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形象,承载了两个时代的生活理念,同时又绽放出深厚的人性之花,她象斗牛,也像孺子牛,更是坚韧朴实的老黄牛。她的所作所为的心理根源,正是人性中最为本位的价值理念,将此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来理解,既熟悉又陌生,从中更能感受到其蕴舍的较为浓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此剧感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北风那个吹》 牛鲜花 过渡时期 心理情结 人性之花 文化内涵
2009年新春过后,随着《北风那个吹》的熟悉优美的歌声,多家电视台联播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把人们带到了上山下乡的时代。同时,随着漫天雪花的消融。它又把人们推到了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的波涛之中。在这两大背景画面之中。有一位像牛一样脚踏生活大地,浓缩现实五味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象牛一样承载着时代理念,绽放出人性之花的牛鲜花。
镜头之一:脚蹬棉靴子,身穿军大衣,系条红围巾的年轻女干部;
镜头之二:和知青小伙子一起抬木头,领头喊口号的“铁姑娘”;
镜头之三:快步如飞的她,单腿横跨在火车站的栏杆上,挡住了想带队里小米回家的帅子,在怒斥之后。又放走其人……
这一系列镜头所组成的画面,首先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时代英模、飒爽英姿的铁姑娘、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的基层女干部形象凸现在了观众面前。
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家属身份被带回城的“帅子媳妇”,由剧团跑龙套的演员、清洁工到街道旁卖煎饼的下岗职工,由“弃妇”走到了公司经理。又由于要给“前夫”治病而关闭了公司,最后在了却两人心结和情结的“北风舞”中得到升华。像梁祝飞蝶化为永恒,不仅使月亮湾的老知青们心潮难平,它也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牛鲜花的形象在给人情感满足的同时,其时代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大大增强了她作为中国转型变革时期艺术形象的张力,其性格特征既有上山下乡的时代特点,又具有经济转型期的现实内涵,既鲜明突出,又细腻复杂,较好的刻画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和心路历程。其中的意气风发、艰难坎坷,正是两个时代社会现象的艺术概括。
一、象斗牛一样勇敢、坚强、豪迈
作为生长在“激情燃烧岁月”的一员,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这使得在牛鲜花身上始终具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其中既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又有县武装部干部、大队革委会主任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象斗牛一样,对于难以管理的知青点,孤身一人去探底、被兔子小看、耍弄之后。“第一脚”就把全点的知青给镇住了。当得知帅子拿上队里的小米回家时,跳上拖拉机冒雪追赶。当拖拉机半途抛锚时,她又迈开大步踏雪追赶。总之,一定要赶上帅子,为达目的,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在办公司当经理后,当得知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刘青时,甘冒极大风险也一定要打败他。其骨子里的“牛气”,性格中的“牛劲”一直贯穿始终。勇敢、干练的风格活力四射,充满着生命的激情。
二、像孺子牛一样辛劳、宽厚、奉献
在牛鲜花身上。如果只有斗牛一般的闯劲,就只能算是个特殊的单一类型。性格的多样性是现实人的基本特征。更是人物具有内在魅力的重要原因。牛鲜花身上吸引人的除了激情还有柔性,一种类似孺子牛的宽厚、奉献精神。在那个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当得知帅子有病需要补养时,作为大队革委会主任的她,竟然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将家中未出栏的猪给杀了,专门做炒猪肝给帅子吃。在这种敢作敢为中有一种对“弱者”(当时属“黑五类”的称作“可教育好的子女”)的体贴和人性关怀,有一种女性特有的柔情之美(此时的举动还不能用爱情来解释)。当帅子严重伤残失去思维能力时,刘青走了,知青点的同伴们都返城了。