊开这浸染过的纸呢?”……在示范中适当引导,传授了技巧又不拘泥于所示范的技巧,不但让学生学习到当下的折染技巧,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进行实践尝试。
(三)借示范获得文化涵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表现技能,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在他的笔下会流露出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术的表现,而是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五年级上册《江南民居》的示范中,学生不但见识到中国画墨色的浓淡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等技能技巧,重要的是通过示范更容易让学生领悟蕴含在中国画中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呈现出的古朴、典雅、幽静的意蕴之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示范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媒材准备、构思构图、方法技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一方面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形成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不但对作品本身,而且对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教师的技艺展示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价值所在。另一方面,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反映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真切地看到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变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丰富的审美经验,对在美术鉴赏中选取的角度就更准确,评判的标准就更科学,就会正确地给艺术作品下定义,并做出分析,同时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与人文素养。一个通过耳濡目染的人会有着广泛的视觉经验,今后不管他们在什么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获得的美术文化涵养都会起着潜在的作用,反之,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也会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示范的灵动性
范画教学集审美性、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恰当适时有效的示范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握时机适时“出招”
有些课本身在造型方法上学生是很难接触到或很少应用的,如《黑白撕纸贴画》(用报纸撕贴图形),《美丽的丝巾》(用宣纸染色)、《卵石造型》等,这些造型方式学生很少试过,因此,教师就要选好出招时机。教师示范前不必做过多的氛围营造,学生都会瞪着眼睛看的。有的造型方式虽然学生经常使用,但由于内容不同,加上好的造型效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
还有的示范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情况,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当学生画不出或做得不理想时,再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如:《剪拉花》一课,学习折剪方法,老师先让学生尝试作业,在折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原本设计的剪成一条拉花的,结果剪成好几段了;或者是因为折得太厚,有些花式没剪出等问题。),于是老师就抓住这个学生急需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机会,在学生渴望的眼神下演示剪拉花的几个环节,介绍剪拉花的要领,使学生如获至宝,很好地营造了示范氛围。有了需求,就等于在学生心里安装了内在的驱动器,使他们不再被动,而是在渴望的情境下,有重点有目的地积极获取表现力所需的技术。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示范时机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被动与主动,明白了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学习的道理。 (二)简明扼要演绎“出招”
如果说恰当的示范时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那么有针对性的示范内容和简明扼要的言语就直接决定了这种动力能最终变成表现力。
一是示范内容要有所侧重。如撕纸拼贴系列课。《来来往往的车辆》(用彩纸撕贴车辆)一课侧重的是撕纸的方法,如何撕出物体的轮廓,如何用基本形进行撕贴等;而《黑白撕贴画》侧重的是如何处理好黑白灰关系……教师在每节课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示范内容。二是语言简明扼要,方法简便易学。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又生动的语言,配上清晰的示范画面,让学生觉得画、剪、做简直易如反掌,自己准能做好。三是操作过程干净利索短时高效,绘制方法示范清晰、精炼,短短的三五分钟,示范过程便结束了,同时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动手时间。
教师匠心独具的示范设计精心演绎的“出招”瞬间对学生来说可谓弥足珍贵,它不仅解决了造型语言学习的重点,还突破了学生操作难点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在作业质量、作品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顺势而导巧妙“出招”
集众之长,为我所用,巧妙运用各种示范法。
1.率先示范
我在上《动漫宝宝》一课时,边讲边示范设计各种物品的动漫形象,有同一物品多种动漫造型的,有不同物品不同造型的,短短几分钟,黑板上出现了苹果、梨子、电脑、铅笔袋、南瓜、茶杯等等物品的动漫形象,学生看了老师挥洒自如的示范叹为观止,这样的示范怎会不激起学生的共鸣呢?
2.借花献佛
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蔬果造型》、《巧折巧剪》等课时带成品上课确实不方便,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图片或进行录像演示,快捷、方便,着实可为示范环节添色不少。
3.能者为师
一种是用学生示范代替教师示范,如让会剪“喜”字的学生示范剪“喜”字,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倍感亲切、自信。另一种是发挥学生千人千面的特点,使示范效果丰富多彩。如《盘盘转转》一课,让学生把盘线作品聚在一起互相观摩。《跳舞的点和线》师生比赛共同作画。教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优秀学生作品也是用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的有效方法。
(四)导放结合灵活“出招”
阻碍教师大胆发挥示范作用的原因还有一点,即示范有一个弊端,容易束缚学生的自由表现。教学中,并非所有示范都是科学有效的,那些不注意对学生多样性启发的示范,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因为先入为主固定单一的示范模式是束缚学生多维想象,限制学生自主表达的可怕禁锢。但示范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示范的过程,效果就不一样了。一位老师在上《百变雄狮》(纸工课)时,示范一开始,老师让学生看他是怎么折、剪的,又是怎么变出“狮子”的,等变出第一只“狮子”后老师说:“老师再剪一刀,折一折,又是一只“狮子”,再剪一刀,折一折……谁也来剪一刀,折一折,看能不能变出‘狮子’?”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早就想跃跃欲试了,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何止变出百只“雄狮”?
教师的示范,强调的是过程的展示,方法的介绍,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的传授。这样就做到了不仅不会束缚学生,还有利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总之,适时的示范,恰当的引导,既有授生以渔的功效,又为学生创建了必要的渔场,为教师的示范赋予了新意义,使课堂充实厚重又富有实效。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到该示范时要示范,更要让示范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表现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双兰.“教学示范”在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还是“鸡肋”吗?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4).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知凡.对当前中小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思考.中国美术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