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不得不一天洗三十二遍手,也不能就从此畏惧了拥抱和亲吻!如果我们不得不戴上十八层口罩,也不应该从此遗忘了怎样对别人微笑!
怕出门,不敢与人交谈,听到有人咳嗽就心惊肉跳,有一点脑门发热就赶紧上医院拍片,一天量十次体温,晚上常梦见自己被隔离……以上种种现象,专家称之为“非典恐惧综合征”!当大家都“谈非色变” 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开始承受各种各样的恐慌袭击。面对大街上日益增多的口罩族,眼神的疑惑让彼此不知道谁是谁;从走进写字楼的第一步起,空气里就开始飘散各种浓重的消毒水味道;办公室开始发放维生素C和酒精棉球;打开电脑,每天都有七八封转发的电子邮件,主题一律都是“非典”“非典”;手机短信满是预防“非典”的中西药方……难道我们的生活就此被非典恐慌所占据?
地球依然在转动,生命依然在继续,恐慌有时只是庸人自扰。与其紧张与不安,不如直面“非典”。
何必草木皆兵
麦小麦:女,广州人,自由职业者
女友L最近开始喝酒,不不,不是喝酒,是酗酒,逢饭必喝,逢喝必醉。充满文学气息的一个女孩子,喝醉了酒像大老爷们儿一样说糙话、手舞足蹈、风采全无。新近的“表现”是抱着人家的大腿流着泪大喊大叫。醒了问她:喝什么呢?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有什么想不开?答曰:无他,以酒精防“非典”。
另一位女友T更神,文文静静的贤淑女子,居然学人家抽烟,还真往肺里吸,呛个半死,还抱怨烟抽多了一夜无眠,被人斥为自作孽。她的理由也一样,听说得“非典”的人里没有抽烟的,兴许抽两口就能免遭一劫。
KK将两人一通批评,然后介绍自己的经验:回家进门先去洗手间,台上新添两样东西——一瓶酒精、一罐盐。用香皂洗完手后,倒点酒精抹一遍,再冲杯浓盐水漱口、洗鼻腔。然后,把全身的衣服换下来扔进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用消毒灵药粉洗!
大家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有人问:“消毒灵是医院用的那种吗?洗衣服不会褪色吗?”KK酷酷地从鼻子里哼一声:“安全与衣服,你选哪一个?”
很想学KK这万无一失的个人消毒措施,想想太麻烦,作罢!也想学MM出门戴24层口罩,可又怕这么热的天没得病先憋死了。还想学自由画家小F主动把自己隔离,别说饭局不肯出来,连稿费单都不去领,可是我生性爱热闹,两天不见人就郁闷,也不行。
我也有招术,即心理战,也可以叫做阿Q战术。虽然统计数字天天更新,但数目并不是很大,也没听说有哪个熟人的熟人的熟人中招。全国不是只有五千多病例吗?中国13亿人,患病几率约是 3.8/1000000(也不知道这0的个数对不对?反正这是一个完全超出想像的数字),比买彩票中头奖的几率还低,你有那运气嘛?换个角度说,“非典”是经呼吸道传播,空气啊,防得住吗?再退一万步,就算不幸中招,死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多数人不也都康复出院了吗?
左想右想,好像“非典”真的不是一件值得恐慌的事,与其草木皆兵,不如该干嘛干嘛,饭照吃,工作照做,得不得肺炎不好说,至少不会染上新型流行病——非典恐惧综合征。
第一次感觉生命如此脆弱
杨阳:女,北京人,记者
4月21日,北京到处都能感受到“非典”的气氛,一向自认为勇敢的我开始有些怕了。
戴上口罩闷得难受,但为了工作只能忍着。出了家门,我发现街上的行人少了,地铁里不戴口罩的人数得过来,大家都睁着一双惶恐而无助的眼睛没有目标地游移着。路过药店,看到里面排起了长队,人们在抢购各种维生素和中药来增强免疫力。只听营 业员大声喊道:“预防‘非典’的八味中药已经售完,明早八点来排队吧。”至于这样吗?心里还在嘀咕,手机响了,原定今天下午和明天早上的两个采访都取消了,一个说这段时间为了彼此安全还是不要见面了,另一个说单位开始禁止会见外来人员,采访无限期推迟。落寞地走在路上,心里空空的。
到了单位,试着打打电话看有没有别的出路,可惜不管是采访还是拜会,得到的回答统统是:“你这会儿还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呀!”也不知是嘲讽还是真心,但结果都是一致的拒绝。
上网刚打开QQ,一个头像就急促地闪着:“超市都在抢购呢,你再不去就什么都不剩了。”
“啊?不至于吧?”
