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心引力》很简单,一共两个人物,甚至可以说只有一个人物。剧情一句话就能搞定:飞船遇险后,女宇航员独自返航。
有人拿这部片子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年派的奇幻旅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满了一个青春期男孩的奇幻梦境——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上帝赐给小孩子的一件礼物就是幻想,用奇幻的梦想来抵御残酷的现实。可是当你成为成年人,魔法开始失效。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我们再也无法欺骗自己。我们将赤裸裸地暴露在人生的终极问题面前,直面千万年来人类始终无解的话题,或者说人一生中终究要面对却无法解决的课题:空虚、无意义和死亡等待。
什么时候我们会遇到终极问题?当我们面对重大失败的时候;当我们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者珍爱之物的时候,比如童年、青春、亲人或者爱人;当我们衰老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时候……那时,就会发现自己犹如暴露在外太空的人体,在没有空气,没有重力,极度严寒或者极度灼热的温度中,即将无法存活。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这一切的存在,就好像我们生活在航天服里一样,或者更幸福一些,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个星体的脆弱。
什么叫作创伤?偶像剧里那种可以哭得稀里哗啦、被絮絮叨叨地诉说的悲伤不叫创伤。创伤就是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整个人在精神上休克了,魂魄和身体分开,陷入精神上甚至身体上的“假死”状态。就像女主角一样,看上去她似乎一切都正常,甚至还可以在学术上获得成就,但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她其实置身于外太空:这里不再有适合人的空气、温度和重力。换言之,她的内心世界如同外太空一样。一个人最大的损失不是失去了财产甚至身体,而是失去了“关系”。对女主角来说,她从未提及自己的丈夫和其他家人,可见她的世界里只有女儿,当女儿离世后,她的世界就不再与任何人有关联。
为什么那么多人活在痛苦的关系里不愿意离开?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就是外太空。尽管太空舱那么局促而且即将毁灭,他们也不愿意冒险离开——起码这里还有人存活的条件,最恶劣的关系也要比毫无关系强。痛苦胜过虚无。即使是老子,也忍不住在离开函谷关避世之前留下一部《道德经》,这是他最俭省地和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了,他还是无法做到完全断绝关系。
最孤独的人,他们与人沟通时就像是身处两个不同的空间,虽然可以见到彼此,但却无法听到彼此的声音。当一个人的创伤足够严重时,他就失去了听见与表达的能力,这种失去可以帮助他隔离一切伤害,但也将自己放在了外太空的环境里。当双方走入彼此内心最脆弱的部分的时候,就像是走入了彼此的牢狱。那里会有很多创伤,这些创伤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们长期无法表达,也无人听见。
这就是寂寞的本质:你无法说明自己,也无法听懂别人。
女主人公一度想要欣然赴死,但在我看来这并非真正的自杀。因为她的“想死”其实是带着温度的,这些温度让她的死变成了一种蜕变,这种蜕变的本质是让关系在她内心发芽。发芽的结果就是她可以内化成为之前曾经奋不顾身拯救她甚至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她的男人。生命过程中,有很多人会陪着我们走过一段旅程,一个坏消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离开我们,一个好消息是,其中有些人虽然离开,但却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点燃一盏心灯。
很多时候,我们的绝望与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角有关。对女主人公来说,她之所以束手无策是因为她在地球上练习飞船降落的时候总是坠毁,所以她的内心屏蔽了这个选项,就像是心理学中的“习得性无助”:当我们一直遭遇挫败的时候,这种挫败将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让你认为此路不通。即使情境改变了,我们依然会保持无力的状态。是什么唤醒了这个女人?是人和人的关系,一个犹如父亲一样的“贵人”给了她一段关系,这段关系可以温暖和保护她,让她可以完成真正的落地。
