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加强信息化在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创新机制与模式,探索突破瓶颈,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应用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以主题应用共享为抓手,促进城市高效安全运行
北京市根据保障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首都国庆六十周年庆祝大会顺利进行等重大活动以及北京市经济发展对应急指挥、城市管理等电子政务应用的需求,把围绕重大应用主题开展资源共享作为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方式和抓手,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主题应用主责部门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支持下,开展业务梳理与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形成该主题的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需求目录,明确该应用需要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之后,主题应用主管部门再与资源提供方就共享信息的内客、方式、频率进行协商并签订共享协议,最后,通过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共享交换平台)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以应急指挥主题应用为例。根据应急管理的业务需求,市应急办梳理出了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和应急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并根据应急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共享了人口、法人、政务图层、建筑物等基础信息;与应急指挥各相关部门协商,共享了重大危险源、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装备等各类应急领域共享数据,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市级应急主题库,向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共享信息资源,支撑相应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市应急指挥中心、十四个市属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十八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可在应急管理中使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和应急数据,为突发事件处置决策和现场救援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撑服务,在保障社会稳定和支撑城市高效运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执法信息共享主题应用为例。北京市陆续在市规划委、建委、城管执法局、园林局等部门之间开展了2100万条城管执法信息的共享交换工作,为执法人员提供了执法依据,提高了执法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在市文化执法总队、市新闻出版局和市文化局等部门之间开展文化执法信息共享,实现了14522条数据的共享交换,有效支撑了市文化执法总队的行政处罚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业务的开展、市文化局对全市文化市场情况的掌握、市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版权行业监督业务的开展。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推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
基础信息资源是政务部门业务需求最普遍、最迫切的信息资源,北京市在推动空间、法人、人口基础库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应用与管理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工作。
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新模式。经过多年建设和实践,北京市逐渐摸索出切实可行、高效稳定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新模式: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航空遥感、政务电子地图、地址库等基础政务空间信息的建设与更新运维;利用地址库和地址编码技术组织各政务部门开展政务图层信息的共建共享;通过建立在政务专网上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接口的方式向各部门提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政府各部门可实时地在线获取最具现实性的遥感影像、政务电子地图、政务信息图层等基础共享资源和地址匹配等共享服务,并可快速搭建各自的业务系统。按照这种共享新模式,各业务部门只需关注自身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而无需关注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更新和维护,由此大大地降低业务系统开发难度,缩短建设周期,还节约了大量的投入成本。
例如:市工商局利用此共享模式建设了对市场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的市场主体网格监管系统。市工商局只负责更新维护和管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业务数据,而遥感影像、政务电子地图、政务图层等基础政务空间数据都通过接口方式调用。目前该系统已成为2000余名工商管理干部的日常工作平台,每天访问量达2万余次,应用效果很好。
目前,通过该共享模式,北京市已完成了包括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管理、社会经济管理等在内的63个应用系统建设,有效地支撑了经济管理,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管理。另外,通过此共享模式开展系统建设,按照每个系统节约建设资金200万计算,仅建设一项就节约经费上亿元。
开展法人基础信息共享。2009年6月,由市质监局牵头,市编办、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和市经信委共同实施的北京市法人基础数据库一期已经建成。目前,已有28个部门和区县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共享了法人基础信息,共享数据项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机构类型代码、机构名称、经济行业代码、行政区划、机构地址、联系电话、注册资金、批准成立日期、货币类型代码、法人代表、注册号等12个数据项,共享的频率也达到了按日更新。
通过法人基础信息的共享,多项政务应用取得了实效。例如: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西城区通过共享法人信息,对2万余家企业匹配了街道信息,开始实施以街道为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明确生产安全责任;西城区根据共享的法人基础信息还发现了电子器件加工厂等多家未纳入监管的隐蔽企业,扩大了监管范围,做到了安全生产监管无死角;在扩大了对企业信息掌握后,对一些违规生产的企业及时采取行动,强令企业安装了相应设备,有效控制了企业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杜绝了影响环境隐患的发生。此外,此项工作也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为中小企业有序帮扶打下了基础。