“这两个星期是‘非典’暴发期,存点食物在家不出门,没坏处。”
“啊?”就在我不知怎么回复她的时候,手机短消息接连不断地响起,全是有关“非典”的消息,不管是真是假,看了心里都发凉。反正不能工作,我决定去超市看看。
去了才大吃一惊,大家都戴着口罩,全没有了往日逛超市的悠闲,像疯抢一样。方便面的货架上早已空空如也,好多人提着大袋的米、大桶的油去结账。我忽然想起家里没盐了,去看时,居然也没了。我心里开始没底了,不知不觉也加入了抢购的队伍。提着一堆购物袋往家走,遇到一家小店有卖盐的,我马上买了两袋——虽然涨价了。
这些天电视里大部分新闻都是有关“非典”的,调到哪个台都逃不开,逼着我不得不看那些每天增长的数字,感觉一个个生命的消失。还在上班的老公每天带回新消息:鸡蛋涨到七元一千克了;某楼出现一例病人,整幢楼被隔离了……而我,除了每天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洒一遍消毒水之外,就是不时和他交流信息:学校停课了;单位放假了;某杂志停刊了……然后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好像这样就能获得直面现实的力量。
傍晚,看看窗外,平常这会儿正是塞车最厉害的时候,现在只有少数几辆公交车驶过,好多店铺早早地关门了,硬撑着的饭店里生意冷清。没有人知道这场灾难何时能过去,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以前总觉得失去工作是件很可怕的事,可是和生命相比,一切都已显得微不足道。
体验变化与敏感
张亚:女,上海人,在读研究生
突然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惶恐得像一朵开错颜色的花。所有的活动取消了,咨询推后了,会议暂停了,不能逛街,不能回家,不能去图书馆,洗手,洗手,洗手!满街的口罩,口罩外的眼睛大而无辜;满宿舍的消毒水和着醋味,让所有的女生食欲大增;满食堂的自家饭盒,进餐的姿势都有点自恋的味道……
今早冒着生命危险去上还没停的口语课,校园里依然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走进教室,发现大家的位置统统向后平移,窗户大开,口罩赫然。外教干咳两声,吓得我径直走到最后一排,大口喝水。
空白的时间越来越多,电脑上的帖子铺天盖地,手机里的短信不厌其烦,“非典”激烈地渗入了我们平淡的生活,死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生命是如此脆弱。那天去买洗手液和酒精棉球,固执地把爸爸从工厂叫出来,一定要亲手递给他才安心。傍晚时站在厂门口等他,嘈杂的马路,匆匆的行人,五颜六色的口罩,就那样一眼在人群中看到我的爸爸,最疼我的爸爸。他灰色的身影如此熟悉,我知道他脸上就要出现最开心的笑容。那一刻,我几乎要为自己的幸福感动得流泪。
当一切都可能失去时,我才知道自己居然拥有那么多,才知道生活着是多么幸福。图书馆里乱翻书,教室里抱着“味全”果汁夜读,拖着好友在陕西南路的小铺子里闲逛,这些平淡的瞬间竟是如此可爱!这几天终于转晴了,一屋子的女孩积极进行全民清洁运动,我开始整理自己几大箱的衣服,翻大学的日记,对着电脑闲散地写东西,虽然“非典” 带来了太多恐慌、无助和抱怨,生活毕竟还要继续。
心态平和些
萧瑞:男,山西人,呼吸科医生。
自打“非典”流行起,我所在的医院专门开设了“发热门诊”,不少病人纷纷要求抽血、拍胸片,以排除“非典”嫌疑。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戴着厚厚的大口罩,双眼流露出恐惧,甚至有点悲哀的神情。一个劲地问:“医生,我不会有事吧?”直到确定自己不是“非典”后,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安安心心地回家去了。
最近的形势不太乐观,大众的心理似乎更加“脆弱”,我现在每天大约要接诊30多个怀疑自己患有“非典”的人。其中有一个病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人是个患咽喉炎的中年男子,最近在公司里,他一直遭到大家的高度怀疑。同事们见了他就像避“瘟神”似的,领导也不时提醒他要注意身体,最好找医生瞧瞧,不舒服可以不来上班。为了“避嫌”,他每天都坚持带着口罩乘车上下班,喉咙痒得实在忍不住的时候,轻轻地咳几声,却招来整车人的侧目。一大嫂还冷冷地说:“咳嗽就上医院,别跑外边来害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来到了医院。各项检查结果证实,他患的确实是咽喉炎,而不是“非典”。最后,他要求我为他开一张诊断证明书,因为他想回去上班,想要正常人的生活。
众说纷纭
(深圳)陈先生:我觉得“非典”并没有大家讲得那么可怕!也许深圳这边已经过了恐慌期,现在大家都很正常的工作、生活。怕是没用的,不如面对现实,积极做好防范措施,日子总是要过的!
(广州)林小姐:我一直生活在“非典”重灾区 ——广州。这里是最早开始发病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患病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我的心境一直很平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当然,小心病毒是应该的,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开窗通风等。无需太过担心和害怕,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平安渡过难关的。如若真是无法抵挡,那么担心和害怕也不会让病毒自动消失。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相信现代科学一定会打败病毒的!
