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工业经典,谱写农业传奇,以“集成效应”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升级版。这是地区从农业大区迈向农业强区的必由之路。延伸产业链是推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破局前行,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发展意义
1.打造供应链是时代所要。地区110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工业增加值6.33亿元,带动就业不足1万人。加工产品与内地标准化企业生产品比较,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实现面粉变馕再到面包的转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梨膏全地区产量仅有500多吨,相对于整个地区的41万吨香梨产量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值得挖掘,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是延伸产业链和增加附加值,造福阿克苏群众的必由之路。
2.提升价值链是增收所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和消费需求侧改革都离不开高质量发展创造的财富,因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必然要在供给和需求上寻求动态平衡,针对地区而言,农副产品供给基本保持“原”字号,为市场提供原材料供应,如阿克苏苹果离岸价5元,到岸市场零售价23.6元,是离岸价的4.72倍;消费端需求的高端、优质、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之又少,41家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造工业增加值5.7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不足2.5%。
3.做强加工业是路径所选。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中之重,推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摆脱农村二三产较弱的抓手。目前地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始终还是三分天下: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中棉花依然“一枝独秀”,收入占到种植业的50.7%,林果与畜牧仍然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2020年三大产业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中种植业预计达5300元、占农牧民纯收入的30.2%,林果业5100元、占29.1%,畜牧业3400元、占19.4%,而农村二三产及外出务工仅仅达2410元、占16.7%。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乡村振兴潜力无限。
二、亮点工作
1.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阿克苏加工农副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全国”“稳增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地区上下共同的认识。一是浙江线下销售稳步增长。目前在浙江的实体店已经达到675个,销售阿克苏农产品7.8万吨,销售额11.3亿元。二是线上销售永不停息。大平台各显神通,浙阿两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京东商城、天猫、供销e家等10家以上电商平台深度对接,开设网店52家,线上销售额达2.8亿元;阿克苏本地企业通过搭建淘宝网特色中国·阿克苏馆、苏宁易购特色中华·阿克苏馆等16家电商馆,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通过线上销售,阿克苏农副产品顺利实现了“卖得出”向“賣得好”,“卖浙江”向“卖全国”转变。
2.拓展高质量发展新领域。一是开展区域公用品牌联合推广,利用专场、展销会宣传推介区域公用品牌,采取“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方式累计印制包装箱(袋)440万个,通过品牌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外销农产品质量监管,对56类农产品开展免费检测,已累计完成化学检测2681批次,物理检测17708批次,实现产品逆向可溯源、正向可追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指引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一是创新品牌监管,与浙疆公司签订《浙江市场援疆“十城百店”工程门店品牌维护委托协议》,定期对加盟销售网点进行巡视管理,形成动态监管,目前首期巡店工作已经结束,对发现问题立查立改,发现乱用品牌影响高质量发展门店3家,已经当场整改。二是安全检查,保障高质量发展,在安全检查指导服务中,强调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警惕常在”,保证全地区11个加工园区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
三、下步打算
1.健全机制延伸链条。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优化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引导地区产业集聚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建立地区级龙头企业进出机制,实现龙头带动发展。目前地区有178家地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进出机制,严控龙头企业质量,保证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新旧企业推进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持续落实地区产业化发展资金奖补办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领军企业。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长效机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较大的精深加工企业或“总部经济”(大企业办公总部建在阿克苏),引领发展;同时支持浙江在受援县(市)建设“飞地园区”,引驻江浙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转移,引导发展。
2.优化制度完善政策。一是优化“十城百店”系列工程方案,在“百十一”基地生产上争取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原料支撑;二是完善产品流通“十城百店”工程援疆资金奖补办法,推行普惠制,凡是长期稳定购销阿克苏农产品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人)全部允许申请补贴,以市场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企业融资或金融机构担保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3.突出规模提高效益。一是引导产业链条长的企业,做大规模,把卖香梨变为卖梨膏,推进地区生产梨膏的企业年产50吨跃升到500吨或5000吨。二是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流转土地的形式,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动员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以股份制形式,走合并同类项的道路,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加工规模叠加和技术升级。