推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2009年9月,由市公安局牵头,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等13个部门参建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一期建设工程通过了初验,汇集了25类89项信息。目前已为全市重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口数据核实和共享的服务。
例如,在工作量巨大的1000万张北京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中,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1000万人的数据和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了比对核实,由市公安局提供了核实匹配准确人员的二代身份证的照片数据供制卡使用,使得800多万参保人员无需重复照相。仅照片数据共享一项就节约经费约500万元。
此外,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也为法院、监察等部门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截至2009年5月,石景山区法院通过使用人口数据,获取到223人的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等信息,执行法官利用这些信息查找到165名被执行个人的存款及有价证券总计788.56万元,执结案件167件,占全部收案的14%。宣武区纪委监察局通过共享区公安分局和区法院的行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中被处理人(京籍)信息,与党员信息库、公务员信息库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从中确认违纪违法党员、公务员等纪检监察对象的身份,并进行查处。截至目前,宣武区通过该共享共查处监察对象违纪违法案件线索29件(人),有效避免了判刑党员还保留党籍的现象,填补了对纪检监察对象监督管理上的漏洞。
以结共享对子为保障,促进部门业务协同
资源需求方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源目录提出需要共享其他部门的何种信息资源,然后再与资源提供方就共享的内容、方式、频率进行协商,商讨一致之后签订共享协议,共享协议明确了供需双方对信息资源的提供、使用、处置、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共享协议签订后要在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共享交换平台等多种方式实施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近40个部门结成了550余个共享对子,共享的各类信息,有效地支撑了政务应用,应用绩效良好。
例如,市建委与市地税局结成了房产信息共享对子,方便了群众购房,堵住了税收漏洞。在未实现房产信息共享前,个人买房要先到市建委登记,然后到市地税办理纳税,两个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分别将相同的信息录入到各自系统中,存在数据重复录入、数据不一致、办理时间过长等问题。此外,由于缺乏房屋数据,市地税局,特别是区县地税局无法全面了解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在全市的房产项目销售情况(按照规定,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销售达到85%以上时,地税局才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清税工作,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为少交税或者延迟交税,经常瞒报信息),容易造成税收管理过程中的漏洞。通过这两家的信息共享,不仅为买卖双方节约1/3的办理时间,市地税局还可以及时了解、掌握房地产涉税税源情况,通过比对、分析,可以查找未交或迟交税款的房地产企业,堵住税收管理过程中的漏洞。通过此共享,仅西城区地税局上半年就累计查补房产税额和土地使用税3000多万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以主题应用共享为抓手,促进城市高效安全运行
北京市根据保障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首都国庆六十周年庆祝大会顺利进行等重大活动以及北京市经济发展对应急指挥、城市管理等电子政务应用的需求,把围绕重大应用主题开展资源共享作为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方式和抓手,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主题应用主责部门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的支持下,开展业务梳理与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形成该主题的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需求目录,明确该应用需要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之后,主题应用主管部门再与资源提供方就共享信息的内客、方式、频率进行协商并签订共享协议,最后,通过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共享交换平台)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以应急指挥主题应用为例。根据应急管理的业务需求,市应急办梳理出了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和应急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并根据应急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共享了人口、法人、政务图层、建筑物等基础信息;与应急指挥各相关部门协商,共享了重大危险源、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装备等各类应急领域共享数据,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市级应急主题库,向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共享信息资源,支撑相应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市应急指挥中心、十四个市属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十八区县应急指挥中心可在应急管理中使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和应急数据,为突发事件处置决策和现场救援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撑服务,在保障社会稳定和支撑城市高效运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执法信息共享主题应用为例。北京市陆续在市规划委、建委、城管执法局、园林局等部门之间开展了2100万条城管执法信息的共享交换工作,为执法人员提供了执法依据,提高了执法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在市文化执法总队、市新闻出版局和市文化局等部门之间开展文化执法信息共享,实现了14522条数据的共享交换,有效支撑了市文化执法总队的行政处罚及相关的行政强制、监督检查业务的开展、市文化局对全市文化市场情况的掌握、市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版权行业监督业务的开展。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推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