(山西)王晓东: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给那些每晚噩梦的朋友打个慰问电话,给那些有了感冒症状的朋友多点正面的信息和安慰,给那些必须坚持上班的友人足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收起那些吓人的传言,让无法证实的消息在我这里结束吧。因为我越来越发现,在肆意传播那些谣言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失去朋友、失去亲人的信赖与支持。你愿意自己好端端地被人怀疑有病吗?你愿意不幸染病却得不到同情和关怀吗?反正我不愿意。
小测试:你是否患了“非典恐惧综合征”
1.认真洗手5遍后,还不放心。
2.每天对房间清洗、消毒以后,还不放心。
3.在公共场合常感到憋气。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仍戴口罩。
5.单独在办公室总想干点什么但又没有明确目的。
6.总觉得自己的口罩不够厚。
7.觉得在户外穿过、用过的物品很不卫生,进门后放哪儿都不放心。
8.总想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非典”,但用了以后仍然很担心。
9.非常关注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状况,比如发热、咳嗽等。
10.总是担心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会感染“非典”,希望大家都不要出门。
11.心里总想着“非典”的事,没有心思干别的事情。
12.很关注“非典”的各种消息,交谈的话题总是围绕着 “非典”。
如果你的回答中有4~6个答案为“是”,提示你目前心态比较紧张;7~9个答案为“是”,提示你目前的心态过于紧张; 10个以上的答案为“是”,提示你目前的心态很不好,建议您打电话进行咨询或求助。
专家观点
以健康心态直面“非典”
文/章震宇 (心理学专家)
如果将来要评选2003年度全球出现频率最高、最深入人心的词汇,“SARS”和“非典”恐怕是当仁不让的。当“非典”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手机短信、街谈巷议等种种方式冲击人们的眼球和鼓膜时,我们不禁要问:“非典”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非典”引发的心理反应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心理小测验,以“非典”作为刺激词,让参加者自由联想,不假思索地报出自己头脑中闪现的内容,看看人们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人,占据他们大脑的内容不是“疾病”“病毒”这些充满理性和科学的词汇,也许以后他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冷静和客观,而当下他们头脑中首先跳出的是“害怕”“焦虑”“不知所措”“沮丧”“悲哀”等情绪反应,是“回避”“抢购”“喝酒” “抽烟”“反复洗手”“戴口罩”等行为反应,以及伴随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而这些情绪往往是负性的、消极的,这些行为往往是下意识的、盲目的,这些生理变化往往是不由自主的、难以自控的。
暂时恐惧,情有可原
“非典”是一个突发事件。首先,这是一种危险,这种危险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每天都有临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成百计地增加,使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每天都有“非典”感染者在痛苦中告别尘世,使你痛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尤其是当这些事件发生在你所居住的城市,发生在你周围,你熟识的人中有的被病魔夺去生命,有的被病毒感染,有的被预防隔离,这种“震惊”是自然的,完全是一种正常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尤其是在面对威胁时,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使人产生“失助感”,产生从生理到情绪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这一系列的反应称为“心理应激”。当你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调动的资源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时,你就会处于身心紧张状态。产生应激反应能说明一点,就是你对危险的预警系统十分正常,当面临威胁时,它没有麻木不仁,没有呆若木鸡,而是正在动员你全身的能量来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持续恐慌,危害巨大
虽然,在“非典”带来的重重压力下,产生心理应激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是,持续地处于应激状态却可能带来不容乐观的后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因“非典”而引发的心理恐慌的人数,远远大于真正感染“非典”的人数。这些人由于持续处于对“非典”的恐惧之中,出现“反复洗手、皮破不止”的强迫症状;出现“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的焦虑症状;出现“茶饭不思、哀声叹气”的抑郁症状;出现“害怕出门、回避见人”的恐怖症状;出现“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的疑病症状……诸如此类的各种精神心理症状提醒我们,对“非典”的持续应激导致的后遗症比“非典”本身的波及面更广泛,影响更深远。
“非典”不比一般的人类灾难,空难、海难、火灾、交通事故虽然让人“震惊”,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空间的局限、人数有限,整个灾难事件的界限是相对明确的,对人们的心理打击也相应有一定的限量。而目前“非典”病疫正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将人带入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持续考验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削弱人们的免疫系统,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使 “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无形之中被放大。
调整心态,消除恐慌
我们能够做什么?这恐怕是最切合实际的一个问题。从心理策略而言,我们应该在战略上藐视“非典”,在战术上重视“非典”。所谓藐视,就是要树立战胜病疫的信心,纵观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最终的胜利者都是人,这是可以预期的事实,惟一不可预期的是人类战胜“非典”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所谓重视,就是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积极预防,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
一、提供真实、快捷、客观的信息
这是消除恐慌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有的地区,人们心态平静,社会秩序井然;有的地区,人们情绪波动,出现抢购风潮。这种状况是由于不同地区人群心理素质的差异导致的吗?非也。
这种差异与信息的透明度有关。心理学研究发现:信息越透明,人们的心态越稳定。真实、快捷、客观的信息报道是遏止流言最有效方法,也是消除大众恐慌情绪的灵丹妙药。
二、相互扶持,彼此关爱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力保障。中华武术中有“四两拨千斤”之说,当承受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源源不断增加的压力时,任何个人都有突破耐受上限的危险,如果能够在自己可以信任的亲戚、朋友中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氛围,相互沟通信息、宣泄恐惧、增进理解、表达宽容、体验接纳,共同面对困境,我们的承受能力将会呈现几何级数地增长,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非典”能奈我何?
三、寻求心理疏导
构筑专业的心理防御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络。离灾难事件中心越近,人们越可能处于心理危机之中。“非典”作为一个负性社会应激事件,在心理疾病的发病中起“扳机”作用,其作为一个外界诱因可能诱发多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尽快构筑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对心理疾病易发的高危人群进行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公众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技能的传授,以增强全民在特殊时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
“非典”是一个危机。正像“危机”二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一样,这是一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事件。任何事情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非典”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种挑战。它不仅是对国家的疾病防御体系的挑战,更是对每个人的疾病预防知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检验。在危机中,我们有被击垮的风险,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我们的知识得到拓展,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心存恐惧,不妨暂时把视线移向不远的将来,或许那时我们会自豪地说:“‘非典’都经历过了,我们还害怕什么?”
