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积淀较为薄弱,加上长期重客轻货的影响,我国货运物流业的“多小散乱”局面依然待解。
“多小散乱”拖时代发展后腿
管理体制不顺和政策法规不健全,是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现代物流相对于过去传统的运输、仓储而言,涉及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的全过程,客观上要求打破地区和部门间在管理上相互分割的局面,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来为企业和社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比如,由于货主单位一般为货物投保了财产险,在托运时便不再单独投保货运险,根据《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规定“货物保险由托运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也可以委托承运人代办”。而运输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不会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占运费比例较大),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因承运人责任造成的货损、货差时,保险公司按财产险向托运人进行赔偿后,会向承运人进行全额索赔。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各种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道路货物运输体系标准化建设较为滞后。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难以协调,使得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失去系统性和协调性。
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数据格式、接口的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 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编码规则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地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道路货物运输以普通载货车运输为主,网络化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不够,使得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美国公路货运车辆基本采用拖挂运输并以厢式半挂车为主,厢式半挂车的保有量、销量占到所有挂车的70%左右。目前,甩挂运输只能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小范围实行,其他地方仍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如湖北捷龙物流公司曾经做过尝试,但未能坚持下来。
调研还发现,当前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诚信行为:(1)事前非诚信行为,即货运业务交易双方在确立交易以前发生的非诚信行为,如夸大自我能力、资质造假,甚至骗取货物;(2)事中非诚信行为,可称为合同履行中的非诚信行为,如偷货盗货、中途加价、因非客观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误给货主造成损失;(3)事后非诚信行为,主要是指运输过程发生后,对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事后并未担当相应责任,或者并未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履行责任。如拒绝事后赔偿、不按时支付货款等。
振兴物流:运管队伍义不容辞
在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交通运输部起牵头作用,主导物流业发展,因为运输是物流的最基本支撑和载体,如果没有运输也就不存在物流——
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争取落实有关建设资金补助政策,负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节点、道路货物运输场站、农村货运场站等物流场站基础设施建设。
负责起草、协调和完善道路货物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和物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促进物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道路运输与物流数据的采集体系,开展统计、分析,发布道路运输市场公共信息。
指导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培育道路货物运输骨干企业,鼓励、引导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依托道路客运网络和邮政物流系统发展小件快运等物流业务。
组织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道路货物运输关键技术的攻关。鼓励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大型、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先进技术,促进运输、仓储设备和信息系统升级换代,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洗心革面服务经济社会
调研组最终确定了我国物流也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道路货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化水平、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为经济社会提供先进、高效的物流服务。
具体的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形成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路货运场站、农村物流站点组成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物流节点体系,初步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便捷高效的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培育一批服务国际物流、区域物流、配送物流的道路货物运输骨干企业,基本建成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互联互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形成法制健全、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体系,实现运力结构明显优化、运输成本明显降低、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运输效率明显提升,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为达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做好以下工作,推进道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立法工作。推动《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修订,充实规范道路货物运输管理的相关条款,制定加强货运代理、货运配载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完善道路货物运输事故赔偿限额制度,制定货运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规范。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标志。发展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成为道路货物运输业和物流业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信息化程度低、缺乏适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缓慢是制约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瓶颈。
建议制定培育道路货物运输与物流示范企业的办法,设立全国道路货物运输与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不同层次的具有示范效应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农村物流企业,重点支持物流技术改造与应用、物流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树立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甩挂运输、物流信息管理、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的物流、服务于商业流通的商贸物流、农村物流、专线、小件快运和多元化投资等示范。
“多小散乱”拖时代发展后腿
管理体制不顺和政策法规不健全,是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现代物流相对于过去传统的运输、仓储而言,涉及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的全过程,客观上要求打破地区和部门间在管理上相互分割的局面,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来为企业和社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比如,由于货主单位一般为货物投保了财产险,在托运时便不再单独投保货运险,根据《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规定“货物保险由托运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也可以委托承运人代办”。而运输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不会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占运费比例较大),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出现因承运人责任造成的货损、货差时,保险公司按财产险向托运人进行赔偿后,会向承运人进行全额索赔。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各种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道路货物运输体系标准化建设较为滞后。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难以协调,使得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失去系统性和协调性。
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数据格式、接口的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 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编码规则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地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道路货物运输以普通载货车运输为主,网络化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不够,使得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如:美国公路货运车辆基本采用拖挂运输并以厢式半挂车为主,厢式半挂车的保有量、销量占到所有挂车的70%左右。目前,甩挂运输只能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小范围实行,其他地方仍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如湖北捷龙物流公司曾经做过尝试,但未能坚持下来。
调研还发现,当前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诚信行为:(1)事前非诚信行为,即货运业务交易双方在确立交易以前发生的非诚信行为,如夸大自我能力、资质造假,甚至骗取货物;(2)事中非诚信行为,可称为合同履行中的非诚信行为,如偷货盗货、中途加价、因非客观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误给货主造成损失;(3)事后非诚信行为,主要是指运输过程发生后,对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事后并未担当相应责任,或者并未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履行责任。如拒绝事后赔偿、不按时支付货款等。
振兴物流:运管队伍义不容辞
在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交通运输部起牵头作用,主导物流业发展,因为运输是物流的最基本支撑和载体,如果没有运输也就不存在物流——
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争取落实有关建设资金补助政策,负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节点、道路货物运输场站、农村货运场站等物流场站基础设施建设。
负责起草、协调和完善道路货物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和物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促进物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道路运输与物流数据的采集体系,开展统计、分析,发布道路运输市场公共信息。
指导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培育道路货物运输骨干企业,鼓励、引导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依托道路客运网络和邮政物流系统发展小件快运等物流业务。
组织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道路货物运输关键技术的攻关。鼓励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大型、对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发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先进技术,促进运输、仓储设备和信息系统升级换代,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洗心革面服务经济社会
调研组最终确定了我国物流也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营造现代物流发展政策环境,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道路货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道路货物运输组织化水平、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为经济社会提供先进、高效的物流服务。
具体的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形成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路货运场站、农村物流站点组成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物流节点体系,初步形成与其他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便捷高效的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培育一批服务国际物流、区域物流、配送物流的道路货物运输骨干企业,基本建成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互联互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形成法制健全、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竞争有序、诚实守信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体系,实现运力结构明显优化、运输成本明显降低、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运输效率明显提升,夯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为达到这一目标,报告建议做好以下工作,推进道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立法工作。推动《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的修订,充实规范道路货物运输管理的相关条款,制定加强货运代理、货运配载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完善道路货物运输事故赔偿限额制度,制定货运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规范。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标志。发展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成为道路货物运输业和物流业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信息化程度低、缺乏适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缓慢是制约国内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瓶颈。
建议制定培育道路货物运输与物流示范企业的办法,设立全国道路货物运输与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不同层次的具有示范效应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农村物流企业,重点支持物流技术改造与应用、物流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树立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甩挂运输、物流信息管理、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的物流、服务于商业流通的商贸物流、农村物流、专线、小件快运和多元化投资等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