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储玉坤作为爱国报人,有着丰富的报业活动经验,解放前曾任上海《申报》主笔兼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为上海《文汇报》创办人之一等。在建国前,社论的理论研究仍在萌芽期,但储玉坤对于社论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他十分注重报纸的社论,认为现代的报纸是社会的灯塔,其唯一的任务,在给读者以光明,指示其可循之大道。报纸的社论,就负着这种重大的任务。本文从定义、功效、写作要求三个方面,对储玉坤的社论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储玉坤;社论;社论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028-02
储玉坤著的《现代新闻学概论》,是建国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唯一的部定大学用书,在旧中国,是一部较有影响的大学新闻学理论教材,且经过多次再版修订。他在书中列举多国新闻事业发展案例,在初版自序中也提到:“本书内容,以欧美新闻学之理论为主,而辅之以作者个人在我国报界服务多年所得之经验”,对当时社论的发展认识透彻:“学习怎样写作社论的学问至今犹在萌芽时期,不仅没有健全的理论,而且还有人怀疑它是不是一种科学!在新闻教育落后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文人向来认为“文无定法”,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在当时,重视言论的报纸,其销路并不能超过重视新闻的报纸。储玉坤以学者特有的触觉,重视社论,称社论在报纸复将占最重要的地位。社论既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所以报纸之于社论,犹如人之有灵魂。并对社论从定义、功效、体裁、社论会议、社论的作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社论的理论研究有着极大的贡献,本文拟对储玉坤的社论理论做一梳理。
一、社论的定义
储玉坤对于社论下的定义为:“社论是代表报馆的意见,对于最近发生的主要事情,有所解释批评及主张,以引导社会舆论的论文。”其中详细地界定为:
第一,社论是一种评论文,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普通论文。
第二,社论是代表报馆意见的论文,所以撰述社论者,对于报馆的政策及立场,必有彻底的认识;否则所撰社论,恐不能代表报馆的意见。不能代表报馆意见的论文,不能称为社论,只能称为“时论”“来论”或“专文”。
第三,社论有时间性,即社论所评论的事实,必为最近新发生的重要事情。
第四,社论是解释批评及主张的评论,尤贵洞悉真相,态度公正;所作的解释和批评,完全根据事实与理论;所发表的主张,更是大公无私。这才是最合理想的社论。
第五,社论是指导读者引导舆论的评论,而不是代表某一方面所发表的成见。”
储玉坤完整地揭示了社论的内在属性,强调社论发表主体的权威性,社论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报馆意见,同时社论反映的客体事件应兼具重要性与时间性。社论具有指导性,其最终目的是引导一般舆论走入正轨。
二、社论的功效
在当时,人们一般常把报纸的社论当作舆论,储玉坤认为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报纸的社论最初是本身的意见,不能视为舆论,但能引导舆论的功用。社论到发生功效需要一段过程,若视其本身为舆论,就忽略了社会的意思表示,忽视社会的力量,仅仅为报馆的意见。
报纸为民众的喉舌,代表人们的声音,且社论经由经验丰富的主笔加工,指导读者的结果会造成一种共同的意见。储玉坤探寻到社论与舆论间有两种关系:“第一,社论足以代表舆论;第二,社论足以创造舆论。”主笔洞悉人民的意见,所撰述的社论能够代表人民的声音,此社论就足以代表舆論。报纸站在公正的立场,对新闻加以解释、推测、暗示等,影响读者的态度,一致的表示赞成,从而形成舆论。储玉坤认为,社论在报纸复将占最重要的地位。它解释时事,发表意见,引导舆论,不但有教育的功能,抑且为启迪民智的重要工具。”储玉坤将社论的功效总结为:“解释时事;引导舆论;为民喉舌;为国宣扬国策;提供问题。
三、社论的写作要求
储玉坤认为,写作社论的方法固然变化无穷,但是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体裁上,并没有一定的方式,但一般分为:“定义体、解释体、辩论体、问答体以及其他杂体。在内容上,强调写作事前准备充足,主笔需思虑周祥,选题具有重要性和新鲜性,注重事件本身客观真实,文辞大众化。
(一)选题注重重要性与新鲜性
社论有时间性,即社论所评论的事实,必为最近新发生的重要事情。要求选题也必须具备新鲜性。评论今天报内最重要的新闻,否则隔一天评论,就失去了时间性。社论的主要功效既然在解释时事,社论自应从当天发生的许多重要时事中找寻题材,且要求主笔要动脑筋,并在不同时段翻阅新闻,以求得更为重要的时事。
