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西欧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中后期迅猛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异军突起。虽为两个国家,但英、德两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发展策略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办学定位的转向、专业设置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化,到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这些策略为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英德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应用技术高校;英国;德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一、 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办学经验
(一) 英国:企业型多科技术学院
1. 典型的企业型多科技术学院
即应用技术型大学。它们与当地企业、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紧密联系,聘请企业、行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并在考试、考核中判断学生的技能发展情况。以伦敦南岸大学、贝德福德大学为典范。
伦敦南岸大学 该校从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开始,引进相应教师,并把企业的需要渗透入教学、科研之中。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以实用性、应用性为目标,在校学生参与企业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来自政府,也来自各个企业。
2. 办学特色
(1)重视实践能力训练。学生有一半时间在企业见习、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设置必须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超前获得社会的认可。如护理和助产专业,采用学习与实践交融的方式,与医院紧密结合。
(2)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可转换能力的培养。学校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把提升学生体验和就业能力视为最高目标。学校有关部门要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调查,与雇主深入访谈、调查,使学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也让雇主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学生的情况。
(3)直接指导与支持企业经营。在英国,高校不隶属于教育部,而是隶属于商务部;大学制定政策鼓励与企业的联合,通过科技创新、技能提升等方式,驱动经济发展。
(4)独特的考试制度。考试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学生召集到一起,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给他们,让他们去调研后再来考试;二是让学生面对雇主,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雇主沟通,让雇主来判断学生的看法和方法是否合适。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重要的,但考试后的反馈更加重要。
(5)以企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企业、服务区域是企业型大学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清晰的市场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对口培养人才,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重要的培养目标。②以发展领域的需求为动力。社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需求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和目标。③广泛、紧密地联系校友群体。这些校友主要是企业领导或骨干,能够接收学生实习,为学生授课、对学生培养规格提出建议,并在学生考核中发挥重要作用。④所有学生都拥有实习场所、实习机会和企业项目。⑤企业和社会公共机构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项目,其科研成果能为企业所用,并在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德国:“双元制”应用科技大学
1. “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Berufs Bildenden Schule,BBS),就是以在企业培训为主,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一种教育方式。大致分为三大类:(1)商业类,如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2)技术类,如汽车,机械,磨具,数控等;(3)服务类,如烹饪,理发师等。它是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强调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和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可谓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范。
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是德国最为著名的应用技术大学之一,成立于1969年,开设有信息科学学院、音乐理论学院、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和工程与建筑学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儿童培养与教育、社会福利、服务管理、电气工程、设备管理、计算机科学、机械制造、音乐理论、企业经济、经济法律、经济工程学、施工项目管理、房产建造、应用信息学、经济与企业法律、国际商业与工程、风险与安全管理、体育管理和建筑艺术等实用、創新的课程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1997年,获得了德国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认证;2003年,获得德国科学理事会认证。
2. 办学特色
(1)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阶梯式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三个层次制订各个培训职业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条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从泛至精分层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工学结合、学以致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分别负责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操作的培训。
(3)“双元制”的师资队伍。其中的“一元”是指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科研经历和教学经验专职教师队伍;另“一元”则是自生产企业第一线,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决策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这种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使学生不仅获取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获取了很多与企业直接交流的机会、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4)强调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主要是通过实践技能操作,既有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又有利于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经费的筹集,两者相互促进、渗透、补充。并根据地方、企业的要求来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 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发展策略
(一) 办学定位方面
英、德两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法》《德国高等教育法》等,明确了应用型高等职业学校(包括英国的企业型多科技术学院和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办学定位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确立了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任务和目标,并赋予与综合性大学等同的地位和价值,进而实现了由模仿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办学向独立应用型转型发展。
(二) 专业设置方面
以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调整专业方向和优化专业设置,培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紧密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任务和目标。事实上,英德两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的,换言之,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此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英、德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也随之调整。同时,也与地方经济进行紧密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增多,一些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得以发展,如物业、法律、工程技术等专业,现已延伸到商业(如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技术(如汽车,机械,磨具,数控等)和社会服务(如烹饪,理发师等)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特色和职业导向,并逐渐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而这种专业设置与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换言之,其专业设置是其办学定位的具体落实。专业设置的应用性、灵活性和地方性是英、德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首要特点,也是它们在短时期内实现高校转型和定型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三) 教学模式方面
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是德、英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共同点。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变革也是英德两国应用型高校转型成功的法宝之一。二者均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基础学习阶段,教师主要教授与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简要介绍该专业领域的总体概況;而学术型大学的教师所传授的基础知识则是为了使学生适应科研要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 师资队伍方面
英德两国的应用型高校具有很多相同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发展的规律性: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基于企业和社会对于既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其办学定位的特定转向、专业设置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以及教师队伍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转型,对于应用型高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英德两国的应用技术高校在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树立了典范,为我国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中宽,张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44-46.
[2]林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贺州学院学报,2014,30(4):112-115.
[3]姜朝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职业与终身教育,2014,356(20):31-34.
[4]丁奕.转型地方高校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6):163-168.
[5]陈以藏,王全林.探析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发展策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2-144.
[6]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14,(6):1-9.
