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三生物总复习阶段,练习、考试与讲评是必不可缺的,其中去解决生物习题讲评是提高生物复习质量重要的环节。习题所提供的问题情境,需要探索思维和整体思维。因而可培养人的观察、归纳、类比以及寻找论证方法,精确地、简易地表述等一系列技术和能力。积极高效的讲评课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纠正学生认知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变式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寻找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就如何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做了一些实践,总结出了一种“四步走”的题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四步走”教学模式 习题课 讲评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习题讲评是高三生物复习中重要的环节。但有的教师在习题课上总是按照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的顺序评讲,这种方式从表面来看,似乎顾全大局,所有题目都讲到了。可是,这种讲评方式弊端很多。例如,少部分学生做错的题,在大部分学生看来可能不成问题,这样就难于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评讲时间分配不合理,重难点很难突出;这种讲评课以教师讲为主,难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并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总结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四步走”教学模式。
1 “四步走”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
1.1 第一步“边做边思考”
在试卷头上设置一个小表格,学生填出不会做的题目题号,并归纳出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便于教师批改时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改完后,再总结出学生错的多的题目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例如,表1是某张试卷中学生所填内容的节选。
有了这张表格,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的地方。
1.2 第二步“自主纠正,反思内化”
教师改完试卷后,及时将试卷和答案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一天核对答案。学生自己分析简单的题,标记不该错的题。在核对答案后,不少学生会发现:很多题目错不是因为自己不懂,而是审题不清或者粗心造成,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学生列出粗心致错题,每次统计有几题是这样的情况,自我警示。当学生发现这种低级错误越来越少,也会有一种自豪感。学生对有的题目是真得不懂,这说明他们并未学好该部分内容,是知识盲点,需要下工夫,从基础内容重新复习,做到查漏补缺。复习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表格提示内容去重视自己的薄弱点。
1.3 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每节课前面一段时间(约15 min),学生前后座为一个小组,经过互相帮助和讨论,把一些难度小的题解决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点拨。这样,在教师帮助下,60%以上的题都不需要再讲解。重点讨论的问题一般是:① 自查不能解决的问题;② 优秀解题方法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促进智能发展;③ 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1.4 第四步“變式综合”
教师引导学生将比较难的题按知识点分类,将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在一起,对每个知识点找一个最典型的题目分析。之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其他的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约20 min)。同时,教师注意可改变条件,进行变式训练(约10 min),挖掘知识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严谨性。教师设计变式训练时,要注意针对性,以练促思,以练促改,练中悟法。通过练习,促进学生运用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矫正成果。
试卷讲评完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失分进行总结、反思,填到试卷末尾的表格(表2)中。
2 以具体课例来说明四步走模式的实施过程
2.1 过程
以2013年的江苏生物高考卷为例,一般这份试卷的讲解要花2课时,以选择题部分为例,说明四步走模式的具体实施课程。
第一步:课前从设置的表格中已经统计出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做的题有3、4、8、10、12、15、22、24。这说明这些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全班学生都可能遗忘或一知半解的,因而看到题目觉得不会做。而笔者在批改时发现5、9、11、18、19、20、23、25题错误率高。这些题是学生认为自己会做,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做对的题,说明他们可能对知识没有理解透,也可能审题不仔细,或者有粗心的毛病,看书不认真,教材中的内容都没记住。
第二步:对全班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后,教师将试卷和答案提前一天发下去,请学生自己核对,在每个错题前标记出错误原因:是真的不懂,还是粗心,还是没审题……并将信息集中好后填到试卷前面设置的表格中。
第三步:上课的时候,教师再次征求学生意见,得出第4、8、9、10、11、12、15、19、20、22、24、25题是看了答案后还不清楚的。接下来,对于难度很高的题目例如第8题,可以不要求学生去讨论,请学生用15 min时间,分小组讨论其余的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对答案,而是找出每个选项错在哪,并且改正过来。最后,每组派一位学生分题汇报讨论结果,如果某些细节还有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
第四步:在学生汇报结果时,笔者发现学生难以自己理解第8、10、19、22、24、25题,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了,需要教师精讲。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例如,第8题和22题涉及知识点都是遗传学上染色体的识别和基因的分布与扩增。所以重点以第8题为例来讲,如果染色体与平时看到的不大相同,为端着丝点时(图1),同源染色体数目的识别,突出解题方法:数染色体数目就是看着丝点数量,同源染色体看是否能配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X和Y染色体除外)。讲完后,再让学生充当老师自己再讲一遍。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完全理解,教师又做相应的变式训练:刚才的题全部是端着丝点染色体,那么如果出现两种染色体都有的情况(图2),学生会认识吗?假如这是雄性二倍体生物的分裂某一阶段图形,这里有几条染色体,几条单体,几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哪个分裂时期? 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难题,教师都可通过以下的步骤评讲:教师精讲,寻找解题方法——学生消化,再自己复述——改变条件或题型,做变式训练——总结规律。这样从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用一个题目来解决一个知识难点。一节课下来,教师能够很好地将选择题评讲完。如果按次序一题题讲,一节课不一定能讲完,而且学生的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试卷讲评完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照前后的表格进行反思,总结出这次试题中有多少是不该错的。
2.2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有些学生无法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最后可能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旁观者。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信心,带着他一起看题,找思路。可能他的基础比较差,但由于教师在旁边一对一指导,而不是当着全班人讲,给了他一点信心,另外教师在身边也给他带来一点压力。于是即使不情不愿,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也开始了对题目的探讨,时间久了,开始把问问题开始变成一种习惯。