用科学精神战胜“非典”
文/依 儿 医学顾问/邓伟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肺科主任医师、上海“非典”防治工作专家咨询组副组长)
自从2002年11月,我国广东地区发现第一例以“畏寒、发热、干咳、胸闷、呼吸窘迫”为主要症状的非典型肺炎患者以来,这种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危害大的肺炎目前已经威胁到全世界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以万计的人们。2003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将非典型肺炎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全称为severe acute res pi ra to ry syndrome,简称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中国、德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的共同努力下,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面对“非典”,人类突然变得脆弱了许多。对于这种新生病毒,人类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极易受到感染。而且至今,全球的科学家依然没有找到一种特效药可以对付它。所以,老百姓们的这些异常反应是非常自然的。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一些事实:绝大多数“非典”病人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康复出院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预防“非典”,从我做起
在这场与“非典”的较量中,不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一份责任。医护人员履行着拯救病人的职责,广大群众则担负着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责任。面对“强敌”,虽然我们暂时无力反击,但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严防病毒入侵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一般预防
勤洗手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大扫除后,接触钱币后,接触别人之后,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都要认真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水冲洗,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随后打上肥皂,均匀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处,反复搓揉3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冲洗时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脏水就不会污染手和前臂。一般情况下,照此办法重复两三遍即可。
勤洗脸
脸部时常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寄居病菌。“非典”病毒主要通过鼻、咽和眼侵入人体,洗脸可以把皮肤表面的污物洗去,使鼻、眼、口腔等部位保持清洁,从而大大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勤饮水
饮水可以使黏膜保持湿润,有效提高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同时,饮水还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每天宜喝1500~2000毫升水,如果天热出汗较多,则需要增加饮水量。
勤通风
通风是最有效的防范“非典”的措施。一般居民家庭,每天早晚应各通一次风,每次20~30分钟,使室内空气充分对流。能不开空调,就尽量不开。办公楼内也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学会戴口罩
人戴上口罩犹如给呼吸道 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使空气中夹杂着的大量灰尘、细菌、病毒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能进入体内。
由于“非典”病毒主要靠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所以目前一般推荐戴12层或16层的医用口罩。口罩的大小以戴上口罩后能罩住口、鼻和眼眶以下的大部分面积为宜。口罩过大或过小,病菌、粉尘、污物容易从口罩的边缘或鼻翼两侧的间隙中进入,影响口罩的过滤作用。
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口罩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意塞进口袋或挂在脖子上。戴过的口罩应每日换洗一次。洗涤时应先用开水烫5分钟,再用肥皂搓洗,洗净后应在烈日下暴晒。
一般只在人多的公共场所 (如公交车、地铁、超市等)戴口罩。连续戴口罩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因为人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使鼻黏膜自身的抵抗力下降。
调整好心态
我们要正视“非典”的存在,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惊慌失措。在积极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常地生活、工作,尽量避免焦虑情绪。因为精神过度焦虑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疾病便会乘虚而入。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科研成果显示,适当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为了提高自己的防病抗病能力,很多平时不锻炼的人也自觉地加入了健身者的行列。不过,在“非典”时期作运动可不比往常,有五点注意事项希望大家特别关注:第一,多参加户外运动,避免在空气混浊的室内运动。第二,气压低时不要外出运动,以免感冒。第三,适当减少运动量,尽量不要从事大运动量和对抗性强的活动,以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第四,运动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和别人共用水杯。第五,保持心情愉快。
特殊人群预防
孕妇
◆不要到人流量大、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每天早晨用温盐水漱口。
◆饮食多样化,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疲
劳。
◆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外出回家后立即脱掉外衣,勤洗手。
◆居室经常开窗通风,必要时可以用过氧乙
酸消毒。
◆若有需要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桌面等。
◆到公共场所最好戴12层以上的纱布口罩,连续戴4小时以上要更换,并及时清洗、消毒。
◆不要擅自服用预防性药物,包括中药,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儿童
◆室内注意开窗通风。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嘴,一定要勤洗手。
命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整孩子的衣着。
◆让孩子吃好,保证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但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女口电影院、商场等。
◆若孩子体质较弱,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以增强体质。
◆家长要给孩子勤晒被子、勤换衣服,并注意经常清洗孩子的玩具。
◆家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孩子,若发现孩子有发烧、咳嗽,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老人
◆尽量减少聚会,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合理科学地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勤洗手、洗脸,勤换洗衣服,不要共用毛巾。
◆居室勤开窗通风。
◆保持清洁,家具、家电,特别是电话机,经常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坚持锻炼,但要适度。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不良情绪。
◆若有不适及早就诊,切勿讳疾忌医。
识别“非典”,有章可循
由于“非典”的传染性极强,且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因此,及早识别“非典”病人,及时对其隔离治疗,是阻断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中国卫生部2003年5月5日新公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对“非典”的诊断作了系统、明确的规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两星期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目口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发热、咳嗽这两大“非典”症状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必须注意的是,有发热和咳嗽不一定就是“非典”,一些常见病,如流感、扁桃体炎、肺炎等,都会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看过“非典”的诊断标准之后,大家是不是对它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了呢?