(二)准备全面,立场客观
报纸每天的社论必有其意见发表,所以要求主笔写作时必须思虑周祥。具体要求明确题目的重心与性质,找出与题目相关联的事,探寻题目的本质与一般人的观察方法。同时规划报纸的篇幅和时间可容许的字数。对于内容方面,长文见力量处需探寻其意义;短文需筛选理论和枝节的言词,审度精要部分,做到经济与动听。特别是解释体社论,要求完全站在第三者立场,报道消息忠实,解释时事要客观,主张少发表意见,仅把时事的来踪去迹解释清楚。
(三)段落可不受格式束缚
社论为千字左右的短文,最长不得超过二千五百字,最短也不能少过一千字,否则就算是短评,不能称为社论。一般段落格式划分为:引言,历史的追溯,问题发生的经过,可能的发展与结论。
储玉坤认为:“分段落虽然不可一成不变,墨守成法,但是在我们初学的青年,不得不稍受拘束等到写作成熟之后,自可自由发挥,不必再受格式的束缚。……初写社论的人在动笔之前可以用书面分段落,但至熟能生巧之后,就可以起腹稿,不必拘泥,不过最重要的仍在一气呵成。”
(四)文辞大众化且引发读者共鸣
“普通文章但求其清通,但报纸社论限于字数,不能不特别讲究修辞。”储玉坤认为社论文字不要求其文辞优美,但是首先必须做到文章大众化,其次才是文字具有吸引力。“使读者人人都能看得懂,最好大家都能一目了然”,例如,在定义体社论中,要求以最简单最明白的文字向读者解释。储玉坤更是提倡文字中要赋予感情,“上述两件事,做到并不难,但是最困难的,仍在如何能使社论充满热烈的情绪,能表现出诚恳的态度及大公无私的精神,從而感动一般读者的感情。”他盛赞张季鸾先生的社论,称其社论中处处充满热情与诚恳,可以引发读者共鸣,并称张季鸾先生的社论可以视为我国报纸社论的代表作。 四、结 语
从30年代到1949年,新闻业走进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人们对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问题的思考向纵深发展。储玉坤在书中提到:“现在一般研究新闻学的学者,看到英美销路最广的报纸,都不甚重视社论,乃对于社论一门,不愿多下研究苦工。[10]”他研究了伦敦泰晤士报和纽约泰晤士报,充分认识到社论的力量,不仅能引起读者注意,且为政府当局所重视,指明我国新闻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缺陷。郭步陶在其《评论作法》一书中称:“虽说各报的,所用的名字,不是一样,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多大分别。例如大公报的社评,和世报的社论,申报的时评,和新闻报的社论,不是都差不多吗?”虽然郭步陶在评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贡献,在评论的定义上只在文体层面上展开,并未认识到社论与评论间的区别。在同一时期中,我国老一代报人、新闻学研究的先驱者张友渔,在其为北平国民学院及燕京大学新闻系所开设的社论课讲义中,曾对社论有过较为详尽的研究。他认为“社论者,代表报社的意见之评论也。”并从五个方面对社论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界定,与储玉坤的社论定义大致相同,定义均详尽、准确及全面的。不仅突出社论“代表报馆意见”这一主体特征,而且包括了社论的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等几个极为重要的特征。但储玉坤的理论属于资产阶级新闻学,他对于社论指导性的理解是指导读者引导舆论的评论,而不是代表某一方面所发表的成见,把社论的功效结合舆论的形成来考察。而张友渔对于指导性,理解为不过代表其背后之势力发言而已,这种理解根源于其无产阶级新闻学对于“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点。
储玉坤对于社论写作的要求注重站在读者的立场,强调其可读性,语言兼具大众化与吸引力。同时没有忽视新闻的本质要求,從选题直至规划全篇都遵循真实、准确、客观等标准。对于内容方面,要求长文见力量处需探寻其意义;短文需筛选理论和枝节的言词,审度精要部分,做到经济与动听。
储玉坤的社论理论研究,因时代的局限性,在社论体裁上的划分,虽然比较简明清晰,但已经不适应于当今新闻业务的发展。“社论足以创造舆论”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发表社论的目的在于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社论是媒体舆论功能的集中体现者。但站在历史的角度评价,储玉坤的社论理论有着较强的进步性和现实意义。他洞悉到社论在报纸复将占最重要的地位,社论的特征与写作要求等方面仍然可取,对当今社论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M].民国:世界书局,1937(4):115.
[2]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345-362.
[3] 郭步陶.评论作法[J].民国:复旦大学新闻会,1925(5).
