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区分定义,抓好本质;区分成因,有的放失;区分类型,因材施教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后进生的定义与转化对策。
[关键词]区分定义,抓好本质;区分成因,有的放失;区分类型,因材施教
一、区分定义,抓好本质
很多师生往往将后进生简单定义为学习滞后的“差生”,这是片面的看法,甚至会影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一定不良后果。
后进生的转化中最困难的要数学习后进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困生”和学习滞后的“差生”,学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对于学习后进生,我们要抓好本质、根据后进生不同的类型和成因、引导和转化他们。
二、区分成因,有的放失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复杂多变,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当今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一些不健康媒体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溺爱、放任、粗暴、期望过高,使孩子压力太大,心理难以承受;②家长缺乏榜样作用:工作懒散、趣味低级、言谈粗俗、热衷赌博等;③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健全,使家庭失去应有的温暖和教育,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易形成较强的自卑感。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①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学失误:“一刀切、齐步走”,不因材施教;③教师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一部分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四)学生个人原因:①交友不慎,染上恶习,缺乏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②体弱多病,学习能力差导致成绩受影响;③心理素质差,求知欲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业不良、行为习惯差;④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肯定,缺乏成功体验;⑤抗挫能力差,当再次犯错时,因被老师揭短,而破罐破摔。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后进生的具体成因和类型进行区别对待。
三、区分类型,因材施教
(一)以身作则,平服逆反心理。身教重于言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用爱感化,抚平自卑心理。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师德之魂。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对有自卑心理的后进生来说,教师的爱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后进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因势利导,克服散漫心理。教育转化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与后进生交朋友这个层面上,而应在道理上做文章。部分有自由散漫个性的学生往往在交往、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缺乏纪律观念。这类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常是出于行为养成方面的困难,所以教师应明确规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因势利导,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他们如何做人,同时要求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赏识鼓励,尊重学生自尊。自尊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有了自尊,学生才会正确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关注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后果。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用理解和热情去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痛,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也有宝贵之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后进生不起眼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能展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改过自新。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信。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作为教育者,应能容忍后进生的“旧病复发”,深入了解其反复的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当学生出现反复时,千万不能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全盘否定,否则会前功尽弃,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对后进生必须持之以恒,可持续地培养学生自信。
(六)营造氛围,促进共同进步。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等,形成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心。
后进生转化问题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转化模式。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爱心作为基石,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客观地分析造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对症下药,严而有格,持之以恒,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区分定义,抓好本质;区分成因,有的放失;区分类型,因材施教
一、区分定义,抓好本质
很多师生往往将后进生简单定义为学习滞后的“差生”,这是片面的看法,甚至会影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表现比较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后进生在班集体里所占比例虽小,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方法欠佳,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一定不良后果。
后进生的转化中最困难的要数学习后进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困生”和学习滞后的“差生”,学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对于学习后进生,我们要抓好本质、根据后进生不同的类型和成因、引导和转化他们。
二、区分成因,有的放失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复杂多变,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当今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一些不健康媒体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溺爱、放任、粗暴、期望过高,使孩子压力太大,心理难以承受;②家长缺乏榜样作用:工作懒散、趣味低级、言谈粗俗、热衷赌博等;③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健全,使家庭失去应有的温暖和教育,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易形成较强的自卑感。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①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学失误:“一刀切、齐步走”,不因材施教;③教师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一部分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四)学生个人原因:①交友不慎,染上恶习,缺乏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②体弱多病,学习能力差导致成绩受影响;③心理素质差,求知欲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业不良、行为习惯差;④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肯定,缺乏成功体验;⑤抗挫能力差,当再次犯错时,因被老师揭短,而破罐破摔。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后进生的具体成因和类型进行区别对待。
三、区分类型,因材施教
(一)以身作则,平服逆反心理。身教重于言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用爱感化,抚平自卑心理。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师德之魂。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对有自卑心理的后进生来说,教师的爱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后进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因势利导,克服散漫心理。教育转化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与后进生交朋友这个层面上,而应在道理上做文章。部分有自由散漫个性的学生往往在交往、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缺乏纪律观念。这类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常是出于行为养成方面的困难,所以教师应明确规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因势利导,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他们如何做人,同时要求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赏识鼓励,尊重学生自尊。自尊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有了自尊,学生才会正确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关注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后果。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用理解和热情去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痛,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也有宝贵之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后进生不起眼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能展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改过自新。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信。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作为教育者,应能容忍后进生的“旧病复发”,深入了解其反复的原因,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当学生出现反复时,千万不能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全盘否定,否则会前功尽弃,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对后进生必须持之以恒,可持续地培养学生自信。
(六)营造氛围,促进共同进步。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争当“红花少年”、“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等,形成比先进、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进步的自信心。
后进生转化问题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转化模式。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爱心作为基石,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客观地分析造成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对症下药,严而有格,持之以恒,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