一、发展意义
1.打造供应链是时代所要。地区110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工业增加值6.33亿元,带动就业不足1万人。加工产品与内地标准化企业生产品比较,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实现面粉变馕再到面包的转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梨膏全地区产量仅有500多吨,相对于整个地区的41万吨香梨产量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值得挖掘,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是延伸产业链和增加附加值,造福阿克苏群众的必由之路。
2.提升价值链是增收所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和消费需求侧改革都离不开高质量发展创造的财富,因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必然要在供给和需求上寻求动态平衡,针对地区而言,农副产品供给基本保持“原”字号,为市场提供原材料供应,如阿克苏苹果离岸价5元,到岸市场零售价23.6元,是离岸价的4.72倍;消费端需求的高端、优质、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之又少,41家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造工业增加值5.7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不足2.5%。
3.做强加工业是路径所选。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中之重,推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摆脱农村二三产较弱的抓手。目前地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始终还是三分天下: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中棉花依然“一枝独秀”,收入占到种植业的50.7%,林果与畜牧仍然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2020年三大产业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中种植业预计达5300元、占农牧民纯收入的30.2%,林果业5100元、占29.1%,畜牧业3400元、占19.4%,而农村二三产及外出务工仅仅达2410元、占16.7%。农村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乡村振兴潜力无限。
二、亮点工作
1.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阿克苏加工农副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全国”“稳增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地区上下共同的认识。一是浙江线下销售稳步增长。目前在浙江的实体店已经达到675个,销售阿克苏农产品7.8万吨,销售额11.3亿元。二是线上销售永不停息。大平台各显神通,浙阿两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京东商城、天猫、供销e家等10家以上电商平台深度对接,开设网店52家,线上销售额达2.8亿元;阿克苏本地企业通过搭建淘宝网特色中国·阿克苏馆、苏宁易购特色中华·阿克苏馆等16家电商馆,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通过线上销售,阿克苏农副产品顺利实现了“卖得出”向“賣得好”,“卖浙江”向“卖全国”转变。
2.拓展高质量发展新领域。一是开展区域公用品牌联合推广,利用专场、展销会宣传推介区域公用品牌,采取“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方式累计印制包装箱(袋)440万个,通过品牌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外销农产品质量监管,对56类农产品开展免费检测,已累计完成化学检测2681批次,物理检测17708批次,实现产品逆向可溯源、正向可追踪,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指引高质量发展新方向。一是创新品牌监管,与浙疆公司签订《浙江市场援疆“十城百店”工程门店品牌维护委托协议》,定期对加盟销售网点进行巡视管理,形成动态监管,目前首期巡店工作已经结束,对发现问题立查立改,发现乱用品牌影响高质量发展门店3家,已经当场整改。二是安全检查,保障高质量发展,在安全检查指导服务中,强调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警惕常在”,保证全地区11个加工园区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
三、下步打算
1.健全机制延伸链条。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优化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引导地区产业集聚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建立地区级龙头企业进出机制,实现龙头带动发展。目前地区有178家地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进出机制,严控龙头企业质量,保证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新旧企业推进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持续落实地区产业化发展资金奖补办法,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领军企业。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长效机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较大的精深加工企业或“总部经济”(大企业办公总部建在阿克苏),引领发展;同时支持浙江在受援县(市)建设“飞地园区”,引驻江浙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转移,引导发展。
2.优化制度完善政策。一是优化“十城百店”系列工程方案,在“百十一”基地生产上争取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原料支撑;二是完善产品流通“十城百店”工程援疆资金奖补办法,推行普惠制,凡是长期稳定购销阿克苏农产品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人)全部允许申请补贴,以市场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企业融资或金融机构担保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3.突出规模提高效益。一是引导产业链条长的企业,做大规模,把卖香梨变为卖梨膏,推进地区生产梨膏的企业年产50吨跃升到500吨或5000吨。二是适度扩大生产规模,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流转土地的形式,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动员民营企业采用现代企业制度,以股份制形式,走合并同类项的道路,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加工规模叠加和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