[4] 刘大保.社论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5] 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赵振宇,焦俊波.我国报纸社论现状及发展[J].新闻与写作,2011
(5).
[責任编辑:艾涓]
关键词:储玉坤;社论;社论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028-02
储玉坤著的《现代新闻学概论》,是建国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唯一的部定大学用书,在旧中国,是一部较有影响的大学新闻学理论教材,且经过多次再版修订。他在书中列举多国新闻事业发展案例,在初版自序中也提到:“本书内容,以欧美新闻学之理论为主,而辅之以作者个人在我国报界服务多年所得之经验”,对当时社论的发展认识透彻:“学习怎样写作社论的学问至今犹在萌芽时期,不仅没有健全的理论,而且还有人怀疑它是不是一种科学!在新闻教育落后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文人向来认为“文无定法”,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在当时,重视言论的报纸,其销路并不能超过重视新闻的报纸。储玉坤以学者特有的触觉,重视社论,称社论在报纸复将占最重要的地位。社论既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任务,所以报纸之于社论,犹如人之有灵魂。并对社论从定义、功效、体裁、社论会议、社论的作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社论的理论研究有着极大的贡献,本文拟对储玉坤的社论理论做一梳理。
一、社论的定义
储玉坤对于社论下的定义为:“社论是代表报馆的意见,对于最近发生的主要事情,有所解释批评及主张,以引导社会舆论的论文。”其中详细地界定为:
第一,社论是一种评论文,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普通论文。
第二,社论是代表报馆意见的论文,所以撰述社论者,对于报馆的政策及立场,必有彻底的认识;否则所撰社论,恐不能代表报馆的意见。不能代表报馆意见的论文,不能称为社论,只能称为“时论”“来论”或“专文”。
第三,社论有时间性,即社论所评论的事实,必为最近新发生的重要事情。
第四,社论是解释批评及主张的评论,尤贵洞悉真相,态度公正;所作的解释和批评,完全根据事实与理论;所发表的主张,更是大公无私。这才是最合理想的社论。
第五,社论是指导读者引导舆论的评论,而不是代表某一方面所发表的成见。”
储玉坤完整地揭示了社论的内在属性,强调社论发表主体的权威性,社论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报馆意见,同时社论反映的客体事件应兼具重要性与时间性。社论具有指导性,其最终目的是引导一般舆论走入正轨。
二、社论的功效
在当时,人们一般常把报纸的社论当作舆论,储玉坤认为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报纸的社论最初是本身的意见,不能视为舆论,但能引导舆论的功用。社论到发生功效需要一段过程,若视其本身为舆论,就忽略了社会的意思表示,忽视社会的力量,仅仅为报馆的意见。
报纸为民众的喉舌,代表人们的声音,且社论经由经验丰富的主笔加工,指导读者的结果会造成一种共同的意见。储玉坤探寻到社论与舆论间有两种关系:“第一,社论足以代表舆论;第二,社论足以创造舆论。”主笔洞悉人民的意见,所撰述的社论能够代表人民的声音,此社论就足以代表舆論。报纸站在公正的立场,对新闻加以解释、推测、暗示等,影响读者的态度,一致的表示赞成,从而形成舆论。储玉坤认为,社论在报纸复将占最重要的地位。它解释时事,发表意见,引导舆论,不但有教育的功能,抑且为启迪民智的重要工具。”储玉坤将社论的功效总结为:“解释时事;引导舆论;为民喉舌;为国宣扬国策;提供问题。
三、社论的写作要求
储玉坤认为,写作社论的方法固然变化无穷,但是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体裁上,并没有一定的方式,但一般分为:“定义体、解释体、辩论体、问答体以及其他杂体。在内容上,强调写作事前准备充足,主笔需思虑周祥,选题具有重要性和新鲜性,注重事件本身客观真实,文辞大众化。
(一)选题注重重要性与新鲜性
社论有时间性,即社论所评论的事实,必为最近新发生的重要事情。要求选题也必须具备新鲜性。评论今天报内最重要的新闻,否则隔一天评论,就失去了时间性。社论的主要功效既然在解释时事,社论自应从当天发生的许多重要时事中找寻题材,且要求主笔要动脑筋,并在不同时段翻阅新闻,以求得更为重要的时事。
(二)准备全面,立场客观
报纸每天的社论必有其意见发表,所以要求主笔写作时必须思虑周祥。具体要求明确题目的重心与性质,找出与题目相关联的事,探寻题目的本质与一般人的观察方法。同时规划报纸的篇幅和时间可容许的字数。对于内容方面,长文见力量处需探寻其意义;短文需筛选理论和枝节的言词,审度精要部分,做到经济与动听。特别是解释体社论,要求完全站在第三者立场,报道消息忠实,解释时事要客观,主张少发表意见,仅把时事的来踪去迹解释清楚。
