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占班级大部分的中等生,他们大都没有出众的成绩和表现,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这部分学生基础并不差,主观上也不懒,潜力很大,如果长期放松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与指教,他们极易滑坡。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细心去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各个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励他们的情感,多发现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等生 参与意识 认可需求
所谓的中等生就是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居于中游的学生。他们是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层次",他们跟"两头"的优生差生相比,这支"队伍"要庞大一些,他们一方面比不上优生的脑子灵活,没有太出众的表现,一方面也不像差生那样在各方面给老师添麻烦。正是由于这些自身的特点往往决定他们是被忽视、被冷落的对象。课堂上经常被提问是优生,在课下经常相互谈心甚至"加小灶"的是差生,而对那些中等生的教育就放任自流了,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够完美的,至少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还是有失偏颇的。
有一个成语"各有千秋"说的好,优生自有可以博得老师欢心的好成绩,差生自有争取老师关心的"资本",而那些中等生却是一无所有。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我们老师都认真去观察,你会发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一般,但自学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对同学特别关心,有的对班级集体的荣誉看得特别重要,有的对老师很有礼貌……这些学生平平常常,一声不响,有时甚至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但是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因此,我们应该细心去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各个闪光点,使其变得更多更亮。
我们班有个女孩,相貌平平,学习也不是很差,只是不爱说话,后来我发现她每天到校很都早。于是我就把班上的钥匙给了她,让她早上开门,放学后检察门窗,然后锁门。一个星期后同学们都反映她很负责任。我又趁机给她一个"卫生委员",专门负责班上的卫生情况。我这个卫生包括"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两个方面。这一下她变化就更大了。当上卫生委员的第二天她给人的感觉是"焕然一新",整个人变了样。两条整齐的麻花辫取代了平常头发乱蓬蓬的头发,手上的"黑手套"不见了,衣服上的"地图"也消失了。加上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了。课堂上她也敢举手发言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真正关心每一位同学,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优生、差生还是中等生。
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先导人物也不乏当年是中等生的:像世界电脑传奇比尔.盖茨在大学是普通的学生;还有在校备受冷落的发明家爱迪生;倍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倪萍,当年在学校也是一名普通的中等生。
从这些实际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像抓优等生那样抓中等生,那么他们有机会成为新的优等生,反之我们如果对他们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话,部分中等生将会滑入差等生的行列。
因此,我们对待中等生也该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像对待优生和差生那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那么,具体应怎么样善待中等生,我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培养中等生的参与意识
作为教师,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教学气氛、节奏、容量而把提问、板演的机会全包给优等生或差等生,使中等生当了"陪客",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必然会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慢慢减弱。班主任在安排班干部时,既要打破以往尖子生当干部的习惯,又不要赶追近年来一些班主任专挑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头头"当班干部的时髦。如果让中等生当班干部,更有利于消除不同层次学生间的隔阂,依靠心理上的认同,而不依靠考分之高低或强制力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任何时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多给那些不善表达的中等生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注意激励中等生的情感
很多中等生性格沉稳,不愿跟老师接触,所以教师要把中等生当朋友,课上课下多给他们一分关怀,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对中等生来说,老师寄予他们的信任越高,其学习越能爆发出积蓄己久的潜力。另外,心理实验表明:班主任的关怀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为此,我们更应该"有的放矢"地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对每个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他们有错误时,巧妙指点;有进步时,鼓励表扬;有困难时,雪中送炭;有苦恼时,安慰体贴……,让他们在这种被关怀、激励、引导下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
三、善于发现中等生特长
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自豪感。尤其中等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但他们凡事不爱争先的性格使然,使得老师误以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成就中进步,在鼓励中充满自信,做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一旦他们显示了某一方面的才能,受到同学的注意,就会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从而变得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劳动。
四、注重中等生的家访