而当我们身处外太空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让我们可以不因坠落而粉身碎骨,不因飞行而烈火焚身。爱拯救我们。
这个电影动人的原因不在于它的技术与剪辑有多么出色,而在于它如此象征而又形象地描绘出人类经受创伤以后魂飞魄散的状态以及我们拯救自己的历程。它告诉我们:回家的路最终是要靠自己走,而踏上回家的路需要有人陪。真正的陪伴是我们可以将这种温暖和智慧装入内心,真正的关系是你在我心中陪伴着我上路。
正如女主人公在回归地球时说的那句话:十几分钟后,我要么成为地球的传奇,要么化为灰烬,只是我都会接受。
此时,我们完成了创伤之旅,因为我们可以直面它,走自己的路。创伤可以一再袭扰我们,但我们却站在了泥土之上,我们完成了哀悼,重新热爱自己和这个世界。
《未竟一生》
在怀俄明苍茫的群山与牧场中,老艾纳除了放牧还负责照顾老友米特的饮食起居。每天放牧、挤奶、买东西、给米特打针……有一天,一头熊出现在了小镇上,紧随其后的艾纳差一点儿就射杀了它,他恨这头熊。
儿媳琼带着女儿格瑞芙来投奔艾纳,在怨恨与同情的复杂感情中,老艾纳勉强收留了她们。没想到,聪明可爱的格瑞芙给两位老人带来了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快乐。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对琼的仇恨难道可以如此轻易地化解吗?
艾纳恨儿媳琼,如果不是她的粗心驾驶,自己的儿子怎么会撒手人寰?艾纳恨那头该死的熊,如果不是它咬伤了米特,老友怎么会生活无法自理?艾纳也恨自己,那晚如果不是自己喝得烂醉如泥,米特又怎么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被熊咬伤……或者,艾纳最恨的其实是自己。最终,一个偶然事件使格瑞芙成为转折的契机,艾纳原谅了琼,原谅了灰熊,也原谅了自己。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放牧、照顾老友,不同的是给米特打针的人变成了格瑞芙。
生命中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离我们最近的人,无法控制也无可避免,甚至无法逆转。怎么办呢?趁一生未竟,遗忘吧!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有人拿这部片子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年派的奇幻旅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充满了一个青春期男孩的奇幻梦境——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上帝赐给小孩子的一件礼物就是幻想,用奇幻的梦想来抵御残酷的现实。可是当你成为成年人,魔法开始失效。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我们再也无法欺骗自己。我们将赤裸裸地暴露在人生的终极问题面前,直面千万年来人类始终无解的话题,或者说人一生中终究要面对却无法解决的课题:空虚、无意义和死亡等待。
什么时候我们会遇到终极问题?当我们面对重大失败的时候;当我们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者珍爱之物的时候,比如童年、青春、亲人或者爱人;当我们衰老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时候……那时,就会发现自己犹如暴露在外太空的人体,在没有空气,没有重力,极度严寒或者极度灼热的温度中,即将无法存活。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这一切的存在,就好像我们生活在航天服里一样,或者更幸福一些,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个星体的脆弱。
什么叫作创伤?偶像剧里那种可以哭得稀里哗啦、被絮絮叨叨地诉说的悲伤不叫创伤。创伤就是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整个人在精神上休克了,魂魄和身体分开,陷入精神上甚至身体上的“假死”状态。就像女主角一样,看上去她似乎一切都正常,甚至还可以在学术上获得成就,但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她其实置身于外太空:这里不再有适合人的空气、温度和重力。换言之,她的内心世界如同外太空一样。一个人最大的损失不是失去了财产甚至身体,而是失去了“关系”。对女主角来说,她从未提及自己的丈夫和其他家人,可见她的世界里只有女儿,当女儿离世后,她的世界就不再与任何人有关联。