(三)段落可不受格式束缚
社论为千字左右的短文,最长不得超过二千五百字,最短也不能少过一千字,否则就算是短评,不能称为社论。一般段落格式划分为:引言,历史的追溯,问题发生的经过,可能的发展与结论。
储玉坤认为:“分段落虽然不可一成不变,墨守成法,但是在我们初学的青年,不得不稍受拘束等到写作成熟之后,自可自由发挥,不必再受格式的束缚。……初写社论的人在动笔之前可以用书面分段落,但至熟能生巧之后,就可以起腹稿,不必拘泥,不过最重要的仍在一气呵成。”
(四)文辞大众化且引发读者共鸣
“普通文章但求其清通,但报纸社论限于字数,不能不特别讲究修辞。”储玉坤认为社论文字不要求其文辞优美,但是首先必须做到文章大众化,其次才是文字具有吸引力。“使读者人人都能看得懂,最好大家都能一目了然”,例如,在定义体社论中,要求以最简单最明白的文字向读者解释。储玉坤更是提倡文字中要赋予感情,“上述两件事,做到并不难,但是最困难的,仍在如何能使社论充满热烈的情绪,能表现出诚恳的态度及大公无私的精神,從而感动一般读者的感情。”他盛赞张季鸾先生的社论,称其社论中处处充满热情与诚恳,可以引发读者共鸣,并称张季鸾先生的社论可以视为我国报纸社论的代表作。 四、结 语
从30年代到1949年,新闻业走进大众化与新闻宣传并存的时代,人们对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问题的思考向纵深发展。储玉坤在书中提到:“现在一般研究新闻学的学者,看到英美销路最广的报纸,都不甚重视社论,乃对于社论一门,不愿多下研究苦工。[10]”他研究了伦敦泰晤士报和纽约泰晤士报,充分认识到社论的力量,不仅能引起读者注意,且为政府当局所重视,指明我国新闻学术研究中存在的缺陷。郭步陶在其《评论作法》一书中称:“虽说各报的,所用的名字,不是一样,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多大分别。例如大公报的社评,和世报的社论,申报的时评,和新闻报的社论,不是都差不多吗?”虽然郭步陶在评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很大的贡献,在评论的定义上只在文体层面上展开,并未认识到社论与评论间的区别。在同一时期中,我国老一代报人、新闻学研究的先驱者张友渔,在其为北平国民学院及燕京大学新闻系所开设的社论课讲义中,曾对社论有过较为详尽的研究。他认为“社论者,代表报社的意见之评论也。”并从五个方面对社论的定义作了进一步界定,与储玉坤的社论定义大致相同,定义均详尽、准确及全面的。不仅突出社论“代表报馆意见”这一主体特征,而且包括了社论的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等几个极为重要的特征。但储玉坤的理论属于资产阶级新闻学,他对于社论指导性的理解是指导读者引导舆论的评论,而不是代表某一方面所发表的成见,把社论的功效结合舆论的形成来考察。而张友渔对于指导性,理解为不过代表其背后之势力发言而已,这种理解根源于其无产阶级新闻学对于“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点。
储玉坤对于社论写作的要求注重站在读者的立场,强调其可读性,语言兼具大众化与吸引力。同时没有忽视新闻的本质要求,從选题直至规划全篇都遵循真实、准确、客观等标准。对于内容方面,要求长文见力量处需探寻其意义;短文需筛选理论和枝节的言词,审度精要部分,做到经济与动听。
储玉坤的社论理论研究,因时代的局限性,在社论体裁上的划分,虽然比较简明清晰,但已经不适应于当今新闻业务的发展。“社论足以创造舆论”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发表社论的目的在于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社论是媒体舆论功能的集中体现者。但站在历史的角度评价,储玉坤的社论理论有着较强的进步性和现实意义。他洞悉到社论在报纸复将占最重要的地位,社论的特征与写作要求等方面仍然可取,对当今社论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储玉坤.现代新闻学概论[M].民国:世界书局,1937(4):115.
[2]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345-362.
[3] 郭步陶.评论作法[J].民国:复旦大学新闻会,1925(5).
[4] 刘大保.社论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5] 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赵振宇,焦俊波.我国报纸社论现状及发展[J].新闻与写作,2011
(5).
[責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