这时又是牛鲜花力排众议,将孤零零的“傻帅子”接回家,用爱情的奉献温暖被抛弃的孤独之心,用家的氛围慢慢恢复其生命的活力。当帅子即将参加高考,可能由此而踏上另一条返城的发展道路时。牛鲜花做好“最后的晚餐”。拿出她已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只要帅子签字。她绝不会成为他发展的累赘。此时的她没有一点娇情,没有一丝索取,一切都只为帅子好。此情不仅打动了帅子,也打动了观众的心。人性美的体现往往就在事关个体重大利益的关键时刻闪现。在帅子抛下父母家庭,一人随刘青南下时。又是她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上有老(帅子父母)要照料,下有小(三个孩子,包括帅子和刘青的孩子)要抚养。没有外力的帮扶。没有正常家庭辛劳的幸福感。有的只是从乡村到城市的某种孤独感,尽管也曾愤愤不平,但她仍咬牙坚持,独撑大梁,既是矛盾不断的公公婆婆之间的润滑油、粘合剂,又是三个孩子唯一的依靠。其起早贪黑的辛劳、默默忍受的宽厚、不计回报的奉献,既似孺子牛,又胜孺子牛,令人难以忘怀。
三、象老黄牛一样平凡、坚韧、朴实
“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此话不假,特别是遇到社会转型时期,更是如此。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上山下乡运动,随着知青返城而落下帷幕。雷打不动的计划经济随着改革开放而被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改变。大队革委会牛主任也变成了返城知青的家属,由抓阶级斗争的主角变成了经济建设的配角,甚至成了迈向文凭职称社会的包袱。没有学历文凭,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权力和社会地位,成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但牛鲜花(以及牛鲜花们)具有对生活的信心,具有迎接各种生活考验的牛劲、韧劲,也有现实百姓过平凡生活的技能、本领、知识和经验。下岗后街头卖煎’t44R投入,没有帅子那种怕丢人的心理障碍。也不接受别人怜悯般的施舍。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平凡的生活中。剧中收摊后清点收入的画面充满着温馨素朴的美。尽管辛劳一天,但收入微薄,清点过手的都是皱巴巴的小面额零钱,但它恰如觅食归来的小鸟,嘴上衔着一条小虫,虽很细小,但它是辛劳之成果,是孩子之食粮,是走向明天的希望。她的生活重心放得很低。正因为低,所以也就特别稳,而且容易产生相当大的满足感。正是凭着这么一股信念、心劲和满足感,牛鲜花脚踏生活大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到茶馆说相声,到市场贩海鲜,自己办公司……尽管已是中年妇女,但仍然舍身苦干,沐雨栉风,她独自蹬三轮爬坡送货的镜头,正象在希望田野中耕耘的老黄牛,其坚忍不拔之毅志,既平凡又伟大。使人同情中充满敬佩。当得知帅子病重失明时,尽管他有负于她,但仍倾其所有为他治病。并化名做他的陪护。不是没有怨恨,而是有更大的爱和更辽阔的宽容之胸怀。
正因为有了这种爱和宽容之心,使这一时代特色较鲜明的形象,其个性化特征也极富人情味。作为知青点的直接领导者,负责监管“黑五类”的狗崽子,她在执行政策上并不是一昧地以极左的面目出现(象查《红与黑》的事件)反而她能从被管教者身上体味到人性的善和生活的美。她喜欢帅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使她明白了怎样才是个女人,或者说是他使自己成为了女人。由此她“反常地”经常洗澡、唱歌、背台词……以致于其父母都觉得女儿变疯了(这也是知青对中国农村面貌带来积极影响的艺术写照)。正是这种对人个体本位价值的觉醒,对人性本质特征的回归,才使其形象除了“牛”之外,具有了更多的“鲜花”所特有的审美价值。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一种在时间中发生的历史性行为,不存在由客观解释学所设想的那种超越时间和历史的纯客观理解”。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年代,讲的是斗争哲学,推崇的是集体精神,对个体价值相对比较忽视,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其唯一的行为楷模是“铁姑娘”。由帅子自觉和不自觉的影响,牛鲜花对人,特别是对女人的价值理念有所感悟,有所觉醒,并由此而一辈子在心里深深地感谢和喜欢帅子,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二次不顾一切地以实际行动帮助了他。这是这一形象深深打动人的内在原因。从人物塑造上来讲,这一点正揭示出了牛鲜花几次大胆反常行为的心理原因和情感根源。这种心理根源的揭示,使人物的一切行为特征都有了坚实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就可以摆脱闭门造车式的虚假和一味追求娱乐的浮浅。这也使得牛鲜花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在于她的一切表象行为都是一种历史性行为;陌生在于她在钢性的时代居然被柔性所感化、所改造。陌生在于她在追求金钱、崇拜物质的时代居然不顾物质利益损失,不管金钱耗费而追求情感,满足于对又爱又恨人的报答,满足于心路历程中心理情结的释怀。这些使得《北风那个吹》所勾画的矛盾冲突融汇着较为厚重的文化内涵,使人物形象的情感历程中渗透着对真、善、美的追求。由此提升了此剧的文化品味和感人力量。这是《北》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北风那个吹》 牛鲜花 过渡时期 心理情结 人性之花 文化内涵
