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感叹学生作文中缺乏鲜活的例子,缺乏厚重的历史人文感,缺乏鲜亮隽永的语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之一,是学生脑中、手中的作文素材太少,平时又不注重积累。所以要解决学生作文提笔无言、干巴生硬的毛病,必须加强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运用。
一、从整理内容上来说,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研究古今中外名人,从耳熟能详的例子中再找出新的角度、新的“抓手”来。例如诸葛亮为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中将他写的是“忠心可表日月,才智笑傲鬼神”,以往在这个人物身上,总是挖掘出“爱国、忠诚、智慧”等可供利用的品质,但用鲁迅的话说,《三国演义》写他时“状其多智而近妖”,那么如果深入去研究《三国志》,就可以发现,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他虽然也聪明智慧,但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为人严谨细心,发展蜀国经济,尤其是“蜀锦”经济,很是做了番贡献,他的事迹中并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由此我们可以论证许多新的话题,比如如何看待生活真实、艺术的虚构等问题。
2、研究一本名著。(1)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力争在200-400字内将主要内容概括完毕。(2)对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思想内核,赏析其精彩之处和突出的艺术手法。(3)摘抄其中的名言名句,不时的背诵朗读。(4)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性延伸阅读,如再引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来映证。
3、研究一个热点焦点问题,从时事、人物、时尚、财经、文化教育、体育竞技等各方面搜集素材。
二、从整理方法的角度来说,要掌握归纳、类比、对比等方法
1、归纳,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用归纳法整理素材就是把材料归纳总结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使之成为这个主题的各个侧面,从中提炼出各种观点,可以在众多的话题中加以运用。
关于司马迁,我们首先搜集他的一些主要经历: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十岁开始在父亲司马谈的监督下学习古文书传,后师从古文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后又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二十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各地风俗、采集传说。后接任父亲之职,出任太史令,立下写出一部宏伟史书的志愿,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记》撰写,历时二十余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次,我们可以搜集他的一些名言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如(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后人对他及他的作品的评价有:(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2)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怨而不怒”的传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性、批判性和来自人民的古代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概。——李泽厚
以上资料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示了丰满的司马迁,也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个人物,运用到作文中创造了条件。
第三,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和史学态度等角度来准备素材:
(1)他二十岁游历天下,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达姑苏,搜集范蠡西施的传说;到达淮阴,寻找韩信的足迹;去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事迹;又去大梁,寻访夷门侯生的故事;到达江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狡兔三窟的封邑;拜访邹鲁,瞻仰孔孟遗范;北上涿鹿,直登长城;南访沅江,吊祭屈原;西去崆峒,寻访昆仑,追寻周穆王,遥想西王母的天池美景、琼浆玉液。
这些都可以用来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开拓眼界增广见闻的重要性,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正确性,映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榜样等。
(2)他仗义执言,为李陵辩护,惨受宫刑。
这事例可以用来论述个人勇气和从客观事实梳理不同见解等话题,还可以用来论述凛凛风骨不为威势所屈、苦难成就辉煌、挫折中奋起、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耿直、坚信自己的立场等话题。
(3)他撰写《史记》,务求真实,态度严谨认真。每写一个历史人物,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核对史实并秉笔直书,不隐恶,不溢美。
可以论述严谨认真、事必求实的学术态度,更可以论述做事与做人、态度 等话题。
2、类比:类比又称类推或类比推理。它以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点为依据,从而断定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比如同是评价诸葛亮,我们就可以收集许多前人的诗作,进行类比性阅读、提炼,最后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加以运用。也可以收集与诸葛亮这个人物有相同之处的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入类比论述。
3、对比:把两则事例中包含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对比起来进行比较,其中一个事例做反面事例,起衬托映证的作用。
许博,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一、从整理内容上来说,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研究古今中外名人,从耳熟能详的例子中再找出新的角度、新的“抓手”来。例如诸葛亮为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中将他写的是“忠心可表日月,才智笑傲鬼神”,以往在这个人物身上,总是挖掘出“爱国、忠诚、智慧”等可供利用的品质,但用鲁迅的话说,《三国演义》写他时“状其多智而近妖”,那么如果深入去研究《三国志》,就可以发现,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他虽然也聪明智慧,但军事才能并不突出,他为人严谨细心,发展蜀国经济,尤其是“蜀锦”经济,很是做了番贡献,他的事迹中并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由此我们可以论证许多新的话题,比如如何看待生活真实、艺术的虚构等问题。
2、研究一本名著。(1)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力争在200-400字内将主要内容概括完毕。(2)对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思想内核,赏析其精彩之处和突出的艺术手法。(3)摘抄其中的名言名句,不时的背诵朗读。(4)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性延伸阅读,如再引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来映证。
3、研究一个热点焦点问题,从时事、人物、时尚、财经、文化教育、体育竞技等各方面搜集素材。
二、从整理方法的角度来说,要掌握归纳、类比、对比等方法
1、归纳,即由特殊推到一般的推理。用归纳法整理素材就是把材料归纳总结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使之成为这个主题的各个侧面,从中提炼出各种观点,可以在众多的话题中加以运用。
关于司马迁,我们首先搜集他的一些主要经历: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十岁开始在父亲司马谈的监督下学习古文书传,后师从古文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后又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二十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考察各地风俗、采集传说。后接任父亲之职,出任太史令,立下写出一部宏伟史书的志愿,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受腐刑。出狱后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记》撰写,历时二十余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其次,我们可以搜集他的一些名言及后人对他的评价。如(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后人对他及他的作品的评价有:(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2)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怨而不怒”的传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性、批判性和来自人民的古代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概。——李泽厚
以上资料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示了丰满的司马迁,也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个人物,运用到作文中创造了条件。
第三,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和史学态度等角度来准备素材:
(1)他二十岁游历天下,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达姑苏,搜集范蠡西施的传说;到达淮阴,寻找韩信的足迹;去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事迹;又去大梁,寻访夷门侯生的故事;到达江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狡兔三窟的封邑;拜访邹鲁,瞻仰孔孟遗范;北上涿鹿,直登长城;南访沅江,吊祭屈原;西去崆峒,寻访昆仑,追寻周穆王,遥想西王母的天池美景、琼浆玉液。
这些都可以用来探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开拓眼界增广见闻的重要性,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正确性,映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榜样等。
(2)他仗义执言,为李陵辩护,惨受宫刑。
这事例可以用来论述个人勇气和从客观事实梳理不同见解等话题,还可以用来论述凛凛风骨不为威势所屈、苦难成就辉煌、挫折中奋起、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耿直、坚信自己的立场等话题。
(3)他撰写《史记》,务求真实,态度严谨认真。每写一个历史人物,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反复核对史实并秉笔直书,不隐恶,不溢美。
可以论述严谨认真、事必求实的学术态度,更可以论述做事与做人、态度 等话题。
2、类比:类比又称类推或类比推理。它以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点为依据,从而断定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比如同是评价诸葛亮,我们就可以收集许多前人的诗作,进行类比性阅读、提炼,最后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加以运用。也可以收集与诸葛亮这个人物有相同之处的人物的事迹进行深入类比论述。
3、对比:把两则事例中包含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方法、效果等对比起来进行比较,其中一个事例做反面事例,起衬托映证的作用。
许博,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