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向晚,不怜春思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恋笔纪
  “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那日灯下揽卷,读到此时不由一怔,书卷的微凉顺着温热的指尖,一丝丝一缕缕荡到心湖,氤氲出蒙蒙寒雾来。虽然又是春至,三春渐归,却已然再无大观园中的元春了。
  元者,始也。因着元春,莺歌燕语婉转幽啼的大观园里才容下了一众红楼女儿的传奇,一任她们娇嗔痴缠绘尽风流,花底醉眠也好,月下联诗也罢,那些天真无拘却都与元春无甚关系。
  自一开始,元春便活在别人的艳羡里,恍若随手折下簪在鬓间的花,已然绽满了玲珑春意,风华灼人,却又预示着明日即凋零的命运。但是这万里江山都是皇室的供养,尊荣如此,就算凋零,也是天下女子的向望。
  昔年春日,柳絮漫飞时,薛宝钗立于曼妙绿柳下,素手拂过微暖清风,将心中的不甘与渴望一字一句含笑吟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选秀失败客居贾府的薛宝钗而言,那抹青云大抵便是皇宫了。
  可这样的闺阁秀语若是到了元春耳中,怕是只得她一个微不可闻的叹息吧。青云吗?元春低眉敛目似笑非笑。皇宫从来都是无可回头的深潭,一如沉沉暗夜中屏息潜伏的兽,不知何时便会亮出利爪与獠牙。元春在那里泥足深陷,心有惶惶却无人可说,携了一身端淑风仪,最后徒剩只影寥落。
  再见到祖母与母亲时,她被病重折磨,连言语都不能,只余再也遮掩不住的哀戚,坦坦荡荡地现于人前。贾母宽慰的话模糊传到耳边,元春闭了闭眼才发现纵然心中酸涩,可眸中清泪却少得可怜。分明还是幼时,她只是贾府娇养的小女儿,偎在祖母膝前撒娇弄痴受尽怜爱,可转眼间怎么就到了要独自承担这么多凄楚的地步。
  她生于正月初一,才得了元春之名。贾府千娇万宠出来的嫡长女,怕是连发梢指尖都镌满了矜贵,遑论举手投足间的端淑姿仪。那样的女子,世间能有几人?黛玉之风流,宝钗之端庄,探春之机敏,湘云之英豪,红楼深深处,怕是都画上了元春的影子。
  巧言,令色,华仪,卓思。私以为,凡之种种,细细思量时,总能在元春身上窥到痕迹。在她因着贤孝才德之名被当做女史选入宫中时,她透过缓缓合上的宫门极目望去,长街尽头不过是一片虚无,归乡路已杳杳无踪。
  元春拜别父母时被清泪淌过的睫羽尚还湿润,可属于她少女年华的自在雅逸就此无处可觅。她似初春娇绽的第一枝花,以温驯柔婉的姿态散着诱人的馨香,邀君去怜宠,不为自己,也要为了贾府。从记事时,元春便被精且巧地雕琢着,教导她如何以一身柔弱担负起一族荣华。
  到后来,元春在浩浩君恩下荣归省亲,大观园中美景如幻,府中众人皆以此为荣,喜不自禁,她却坐在银灯金烛下,隔着描画精致的帘子,对着父亲黯然低泣。那时,元春已独掌一宫,加封以贤德妃,当真风华无限。可数年间的辛苦,也只有这两行红泪敢落于父母面前。那个见不得人的去处是他们亲手送她去的,脚下的玉石径幽幽折折,到了宫门口被无情截断,红墙之外的远路一条条,落在怅然远望的元春眼中,也不过是遥遥不知何方的青山一角。
  此身难由己,执事太监扬着尖细的嗓子前来请驾回銮,元春听了不由又滚下泪来。若来时相泣,心中是有喜有悲,到辞别时,那泪水则盈满了无奈与凄然。回到深宫的元春又成了雍容温良的贤德妃,如方才戏台上浓妆重彩的戏子,为了他人做尽悲欢情状。
  自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繁华事易散,渐向末路的贾府因为元春再次有了生机。她起身回宫时心中焦急,却不知从何劝起,只得殷殷叮咛,莫要太过奢靡。她愿耗尽神思,愿骨肉分离,愿深宫寂寞,愿步步为谋,在这天下间的是非地苦苦经营,不过是为了贾府再复盛景罢了。
