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机会公平”吗?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人口计算,马萨诸塞州学生进哈佛的机会是路易斯安那州学生的79倍强!这里反映的无奈现实,是美国各地区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和质量上存在巨大差别。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自动化大潮之下,美国最深刻的社会演变,无过于低教育蓝领中产阶级社会经济地位的沉沦。所以美国的社会竞争,日益集中到“教育战线”,而且这一竞争日益超越学校课堂和考试,而进入社会政治领域。
  美国的社会竞争和“洗牌”都远超欧洲,这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活力所在,但是相应的文化传统,便是强调“机会公平”。在教育竞争中,这一机会公平性常常引起关于大学招生中的“平权”(affirmative action)和“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政策的争议。后两项政策大致可以解释为“照顾录取”在大学校园里未有充分代表的特定群体,涵盖肤色、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地域。
  少数民族加分的末路?
  大学招生“平权”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优先照顾黑人、拉美裔、印第安原住民入学。从“高考加分”考量,按照1600分为满分的SAT“高考”,名牌大学录取的黑人学生平均分数,可以低于其他录取生300分~400分。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因此在短短几十年中帮助改变了美国上层社会的组成。奥巴马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可以说是这一优待政策的最大结晶。今天美国两党尤其民主党上层的其他黑人和拉美裔领袖,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这一政策的获益者。相应地,这一照顾“有色人种”的政策,也屡屡遭到白人的诉讼挑战,而且官司通常都会打到最高法院。
  最早的案子,是1978年一位白人考生申请加州州立大学医学院落第后发起。最高法院根据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同等保护”条款,判决专为少数民族设立入学“配额”违宪,但是“多元化”代表了高等教育的压倒性利益,种族因此可以继续作为录取因素。
  1992年,一位白人女生控告得克萨斯州大学法学院拒绝她入学,虽然她的成绩超过了许多少数民族录取生。美国第五联邦巡回法院1994年判决种族不能作为录取因素,而最高法院在1996年拒绝了此案的上诉。
  再下一个案例,是2003年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以5比4的微弱多数判决: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学院录取过程“同时考虑包括种族在内的多项因素”不构成配额。但是多名大法官同时强调,照顾少数民族属于历史“纠偏”政策,而只有有限的时效,“也许再过25年”就没有必要了。
  2014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2的绝对多数,肯定了密歇根州2006年公决通过的法律: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以种族肤色作为录取因素。换言之,在招生过程中给“少数民族加分”属于非法行为。虽然这只适用于纳税人供养的州立大学,但是对继续照顾黑人和拉美裔入学的私立常春藤名牌大学,也会产生相当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这一裁决会鼓励其他仍然实行“少数民族加分”的各州群起仿效,加速这一政策的消亡。
  进入常春藤,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上的是学费相对低廉的州立大学。而排名前列的州立大学“旗舰”校园(例如加州伯克利大学、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等),便成为竞争重点。另外,州立大学也是医学院和法学院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是大批向往“高收入行业”的本科生激烈竞争的下一期目标。
  总之,州立大学旗舰校园和医学院、法学院,都是名额有限、僧多粥少的大众竞争目标,自然成为“少数民族加分”遭到最大反对的地方。因为任何一位靠“加分”入学的黑人或拉美裔,都意味着挤掉了另一位成绩更好的白人或者亚裔学生的位置。
  所有种族照顾政策,说到底都是“护短”,就像娇惯子女一样,反而最终害了受娇惯者。以美国“加分”照顾录取为例,加州伯克利大学原来照顾录取的黑人学生中,竟有70%未能完成学业。就连麻省理工学院照顾录取的黑人“尖子”,也有近1/4半途而废。可以看到这样的“加分”录取是对宝贵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不提剥夺了大批优秀亚裔子弟的社会机会。
  即便学校以分数膨胀等手段“掩护”资质不够的少数民族学生混到毕业,他们还是会面临真正“色盲”的社会检验。医生和律师的执照考试便是无法凭肤色“加分”的关头,黑人毕业生无法通过这两种执照考试的几率因此远高于其他族群,甚至出现黑人律师无法执业而流落街头的事例。最讽刺的,是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加州大学医学院照顾招生案,一位低分挤掉白人入学的“模范”黑人学生,毕业后因为医术极差,导致死亡事故,而被吊销了行医执照。
2015年5月28日,哈佛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寒门子弟机会何在?