2009年新春过后,随着《北风那个吹》的熟悉优美的歌声,多家电视台联播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把人们带到了上山下乡的时代。同时,随着漫天雪花的消融。它又把人们推到了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的波涛之中。在这两大背景画面之中。有一位像牛一样脚踏生活大地,浓缩现实五味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象牛一样承载着时代理念,绽放出人性之花的牛鲜花。
镜头之一:脚蹬棉靴子,身穿军大衣,系条红围巾的年轻女干部;
镜头之二:和知青小伙子一起抬木头,领头喊口号的“铁姑娘”;
镜头之三:快步如飞的她,单腿横跨在火车站的栏杆上,挡住了想带队里小米回家的帅子,在怒斥之后。又放走其人……
这一系列镜头所组成的画面,首先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时代英模、飒爽英姿的铁姑娘、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的基层女干部形象凸现在了观众面前。
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家属身份被带回城的“帅子媳妇”,由剧团跑龙套的演员、清洁工到街道旁卖煎饼的下岗职工,由“弃妇”走到了公司经理。又由于要给“前夫”治病而关闭了公司,最后在了却两人心结和情结的“北风舞”中得到升华。像梁祝飞蝶化为永恒,不仅使月亮湾的老知青们心潮难平,它也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牛鲜花的形象在给人情感满足的同时,其时代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大大增强了她作为中国转型变革时期艺术形象的张力,其性格特征既有上山下乡的时代特点,又具有经济转型期的现实内涵,既鲜明突出,又细腻复杂,较好的刻画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和心路历程。其中的意气风发、艰难坎坷,正是两个时代社会现象的艺术概括。
一、象斗牛一样勇敢、坚强、豪迈
作为生长在“激情燃烧岁月”的一员,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这使得在牛鲜花身上始终具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精神。其中既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闯劲,又有县武装部干部、大队革委会主任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象斗牛一样,对于难以管理的知青点,孤身一人去探底、被兔子小看、耍弄之后。“第一脚”就把全点的知青给镇住了。当得知帅子拿上队里的小米回家时,跳上拖拉机冒雪追赶。当拖拉机半途抛锚时,她又迈开大步踏雪追赶。总之,一定要赶上帅子,为达目的,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在办公司当经理后,当得知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刘青时,甘冒极大风险也一定要打败他。其骨子里的“牛气”,性格中的“牛劲”一直贯穿始终。勇敢、干练的风格活力四射,充满着生命的激情。
二、像孺子牛一样辛劳、宽厚、奉献
在牛鲜花身上。如果只有斗牛一般的闯劲,就只能算是个特殊的单一类型。性格的多样性是现实人的基本特征。更是人物具有内在魅力的重要原因。牛鲜花身上吸引人的除了激情还有柔性,一种类似孺子牛的宽厚、奉献精神。在那个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当得知帅子有病需要补养时,作为大队革委会主任的她,竟然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将家中未出栏的猪给杀了,专门做炒猪肝给帅子吃。在这种敢作敢为中有一种对“弱者”(当时属“黑五类”的称作“可教育好的子女”)的体贴和人性关怀,有一种女性特有的柔情之美(此时的举动还不能用爱情来解释)。当帅子严重伤残失去思维能力时,刘青走了,知青点的同伴们都返城了。这时又是牛鲜花力排众议,将孤零零的“傻帅子”接回家,用爱情的奉献温暖被抛弃的孤独之心,用家的氛围慢慢恢复其生命的活力。当帅子即将参加高考,可能由此而踏上另一条返城的发展道路时。牛鲜花做好“最后的晚餐”。拿出她已签字的离婚协议书,只要帅子签字。她绝不会成为他发展的累赘。此时的她没有一点娇情,没有一丝索取,一切都只为帅子好。此情不仅打动了帅子,也打动了观众的心。人性美的体现往往就在事关个体重大利益的关键时刻闪现。在帅子抛下父母家庭,一人随刘青南下时。又是她独自扛起家庭的重担。上有老(帅子父母)要照料,下有小(三个孩子,包括帅子和刘青的孩子)要抚养。没有外力的帮扶。没有正常家庭辛劳的幸福感。有的只是从乡村到城市的某种孤独感,尽管也曾愤愤不平,但她仍咬牙坚持,独撑大梁,既是矛盾不断的公公婆婆之间的润滑油、粘合剂,又是三个孩子唯一的依靠。其起早贪黑的辛劳、默默忍受的宽厚、不计回报的奉献,既似孺子牛,又胜孺子牛,令人难以忘怀。
