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显示的颈部动脉常见病变;与DSA比较,明确3D CE-MR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41例超声多普勒怀疑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3D CE-MRA成像,并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206例病人同时行DSA检查,将颈部动脉分为颈总、颈内、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5个部位,由2位放射学专家独立评估DSA及3D CE-MRA血管资料.结果 36.7%病例(272/741)显示无异常.63.29%(469/741)显示颈部动脉有病变,共计827段,其中动脉粥样斑块占34.22%(283段),动脉狭窄占34.46%(285段),动脉闭塞占3.38%(28段),动脉发育纤细占14.87%(123段);动脉开口变异占3.87%(32段),动脉扭曲占3.63%(30段),动脉瘤占0.72%(6段),动脉夹层占1.21%(10段),肿瘤包绕或推压动脉占1.45%(12段),术后复查占2.18%(18段).对206例的412段血管与DSA比较, 3D CE-MRA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主要是对动脉粥样斑块(256段与283段)和动脉狭窄(258段与 285段)存在一定的高估.但对412段血管整个样本,两种方法在同一部位诊断各种血管病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DSA为标准,3D CE-MRA诊断颈部5个部位血管病变的准确度分别为:锁骨下动脉99.51%,颈外动脉98.54%,颈总动脉96.60%,颈内动脉96.36%,椎动脉93.93%;诊断各部位动脉斑块、血管狭窄、血管闭塞的准确度分别为97.71%、97.62%及100.0%.结论 3D CE-MRA是有效可靠的颈部动脉病变诊断方法,能基本替代DSA。
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 要】
:
目的 分析三维对比剂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显示的颈部动脉常见病变;与DSA比较,明确3D CE-MR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41例超声多普勒怀疑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3D CE-MRA成像,并根据其病变表现总结分类.206例病人同时行DSA检查,将颈部动脉分为颈总、颈内、颈外、锁骨下及椎动脉5个部位,由2位放射学专家独立评估DSA及3D CE-MRA血管资料.结果 36.
【机 构】
:
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2004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04年3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将于2004年11月在上海联合举办第14期胃肠造影学习班。学习班属国家级和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040901049、0304500901001)。学习班重点介绍:胃肠道造影原理、应用、现状及进展;胃肠道综合检查(包括钡餐检查、CT、内镜、腔内超声、MRI等)、小肠造影材料和方法的改进(插管演示)、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线路、肠缺血性病变、
慢性腰痛是临床面临的最常见的难题之一,而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1].近年来,包括经皮椎间盘摘除术、激光椎间盘气化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及化学髓核溶解术在内的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在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针对临床上以腰背痛为主,而在影像学上尚未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的椎间盘变性患者的治疗技术并无重大进展.1998年Saal等[2]首次报道经皮椎间盘内电热疗术
期刊
<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简称BDSS)是由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信息管理委员会共同承担的重大课题 ,该项目第7工作小组(简称BDSS (WG7))于2004年1月9日在上海瑞金医院科教楼成立,负责研究、制订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共有32位代表参加了第1次全体成员会议,分别来自各地医疗卫生单位从事放射学信息系统(RIS)和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