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强制型教育,只能是学生形成外化的、表面的纪律;而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内化的享用终身的良好习惯。
一、强制型教育只能形成外化的、表面的纪律
比如说,为了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学校规定从低年级起就不允许学生使用胶带纸或涂改液。老师们都用心去执行了,可是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班级学生,老师在的时候不用,老师不在就偷着用。而有的班级学生不仅在学校不用,回到家里也不用,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为什么同一个规定,执行起来效果却两样呢?经过调查,我发现,有的老师除了要求学生不许使用胶带纸以外,只是把功夫下在“谁要用胶带纸或涂改液,就罚谁做值日生”等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上。这样的措施只能产生暂时的效果,使学生只是当面不敢用。而有些老师却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不可以用胶带纸或涂改液,并与学生一起商讨。没有胶带纸或涂改液帮忙,可不可以写好字。如果真的写错了,应该怎么办。最后师生达成共识。错了,留下痕迹还可以找到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做到下笔就要写对、写好,对自己的每个字、每一道题、每一张卷纸负责。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错误不是擦掉的,而是改掉的。这样的教育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学生养成了终身用心写字,乃至终生用心做事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强制型教育的效果最终只能有两个:一是培养出服从型的人,没有任何创新;另一种是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变成失败者。
二、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形成内化的终生习惯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一向认为给学生一个健全的性格比给他们一个优秀的成绩更重要。而塑造孩子健全完善的性格,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所说的习惯至少应该包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两个方面,二者常常相互作用,因此对这两个方面都应予以关注。人们常常抱怨坏习惯改不掉。其实,好的习惯也改不掉。我还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德国老太太到中国旅游,用完了电池找不到回收的地方,就又宁可把它带回德国去处理,而不肯随手丢掉。如果这一行为用我们中国的古话解释就应该叫做“慎独”吧。孔子曰:君子慎其独。就是说在没有人约束的时候,仍用崇高的价值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护这种美德的责任就要由我们教育工作者来承担。
在教学工作中,我还是从两件被人们视为习以为常的“小”事情着手,实行了几项比较“大的改革”:
第一,取消班级值周生。
取消班级值周生是为了倡导自觉精神。体现一种信任和尊重。班级以中队委牵头,以小队为载体,鼓励哪个小队能不用检查就可以成为优秀小队。但需要先向中队委申报,申报的小队还要给自己的小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创新小队,达人小队等。这些小队都相信自己能行,自己管理自己能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这些小队就要被命名为自动化小队。如果一个班级的四个小队都成了自动化小队。这个班就一定是“信得过”班级了。孩子们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整个班级便形成了一种自觉、向善、尚美的风气。
第二,取消值日生。
走进我们的教室,你会看到教室内一尘不染,但班级没有一名值日生,也不安排值日。眾所周知,值日的目的就是为了班级的清洁,而我取消值日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块负责区,学生们都知道享受多少就要付出多少。这样做,学生的价值观改变了,思想上有了责任,从小就学会了负责。这样做,不仅班级能保持清洁,而且学生无论是回到家里,还是走向社会,都会保持良好的习惯。几年来,由于一直坚持这样做,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诸多方面都学会了规范走进的行为。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内心世界,做为教育者,只要我们有信心,并施之正确的引导,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
一、强制型教育只能形成外化的、表面的纪律
比如说,为了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学校规定从低年级起就不允许学生使用胶带纸或涂改液。老师们都用心去执行了,可是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班级学生,老师在的时候不用,老师不在就偷着用。而有的班级学生不仅在学校不用,回到家里也不用,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为什么同一个规定,执行起来效果却两样呢?经过调查,我发现,有的老师除了要求学生不许使用胶带纸以外,只是把功夫下在“谁要用胶带纸或涂改液,就罚谁做值日生”等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上。这样的措施只能产生暂时的效果,使学生只是当面不敢用。而有些老师却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不可以用胶带纸或涂改液,并与学生一起商讨。没有胶带纸或涂改液帮忙,可不可以写好字。如果真的写错了,应该怎么办。最后师生达成共识。错了,留下痕迹还可以找到错误的原因。从而真正做到下笔就要写对、写好,对自己的每个字、每一道题、每一张卷纸负责。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错误不是擦掉的,而是改掉的。这样的教育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学生养成了终身用心写字,乃至终生用心做事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强制型教育的效果最终只能有两个:一是培养出服从型的人,没有任何创新;另一种是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变成失败者。
二、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形成内化的终生习惯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一向认为给学生一个健全的性格比给他们一个优秀的成绩更重要。而塑造孩子健全完善的性格,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所说的习惯至少应该包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两个方面,二者常常相互作用,因此对这两个方面都应予以关注。人们常常抱怨坏习惯改不掉。其实,好的习惯也改不掉。我还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德国老太太到中国旅游,用完了电池找不到回收的地方,就又宁可把它带回德国去处理,而不肯随手丢掉。如果这一行为用我们中国的古话解释就应该叫做“慎独”吧。孔子曰:君子慎其独。就是说在没有人约束的时候,仍用崇高的价值观念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护这种美德的责任就要由我们教育工作者来承担。
在教学工作中,我还是从两件被人们视为习以为常的“小”事情着手,实行了几项比较“大的改革”:
第一,取消班级值周生。
取消班级值周生是为了倡导自觉精神。体现一种信任和尊重。班级以中队委牵头,以小队为载体,鼓励哪个小队能不用检查就可以成为优秀小队。但需要先向中队委申报,申报的小队还要给自己的小队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创新小队,达人小队等。这些小队都相信自己能行,自己管理自己能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这些小队就要被命名为自动化小队。如果一个班级的四个小队都成了自动化小队。这个班就一定是“信得过”班级了。孩子们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整个班级便形成了一种自觉、向善、尚美的风气。
第二,取消值日生。
走进我们的教室,你会看到教室内一尘不染,但班级没有一名值日生,也不安排值日。眾所周知,值日的目的就是为了班级的清洁,而我取消值日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块负责区,学生们都知道享受多少就要付出多少。这样做,学生的价值观改变了,思想上有了责任,从小就学会了负责。这样做,不仅班级能保持清洁,而且学生无论是回到家里,还是走向社会,都会保持良好的习惯。几年来,由于一直坚持这样做,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诸多方面都学会了规范走进的行为。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内心世界,做为教育者,只要我们有信心,并施之正确的引导,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