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都知道,考试是在考学生也是在考老师,每次在批阅试卷时,看着学生漏洞百出,啼笑皆非的答案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总是有太多的不甘心,为什么平时强调的东西学生似乎充耳不闻?为什么平时学习态度挺不错的孩子,考试成绩却不那么理想?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呢?太多的为什么让我们反思,盘点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无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相应的物理模型
  由于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密切,考试题目也是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把具体的物理知识渗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考察。遇到此类题目学生往往看不透题目本身在考什么物理知识,他们不能对题意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无法在头脑中抽象出正确的物理模型,不会利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从而确定题目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并找出已知和未知的函数关系,而是凭空假设,用潜意识中的直觉作为判断基础,或用过去局限的经验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这种从想当然出发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推敲。
  对策:(1)养成根据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结合题目描述的现象、给出的条件,确定问题的本质,同时抓住现象的特征寻找因果关系。(2)在分析问题时要养成比较、取舍的习惯。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近似的处理实际问题。(3)加强练习,透彻掌握典型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不断积累典型模型,并灵活运用他们。
  二、忽略物理规律成立的条件死套公式造成错误
  很多学生错误地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学习物理就是记住一些公式、然后用这些公式去推演问题的结果。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还没有对物理现象或过程做足够的分析,就根据问题的表面情形决定套用什么定律或公式,匆忙进入了演算过程,他们往往是通过反复的符号推演来确定问题的答案,较少通过琢磨物理现象或过程去找到其中的规律及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事实上,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在这个条件下规律成立,条件发生变化规律也不再成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关知识一知半解,对基本概念等理解不透彻,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忽视成立条件,强硬地机械地把某些规律性结论加以套用造成错误。如学生在做浮力问题时,习惯性地认为浮力等于重力,而忽略物体漂浮这个条件,再如解决摩擦力问题时,总是马上想到平时强调比较多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而不自覺地把“水平匀速拉动”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错解。
  对策:(1)多关注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抓注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基本要素和基本条件(2)解决问题时认真分析现象背后的条件,更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三、对相近概念缺乏对比总结
  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规律、公式等,但它们内涵是有很大区别的,但由于主观或客观上得原因,使学生记忆中的这些知识不加区别,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按理说初中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大多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不善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多次实验在不同实验中的不同作用等,遇到此类问题常似是而非,模梭两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对策: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勤于梳理、归纳、精简,对比。例如: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进行归纳对比,就会发现这两者的相同点是压力的大小,而不同点前者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后者是受力面积的大小。多进行相近概念的对比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少出错。
  四、已有的错误观念潜伏过深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念,这些“日常经验”先入为主,常常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在学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后,学生们感慨的说,打破一个旧思想比建立一个新思想更难,我比较同意这种说法。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先天概念或不正确的习惯来理解问题、处理事物,不能建立后天的科学概念,或者后科学概念总受先天概念的冲击,总以自己的习惯为出发点构建新的科学概念。从物体要运动必须施加力,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一日常认识中,产生“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的“日常经验”,从而对力的概念的建立形成思维障碍;另外,从日常的习惯用语中也可形成思维障碍。如烧水时,把壶嘴喷出的“白气”叫水蒸气,为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形成思维障碍;日常生活中常把“质量”说成“重量”,为物理中“质量”概念的建立形成思维障碍;物理现象的再认识、即纠正原有错误观念和错误前概念往往要花很大气力,甚至在已经学过了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之后,许多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前概念仍然潜伏得很深,在做题时总是不经意按错误的观念进行思维,自己完全没有察觉。
  对策:(1)在理解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分析、讨论,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2)加强知识训练环节,反复矫正反复巩固,加深理解。(3)认真观察实验和现象,以便形成强烈地刺激,突出鲜明的对比,分析清原有观念的错误所在,使原有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
  五、数学及相关学科对物理学科的负面影响。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但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造成了运用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如欧姆定律公式I=U/R,在数学计算上存在着电压和电阻一定的比例关系,而在物理概念上电阻大小是同所加电压无关的。 受数学学科的影响,学生在解决物理题的过程中往往重视数据的得出,而对单位的意义和作用比较淡化。例如:学生常常错误认为1千克=9.8牛,而不能真正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自身质量的关系。另外象化学等相关学科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说法和不同要求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 。例如:化学上的称量是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确定好质量后再放物体,而物理上正好相反。
  对策:(1)要强调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2)要明确公式的来龙去脉,增强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对问题的物理意义的分析,减少盲目纯公式数值代入计算的练习。善于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描述物理问题,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数量关系,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3)加强对物理量单位含义的理解,记住所学每个物理量的单位,特别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强调运算一定带上单位,弄清单位之间的关系。(4)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和沟通。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确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应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应在考试之后再亡羊补牢。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当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同时也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少、面窄、质差、对阅读缺乏热情等问题,对此,笔者试图从明确阅读对象、激发阅读兴趣、探寻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求适宜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从而让学生达到欣然而读、厚积而发的阅读目的。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意义 现状 方法与策略  一、阅读的意义  《语文新课
期刊
【内容摘要:】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收录了124篇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这对学生感知、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时空的距离使得学生难以直观感知古诗词的丰富内涵,也给教师的课堂引导带来了困难。本文针对意象在古诗词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拟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捕捉古诗词意象,逐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 古诗
期刊
摘要:课后作业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则通过课后作业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效果,通过作业的订正弥补知识的缺漏。因此课后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重要渠道,重视课后作业这个教学环节对“培优转差促中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作
期刊
摘要:教师在指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可引入微课,让微课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有效观摩,展现生活场景,讲解习作方法,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呈现代替教师抽象的讲解,文章以语文s版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探讨微课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起步作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年级学生觉得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缺乏习作的材料,即使有了材料也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应主要教
期刊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小学生们一直生活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时代,在他们接受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有好多社会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网络文化对现代小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同时,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得课堂不再是小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甚至会让小学生感到厌倦。所以,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对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期刊
论文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仅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同时也给暴力双方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校园欺凌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欺凌 法德同教 和乐校园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评价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影响,并指出了该评价存在的不足及如何纠正的策略,并结合自身的教学过程,深刻论述了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评价语言 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之间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新课程呼唤充满生
期刊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计算要求分三个层面,最高级别的要求是熟练,其次是比较熟练,最低层面是会,整个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阶段,从口算到笔算,从简单的加与减到多位数加减,学生要掌握的东西挺多的,而且是一步一步有层次的加深的。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对计算知识已经学过了,只是掌握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计算能力就会不同,题难了,有人做不上来,简单了,学生不重视,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正确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 创设情境 巧妙点拨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可爱。但为什么在学习上却又产生了“优秀生”和“学困生”两极分化了呢?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爱
期刊
成功的语文课上总是少不了启发性的提问。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很注意在“设疑”上下功夫,以便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之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怕耽误时间或发生意外,经常只找几个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种做法,打击了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僵化了师生关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设置疑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与梯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