另外,时间分配要合理,讨论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无法达到完全理解题目的目的,时间太长又会影响后面对更高难度题的精讲。
3 “四步走教学模式”的优点
3.1 体现了知识与方法,体现了能力培养,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习题课中,教师切忌使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方法,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善于营造宽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思考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找出错误,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教师着力于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扫清题目中的一个个障碍,并让学生找出自己在做作业中存在的粗心、急于求成等一些不良习惯,以便改进。在该模式中学生充当了学习主体,自己找出错误点并加以纠正。通过表格,学生在复习时很快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和易错的题,以此提醒自己改掉粗心的习惯。
3.2 深化、活化知识,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习题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而在本模式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以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要目标,习题课不能就题讲题,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让学生多想多练,侧重于问题的分析,而不是具体运算或证明过程。“四步走”让学生先想后练,必要时教师适当点拨,设置思维阶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做到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
3.3 重视小组合作,以学生为主体,训练科学表达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步走”教学模式中,通过小组合作,取众人之长以补己短,每个学生都可以是老师,去教组内其他同學;同时每个人又可以去向组内其他成员讨教。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更严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了自我审查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3.4 为课堂节约了大量时间
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为课堂上学生探讨和教师的引导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如果课堂上要核对答案,学生要用到约5~6 min时间,这样用于思考的时间减少,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4 生物习题课其他有效模式对该模式的补充
俗话说“拙劣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优秀的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四步走”就是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当然“习题课四步走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学生基本情况及试卷类型,因此有时候还是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微调。“四步走法教学”是笔者对习题课的一个有效教学的总结,当然,这种模式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在真正的课堂中教师不应被这种模式框死,教学不应被“模式化”。三步还是四步不是规定死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教师有改变的余地。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生物学科特点,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对生物习题课进行创新,摒弃那种以往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做法,以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要目标,经过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生物习题评讲模式。至于用怎样的方法去上习题课,教师各有各的妙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键词 “四步走”教学模式 习题课 讲评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习题讲评是高三生物复习中重要的环节。但有的教师在习题课上总是按照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的顺序评讲,这种方式从表面来看,似乎顾全大局,所有题目都讲到了。可是,这种讲评方式弊端很多。例如,少部分学生做错的题,在大部分学生看来可能不成问题,这样就难于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外评讲时间分配不合理,重难点很难突出;这种讲评课以教师讲为主,难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并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总结出了一种相对有效的“四步走”教学模式。
1 “四步走”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
1.1 第一步“边做边思考”
在试卷头上设置一个小表格,学生填出不会做的题目题号,并归纳出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便于教师批改时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改完后,再总结出学生错的多的题目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例如,表1是某张试卷中学生所填内容的节选。
有了这张表格,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的地方。
1.2 第二步“自主纠正,反思内化”
教师改完试卷后,及时将试卷和答案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一天核对答案。学生自己分析简单的题,标记不该错的题。在核对答案后,不少学生会发现:很多题目错不是因为自己不懂,而是审题不清或者粗心造成,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学生列出粗心致错题,每次统计有几题是这样的情况,自我警示。当学生发现这种低级错误越来越少,也会有一种自豪感。学生对有的题目是真得不懂,这说明他们并未学好该部分内容,是知识盲点,需要下工夫,从基础内容重新复习,做到查漏补缺。复习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表格提示内容去重视自己的薄弱点。
1.3 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每节课前面一段时间(约15 min),学生前后座为一个小组,经过互相帮助和讨论,把一些难度小的题解决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点拨。这样,在教师帮助下,60%以上的题都不需要再讲解。重点讨论的问题一般是:① 自查不能解决的问题;② 优秀解题方法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促进智能发展;③ 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1.4 第四步“變式综合”
教师引导学生将比较难的题按知识点分类,将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在一起,对每个知识点找一个最典型的题目分析。之后,再让学生去解决其他的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约20 min)。同时,教师注意可改变条件,进行变式训练(约10 min),挖掘知识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严谨性。教师设计变式训练时,要注意针对性,以练促思,以练促改,练中悟法。通过练习,促进学生运用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矫正成果。
试卷讲评完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失分进行总结、反思,填到试卷末尾的表格(表2)中。