当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建议大家把不适症状与上述标准对比一下,如果确实有SARS迹象,请立即就诊;如果不是,则大可不必草木皆兵,惶恐不安;如果不能确定,为安全起见,应尽快去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设置了“非典”咨询热线,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以打电话向专业人员咨询。
结束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抗“非典”的战斗中,我们需要临危不惧的勇气,需要万众一心的团结,更需要能战胜病魔的科学。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征服SARS将指日可待。
怕出门,不敢与人交谈,听到有人咳嗽就心惊肉跳,有一点脑门发热就赶紧上医院拍片,一天量十次体温,晚上常梦见自己被隔离……以上种种现象,专家称之为“非典恐惧综合征”!当大家都“谈非色变” 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开始承受各种各样的恐慌袭击。面对大街上日益增多的口罩族,眼神的疑惑让彼此不知道谁是谁;从走进写字楼的第一步起,空气里就开始飘散各种浓重的消毒水味道;办公室开始发放维生素C和酒精棉球;打开电脑,每天都有七八封转发的电子邮件,主题一律都是“非典”“非典”;手机短信满是预防“非典”的中西药方……难道我们的生活就此被非典恐慌所占据?
地球依然在转动,生命依然在继续,恐慌有时只是庸人自扰。与其紧张与不安,不如直面“非典”。
何必草木皆兵
麦小麦:女,广州人,自由职业者
女友L最近开始喝酒,不不,不是喝酒,是酗酒,逢饭必喝,逢喝必醉。充满文学气息的一个女孩子,喝醉了酒像大老爷们儿一样说糙话、手舞足蹈、风采全无。新近的“表现”是抱着人家的大腿流着泪大喊大叫。醒了问她:喝什么呢?生活幸福,事业有成,有什么想不开?答曰:无他,以酒精防“非典”。
另一位女友T更神,文文静静的贤淑女子,居然学人家抽烟,还真往肺里吸,呛个半死,还抱怨烟抽多了一夜无眠,被人斥为自作孽。她的理由也一样,听说得“非典”的人里没有抽烟的,兴许抽两口就能免遭一劫。
KK将两人一通批评,然后介绍自己的经验:回家进门先去洗手间,台上新添两样东西——一瓶酒精、一罐盐。用香皂洗完手后,倒点酒精抹一遍,再冲杯浓盐水漱口、洗鼻腔。然后,把全身的衣服换下来扔进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用消毒灵药粉洗!
大家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有人问:“消毒灵是医院用的那种吗?洗衣服不会褪色吗?”KK酷酷地从鼻子里哼一声:“安全与衣服,你选哪一个?”
很想学KK这万无一失的个人消毒措施,想想太麻烦,作罢!也想学MM出门戴24层口罩,可又怕这么热的天没得病先憋死了。还想学自由画家小F主动把自己隔离,别说饭局不肯出来,连稿费单都不去领,可是我生性爱热闹,两天不见人就郁闷,也不行。
我也有招术,即心理战,也可以叫做阿Q战术。虽然统计数字天天更新,但数目并不是很大,也没听说有哪个熟人的熟人的熟人中招。全国不是只有五千多病例吗?中国13亿人,患病几率约是 3.8/1000000(也不知道这0的个数对不对?反正这是一个完全超出想像的数字),比买彩票中头奖的几率还低,你有那运气嘛?换个角度说,“非典”是经呼吸道传播,空气啊,防得住吗?再退一万步,就算不幸中招,死的毕竟只是极少数,多数人不也都康复出院了吗?
左想右想,好像“非典”真的不是一件值得恐慌的事,与其草木皆兵,不如该干嘛干嘛,饭照吃,工作照做,得不得肺炎不好说,至少不会染上新型流行病——非典恐惧综合征。
第一次感觉生命如此脆弱
杨阳:女,北京人,记者
4月21日,北京到处都能感受到“非典”的气氛,一向自认为勇敢的我开始有些怕了。
戴上口罩闷得难受,但为了工作只能忍着。出了家门,我发现街上的行人少了,地铁里不戴口罩的人数得过来,大家都睁着一双惶恐而无助的眼睛没有目标地游移着。路过药店,看到里面排起了长队,人们在抢购各种维生素和中药来增强免疫力。只听营 业员大声喊道:“预防‘非典’的八味中药已经售完,明早八点来排队吧。”至于这样吗?心里还在嘀咕,手机响了,原定今天下午和明天早上的两个采访都取消了,一个说这段时间为了彼此安全还是不要见面了,另一个说单位开始禁止会见外来人员,采访无限期推迟。落寞地走在路上,心里空空的。
到了单位,试着打打电话看有没有别的出路,可惜不管是采访还是拜会,得到的回答统统是:“你这会儿还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呀!”也不知是嘲讽还是真心,但结果都是一致的拒绝。
上网刚打开QQ,一个头像就急促地闪着:“超市都在抢购呢,你再不去就什么都不剩了。”
“啊?不至于吧?”
