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作文素材的整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感叹学生作文中缺乏鲜活的例子,缺乏厚重的历史人文感,缺乏鲜亮隽永的语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脑中、手中的作文素材太少,平时又不注重积累。所以要解决学生作文提笔无言、干巴生硬的毛病,必须加强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运用。
  
  一、从整理内容上来说,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研究古今中外名人,从耳熟能详的例子中再找出新的角度、新的“抓手”来。例如诸葛亮为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中将他写的是“忠心可表日月,才智笑傲鬼神”,以往在这个人物身上,总是挖掘出“爱国、忠诚、智慧”等可供利用的品质,但用鲁迅的话说,《三国演义》写他时“状其多智而近妖”,那么如果深入去研究《三国志》,就可以发现,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他虽然也聪明智慧,但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为人严谨细心,发展蜀国经济,尤其是“蜀锦”经济,很是做了番贡献,他的事迹中并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由此我们可以论证许多新的话题,比如如何看待生活真实、艺术的虚构等问题。
  2、研究一本名著。(1)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力争在200-400字内将主要内容概括完毕。(2)对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思想内核,赏析其精彩之处和突出的艺术手法。(3)摘抄其中的名言名句,不时的背诵朗读。(4)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性延伸阅读,如再引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来映证。
  3、研究一个热点焦点问题,从时事、人物、时尚、财经、文化教育、体育竞技等各方面搜集素材。
  
  二、从整理方法的角度来说,要掌握归纳、类比、对比等方法
  
  1、归纳,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用归纳法整理素材就是把材料归纳总结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使之成为这个主题的各个侧面,从中提炼出各种观点,可以在众多的话题中加以运用。
  关于司马迁,我们首先搜集他的一些主要经历: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十岁开始在父亲司马谈的监督下学习古文书传,后师从古文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后又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二十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各地风俗、采集传说。后接任父亲之职,出任太史令,立下写出一部宏伟史书的志愿,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记》撰写,历时二十余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次,我们可以搜集他的一些名言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如(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后人对他及他的作品的评价有:(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2)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怨而不怒”的传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性、批判性和来自人民的古代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概。——李泽厚
  以上资料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示了丰满的司马迁,也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个人物,运用到作文中创造了条件。
  第三,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和史学态度等角度来准备素材:
  (1)他二十岁游历天下,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达姑苏,搜集范蠡西施的传说;到达淮阴,寻找韩信的足迹;去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事迹;又去大梁,寻访夷门侯生的故事;到达江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狡兔三窟的封邑;拜访邹鲁,瞻仰孔孟遗范;北上涿鹿,直登长城;南访沅江,吊祭屈原;西去崆峒,寻访昆仑,追寻周穆王,遥想西王母的天池美景、琼浆玉液。
  这些都可以用来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开拓眼界增广见闻的重要性,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正确性,映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榜样等。
  (2)他仗义执言,为李陵辩护,惨受宫刑。
  这事例可以用来论述个人勇气和从客观事实梳理不同见解等话题,还可以用来论述凛凛风骨不为威势所屈、苦难成就辉煌、挫折中奋起、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耿直、坚信自己的立场等话题。
  (3)他撰写《史记》,务求真实,态度严谨认真。每写一个历史人物,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核对史实并秉笔直书,不隐恶,不溢美。
  可以论述严谨认真、事必求实的学术态度,更可以论述做事与做人、态度 等话题。
  2、类比:类比又称类推或类比推理。它以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点为依据,从而断定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比如同是评价诸葛亮,我们就可以收集许多前人的诗作,进行类比性阅读、提炼,最后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加以运用。也可以收集与诸葛亮这个人物有相同之处的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入类比论述。
  3、对比:把两则事例中包含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对比起来进行比较,其中一个事例做反面事例,起衬托映证的作用。
  
  许博,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高君的《取暖期》是一部典型的底层文学作品,然而和一般的底层文学相比,它又显示出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  《取暖期》描述的环境是城市郊区的棚户区,表现的是租住在这里的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工人等底层人群的生活。其中爱情婚姻生活是表现的重点之一。向往爱情追求爱情幸福,是五四启蒙型底层叙事的常见主题。在这些作品中,底层民众的爱情常常被赋予追求个性解放的意味。但是,《取暖期》并没有用启蒙的眼光来打量底层民众。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由头,从近几年各地中考的试卷可看出:话题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与见解等的一种作文形式,甚至可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话题作文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广泛的写作空间,具有“活、宽、广”的特点。  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有:①命题式话题。命题者直接指定某个话题,要求学
这里说的“雷区”,也就是命题者经常设置陷阱的地方。据笔者统计,并列成分在病句考查中的出现率是极高的。那么,了解由并列成分而导致的“陷阱”类型,找出规律去“排雷”,就十分必要了。考察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四种类型:    一、语序不当    1.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2006年安徽卷)  2.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如此,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常担心阅读教学中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肢解得零乱破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得枯燥琐碎。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和学生的悲哀。所以,呼唤个性化阅读,让个性化阅读润泽学生心灵,已成为一股强劲的春潮。
俗话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情者,文之经也。”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学生“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我们平时的作
应对高中生写作缺点的三个策略  孙立红 孙立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堪为“重中之重”,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谓“难而又难”。本以为有了九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十几年日常生活的积淀,学生“我手写我心”的作文一定会有独立意识的表现,有个人独到的人生见解,有对人生的无限憧憬。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人的思考和见解,语言表达趋向网络流行语,不知所云。针对以上
在诗歌评论家陈超看来,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诗坛有两种主要的声音:一种是颂体调性的农耕式庆典诗歌,诗人以华彩的拟巴洛克语型书写“乡土家园”,诗歌成为遣兴或道德自恋的工具,对具体的历史语境缺乏起码的敏感。另一种是迷恋于“能指滑动”,“消解历史深度和价值关怀”的中国式的“后现代”写作。这两种写作倾向消解了诗歌对于历史和生存的关注,变成了单向度的即兴小札。由此,陈超提出:“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概念,要求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卷中,咏月诗词是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历来被文人骚客们赋予丰富的意蕴,借以抒发各种情怀,表达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月亮首先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曰、嫦娥奔月的传说,使月亮成为一个女性化的象征意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它指向一个曾经存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类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表现
世界上有从无而生的事物  譬如你——  或许,只是一丝微风  从海面,从深井  从五月之夜的露珠以及  朝阳升起后的霜雪  不可知的力平静地聚集  在无知无觉的天空  来自广袤宇宙的无,如今成为有  沒人知道  你的体内藏了多少风  也无人知晓  你的后院豢养了多少条龙  那样无声地燃烧,不为人知地颤抖  你柔软的变幻,可怖的翻滚——  这些来去无踪的雾、风和泪水  也许只是为了向大地  倾尽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