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扰中职数学教师教学的因素不只有学生基础薄弱,更严重的还有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甚至不愿意学数学等。根据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的“愉快教学”理论以及2009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目标又能轻松快乐地学数学呢?经教学实践,“数学课堂教学学案”是一种有益、有效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学案”是将当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整理编排成填空的形式,课堂练习、作业也一并印制,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一份学案。那怎样设计一份质量比较好的课堂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具体可做、愿做、想学、乐学的事情,快乐地学数学呢?
在设计学案中的填写内容时,应以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主。现以新授课和复习课两大类为例,说说怎样精心设计学案中的填写内容。第一类,在讲授新课时,可从概念、公式、例题和练习题四方面着手设计填写内容。如在介绍有关数学的定义或公式时,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定义或公式中的关键词。因为这样,学生既可参考课本,又可减少笔记量,使学生“可做”、动手填写关键词。而讲解例题时,最好给出规范的格式或者步骤,如求函数f(x)=1/x+1的定义域,可以提示解题步骤——“解:为使有意义,必须使____,即____,所以函数定义域为____”。这既可增加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又让学生在做练习时参照例题,规范解题格式。第二类,在单元复习课时,题目形式要多样。为了让学生回顾与运用知识点,在设计复习课时可利用数学思维导图先将知识点罗列出来,以填空形式为主。然后,以闯关形式,完成选择题、判断题等练习题。当然,练习题目的难度应以中等水平范围为主,以保证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地“可做”“可完成”。
在设计学案时,考虑到学生的课堂纪律以及其学习状态的问题,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因此,在学案中设计了“数学课堂考核记录表”进行考核与管理学生。该表包括了学习学案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与表现两大方面,详细项目见表1。其中记录表中的“学案质量”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要完成一定量的学案,如果没有完成学案,就会被扣分。另外,学习用品和考勤主要是管理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而讲话、睡觉等,主要是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通过让学生填写自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表现,知道自己在课堂中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要改进,从而起到自检作用。又因为分数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定地位,所以当学生自评和师评都达到优秀或进步比较大时,教师向学生公布与表扬,学生心里也会感到高兴,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样,有个别学生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好,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这时教师适当提醒,如果再次违反就要登记到考核记录表中。学生会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规范,课堂纪律也会得到一定控制,对学生有一定监督与促进作用。因此,在学案中增设考核记录表,既可让学生为了获得更多分数,愿意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又可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纪律。利用“数学课堂考核记录表”,能进一步从态度上推进中职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走在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前沿是职业教育教学一大特色。根据新大纲的修订强调,要努力挖掘和寻找与实践相关联的知识;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也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因此在学案中要有意识地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生活情境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知欲望。例如在学案中把生活中的储蓄利息、打折购物消费等问题模拟成情境问题,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是跟数学知识息息相关,而且利用数学知识很快解决问题的话,学生就会主动学好数学。因此,在学案中可以设计与生活情景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想”学数学。
(一)专门设计矛盾式的生活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矛盾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学生新知。如在讲解“平均是万能的吗?”时创设阿Q应聘记的情境:阿Q想找一份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工作,经理告诉他:“我们公司平均工资水平是每月3500元。”阿Q工作几天后,找到经理说:“你骗我,怎么有些工人的工资才每月2200元啊!”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平均数是每位员工都一样吗?平均工资每月3500元,能客观反映每位员工的真实工资吗?”通过创设与客观事实的矛盾,平均数应该不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那么1200是代表什么?教师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探究欲望,导出要探索如众数等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想”学的目的。
(二)专门设计形象化的生活问题情境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为研究对象的,但它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或者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与具体化,适合中职学生思维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估测”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案中创设怎样估测窗户的长与宽、衣服的大小等这些形象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触摸、动脑,并激发学生“想知道”的欲望,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尺度”,去解决估测相关的生活问题。
(三)专门设计阶梯式的生活问题情境
使生活问题情境呈阶梯式,中职学生会更容易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如在“打折,你会做个精明的消费者吗?”这一节课中,可专门设计阶梯性的问题:
问题1:现购物满200元,减还40元,那是不是全场打6折?
问题2:商场在搞优惠活动:(1)满300元减80元;(2)直接打7折。以上优惠只能选一种,作为精明消费者的你,会选哪种呢?
利用设计不同层次的疑问与难度,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创设下,会“想”办法知道答案,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设计学案时,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自己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更要看学生“喜不喜欢”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利用“数学课堂学案”,增加游戏题目的学习材料,既可让学生发现“数学好玩”,又可让学生体现数学思想。例如在讲授“平均数”新课时,学案中设计“飞牌游戏”引入,即找6个学生(分两大组,每组3人)上讲台前玩飞纸牌游戏,每人10张纸牌,看看哪组将纸牌飞中到标记圈内的数目更多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进一步算算每组平均飞中多少张牌,找出被飞中次数最多的那个。因为游戏的难度不大,所以学生会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游戏,教师再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就打破了以往讲概念课时单调、枯燥的局面。又如讲授“神秘的黄金分割”时,学案中增设寻找“明星中的美”的游戏:展示几张明星照片,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美,如谁的脸型最美、谁的嘴巴最美等。学生看到明星的图片会有兴奋感,进一步去“寻美”,在“玩”中体会黄金分割的应用。另外,在设计练习题时,灵活变换题目形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做题目。比如以“大显身手”考考学生的运算能力,“火柴游戏”考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在乐中复习、做数学。因此在设计学案时,把枯燥乏味的數学定义、公式或者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能让学生在“玩”与“乐”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进入乐学数学,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学案”是将当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整理编排成填空的形式,课堂练习、作业也一并印制,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一份学案。那怎样设计一份质量比较好的课堂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具体可做、愿做、想学、乐学的事情,快乐地学数学呢?