“这两个星期是‘非典’暴发期,存点食物在家不出门,没坏处。”
“啊?”就在我不知怎么回复她的时候,手机短消息接连不断地响起,全是有关“非典”的消息,不管是真是假,看了心里都发凉。反正不能工作,我决定去超市看看。
去了才大吃一惊,大家都戴着口罩,全没有了往日逛超市的悠闲,像疯抢一样。方便面的货架上早已空空如也,好多人提着大袋的米、大桶的油去结账。我忽然想起家里没盐了,去看时,居然也没了。我心里开始没底了,不知不觉也加入了抢购的队伍。提着一堆购物袋往家走,遇到一家小店有卖盐的,我马上买了两袋——虽然涨价了。
这些天电视里大部分新闻都是有关“非典”的,调到哪个台都逃不开,逼着我不得不看那些每天增长的数字,感觉一个个生命的消失。还在上班的老公每天带回新消息:鸡蛋涨到七元一千克了;某楼出现一例病人,整幢楼被隔离了……而我,除了每天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洒一遍消毒水之外,就是不时和他交流信息:学校停课了;单位放假了;某杂志停刊了……然后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好像这样就能获得直面现实的力量。
傍晚,看看窗外,平常这会儿正是塞车最厉害的时候,现在只有少数几辆公交车驶过,好多店铺早早地关门了,硬撑着的饭店里生意冷清。没有人知道这场灾难何时能过去,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以前总觉得失去工作是件很可怕的事,可是和生命相比,一切都已显得微不足道。
体验变化与敏感
张亚:女,上海人,在读研究生
突然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惶恐得像一朵开错颜色的花。所有的活动取消了,咨询推后了,会议暂停了,不能逛街,不能回家,不能去图书馆,洗手,洗手,洗手!满街的口罩,口罩外的眼睛大而无辜;满宿舍的消毒水和着醋味,让所有的女生食欲大增;满食堂的自家饭盒,进餐的姿势都有点自恋的味道……
今早冒着生命危险去上还没停的口语课,校园里依然是春风拂面,杨柳依依。走进教室,发现大家的位置统统向后平移,窗户大开,口罩赫然。外教干咳两声,吓得我径直走到最后一排,大口喝水。
空白的时间越来越多,电脑上的帖子铺天盖地,手机里的短信不厌其烦,“非典”激烈地渗入了我们平淡的生活,死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生命是如此脆弱。那天去买洗手液和酒精棉球,固执地把爸爸从工厂叫出来,一定要亲手递给他才安心。傍晚时站在厂门口等他,嘈杂的马路,匆匆的行人,五颜六色的口罩,就那样一眼在人群中看到我的爸爸,最疼我的爸爸。他灰色的身影如此熟悉,我知道他脸上就要出现最开心的笑容。那一刻,我几乎要为自己的幸福感动得流泪。
当一切都可能失去时,我才知道自己居然拥有那么多,才知道生活着是多么幸福。图书馆里乱翻书,教室里抱着“味全”果汁夜读,拖着好友在陕西南路的小铺子里闲逛,这些平淡的瞬间竟是如此可爱!这几天终于转晴了,一屋子的女孩积极进行全民清洁运动,我开始整理自己几大箱的衣服,翻大学的日记,对着电脑闲散地写东西,虽然“非典” 带来了太多恐慌、无助和抱怨,生活毕竟还要继续。
心态平和些
萧瑞:男,山西人,呼吸科医生。
自打“非典”流行起,我所在的医院专门开设了“发热门诊”,不少病人纷纷要求抽血、拍胸片,以排除“非典”嫌疑。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戴着厚厚的大口罩,双眼流露出恐惧,甚至有点悲哀的神情。一个劲地问:“医生,我不会有事吧?”直到确定自己不是“非典”后,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安安心心地回家去了。
最近的形势不太乐观,大众的心理似乎更加“脆弱”,我现在每天大约要接诊30多个怀疑自己患有“非典”的人。其中有一个病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人是个患咽喉炎的中年男子,最近在公司里,他一直遭到大家的高度怀疑。同事们见了他就像避“瘟神”似的,领导也不时提醒他要注意身体,最好找医生瞧瞧,不舒服可以不来上班。为了“避嫌”,他每天都坚持带着口罩乘车上下班,喉咙痒得实在忍不住的时候,轻轻地咳几声,却招来整车人的侧目。一大嫂还冷冷地说:“咳嗽就上医院,别跑外边来害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来到了医院。各项检查结果证实,他患的确实是咽喉炎,而不是“非典”。最后,他要求我为他开一张诊断证明书,因为他想回去上班,想要正常人的生活。
众说纷纭
(深圳)陈先生:我觉得“非典”并没有大家讲得那么可怕!也许深圳这边已经过了恐慌期,现在大家都很正常的工作、生活。怕是没用的,不如面对现实,积极做好防范措施,日子总是要过的!
(广州)林小姐:我一直生活在“非典”重灾区 ——广州。这里是最早开始发病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患病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我的心境一直很平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当然,小心病毒是应该的,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开窗通风等。无需太过担心和害怕,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平安渡过难关的。如若真是无法抵挡,那么担心和害怕也不会让病毒自动消失。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相信现代科学一定会打败病毒的!
