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镜活瓣置入肺减容术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度肺气肿由于肺过度充气,导致缺氧症状甚至呼吸衰竭,是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差。经过不断探索,外科肺减容术和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支气管镜活瓣置入肺减容术是目前唯一可逆的、并达到临床应用证据水平的内科肺减容术,具有与外科肺减容术相同的获益,但侵入性更小、并发症和病死率更低,已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指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推荐作为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支气管内活瓣可致靶肺叶不张,降低肺过度充气,最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手术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患者选择、靶肺叶确定以及靶肺叶和临近肺叶间无侧支通气。现已证明,无论异质型或均质型肺气肿均可获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知和积极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相关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烟雾暴露大鼠肺小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超微结构改变及右心室收缩压变化。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组、烟雾暴露1个月(S1m)组、烟雾暴露2个月(S2m)组、烟雾暴露3个月(S3m)组,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右心室收缩压(mRVSP),透射电镜观察肺小动脉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肺动脉组织学改变并测量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34例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频率等临床资料,血细胞分析、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白蛋白(ALB)、肺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FAR),血小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肺功能及心脏功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制造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模型,建模后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28 d,糖皮质激素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8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对比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在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病机制中,不同个体存在不同的表型和内型,针对不同表型和内型的个体化治疗或者精准治疗是目前乃至今后治疗的发展趋势。上皮因子是各类亚型哮喘的重要始动和促进因子,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更好地理解与分析上皮因子的内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气道免疫反应,可能对今后哮喘的个体化治疗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3种典型的上皮因子的特征、功能和目前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33(IL-33)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警报素"作用。研究表明,IL-33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可促进机体的炎症反应,加重肺部损伤。本文就IL-33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研究补充维生素D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重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重度哮喘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2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基底膜厚度(TRBM)、支气管上皮黏膜肌纤维母细胞计数(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重症哮喘在治疗时不仅需要常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还需机械通气纠正严重呼吸衰竭,减少呼吸肌疲劳,降低病死率。机械通气时应用镇痛镇静治疗可以减少人机对抗、减少患者焦虑及烦躁、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本文就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时镇痛镇静策略作一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夜间睡眠中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造成白天嗜睡、疲劳及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损害。索安非托是一种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3月20日批准将索安非托用于改善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而导致的日间过度嗜睡。本文就索安非托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致日间过度嗜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能力水平,明确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是否与COPD认知功能受损有关。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128例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6分钟步行试验的稳定期COPD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OPD患者的认知功
目的探讨Human Napsin-A(N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外泌体hsa-miR-21-5p、血清中hsa-miR-29b-3和hsa-miR-30c-5p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5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特发性肺纤维化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同期体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