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型拉线支架断裂分析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车辆满载情况下,在坏路行车时,车轮上下跳动时拉线支架受到拉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屈服极限,导致行车过程中拉线支架受力断裂。
  关键词:断裂;宏观;微观;屈服极限
  1 背景
  1.1 在某新车型进行试验场坏路可靠性验证时,行驶1041Km后,出现驻车制动拉线支架断裂问题(该支架借用支架,原车未出现断裂现象);
  1.2 连续对2辆试验车进行满载情况下坏路路试试验,全部出现驻车制动拉线支架断裂问题,且2辆试验车驻车制动拉线支架断裂位置相同。
  2 断裂原因分析
  2.1 断口观察分析
  2.1.1 宏观观察
  ①断口较平整,无明显塑性变形;②断裂起始于拉线支架装车后的前(车头)端;③裂纹起始区域及其附近裂纹扩展区域可见微弱的放射棱线特征;④裂纹扩展后期可见明显的扩展棱线。
  2.1.2 微观观察
  ①断口裂纹源,呈点源断裂特征;②局部可见韧窝及微弱的解理断裂特征;③裂纹扩展中前期局部可见沿晶、韧窝及滑移线形貌,疲劳辉纹特征明显;④裂纹扩展中后期可见较明显的疲劳条带形貌。
  结论:断裂驻车制动拉线支架无原始裂纹,断裂起始于拉线支架一端,为疲劳断裂。
  2.2 支架疲劳断裂分析
  2.2.1 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分析
  ①通过试验数据及标准要求对比分析,试验数据满足《GB/T3077-1999》中ST12的元素比例要求,因此材料的化学成分合格。②故障件批次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均满足标准要求。
  机械性能
  [ST12 \&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 (MPa) \&伸长率δ(%) \& 标准
  实测\&270-410
  306 \&130-280
  178 \&≥28
  42 \&]
  2.2.2 理论计算及试验分析
  对驻车制动拉线支架进行应变测量实验
  应力应变试验是使用应变片采集应变数据,经过软件分析处理,得到响应的应力谱的过程。
  应变:设杆件原长为l,在轴向拉力F作用下,杆长变为(l+△l),则杆的轴向变形与杆件原长的比值为轴向正应变,即ε=△l/ l;
  应力:轴向拉压试验表明,在比例极限内,正应力σ与正应变ε成正比,即σ=E× ε,其中比例系数E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其值随材料而异。
  根据驻车制动拉线支架开裂位置及CAE分析结果确定测量点,并在相应的测试位置粘贴应变片,装在试验车上进行路试试验。
  2.2.3 试验结果:拉线支架二在行车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应力为385MPa,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280MPa,存在开裂风险。
  2.2.4 问题真因:车辆满载情况下,在坏路行车时,车轮上下跳动时拉线支架受到拉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屈服极限,导致行车过程中拉线支架受力断裂。
  3 整改方案
  结构调整:将拉线固定支架更改为活动支架,消除拉线支架受的拉力。
  [状态 \&\&\&改进前状态:
  拉线支架铆压在拉线上,固定不动。\&\&\&改进后状态:
  拉线支架套在拉线上,可以自由滑动。\&\&\&]
  4 效果验证
  对改进后驻车制动拉线支架二进行应变测量实验:
  测得改进后拉线支架受到的应力最大为121MPa,安全系数为2.3,满足使用要求。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安全系数=屈服极限/设计应力
  [车型 \&试验结果 \&安全系数 \&该进前
  改进后 \&385MPa
  121MPa \&0.7
  2.3 \&]
  5 验证结果
  通过以上试验验证,将驻车制动拉线支架二由固定支架更改为活动支架确定为最终方案。对改进后产品搭载3辆试验车进行搭载路试,无问题反馈。
  6 经验总结
  6.1 通过本次整改验证,了解了驻车拉线模拟装车后的摆动试验方法,为后期研发过程、问题整改过程提供了试验方法;
  6.2 新车型直接借用零部件时需做好充分验证;
  6.3 产品借用时运用尺寸核算、台架试验及整车路试等方法进行验证,保证产品满足整车性能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建天平铁路六盘山小断面特长隧道全长16690m,为天平铁路全线第一特长隧道,是整个铁路线的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隧道穿越六盘山山脉中段,隧址地形、地貌复杂,Ⅳ、Ⅴ级围岩占69%,F4、F4-1、F5断层及影响带共长1580m,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为加快施工进度,全隧采用长隧短打施工,共设置4座施工斜井,其中,2号和3号斜井本身及其间主洞施工为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在3#
摘 要:本文从系统耦合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以随机抽取的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计算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在对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系统在人力资本方面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耦合问题;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
摘 要:本文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相关电价政策及历史沿革,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电价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执行  1 概述  甘肃省新能源资源富集,土地资源优势明显,有着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的条件,河西走廊是全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全省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6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60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理论储量巨大,初步测算技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
(接第六期<交通世界>)三、公路、水路运输量1.公路运输受非典影响,公路客运有所下降.2003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46.4亿人,旅客周转量7695.6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减少1.1亿人
运用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条形煤仓及其外部堆场进行模拟计算。并主要分析了条形煤仓的建立对整个场区的风速、压力的影响及风速掩护距离。研究结果
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科技、资源和市场等方面宏观环境的变化,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种环境因素将影响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和行
在辽宁的凤城、宽甸和铁岭3试点,通过对烤烟施用不同磷素用量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单株留叶数减少,中部叶烟碱含量增加,烟叶中钾含量有降低趋势。从不同试点看,
这是一个不等式: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方,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越迫切;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方,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能力越差.这种"二元结构"曾经长期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