  名牌大学招生“多元化”的另一重点,是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寒门子弟。由于黑人和拉美裔相对贫穷,在最高法院数次裁决之下,许多学校开始偏重依据收入水平而不是肤色“加分”招生,以掩盖违宪的“种族配额”。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纽约时报》两年多前刊登的一幅研究图表揭示:美国最穷40%家庭中,子女能够进入名牌大学的微乎其微,20多年来几无变化;而收入水平在40%~60%之间的美国中产家庭,几十年来子女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也远远落在最富的20%家庭之后。
  “少数民族加分”的结果其实早就披露了这一现实。几年前被白人警察误捕引起风波的哈佛大学黑人教授亨利·盖兹,首先指出:2/3的哈佛黑人学生是中产阶级新移民后代,与平权政策补偿黑奴后裔和提拔贫穷黑人的本意毫不相干。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两位前校长1998年出版一项研究,披露在包括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斯坦福、宾州大学在内的28 所美国顶尖大学中,黑人学生的绝大多数(86%)来自中上阶级。   尽管有“多元化”照顾政策,寒门子弟仍然在教育竞争中不断沉沦,这有物质和非物质双重因素。首先是家庭财富决定的教育资源和投入。例如美国公共教育体系江河日下,从贵族幼儿园到私立中小学的高质量教育虽然费用昂贵,大多数却“物有所值”。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总共两万多所公立高中里,只有区区165所“考试录取学校”(涵盖1%的高中生),其教育质量可以媲美私立贵族中学。我曾经粗略统计:贵族预校毕业生进入常春藤名校的机会,是公立中学毕业生的5倍!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出现与中国非常相似的社会现象:无论贫富,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金钱投入都显著增加。但是因为富人收入的增速远超穷人和中产阶级,使得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增量也大大超过其他阶层。据统计,从1972年到2006年,美国富有阶层的子女教育开支增加了150%,而低收入阶层只增加了57%。从绝对金钱数目上说,这一差别更是“难以道里计”。
  从非物质角度,“选择性婚配”产生的智力遗传效果之外,大量研究证明人类智力开发是个自幼开始的长期过程,其中父母和家庭环境作用极其巨大。例如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还在婴幼时期,高教育和低教育家庭小孩听到的词汇量已经有很大差别。这种教育水平和智力发展上的差距,从小学直到高中毕业只增不减,所以两者在大学教育机会上的差别,实在是这一幼儿时期就出现的差距的延伸。
  对于大学招生来说,由于毕业率会影响大学排名,再是有“加分”照顾,名牌大学还是极不愿意招收入学后会有学业困难的寒门子弟。所以,如何甄别出学业有后劲的寒门子弟,就成了大学招生时的一项难题。
  地域“多元化”知易行难
  美国教育史上,常春藤大学首先引进“唯才原则”,不仅创立了美国“高考”SAT,以实现凭才取人,还在“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呈现衰败迹象之际,率先在“蓝血世家”子弟之外推广平等教育机会。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部分为了维持常春藤名校的社会“合法性”,它们也高唱校园“多元化”。
  作为私立大学的常春藤为何领衔“多元化”?原来,常春藤招生选择的终极目的,是毕业离校后社会成就的最大化,而学业成绩并不是毕业后成就的最佳预测。用哈佛校方的说法便是:“丙等成绩在历史上产生了一些哈佛最杰出和最有用的毕业生。”如果能产生像奥巴马那样出身于少数族群的领袖式人物,更是一种富有远见的投资。
  除了前述的向寒门子弟倾斜的招生政策,向教育落后地区的适当倾斜也是美国大学招生“多元化”的一种尝试,但并不居主流。
耶鲁大学校园。

  首先,地域“多元化”作为照顾政策,只限于私立名牌大学。对州立和市立大学而言,招收付高额外州学费的外地学生是“创收”手段,所以越来越多中国富二代,成为美国公立大学填补预算亏空的冤大头。
  即便有地域“多元化”的尝试,但直到今天,常春藤名校招生仍然显著向本地考生“倾斜”。这很大程度上缘于历史传统,例如地处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上世纪初曾引起严重的犹太学生“过量”问题。然而,从上个世纪开始,在招收国际学生的传统之外,常春藤名校也开始努力“全国招生”,吸收各地的突出人才,至今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
  如同“平权”特招一样,各校官面上都不承认有正式的地域名额,而是“不拘一格收人才”,但是肯定有内部平衡指标。以哈佛大学为例,据我获得的招生面谈内部指南,哈佛大学招生办按照申请人的地域,分为20个小组,校方术语是“docket”。每个招生办人员参与至少两个组的审查过程,以避免区域偏差。每组由3到6名区域代表、组长(资深招生办人员),加上数位审阅教授组成。
  尽管如此,据哈佛校报去年一项专门调查,哈佛招生的地域偏差仍然非常突出,严重向本地和教育强州倾斜。哈佛去年一届本科美国新生半数以上来自纽约、新泽西、加州、马萨诸塞州,而这4个州只占美国人口23%。更有甚者,人口只占全国2%的马萨诸塞州,占了新生比例的15%(231名),而人口相当于马萨诸塞州7成的路易斯安那州,进哈佛只有区区两人。由于名校一般不公布申请人的地域分布,所以我们很难计算录取率的差别。但是按照人口计算,马萨诸塞州学生进哈佛的机会是路易斯安那州学生的79倍强!
  这里反映的无奈现实,是美国各地区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和质量上存在巨大差别。名牌大学虽然从事地域“加分”特招,毕竟还是有全国标准化“高考”这样的客观标尺限制,使得教育资源和质量欠缺地区的高材生难以脱颖而出。
  马萨诸塞州所在的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是美国教育的最老基地。哈佛去年新生来源领先的7所中学,5所在新英格兰,两所在纽约。更瞩目的是,其中4所是老牌私立贵族中学。这是名校招生地域失衡的另一主因,使得占美国人口不到5%的新英格兰,因为集中了全美最出名的贵族中学,向哈佛输送了超过21%的新生。如果加上那些曾在新英格兰就读的海外学生,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随着教育竞争的激化,美国精英教育的上述地域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其他文献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石油浓度下翅碱蓬的生长生理指标及土壤中石油含量的变化,研究石油对翅碱蓬萌发、生长、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及翅碱蓬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结
从2014年11月起,中央党校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计划到2017年底将全国县委书记轮训一遍。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更与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0名学员座谈。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  这次总书记首次直接和县委书记
从踏入特校门坎的刹那,我就感到自己和这群残疾孩子有缘.由怜生爱,我这辈子爱定他们了.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回报.尤其是聋孩子.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有灵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