三、象老黄牛一样平凡、坚韧、朴实
“生活像一团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此话不假,特别是遇到社会转型时期,更是如此。轰轰烈烈的影响了一代人的上山下乡运动,随着知青返城而落下帷幕。雷打不动的计划经济随着改革开放而被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改变。大队革委会牛主任也变成了返城知青的家属,由抓阶级斗争的主角变成了经济建设的配角,甚至成了迈向文凭职称社会的包袱。没有学历文凭,没有一技之长,更没有权力和社会地位,成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但牛鲜花(以及牛鲜花们)具有对生活的信心,具有迎接各种生活考验的牛劲、韧劲,也有现实百姓过平凡生活的技能、本领、知识和经验。下岗后街头卖煎’t44R投入,没有帅子那种怕丢人的心理障碍。也不接受别人怜悯般的施舍。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平凡的生活中。剧中收摊后清点收入的画面充满着温馨素朴的美。尽管辛劳一天,但收入微薄,清点过手的都是皱巴巴的小面额零钱,但它恰如觅食归来的小鸟,嘴上衔着一条小虫,虽很细小,但它是辛劳之成果,是孩子之食粮,是走向明天的希望。她的生活重心放得很低。正因为低,所以也就特别稳,而且容易产生相当大的满足感。正是凭着这么一股信念、心劲和满足感,牛鲜花脚踏生活大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到茶馆说相声,到市场贩海鲜,自己办公司……尽管已是中年妇女,但仍然舍身苦干,沐雨栉风,她独自蹬三轮爬坡送货的镜头,正象在希望田野中耕耘的老黄牛,其坚忍不拔之毅志,既平凡又伟大。使人同情中充满敬佩。当得知帅子病重失明时,尽管他有负于她,但仍倾其所有为他治病。并化名做他的陪护。不是没有怨恨,而是有更大的爱和更辽阔的宽容之胸怀。
正因为有了这种爱和宽容之心,使这一时代特色较鲜明的形象,其个性化特征也极富人情味。作为知青点的直接领导者,负责监管“黑五类”的狗崽子,她在执行政策上并不是一昧地以极左的面目出现(象查《红与黑》的事件)反而她能从被管教者身上体味到人性的善和生活的美。她喜欢帅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使她明白了怎样才是个女人,或者说是他使自己成为了女人。由此她“反常地”经常洗澡、唱歌、背台词……以致于其父母都觉得女儿变疯了(这也是知青对中国农村面貌带来积极影响的艺术写照)。正是这种对人个体本位价值的觉醒,对人性本质特征的回归,才使其形象除了“牛”之外,具有了更多的“鲜花”所特有的审美价值。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一种在时间中发生的历史性行为,不存在由客观解释学所设想的那种超越时间和历史的纯客观理解”。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年代,讲的是斗争哲学,推崇的是集体精神,对个体价值相对比较忽视,对于年轻女性来说,其唯一的行为楷模是“铁姑娘”。由帅子自觉和不自觉的影响,牛鲜花对人,特别是对女人的价值理念有所感悟,有所觉醒,并由此而一辈子在心里深深地感谢和喜欢帅子,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二次不顾一切地以实际行动帮助了他。这是这一形象深深打动人的内在原因。从人物塑造上来讲,这一点正揭示出了牛鲜花几次大胆反常行为的心理原因和情感根源。这种心理根源的揭示,使人物的一切行为特征都有了坚实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就可以摆脱闭门造车式的虚假和一味追求娱乐的浮浅。这也使得牛鲜花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在于她的一切表象行为都是一种历史性行为;陌生在于她在钢性的时代居然被柔性所感化、所改造。陌生在于她在追求金钱、崇拜物质的时代居然不顾物质利益损失,不管金钱耗费而追求情感,满足于对又爱又恨人的报答,满足于心路历程中心理情结的释怀。这些使得《北风那个吹》所勾画的矛盾冲突融汇着较为厚重的文化内涵,使人物形象的情感历程中渗透着对真、善、美的追求。由此提升了此剧的文化品味和感人力量。这是《北》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