关键词:应用技术高校;英国;德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一、 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办学经验
(一) 英国:企业型多科技术学院
1. 典型的企业型多科技术学院
即应用技术型大学。它们与当地企业、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紧密联系,聘请企业、行业领导和技术人员来校授课,并在考试、考核中判断学生的技能发展情况。以伦敦南岸大学、贝德福德大学为典范。
伦敦南岸大学 该校从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开始,引进相应教师,并把企业的需要渗透入教学、科研之中。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以实用性、应用性为目标,在校学生参与企业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来自政府,也来自各个企业。
2. 办学特色
(1)重视实践能力训练。学生有一半时间在企业见习、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设置必须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超前获得社会的认可。如护理和助产专业,采用学习与实践交融的方式,与医院紧密结合。
(2)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和可转换能力的培养。学校与企业、行业紧密合作,把提升学生体验和就业能力视为最高目标。学校有关部门要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调查,与雇主深入访谈、调查,使学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也让雇主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学生的情况。
(3)直接指导与支持企业经营。在英国,高校不隶属于教育部,而是隶属于商务部;大学制定政策鼓励与企业的联合,通过科技创新、技能提升等方式,驱动经济发展。
(4)独特的考试制度。考试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学生召集到一起,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给他们,让他们去调研后再来考试;二是让学生面对雇主,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雇主沟通,让雇主来判断学生的看法和方法是否合适。对于学生来说,分数是重要的,但考试后的反馈更加重要。
(5)以企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企业、服务区域是企业型大学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清晰的市场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对口培养人才,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重要的培养目标。②以发展领域的需求为动力。社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需求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和目标。③广泛、紧密地联系校友群体。这些校友主要是企业领导或骨干,能够接收学生实习,为学生授课、对学生培养规格提出建议,并在学生考核中发挥重要作用。④所有学生都拥有实习场所、实习机会和企业项目。⑤企业和社会公共机构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项目,其科研成果能为企业所用,并在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德国:“双元制”应用科技大学
1. “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Berufs Bildenden Schule,BBS),就是以在企业培训为主,与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一种教育方式。大致分为三大类:(1)商业类,如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2)技术类,如汽车,机械,磨具,数控等;(3)服务类,如烹饪,理发师等。它是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强调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和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可谓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典范。
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是德国最为著名的应用技术大学之一,成立于1969年,开设有信息科学学院、音乐理论学院、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和工程与建筑学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儿童培养与教育、社会福利、服务管理、电气工程、设备管理、计算机科学、机械制造、音乐理论、企业经济、经济法律、经济工程学、施工项目管理、房产建造、应用信息学、经济与企业法律、国际商业与工程、风险与安全管理、体育管理和建筑艺术等实用、創新的课程项目,培养应用型人才。1997年,获得了德国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认证;2003年,获得德国科学理事会认证。
2. 办学特色
(1)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阶梯式课程结构。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长课程三个层次制订各个培训职业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条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从泛至精分层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工学结合、学以致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分别负责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操作的培训。
(3)“双元制”的师资队伍。其中的“一元”是指具有较高的职称、学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科研经历和教学经验专职教师队伍;另“一元”则是自生产企业第一线,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决策能力的兼职教师队伍。这种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使学生不仅获取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获取了很多与企业直接交流的机会、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4)强调校企合作、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主要是通过实践技能操作,既有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又有利于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经费的筹集,两者相互促进、渗透、补充。并根据地方、企业的要求来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 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发展策略
(一) 办学定位方面
英、德两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法》《德国高等教育法》等,明确了应用型高等职业学校(包括英国的企业型多科技术学院和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办学定位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确立了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任务和目标,并赋予与综合性大学等同的地位和价值,进而实现了由模仿传统学术型大学的办学向独立应用型转型发展。
(二) 专业设置方面
以企业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调整专业方向和优化专业设置,培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紧密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任务和目标。事实上,英德两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化升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的,换言之,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此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英、德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也随之调整。同时,也与地方经济进行紧密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增多,一些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得以发展,如物业、法律、工程技术等专业,现已延伸到商业(如国际贸易,秘书,会计等)、技术(如汽车,机械,磨具,数控等)和社会服务(如烹饪,理发师等)等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特色和职业导向,并逐渐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而这种专业设置与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换言之,其专业设置是其办学定位的具体落实。专业设置的应用性、灵活性和地方性是英、德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首要特点,也是它们在短时期内实现高校转型和定型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三) 教学模式方面
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是德、英两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共同点。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变革也是英德两国应用型高校转型成功的法宝之一。二者均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基础学习阶段,教师主要教授与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简要介绍该专业领域的总体概況;而学术型大学的教师所传授的基础知识则是为了使学生适应科研要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 师资队伍方面
英德两国的应用型高校具有很多相同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发展的规律性: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基于企业和社会对于既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其办学定位的特定转向、专业设置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以及教师队伍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转型,对于应用型高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英德两国的应用技术高校在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树立了典范,为我国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中宽,张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44-46.
[2]林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及其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贺州学院学报,2014,30(4):112-115.
[3]姜朝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为例.职业与终身教育,2014,356(20):31-34.
[4]丁奕.转型地方高校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6):163-168.
[5]陈以藏,王全林.探析英德两国应用技术高校的发展策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2-144.
[6]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