基础信息资源是政务部门业务需求最普遍、最迫切的信息资源,北京市在推动空间、法人、人口基础库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应用与管理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工作。
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新模式。经过多年建设和实践,北京市逐渐摸索出切实可行、高效稳定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新模式:由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航空遥感、政务电子地图、地址库等基础政务空间信息的建设与更新运维;利用地址库和地址编码技术组织各政务部门开展政务图层信息的共建共享;通过建立在政务专网上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接口的方式向各部门提供政务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政府各部门可实时地在线获取最具现实性的遥感影像、政务电子地图、政务信息图层等基础共享资源和地址匹配等共享服务,并可快速搭建各自的业务系统。按照这种共享新模式,各业务部门只需关注自身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而无需关注空间基础信息的获取、更新和维护,由此大大地降低业务系统开发难度,缩短建设周期,还节约了大量的投入成本。
例如:市工商局利用此共享模式建设了对市场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的市场主体网格监管系统。市工商局只负责更新维护和管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业务数据,而遥感影像、政务电子地图、政务图层等基础政务空间数据都通过接口方式调用。目前该系统已成为2000余名工商管理干部的日常工作平台,每天访问量达2万余次,应用效果很好。
目前,通过该共享模式,北京市已完成了包括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管理、社会经济管理等在内的63个应用系统建设,有效地支撑了经济管理,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管理。另外,通过此共享模式开展系统建设,按照每个系统节约建设资金200万计算,仅建设一项就节约经费上亿元。
开展法人基础信息共享。2009年6月,由市质监局牵头,市编办、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和市经信委共同实施的北京市法人基础数据库一期已经建成。目前,已有28个部门和区县通过市共享交换平台共享了法人基础信息,共享数据项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机构类型代码、机构名称、经济行业代码、行政区划、机构地址、联系电话、注册资金、批准成立日期、货币类型代码、法人代表、注册号等12个数据项,共享的频率也达到了按日更新。
通过法人基础信息的共享,多项政务应用取得了实效。例如: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西城区通过共享法人信息,对2万余家企业匹配了街道信息,开始实施以街道为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明确生产安全责任;西城区根据共享的法人基础信息还发现了电子器件加工厂等多家未纳入监管的隐蔽企业,扩大了监管范围,做到了安全生产监管无死角;在扩大了对企业信息掌握后,对一些违规生产的企业及时采取行动,强令企业安装了相应设备,有效控制了企业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杜绝了影响环境隐患的发生。此外,此项工作也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为中小企业有序帮扶打下了基础。
推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2009年9月,由市公安局牵头,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等13个部门参建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一期建设工程通过了初验,汇集了25类89项信息。目前已为全市重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口数据核实和共享的服务。
例如,在工作量巨大的1000万张北京市民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中,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1000万人的数据和市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进行了比对核实,由市公安局提供了核实匹配准确人员的二代身份证的照片数据供制卡使用,使得800多万参保人员无需重复照相。仅照片数据共享一项就节约经费约500万元。
此外,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也为法院、监察等部门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截至2009年5月,石景山区法院通过使用人口数据,获取到223人的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等信息,执行法官利用这些信息查找到165名被执行个人的存款及有价证券总计788.56万元,执结案件167件,占全部收案的14%。宣武区纪委监察局通过共享区公安分局和区法院的行政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中被处理人(京籍)信息,与党员信息库、公务员信息库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从中确认违纪违法党员、公务员等纪检监察对象的身份,并进行查处。截至目前,宣武区通过该共享共查处监察对象违纪违法案件线索29件(人),有效避免了判刑党员还保留党籍的现象,填补了对纪检监察对象监督管理上的漏洞。
以结共享对子为保障,促进部门业务协同
资源需求方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源目录提出需要共享其他部门的何种信息资源,然后再与资源提供方就共享的内容、方式、频率进行协商,商讨一致之后签订共享协议,共享协议明确了供需双方对信息资源的提供、使用、处置、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共享协议签订后要在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共享交换平台等多种方式实施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近40个部门结成了550余个共享对子,共享的各类信息,有效地支撑了政务应用,应用绩效良好。
例如,市建委与市地税局结成了房产信息共享对子,方便了群众购房,堵住了税收漏洞。在未实现房产信息共享前,个人买房要先到市建委登记,然后到市地税办理纳税,两个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分别将相同的信息录入到各自系统中,存在数据重复录入、数据不一致、办理时间过长等问题。此外,由于缺乏房屋数据,市地税局,特别是区县地税局无法全面了解房地产项目开发商在全市的房产项目销售情况(按照规定,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销售达到85%以上时,地税局才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清税工作,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为少交税或者延迟交税,经常瞒报信息),容易造成税收管理过程中的漏洞。通过这两家的信息共享,不仅为买卖双方节约1/3的办理时间,市地税局还可以及时了解、掌握房地产涉税税源情况,通过比对、分析,可以查找未交或迟交税款的房地产企业,堵住税收管理过程中的漏洞。通过此共享,仅西城区地税局上半年就累计查补房产税额和土地使用税3000多万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