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公路桥建筑方面不断发展,随着公路桥的机构大型化、复杂化,对桥梁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强混凝土具有很多优质性能,强度高、耐久性和造型好等。现在已作为新型材料广泛应用在桥梁建设当中。本文针对公路桥梁中应用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做深入研究。
关键字:公路桥梁;高强混凝土;优越性
混凝土材料是公路桥梁中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随着公路桥梁建筑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技术革命也即将开始。探究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包括:强度、耐久性、以及其他物理特性等。
高强混凝土由于强度高、耐久性好、变形小等特性,可以满足建筑需求:建筑结构、承载标准、承受恶劣环境等,所以能够适用于现代公路桥梁建设当中。同时这种高强混凝土减小了建筑构架的界面,增大了桥梁的使用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因此,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高强混凝土发展现状
由于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创新改革可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进和发展,所以政府和建筑科研工作者对高强混凝土的技术革新非常重视,我国高强混凝土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1.1我国相关政策导向
高强混凝土可以在建筑工程中有效的节约能源和资源,节省混凝土和水泥等材料,并对环境影响不大,所以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机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以满足发展需求,成为我国工程建筑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开展了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和开发的相关科研课题,建设部发改委编制的《工程建设第十七届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混凝土、水泥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高强混凝土C60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升级问题,在完善高强混凝土的机构应用设计和技术规范的同时,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混凝土技术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政策导向。2009年以来,我国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在建设工程中,一定要抓好节能、节材、节地、节水工作,从建筑领域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2技术研究方面
我国研究高强混凝土技术起步较晚,为了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和技术研究,主要研究项目有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自收缩规律、收缩裂缝、和施工技术等。
我国针对高强混凝土技术开展的研究项目有:①高强混凝土设计方法、结构性能、施工工艺项目的研究②“高强混凝土材料结构、力学性态研究;③混凝土耐久性、工程应用研究;④高强混凝土的综合应用研究;⑤混凝土安全性研究;⑥新型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应用;⑦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二、高强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本文以高强混凝土在公路桥工程应用的具体实例,具体分析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情况。
2.1黄河公路大桥
2.1.1公路桥概况
三、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3.1优质原材料
高强混凝土它的安定性比水泥好,并且质量比水泥稳定。一般选用的525#硅酸盐水泥,同时还要确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其标准稠度需水量以及活性都要在标准值以上。
3.2粗骨料
粗骨料的强度、表面特征、级配、杂质的含量、含水率、颗粒形状等都要符合要求。将这些高强度材料混合在一起才能配制出高强混凝土,粗骨料也应该选用坚硬的石灰岩碎石,因为粗骨料的矿物成分能和水泥形成良好界面,同时还能发生化学作用,使材料结构更坚固。卵石的粗骨料可以有效提高拌合物的易性,通常情况下,高强混凝土使用于钢筋密集的地方,所以集料粒直径不能太大,并且要保证集料空隙控制在15~25mm,卵石粒直径应该控制在25~30mm内。
3.3细骨料
细骨料的质量好坏影响着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其含泥量、颗粒级配、云母含量等指标都应该符合要求。因为江砂、河砂、石英含沙量小,所以经过搅拌的混凝土粘稠度很高,难以振捣,所以在施工中不能使用。为了迎合混凝土的易性特点,势必会加大水泥用量,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这种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好,在后期会出现收缩裂缝的现象。
3.4外加剂
外加剂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高流态、低水灰比特性下获得高强度的重要材料,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延长凝结时间同时还提高强度硬性,在工程建设中,减少了水泥的用量,明显的改善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以一萘磺酸盐、芳香族树脂、萘磺酸盐,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磺化玛隆为主要成分。
四、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4.1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是高层建筑剪力墙和底部柱子的理想材料,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各国都有应用实例。不仅在节约了结构造价,还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并使整体建筑更加美观。
4.2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工程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加大桥梁的跨度,减少桥梁的基础结构,使大梁间距增宽,减少结构大梁的数量。此外,桥梁工程有保养、维护、修补的费用,由于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很好,因此在桥梁工程上应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羅涛.公路桥梁高强混凝土力学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3(4).
