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1
在初中听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师生交流非常少,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学习缺乏主动性,也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并且积极的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创新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教学当中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听障同学学得更好。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的品质、情感、修养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保持高昂的教学激情,对课堂教学倾注全部的心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更好。不论教师在课堂外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把情绪带到课上,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诙谐幽默,带点个人特色,也可以加点小游戏带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乐趣。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一个教师的“师德”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除此之外对于听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还要增强直观教学,运用数学教学模具,并以实物形态立体教学,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数学教学中会用到一些数学模具,比如三角板、直尺、圆规、半圆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这些模具进行课堂讲解,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的存在,对数学更加有兴趣。在学习到立体几何这一模块时,教师也可以拿正方体、圆锥、棱台等具体实物进行讲解,比如有道题是看看图中有多少正方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小正方体进行拼图、摆设,具体模拟题中摆法,然后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了。相信加入实物教学后同学们会觉得数学更有趣也更想学的。
二、引导听障学生进行探究
为了提高探究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小组,在课堂上可随意走动,随意与小组同学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探究任务,实现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在创设探究情境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科学的进行探究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例如,在进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利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探究不在同一个直线的三个点能够确定几个圆?教师要求学生可以进行独自探究,也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无论是采取怎样的探究方式,重在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问题即可,以便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三、让听障学生“敢问”
学生在正常的数学课堂上,总是存在一些顾虑。因为,数学本身就比較难理解、复杂,数学需要学生缜密的思维,需要良好的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是害怕提问问题,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不正确,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还害怕同学们笑话,教师也不愿意讲解他们提问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担心、顾虑,所以,学生就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状况,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站出来,勇敢地提问。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不拘束。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开场:同学们,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放风筝怎么样?学生们一听肯定特别的兴奋,这时课堂的氛围就特别的活跃。随后,教师用手语说,但是咱们都要先做一个风筝啊。这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就引入正题,我们需要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了使风筝不变形,我们就需要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看完题目,学生不自觉地会想到,AD的宽应该为多长才能满足面积为4平方米。甚至有的同学站出来提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甚至还有同学提问: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正是对放风筝的喜爱,也是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激发了学生喜欢提问的兴致。
四、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初中生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吸取有着强烈的欲望。所以,在这时候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效果会事半功倍。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会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虽然有时候教师会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问,但是往往提出的问题十分浅显,没有太多的含义。这个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学氛围不合理以及师生的关系不平等。很多教师会将自己作为在教学活动中绝对的控制者,生硬地传授知识,从而也导致课堂的氛围十分严肃。如果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的能力,就一定要改变教师授课时传统的观念,创造出相对比较轻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关系,要以平等的身份来组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一一举例,仔细思考在生活中所见过的一切与三角形有关的物品,而这些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尽量使课堂的气氛能够非常和谐、轻松。最后,老师再对各类三角形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基本特征、区别以及计算方法等,再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时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再进行认真的讲解,学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学习能力也相对提高许多。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革新自身教学理念,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当代素质教育工作的真正目标。
在初中听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师生交流非常少,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学习缺乏主动性,也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并且积极的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创新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教学当中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听障同学学得更好。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教师的品质、情感、修养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保持高昂的教学激情,对课堂教学倾注全部的心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更好。不论教师在课堂外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把情绪带到课上,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创造良好的氛围,可以诙谐幽默,带点个人特色,也可以加点小游戏带动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乐趣。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一个教师的“师德”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只有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除此之外对于听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还要增强直观教学,运用数学教学模具,并以实物形态立体教学,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数学教学中会用到一些数学模具,比如三角板、直尺、圆规、半圆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用这些模具进行课堂讲解,让同学们真真切切感受数学的存在,对数学更加有兴趣。在学习到立体几何这一模块时,教师也可以拿正方体、圆锥、棱台等具体实物进行讲解,比如有道题是看看图中有多少正方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小正方体进行拼图、摆设,具体模拟题中摆法,然后就很容易地知道这道题的答案了。相信加入实物教学后同学们会觉得数学更有趣也更想学的。
二、引导听障学生进行探究
为了提高探究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小组,在课堂上可随意走动,随意与小组同学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以营造一个轻松的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探究任务,实现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在创设探究情境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科学的进行探究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例如,在进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利用直尺、圆规等学习工具探究不在同一个直线的三个点能够确定几个圆?教师要求学生可以进行独自探究,也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探究,无论是采取怎样的探究方式,重在探究的过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只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问题即可,以便实现良好的探究效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三、让听障学生“敢问”
学生在正常的数学课堂上,总是存在一些顾虑。因为,数学本身就比較难理解、复杂,数学需要学生缜密的思维,需要良好的反应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是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是害怕提问问题,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不正确,他们担心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还害怕同学们笑话,教师也不愿意讲解他们提问的问题。正是由于这种担心、顾虑,所以,学生就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问题。所以,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状况,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站出来,勇敢地提问。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很亲切、不拘束。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开场:同学们,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出去放风筝怎么样?学生们一听肯定特别的兴奋,这时课堂的氛围就特别的活跃。随后,教师用手语说,但是咱们都要先做一个风筝啊。这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教师就引入正题,我们需要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了使风筝不变形,我们就需要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看完题目,学生不自觉地会想到,AD的宽应该为多长才能满足面积为4平方米。甚至有的同学站出来提问: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什么时候面积最大?甚至还有同学提问: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正是对放风筝的喜爱,也是因为课堂氛围的活跃,激发了学生喜欢提问的兴致。
四、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初中生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吸取有着强烈的欲望。所以,在这时候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效果会事半功倍。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会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虽然有时候教师会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问,但是往往提出的问题十分浅显,没有太多的含义。这个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学氛围不合理以及师生的关系不平等。很多教师会将自己作为在教学活动中绝对的控制者,生硬地传授知识,从而也导致课堂的氛围十分严肃。如果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提问的能力,就一定要改变教师授课时传统的观念,创造出相对比较轻松的课堂环境给学生,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关系,要以平等的身份来组织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一一举例,仔细思考在生活中所见过的一切与三角形有关的物品,而这些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尽量使课堂的气氛能够非常和谐、轻松。最后,老师再对各类三角形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基本特征、区别以及计算方法等,再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时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再进行认真的讲解,学生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学习能力也相对提高许多。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革新自身教学理念,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当代素质教育工作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