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新课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怎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的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量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更加喜欢阅读。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七条总目标一开始就说:“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本领”。
提起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错,难题是阅读本领不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等。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四、养成与写作相结合的习惯
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相比,有的时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习作所表现的恰恰就需要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
习作的内容对小学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作文教学无非是处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难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如何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如何写要有关到写作的基本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基本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要有关到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但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了解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还要有对语言比较敏锐的体会本领和理解本领,这些不是作文教学所能处理的难题,而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处理。
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我们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表现手法高超,自然有许多不适宜小学生学习,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外,还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如写景物的课文,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又如,作者在具体描写中应用了哪些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哪些特色,这些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落实到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新课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怎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体验什么、探究什么,“课程目标”中有具体的体现。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的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并明确指出,上述任务的完成,要“注重情感体验”,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批判性、创造性的过程。这次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量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更加喜欢阅读。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七条总目标一开始就说:“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本领”。
提起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错,难题是阅读本领不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等。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四、养成与写作相结合的习惯
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这些与成年人相比,有的时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习作所表现的恰恰就需要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
习作的内容对小学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作文教学无非是处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难题,写什么属于内容的范畴,主要靠学生的生活积累;如何写属于形式的范畴,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如何写要有关到写作的基本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基本技能(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联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要有关到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但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了解部分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形式,还要有对语言比较敏锐的体会本领和理解本领,这些不是作文教学所能处理的难题,而主要应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处理。
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我们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表现手法高超,自然有许多不适宜小学生学习,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外,还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如写景物的课文,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又如,作者在具体描写中应用了哪些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哪些特色,这些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且落实到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