[2]孙亚刚.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5).
[3]刘海波.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6).
关键字:公路桥梁;高强混凝土;优越性
混凝土材料是公路桥梁中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随着公路桥梁建筑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技术革命也即将开始。探究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包括:强度、耐久性、以及其他物理特性等。
高强混凝土由于强度高、耐久性好、变形小等特性,可以满足建筑需求:建筑结构、承载标准、承受恶劣环境等,所以能够适用于现代公路桥梁建设当中。同时这种高强混凝土减小了建筑构架的界面,增大了桥梁的使用面积,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因此,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高强混凝土发展现状
由于高强混凝土技术的创新改革可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前进和发展,所以政府和建筑科研工作者对高强混凝土的技术革新非常重视,我国高强混凝土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1.1我国相关政策导向
高强混凝土可以在建筑工程中有效的节约能源和资源,节省混凝土和水泥等材料,并对环境影响不大,所以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机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以满足发展需求,成为我国工程建筑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开展了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和开发的相关科研课题,建设部发改委编制的《工程建设第十七届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混凝土、水泥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高强混凝土C60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升级问题,在完善高强混凝土的机构应用设计和技术规范的同时,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混凝土技术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政策导向。2009年以来,我国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在建设工程中,一定要抓好节能、节材、节地、节水工作,从建筑领域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2技术研究方面
我国研究高强混凝土技术起步较晚,为了到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和技术研究,主要研究项目有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自收缩规律、收缩裂缝、和施工技术等。
我国针对高强混凝土技术开展的研究项目有:①高强混凝土设计方法、结构性能、施工工艺项目的研究②“高强混凝土材料结构、力学性态研究;③混凝土耐久性、工程应用研究;④高强混凝土的综合应用研究;⑤混凝土安全性研究;⑥新型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应用;⑦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二、高强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本文以高强混凝土在公路桥工程应用的具体实例,具体分析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情况。
2.1黄河公路大桥
2.1.1公路桥概况
三、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3.1优质原材料
高强混凝土它的安定性比水泥好,并且质量比水泥稳定。一般选用的525#硅酸盐水泥,同时还要确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其标准稠度需水量以及活性都要在标准值以上。
3.2粗骨料
粗骨料的强度、表面特征、级配、杂质的含量、含水率、颗粒形状等都要符合要求。将这些高强度材料混合在一起才能配制出高强混凝土,粗骨料也应该选用坚硬的石灰岩碎石,因为粗骨料的矿物成分能和水泥形成良好界面,同时还能发生化学作用,使材料结构更坚固。卵石的粗骨料可以有效提高拌合物的易性,通常情况下,高强混凝土使用于钢筋密集的地方,所以集料粒直径不能太大,并且要保证集料空隙控制在15~25mm,卵石粒直径应该控制在25~30mm内。
3.3细骨料
细骨料的质量好坏影响着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其含泥量、颗粒级配、云母含量等指标都应该符合要求。因为江砂、河砂、石英含沙量小,所以经过搅拌的混凝土粘稠度很高,难以振捣,所以在施工中不能使用。为了迎合混凝土的易性特点,势必会加大水泥用量,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这种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好,在后期会出现收缩裂缝的现象。
3.4外加剂
外加剂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高流态、低水灰比特性下获得高强度的重要材料,它可以有效的缓解、延长凝结时间同时还提高强度硬性,在工程建设中,减少了水泥的用量,明显的改善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以一萘磺酸盐、芳香族树脂、萘磺酸盐,三聚氰胺甲醛缩合物,磺化玛隆为主要成分。
四、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4.1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是高层建筑剪力墙和底部柱子的理想材料,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各国都有应用实例。不仅在节约了结构造价,还增加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并使整体建筑更加美观。
4.2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工程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加大桥梁的跨度,减少桥梁的基础结构,使大梁间距增宽,减少结构大梁的数量。此外,桥梁工程有保养、维护、修补的费用,由于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很好,因此在桥梁工程上应用高强混凝土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羅涛.公路桥梁高强混凝土力学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3(4).
[2]孙亚刚.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5).
[3]刘海波.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