(山西)王晓东: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给那些每晚噩梦的朋友打个慰问电话,给那些有了感冒症状的朋友多点正面的信息和安慰,给那些必须坚持上班的友人足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收起那些吓人的传言,让无法证实的消息在我这里结束吧。因为我越来越发现,在肆意传播那些谣言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失去朋友、失去亲人的信赖与支持。你愿意自己好端端地被人怀疑有病吗?你愿意不幸染病却得不到同情和关怀吗?反正我不愿意。
小测试:你是否患了“非典恐惧综合征”
1.认真洗手5遍后,还不放心。
2.每天对房间清洗、消毒以后,还不放心。
3.在公共场合常感到憋气。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仍戴口罩。
5.单独在办公室总想干点什么但又没有明确目的。
6.总觉得自己的口罩不够厚。
7.觉得在户外穿过、用过的物品很不卫生,进门后放哪儿都不放心。
8.总想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非典”,但用了以后仍然很担心。
9.非常关注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状况,比如发热、咳嗽等。
10.总是担心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会感染“非典”,希望大家都不要出门。
11.心里总想着“非典”的事,没有心思干别的事情。
12.很关注“非典”的各种消息,交谈的话题总是围绕着 “非典”。
如果你的回答中有4~6个答案为“是”,提示你目前心态比较紧张;7~9个答案为“是”,提示你目前的心态过于紧张; 10个以上的答案为“是”,提示你目前的心态很不好,建议您打电话进行咨询或求助。
专家观点
以健康心态直面“非典”
文/章震宇 (心理学专家)
如果将来要评选2003年度全球出现频率最高、最深入人心的词汇,“SARS”和“非典”恐怕是当仁不让的。当“非典”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手机短信、街谈巷议等种种方式冲击人们的眼球和鼓膜时,我们不禁要问:“非典”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非典”引发的心理反应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心理小测验,以“非典”作为刺激词,让参加者自由联想,不假思索地报出自己头脑中闪现的内容,看看人们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人,占据他们大脑的内容不是“疾病”“病毒”这些充满理性和科学的词汇,也许以后他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冷静和客观,而当下他们头脑中首先跳出的是“害怕”“焦虑”“不知所措”“沮丧”“悲哀”等情绪反应,是“回避”“抢购”“喝酒” “抽烟”“反复洗手”“戴口罩”等行为反应,以及伴随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而这些情绪往往是负性的、消极的,这些行为往往是下意识的、盲目的,这些生理变化往往是不由自主的、难以自控的。
暂时恐惧,情有可原
“非典”是一个突发事件。首先,这是一种危险,这种危险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每天都有临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成百计地增加,使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每天都有“非典”感染者在痛苦中告别尘世,使你痛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尤其是当这些事件发生在你所居住的城市,发生在你周围,你熟识的人中有的被病魔夺去生命,有的被病毒感染,有的被预防隔离,这种“震惊”是自然的,完全是一种正常人的正常情绪反应。尤其是在面对威胁时,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无法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使人产生“失助感”,产生从生理到情绪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这一系列的反应称为“心理应激”。当你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调动的资源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时,你就会处于身心紧张状态。产生应激反应能说明一点,就是你对危险的预警系统十分正常,当面临威胁时,它没有麻木不仁,没有呆若木鸡,而是正在动员你全身的能量来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持续恐慌,危害巨大
虽然,在“非典”带来的重重压力下,产生心理应激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但是,持续地处于应激状态却可能带来不容乐观的后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因“非典”而引发的心理恐慌的人数,远远大于真正感染“非典”的人数。这些人由于持续处于对“非典”的恐惧之中,出现“反复洗手、皮破不止”的强迫症状;出现“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的焦虑症状;出现“茶饭不思、哀声叹气”的抑郁症状;出现“害怕出门、回避见人”的恐怖症状;出现“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的疑病症状……诸如此类的各种精神心理症状提醒我们,对“非典”的持续应激导致的后遗症比“非典”本身的波及面更广泛,影响更深远。
“非典”不比一般的人类灾难,空难、海难、火灾、交通事故虽然让人“震惊”,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空间的局限、人数有限,整个灾难事件的界限是相对明确的,对人们的心理打击也相应有一定的限量。而目前“非典”病疫正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将人带入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持续考验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削弱人们的免疫系统,打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节奏,使 “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无形之中被放大。
调整心态,消除恐慌
我们能够做什么?这恐怕是最切合实际的一个问题。从心理策略而言,我们应该在战略上藐视“非典”,在战术上重视“非典”。所谓藐视,就是要树立战胜病疫的信心,纵观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最终的胜利者都是人,这是可以预期的事实,惟一不可预期的是人类战胜“非典”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所谓重视,就是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积极预防,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
一、提供真实、快捷、客观的信息
这是消除恐慌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有的地区,人们心态平静,社会秩序井然;有的地区,人们情绪波动,出现抢购风潮。这种状况是由于不同地区人群心理素质的差异导致的吗?非也。
这种差异与信息的透明度有关。心理学研究发现:信息越透明,人们的心态越稳定。真实、快捷、客观的信息报道是遏止流言最有效方法,也是消除大众恐慌情绪的灵丹妙药。
二、相互扶持,彼此关爱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力保障。中华武术中有“四两拨千斤”之说,当承受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源源不断增加的压力时,任何个人都有突破耐受上限的危险,如果能够在自己可以信任的亲戚、朋友中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氛围,相互沟通信息、宣泄恐惧、增进理解、表达宽容、体验接纳,共同面对困境,我们的承受能力将会呈现几何级数地增长,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非典”能奈我何?
三、寻求心理疏导
构筑专业的心理防御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络。离灾难事件中心越近,人们越可能处于心理危机之中。“非典”作为一个负性社会应激事件,在心理疾病的发病中起“扳机”作用,其作为一个外界诱因可能诱发多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对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尽快构筑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对心理疾病易发的高危人群进行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公众进行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技能的传授,以增强全民在特殊时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
“非典”是一个危机。正像“危机”二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一样,这是一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事件。任何事情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非典”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种挑战。它不仅是对国家的疾病防御体系的挑战,更是对每个人的疾病预防知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全面检验。在危机中,我们有被击垮的风险,但是更大的可能是,我们的知识得到拓展,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心存恐惧,不妨暂时把视线移向不远的将来,或许那时我们会自豪地说:“‘非典’都经历过了,我们还害怕什么?”