为什么那么多人活在痛苦的关系里不愿意离开?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就是外太空。尽管太空舱那么局促而且即将毁灭,他们也不愿意冒险离开——起码这里还有人存活的条件,最恶劣的关系也要比毫无关系强。痛苦胜过虚无。即使是老子,也忍不住在离开函谷关避世之前留下一部《道德经》,这是他最俭省地和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了,他还是无法做到完全断绝关系。
最孤独的人,他们与人沟通时就像是身处两个不同的空间,虽然可以见到彼此,但却无法听到彼此的声音。当一个人的创伤足够严重时,他就失去了听见与表达的能力,这种失去可以帮助他隔离一切伤害,但也将自己放在了外太空的环境里。当双方走入彼此内心最脆弱的部分的时候,就像是走入了彼此的牢狱。那里会有很多创伤,这些创伤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们长期无法表达,也无人听见。
这就是寂寞的本质:你无法说明自己,也无法听懂别人。
女主人公一度想要欣然赴死,但在我看来这并非真正的自杀。因为她的“想死”其实是带着温度的,这些温度让她的死变成了一种蜕变,这种蜕变的本质是让关系在她内心发芽。发芽的结果就是她可以内化成为之前曾经奋不顾身拯救她甚至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她的男人。生命过程中,有很多人会陪着我们走过一段旅程,一个坏消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离开我们,一个好消息是,其中有些人虽然离开,但却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点燃一盏心灯。
很多时候,我们的绝望与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角有关。对女主人公来说,她之所以束手无策是因为她在地球上练习飞船降落的时候总是坠毁,所以她的内心屏蔽了这个选项,就像是心理学中的“习得性无助”:当我们一直遭遇挫败的时候,这种挫败将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让你认为此路不通。即使情境改变了,我们依然会保持无力的状态。是什么唤醒了这个女人?是人和人的关系,一个犹如父亲一样的“贵人”给了她一段关系,这段关系可以温暖和保护她,让她可以完成真正的落地。
而当我们身处外太空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让我们可以不因坠落而粉身碎骨,不因飞行而烈火焚身。爱拯救我们。
这个电影动人的原因不在于它的技术与剪辑有多么出色,而在于它如此象征而又形象地描绘出人类经受创伤以后魂飞魄散的状态以及我们拯救自己的历程。它告诉我们:回家的路最终是要靠自己走,而踏上回家的路需要有人陪。真正的陪伴是我们可以将这种温暖和智慧装入内心,真正的关系是你在我心中陪伴着我上路。
正如女主人公在回归地球时说的那句话:十几分钟后,我要么成为地球的传奇,要么化为灰烬,只是我都会接受。
此时,我们完成了创伤之旅,因为我们可以直面它,走自己的路。创伤可以一再袭扰我们,但我们却站在了泥土之上,我们完成了哀悼,重新热爱自己和这个世界。
《未竟一生》
在怀俄明苍茫的群山与牧场中,老艾纳除了放牧还负责照顾老友米特的饮食起居。每天放牧、挤奶、买东西、给米特打针……有一天,一头熊出现在了小镇上,紧随其后的艾纳差一点儿就射杀了它,他恨这头熊。
儿媳琼带着女儿格瑞芙来投奔艾纳,在怨恨与同情的复杂感情中,老艾纳勉强收留了她们。没想到,聪明可爱的格瑞芙给两位老人带来了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快乐。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对琼的仇恨难道可以如此轻易地化解吗?
艾纳恨儿媳琼,如果不是她的粗心驾驶,自己的儿子怎么会撒手人寰?艾纳恨那头该死的熊,如果不是它咬伤了米特,老友怎么会生活无法自理?艾纳也恨自己,那晚如果不是自己喝得烂醉如泥,米特又怎么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被熊咬伤……或者,艾纳最恨的其实是自己。最终,一个偶然事件使格瑞芙成为转折的契机,艾纳原谅了琼,原谅了灰熊,也原谅了自己。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点,放牧、照顾老友,不同的是给米特打针的人变成了格瑞芙。
生命中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离我们最近的人,无法控制也无可避免,甚至无法逆转。怎么办呢?趁一生未竟,遗忘吧!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