  可惜,她的一遭辛苦带来的只是拖累。那其实也是一朝得势的常态了,贾府上下一味消耗着元春在宫中带来的赫赫威仪,全无大家子弟的骄傲自持,反而像极了平地而起毫无根基的暴富之家,养出许多浪荡子来。
  寂夜难眠时,不知元春可会惘然,不知进取的家族子弟拖着她深爱的家族走向灭亡。那是独在深宫的她不可触摸却相互依存的家族,当她的双手无力引着它走向尊荣时,那些不曾顾惜她的族人的一举一动都将牵扯着她不可知的命运,拉着她一点点向漆黑的湖底沉溺,再也看不见光亮。
  贾府势弱,元春又怎能善存?虽不是龙争虎斗的前朝,可后宫也处处都是明枪暗箭,其间凶险,实在太过辛苦。
  倦倦一生过得辛苦,元春抛却纷扰红尘重归离恨天时不过43岁,明艳的容颜被雕琢地愈发和婉,君恩尚重,本该是风华尚好的年月啊。
  许是世间事本也是如此,此间荣华正好,眉梢眼角洋洋喜意未落,无妄之灾偏偏降落,让一生辛苦的人不知此生的喜乐苦悲,到底如何安置才好。
  她心中还有未了的惦念,她的幼弟,她的父母,她的一族,沉甸甸的都是写进她生命里的责任。可她分明已撑不下去了,虚弱的手只能放开,把万事全抛。
  半掩的窗送来一缕凉风,一瓣石榴花飘落在她掌中,元春勉力睁了睁眼,凄白的掌心衬着那枚红艳,她只觉得那颜色灼得她的手都痛了。她别过头闭上眼,此生最后一滴泪顺着紧闭的眼眸悄悄碎了。
  元春恍然忆起,当年她还是闺中女儿时,她也曾见过那样一场如火榴花。彼时祖母身体安康,宝玉出生后,元春满心欢喜,待幼弟甚是怜爱,从他咿呀学语到稚子学诗,片刻未曾分离,还曾被人打趣,窈窕少女的长姐竟生出了慈母心。她抿唇含笑,转而更是怜惜宝玉。
  那日她持了书卷,坐于石榴花下,宝玉偎在她身边嬉闹,一片纯然童稚,从枝头悄然坠下的榴花落满了她新换上的石榴裙。她素手捻起花瓣,年轻的面上似羞似恼,却何曾知晓自己此生,如庭中不知何时飘零的榴花一般,再也等不到榴子满枝了。
其他文献
剪一段流光织成锦瑟华年,多少往事都沉淀于时光的沧海中。司马光砸缸救友那年,张氏还在蹒跚学步。她并不知道,十几年后,她的命运将会与这个人人称颂的神童紧紧系在一起,携手相依,白首不离。她的父亲张存是个独具慧眼的人,从那时起便注意到了司马光。  张存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同僚,两人交情颇深,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评古论今。每每会友,司马池总是带着爱子司马光,偶尔也会让他在朋友面前略展才华。看着眼前这个聪明
期刊
六珠是珠鳖鱼一族的首领,世人都道珠鳖鱼可解疠病,神奇无比。却不知唯一拥有此功效的鱼只有一尾,那便是集日月精华、养天地灵气的珠鳖鱼首领。人间凶险复杂,为保族人安宁,六珠设下法术,使人类入不了他们栖息的水泽。  山中幽静,不知岁月更迭。所谓过犹不及,正因为葛山澧水的灵气甚重,所以千百年来这里不生草木。可是不知哪年哪月,一株兰草的种子随风飘摇落在了澧水中。彼时,六珠正慵懒地顺着水流游荡,美丽的小尾巴扫起
期刊
红红草莓酱: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王雨要做海贼王: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身在课堂心在厨房:真羡慕那些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学习的人。  云朵是颗糖:真理掌握在吃早饭的人手里。  我何必说谎:早饭我唯一不吃的两样东西是午饭和晚饭。  爱吃海鲜的海子:我有一个梦想,面朝大海张开嘴,所有海鲜都免费。  papi酱也是一种酱:人这辈子有