用科学精神战胜“非典”
文/依 儿 医学顾问/邓伟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肺科主任医师、上海“非典”防治工作专家咨询组副组长)
自从2002年11月,我国广东地区发现第一例以“畏寒、发热、干咳、胸闷、呼吸窘迫”为主要症状的非典型肺炎患者以来,这种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危害大的肺炎目前已经威胁到全世界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数以万计的人们。2003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将非典型肺炎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全称为severe acute res pi ra to ry syndrome,简称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中国、德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的共同努力下,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面对“非典”,人类突然变得脆弱了许多。对于这种新生病毒,人类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极易受到感染。而且至今,全球的科学家依然没有找到一种特效药可以对付它。所以,老百姓们的这些异常反应是非常自然的。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一些事实:绝大多数“非典”病人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康复出院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预防“非典”,从我做起
在这场与“非典”的较量中,不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一份责任。医护人员履行着拯救病人的职责,广大群众则担负着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责任。面对“强敌”,虽然我们暂时无力反击,但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严防病毒入侵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一般预防
勤洗手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大扫除后,接触钱币后,接触别人之后,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都要认真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水冲洗,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随后打上肥皂,均匀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处,反复搓揉3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冲洗时手指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水把泡沫顺手指冲下,这样脏水就不会污染手和前臂。一般情况下,照此办法重复两三遍即可。
勤洗脸
脸部时常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寄居病菌。“非典”病毒主要通过鼻、咽和眼侵入人体,洗脸可以把皮肤表面的污物洗去,使鼻、眼、口腔等部位保持清洁,从而大大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勤饮水
饮水可以使黏膜保持湿润,有效提高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同时,饮水还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每天宜喝1500~2000毫升水,如果天热出汗较多,则需要增加饮水量。
勤通风
通风是最有效的防范“非典”的措施。一般居民家庭,每天早晚应各通一次风,每次20~30分钟,使室内空气充分对流。能不开空调,就尽量不开。办公楼内也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学会戴口罩
人戴上口罩犹如给呼吸道 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使空气中夹杂着的大量灰尘、细菌、病毒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能进入体内。
由于“非典”病毒主要靠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所以目前一般推荐戴12层或16层的医用口罩。口罩的大小以戴上口罩后能罩住口、鼻和眼眶以下的大部分面积为宜。口罩过大或过小,病菌、粉尘、污物容易从口罩的边缘或鼻翼两侧的间隙中进入,影响口罩的过滤作用。
口罩两面不能交替使用。口罩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意塞进口袋或挂在脖子上。戴过的口罩应每日换洗一次。洗涤时应先用开水烫5分钟,再用肥皂搓洗,洗净后应在烈日下暴晒。
一般只在人多的公共场所 (如公交车、地铁、超市等)戴口罩。连续戴口罩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因为人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使鼻黏膜自身的抵抗力下降。
调整好心态
我们要正视“非典”的存在,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惊慌失措。在积极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常地生活、工作,尽量避免焦虑情绪。因为精神过度焦虑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疾病便会乘虚而入。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科研成果显示,适当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为了提高自己的防病抗病能力,很多平时不锻炼的人也自觉地加入了健身者的行列。不过,在“非典”时期作运动可不比往常,有五点注意事项希望大家特别关注:第一,多参加户外运动,避免在空气混浊的室内运动。第二,气压低时不要外出运动,以免感冒。第三,适当减少运动量,尽量不要从事大运动量和对抗性强的活动,以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第四,运动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和别人共用水杯。第五,保持心情愉快。
特殊人群预防
孕妇
◆不要到人流量大、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每天早晨用温盐水漱口。
◆饮食多样化,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疲
劳。
◆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外出回家后立即脱掉外衣,勤洗手。
◆居室经常开窗通风,必要时可以用过氧乙
酸消毒。
◆若有需要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桌面等。
◆到公共场所最好戴12层以上的纱布口罩,连续戴4小时以上要更换,并及时清洗、消毒。
◆不要擅自服用预防性药物,包括中药,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儿童
◆室内注意开窗通风。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要用手揉眼睛、挖鼻孔、掏嘴,一定要勤洗手。
命根据气温变化随时调整孩子的衣着。
◆让孩子吃好,保证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但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女口电影院、商场等。
◆若孩子体质较弱,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以增强体质。
◆家长要给孩子勤晒被子、勤换衣服,并注意经常清洗孩子的玩具。
◆家长平时要仔细观察孩子,若发现孩子有发烧、咳嗽,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老人
◆尽量减少聚会,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合理科学地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
◆勤洗手、洗脸,勤换洗衣服,不要共用毛巾。
◆居室勤开窗通风。
◆保持清洁,家具、家电,特别是电话机,经常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坚持锻炼,但要适度。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不良情绪。
◆若有不适及早就诊,切勿讳疾忌医。
识别“非典”,有章可循
由于“非典”的传染性极强,且人群对其普遍易感,因此,及早识别“非典”病人,及时对其隔离治疗,是阻断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中国卫生部2003年5月5日新公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对“非典”的诊断作了系统、明确的规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两星期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目口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经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发热、咳嗽这两大“非典”症状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必须注意的是,有发热和咳嗽不一定就是“非典”,一些常见病,如流感、扁桃体炎、肺炎等,都会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看过“非典”的诊断标准之后,大家是不是对它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了呢?
当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建议大家把不适症状与上述标准对比一下,如果确实有SARS迹象,请立即就诊;如果不是,则大可不必草木皆兵,惶恐不安;如果不能确定,为安全起见,应尽快去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设置了“非典”咨询热线,需要帮助的朋友可以打电话向专业人员咨询。
结束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抗“非典”的战斗中,我们需要临危不惧的勇气,需要万众一心的团结,更需要能战胜病魔的科学。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征服SARS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