一、以设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学案,让学生“可做”数学
在设计学案中的填写内容时,应以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主。现以新授课和复习课两大类为例,说说怎样精心设计学案中的填写内容。第一类,在讲授新课时,可从概念、公式、例题和练习题四方面着手设计填写内容。如在介绍有关数学的定义或公式时,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定义或公式中的关键词。因为这样,学生既可参考课本,又可减少笔记量,使学生“可做”、动手填写关键词。而讲解例题时,最好给出规范的格式或者步骤,如求函数f(x)=1/x+1的定义域,可以提示解题步骤——“解:为使有意义,必须使____,即____,所以函数定义域为____”。这既可增加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又让学生在做练习时参照例题,规范解题格式。第二类,在单元复习课时,题目形式要多样。为了让学生回顾与运用知识点,在设计复习课时可利用数学思维导图先将知识点罗列出来,以填空形式为主。然后,以闯关形式,完成选择题、判断题等练习题。当然,练习题目的难度应以中等水平范围为主,以保证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地“可做”“可完成”。
二、以设计考核学习态度的学案,让学生“愿做”数学
在设计学案时,考虑到学生的课堂纪律以及其学习状态的问题,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因此,在学案中设计了“数学课堂考核记录表”进行考核与管理学生。该表包括了学习学案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与表现两大方面,详细项目见表1。其中记录表中的“学案质量”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要完成一定量的学案,如果没有完成学案,就会被扣分。另外,学习用品和考勤主要是管理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而讲话、睡觉等,主要是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通过让学生填写自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表现,知道自己在课堂中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要改进,从而起到自检作用。又因为分数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定地位,所以当学生自评和师评都达到优秀或进步比较大时,教师向学生公布与表扬,学生心里也会感到高兴,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样,有个别学生的控制能力不是很好,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这时教师适当提醒,如果再次违反就要登记到考核记录表中。学生会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规范,课堂纪律也会得到一定控制,对学生有一定监督与促进作用。因此,在学案中增设考核记录表,既可让学生为了获得更多分数,愿意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又可协助教师管理课堂纪律。利用“数学课堂考核记录表”,能进一步从态度上推进中职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表1 数学课堂考核记录表
三、以设计模拟生活情境的学案,让学生“想学”数学
走在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前沿是职业教育教学一大特色。根据新大纲的修订强调,要努力挖掘和寻找与实践相关联的知识;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也希望自己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意义的、有收获的,因此在学案中要有意识地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生活情境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知欲望。例如在学案中把生活中的储蓄利息、打折购物消费等问题模拟成情境问题,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是跟数学知识息息相关,而且利用数学知识很快解决问题的话,学生就会主动学好数学。因此,在学案中可以设计与生活情景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想”学数学。
(一)专门设计矛盾式的生活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矛盾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学生新知。如在讲解“平均是万能的吗?”时创设阿Q应聘记的情境:阿Q想找一份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工作,经理告诉他:“我们公司平均工资水平是每月3500元。”阿Q工作几天后,找到经理说:“你骗我,怎么有些工人的工资才每月2200元啊!”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平均数是每位员工都一样吗?平均工资每月3500元,能客观反映每位员工的真实工资吗?”通过创设与客观事实的矛盾,平均数应该不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那么1200是代表什么?教师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探究欲望,导出要探索如众数等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想”学的目的。
(二)专门设计形象化的生活问题情境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为研究对象的,但它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或者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与具体化,适合中职学生思维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估测”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案中创设怎样估测窗户的长与宽、衣服的大小等这些形象的问题,让学生观察、触摸、动脑,并激发学生“想知道”的欲望,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尺度”,去解决估测相关的生活问题。
(三)专门设计阶梯式的生活问题情境
使生活问题情境呈阶梯式,中职学生会更容易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如在“打折,你会做个精明的消费者吗?”这一节课中,可专门设计阶梯性的问题:
问题1:现购物满200元,减还40元,那是不是全场打6折?
问题2:商场在搞优惠活动:(1)满300元减80元;(2)直接打7折。以上优惠只能选一种,作为精明消费者的你,会选哪种呢?
利用设计不同层次的疑问与难度,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创设下,会“想”办法知道答案,主动地思考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以设计创设游戏性的学案,让学生“乐学”数学
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设计学案时,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自己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更要看学生“喜不喜欢”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利用“数学课堂学案”,增加游戏题目的学习材料,既可让学生发现“数学好玩”,又可让学生体现数学思想。例如在讲授“平均数”新课时,学案中设计“飞牌游戏”引入,即找6个学生(分两大组,每组3人)上讲台前玩飞纸牌游戏,每人10张纸牌,看看哪组将纸牌飞中到标记圈内的数目更多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进一步算算每组平均飞中多少张牌,找出被飞中次数最多的那个。因为游戏的难度不大,所以学生会感兴趣并积极参与。通过游戏,教师再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就打破了以往讲概念课时单调、枯燥的局面。又如讲授“神秘的黄金分割”时,学案中增设寻找“明星中的美”的游戏:展示几张明星照片,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美,如谁的脸型最美、谁的嘴巴最美等。学生看到明星的图片会有兴奋感,进一步去“寻美”,在“玩”中体会黄金分割的应用。另外,在设计练习题时,灵活变换题目形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做题目。比如以“大显身手”考考学生的运算能力,“火柴游戏”考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在乐中复习、做数学。因此在设计学案时,把枯燥乏味的數学定义、公式或者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能让学生在“玩”与“乐”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进入乐学数学,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