家访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途径,由于种种原因,班主任家访的往往是优等生或者差等生,而忽视了中等生。我认为中等生更加需要班主任与家长互相沟通。中等生在校表现平平,不易暴露出各种优缺点,只有家访才能更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班主任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不管什么班级,中等生永远占大多数。在"培优转差"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居于中间层次默默无闻的学生。只要尊重、关怀、善待他们,相信一定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实验初中)
关键词:中等生 参与意识 认可需求
所谓的中等生就是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居于中游的学生。他们是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层次",他们跟"两头"的优生差生相比,这支"队伍"要庞大一些,他们一方面比不上优生的脑子灵活,没有太出众的表现,一方面也不像差生那样在各方面给老师添麻烦。正是由于这些自身的特点往往决定他们是被忽视、被冷落的对象。课堂上经常被提问是优生,在课下经常相互谈心甚至"加小灶"的是差生,而对那些中等生的教育就放任自流了,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够完美的,至少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还是有失偏颇的。
有一个成语"各有千秋"说的好,优生自有可以博得老师欢心的好成绩,差生自有争取老师关心的"资本",而那些中等生却是一无所有。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如果我们老师都认真去观察,你会发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一般,但自学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对同学特别关心,有的对班级集体的荣誉看得特别重要,有的对老师很有礼貌……这些学生平平常常,一声不响,有时甚至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但是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因此,我们应该细心去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各个闪光点,使其变得更多更亮。
我们班有个女孩,相貌平平,学习也不是很差,只是不爱说话,后来我发现她每天到校很都早。于是我就把班上的钥匙给了她,让她早上开门,放学后检察门窗,然后锁门。一个星期后同学们都反映她很负责任。我又趁机给她一个"卫生委员",专门负责班上的卫生情况。我这个卫生包括"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两个方面。这一下她变化就更大了。当上卫生委员的第二天她给人的感觉是"焕然一新",整个人变了样。两条整齐的麻花辫取代了平常头发乱蓬蓬的头发,手上的"黑手套"不见了,衣服上的"地图"也消失了。加上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同学们都愿意接近她了。课堂上她也敢举手发言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真正关心每一位同学,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优生、差生还是中等生。
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先导人物也不乏当年是中等生的:像世界电脑传奇比尔.盖茨在大学是普通的学生;还有在校备受冷落的发明家爱迪生;倍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倪萍,当年在学校也是一名普通的中等生。
从这些实际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像抓优等生那样抓中等生,那么他们有机会成为新的优等生,反之我们如果对他们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话,部分中等生将会滑入差等生的行列。
因此,我们对待中等生也该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像对待优生和差生那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那么,具体应怎么样善待中等生,我想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培养中等生的参与意识
作为教师,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教学气氛、节奏、容量而把提问、板演的机会全包给优等生或差等生,使中等生当了"陪客",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必然会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慢慢减弱。班主任在安排班干部时,既要打破以往尖子生当干部的习惯,又不要赶追近年来一些班主任专挑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头头"当班干部的时髦。如果让中等生当班干部,更有利于消除不同层次学生间的隔阂,依靠心理上的认同,而不依靠考分之高低或强制力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任何时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多给那些不善表达的中等生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注意激励中等生的情感
很多中等生性格沉稳,不愿跟老师接触,所以教师要把中等生当朋友,课上课下多给他们一分关怀,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对中等生来说,老师寄予他们的信任越高,其学习越能爆发出积蓄己久的潜力。另外,心理实验表明:班主任的关怀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为此,我们更应该"有的放矢"地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对每个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他们有错误时,巧妙指点;有进步时,鼓励表扬;有困难时,雪中送炭;有苦恼时,安慰体贴……,让他们在这种被关怀、激励、引导下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
三、善于发现中等生特长
每个同学都有成就感、自豪感。尤其中等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但他们凡事不爱争先的性格使然,使得老师误以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适当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成就中进步,在鼓励中充满自信,做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一旦他们显示了某一方面的才能,受到同学的注意,就会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从而变得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劳动。
四、注重中等生的家访
家访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途径,由于种种原因,班主任家访的往往是优等生或者差等生,而忽视了中等生。我认为中等生更加需要班主任与家长互相沟通。中等生在校表现平平,不易暴露出各种优缺点,只有家访才能更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班主任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不管什么班级,中等生永远占大多数。在"培优转差"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居于中间层次默默无闻的学生。只要尊重、关怀、善待他们,相信一定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