2 以具体课例来说明四步走模式的实施过程
2.1 过程
以2013年的江苏生物高考卷为例,一般这份试卷的讲解要花2课时,以选择题部分为例,说明四步走模式的具体实施课程。
第一步:课前从设置的表格中已经统计出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做的题有3、4、8、10、12、15、22、24。这说明这些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全班学生都可能遗忘或一知半解的,因而看到题目觉得不会做。而笔者在批改时发现5、9、11、18、19、20、23、25题错误率高。这些题是学生认为自己会做,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做对的题,说明他们可能对知识没有理解透,也可能审题不仔细,或者有粗心的毛病,看书不认真,教材中的内容都没记住。
第二步:对全班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后,教师将试卷和答案提前一天发下去,请学生自己核对,在每个错题前标记出错误原因:是真的不懂,还是粗心,还是没审题……并将信息集中好后填到试卷前面设置的表格中。
第三步:上课的时候,教师再次征求学生意见,得出第4、8、9、10、11、12、15、19、20、22、24、25题是看了答案后还不清楚的。接下来,对于难度很高的题目例如第8题,可以不要求学生去讨论,请学生用15 min时间,分小组讨论其余的题。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对答案,而是找出每个选项错在哪,并且改正过来。最后,每组派一位学生分题汇报讨论结果,如果某些细节还有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
第四步:在学生汇报结果时,笔者发现学生难以自己理解第8、10、19、22、24、25题,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了,需要教师精讲。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例如,第8题和22题涉及知识点都是遗传学上染色体的识别和基因的分布与扩增。所以重点以第8题为例来讲,如果染色体与平时看到的不大相同,为端着丝点时(图1),同源染色体数目的识别,突出解题方法:数染色体数目就是看着丝点数量,同源染色体看是否能配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X和Y染色体除外)。讲完后,再让学生充当老师自己再讲一遍。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完全理解,教师又做相应的变式训练:刚才的题全部是端着丝点染色体,那么如果出现两种染色体都有的情况(图2),学生会认识吗?假如这是雄性二倍体生物的分裂某一阶段图形,这里有几条染色体,几条单体,几对同源染色体,处于哪个分裂时期? 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难题,教师都可通过以下的步骤评讲:教师精讲,寻找解题方法——学生消化,再自己复述——改变条件或题型,做变式训练——总结规律。这样从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用一个题目来解决一个知识难点。一节课下来,教师能够很好地将选择题评讲完。如果按次序一题题讲,一节课不一定能讲完,而且学生的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试卷讲评完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照前后的表格进行反思,总结出这次试题中有多少是不该错的。
2.2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有些学生无法融入到合作学习中,最后可能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旁观者。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信心,带着他一起看题,找思路。可能他的基础比较差,但由于教师在旁边一对一指导,而不是当着全班人讲,给了他一点信心,另外教师在身边也给他带来一点压力。于是即使不情不愿,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也开始了对题目的探讨,时间久了,开始把问问题开始变成一种习惯。
另外,时间分配要合理,讨论时间不能太短,否则无法达到完全理解题目的目的,时间太长又会影响后面对更高难度题的精讲。
3 “四步走教学模式”的优点
3.1 体现了知识与方法,体现了能力培养,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习题课中,教师切忌使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方法,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善于营造宽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思考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找出错误,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教师着力于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扫清题目中的一个个障碍,并让学生找出自己在做作业中存在的粗心、急于求成等一些不良习惯,以便改进。在该模式中学生充当了学习主体,自己找出错误点并加以纠正。通过表格,学生在复习时很快找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和易错的题,以此提醒自己改掉粗心的习惯。
3.2 深化、活化知识,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习题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而在本模式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以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要目标,习题课不能就题讲题,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探索问题,让学生多想多练,侧重于问题的分析,而不是具体运算或证明过程。“四步走”让学生先想后练,必要时教师适当点拨,设置思维阶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做到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
3.3 重视小组合作,以学生为主体,训练科学表达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步走”教学模式中,通过小组合作,取众人之长以补己短,每个学生都可以是老师,去教组内其他同學;同时每个人又可以去向组内其他成员讨教。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更严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了自我审查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3.4 为课堂节约了大量时间
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为课堂上学生探讨和教师的引导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如果课堂上要核对答案,学生要用到约5~6 min时间,这样用于思考的时间减少,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4 生物习题课其他有效模式对该模式的补充
俗话说“拙劣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优秀的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四步走”就是想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当然“习题课四步走教学”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学生基本情况及试卷类型,因此有时候还是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微调。“四步走法教学”是笔者对习题课的一个有效教学的总结,当然,这种模式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在真正的课堂中教师不应被这种模式框死,教学不应被“模式化”。三步还是四步不是规定死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教师有改变的余地。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生物学科特点,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对生物习题课进行创新,摒弃那种以往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做法,以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要目标,经过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高效生物习题评讲模式。至于用怎样的方法去上习题课,教师各有各的妙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