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拱顶石皮瓣因皮瓣的形状与古罗马拱形建筑中的拱顶石相似,故名.该皮瓣具有设计简单、血供可靠、术时较短、适用范围广、术后外观良好等优点,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处,但在国内尚鲜见报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求一种新的修复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方法,提高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Λ瓣向内下翻转再造唇珠.结果 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双侧唇裂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30例,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经3 ~18个月随访,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
目的 探讨大鱼际部穿支皮瓣在拇指及虎口局部狭长瘢痕挛缩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拇指近节及虎口狭长瘢痕挛缩患者,行挛缩瘢痕切除松解后形成的8 mm×20 mm~15 mm×30 mm皮肤缺损,于近创面大鱼际两侧设计10 mm×25 mm~15 mm×35 mm的穿支皮瓣转移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
下睑缺损尤其是大于眼睑全长1/2的缺损,多半累及眼睑全层,传统的方法是以睑板前徙、睑板睑结膜瓣修复眼睑后层,再应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前层;或者以睑板替代物修复后层,前层采用眼周的滑行、旋转皮瓣或者带蒂的皮瓣移植修复[1].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们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下睑植片作为睑板替代物用于修复大面积下睑缺损11例,取得良好疗效。
期刊
1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因双侧面颊部凹陷16年于201 1年11月入院.患者主述自7岁始不明原因出现双侧面颊部消瘦,随年龄增长面颊部萎缩凹陷明显加重,上肢、躯干消瘦,但双侧大腿明显增粗,青春期后病情进展稳定,冈不影响生活一直未予治疗。
期刊
目的 探讨Medpor和刃厚头皮片在先天性小耳畸形Nagata法耳廓再造耳颅沟成形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 参照Nagata二期法耳廓再造程序完成一期手术,即肋软骨耳廓支架成型和移植,一期术后6个月后行二期耳颅沟成形:于患侧颞枕部获取与再造耳上部皮肤连续的刃厚皮片,翻起皮片,在再造耳外耳轮外5 mm切开达皮下层,向耳甲腔方向分离并掀起软骨支架;以C形Medpor支架支撑于再造耳支架后方,再造耳支架
泪槽畸形是眶周老化较早出现的标志,泪槽凹陷处的阴影通常被认为是眼睛下的黑眼圈,很难被化妆品掩盖[1],并导致面部疲劳、老化的外观[2].眶周其他老化表现如:眶脂由眶隔薄弱区假性疝出引起的下睑袋外观,局部皮肤的老化改变如皮肤松弛、皱纹形成、日光性老化、色素沉着等[3-4],都凸显了泪槽畸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泪槽的解剖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丰富了泪槽区域的解剖学知识及理论,同时也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高。
期刊
目的 探讨以内踝后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跟腱区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对7例跟腱区较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以内踝后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移位修复,皮瓣大小为6.0 cm×3.0 cm~9.0 cm×4.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皮瓣血运良好,外形无臃肿,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踝关节活动无障
蹼状、条索状的挛缩性瘢痕,可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常用的修复方法是Z字及V-Y、Y-V成形术,而相对较宽的索状挛缩瘢痕,以及伴有2条以上的线状挛缩瘢痕则常移植皮片修复.2007年5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多个皮下蒂菱形、星形皮瓣为6例患者松解长而宽的索状挛缩瘢痕或相邻的多条线状挛缩瘢痕,获得良好效果。
期刊
一、病例介绍例1:患儿男,7岁,出生后发现面部异常,口角过大,一直未进行治疗,2009年6月23日入院.专科检查:左侧面部小,口角过大,过瞳孔中线,耳前有附耳,同时双侧耳偏小.CT检查发现左侧下颌骨升支短,水平支后缩,颈椎有畸形,CT重建示环椎板和第4椎板发育不良.入院诊断:面-耳-椎综合征。
期刊
2013年5月11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召开了全国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成立大会及第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前任主委曹谊林教授、现任主委祁佐良教授及候任主委郭树忠教授分别致辞,祁佐良教授宣布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业学组正式成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