期刊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  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  何处是归程?脉脉斜阳满旧汀。  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自恋苹花住一生。  —清·冯煦《南乡子》  一场雨淅淅沥沥,许是下了很久,一点一声愁。江南才子冯煦久坐窗前,任由它点点滴滴随阶而去。而后他轻轻阖上眼,回忆排山倒海般涌来,长歌未尽,斜阳未暮,余温散去之余,落笔成叹。  建业城西,茅舍竹篱,安放着一颗沉寂的心,此间无关世事纷
期刊
陈与义出生时,大宋洛阳城的杏花飘零如雨,陈府后园里的池塘里落着厚厚一层碎白。他天资聪颖,幼时便有神童之名。虽极富文采,却温润恭谦习文刻苦。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此后仕途顺风顺水。  只是年少多闲情,所担的又是一个闲职,为官三年后他便潇潇洒洒地辞了官,邀几个知己好友成日里吟诗赏画,好不快意。  那是陈与义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北宋末年的洛阳城,不管城外时局如何动荡不安,城内的杏花依然和着花影里的美娇
期刊
晨雾缭绕的山林间,一条石径曲曲折折地通向山中,粗衣布衫的晚唐诗人杜荀鹤踏着露水慢慢走来,他走得很慢,仿佛在听鸟鸣,在感受风的轻拂,然后在“风暖鸟声碎”的吟咏中继续行走着……  杜荀鹤出生时虽家境贫穷,但也勉强被送入私塾读书,所幸他天资聪颖,学问极好。年少的他心有壮志,索性离家外出求学。红尘之大,天地之广,终于让他敞开胸怀漫游其中,但生不逢时却是他无法左右的。  彼时正值战乱频起,社会动荡不安,一路
期刊
她和西施在同一个地方卖艺。她们是当地弹琵琶最好的两个女子,只是行事作风大不相同。每次都是西施第一个弹奏,因为容颜倾城,总能吸引人们前来围观。而她却一直在帷帘后面默默等待,每次最动人的曲子都是出自她手,令人如痴如醉。只是她不肯露面,因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一天,她弹琴时发现一位公子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都盯着西施看,唯有那位公子自始至终都轻合双目,静静等着听最后一支曲。她对这位公子一见倾心,那公子似
期刊
那天,蔡州城的瑟瑟秋风宛如哀歌,在人耳际轻旋。  颜真卿阖目静思,内心一片清明,等待最后的时刻。人生浅短,匆匆易逝,岁月飘摇间他已至古稀之年。再不是当年潇洒远游的意气少年,再不是锄奸讨逆处事果敢的平原郡守,更不是一杆翰笔写诗书的颜氏鲁公……  老了,老了,连过往都老了!倘若重回那时多好,他还是心无旁骛的十三郎,终日独坐书房,读书学字。墨香萦绕,窗轩向阳,偶有微风轻拂,日光便在宣纸上投映出斑驳树影,
期刊
漫漫人生路上风景无数,谢方端的少女时期正如娇美的春日,阳光和煦,白云飘逸,每一缕春风里都夹杂着淡淡的喜悦。生于书香门第的女孩仿佛被春风吻过的花,格外芬芳。小小年纪的谢方端最喜欢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喜欢在一行行文字间徜徉。  谢方端幼年丧母,常随父宦游,她聪慧善读,少时跟父亲学声韵,长大后喜爱工诗填词,出口成章。  父亲在朝为官,任所不停变换,一家人便随父亲在不同的地方流连辗转。谢方端的年少时光大多是
期刊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在游历张家港时随手题下的一联,如今还镌刻在梅花堂里伴随着有关于他的传奇流传后世。  那该是怎样的传奇呢?江阴故居里,他的雕像风雨不动地立在那里,身躯伟岸,眉眼坚毅,目光仿佛穿过重重岁月,仍在追寻还未抵达的远方。后人仰望这个名唤徐霞客的男子,心想这便是他了,那个朝代的独行客,那段岁月的遗世者。  徐霞客出生于晚明仕宦之家,尽管出生时家族已不复往日辉煌,可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