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与健康的七个误解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从小就听说过一种观点: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大,表明体质越好;若没有“月牙”,则说明健康状况不佳,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指甲虽小,名堂不少,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昵?指甲的某些形态真的是疾病的表现或征兆吗?
  指甲上“月牙”越多、越大,表明体质越好。
  真相:“月牙”的数量、大小因人而异,与体质无必然联系。
  要厘清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指甲的结构。指(趾)甲是皮肤的附属器,学名为甲板,相当于角质层,生发于甲母质。新的甲板由甲母质不断产生,并向前生长。
  人们通常所说的“月牙”,是指(趾)甲与皮肤相邻处呈新月状的淡色区域,学名为甲半月,是远端甲母质的“终端”部分。人们能透过透明的甲板看到淡红色的甲床与淡白色的甲半月。甲半月一般在拇指(趾)最明显,其他手指或足趾上的甲半月常常部分或全部被近端皮肤所覆盖,并非不存在。
  甲半月的数量、大小与角蛋白的生成速度有关,如同人之高矮胖瘦,存在个体差异,不是疾病的特异性体征,与个人体质、营养状况也没有必然联系。不过,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均可影响甲板的生长速度。老年人的甲半月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老慢支、神经损伤、多发性骨髓瘤、艾滋病等患者可出现甲半月变小或消失。少数情况下,可出现甲半月变大的情况,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指甲近端皮肤局部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等有一定关系。
  指甲变黑,肯定是得了灰指甲。
  真相:指甲变黑,可能患有灰指甲、甲下出血、甲母痣、黑色素瘤等。
  指甲雖小,毛病不少,这些毛病里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灰指甲了。常常有患者在就诊时指着指甲上的一条黑线问:“医生,我是不是得灰指甲啦?”其实,这种甲黑线和灰指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灰指甲是指(趾)甲的真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指甲发黄、变黑、变厚、浑浊,可在不同指甲之间、共同生活的人群中传染,可通过局部真菌镜检确诊。
  若指(趾)甲突然出现非线性的不规则黑斑,且没有变黄、变厚,应考虑甲下出血可能,经皮肤镜检查可确诊。
  若指(趾)甲上出现从根部到边缘的纵行黑线,则可能是甲黑素细胞活化、甲母痣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切不可置之不理或自行盲目用药。亚洲人黑色素瘤好发于肢端,而甲黑线是黑色素瘤早期最主要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指甲上有横向凹痕是贫血的表现。
  真相:出现甲横沟的原因多样。
  指甲上出现的横向凹痕在医学上称“甲横沟”。甲横沟出现在单个指(趾)甲,多见于创伤、局部炎症或神经性损害。若甲横沟出现在所有指(趾)甲,且在拇指(趾)甲上最明显,甲中线处最深,则往往是急性系统性损害的表现(医学上称“博氏线”),如药物反应、心肌梗死、麻疹、腮腺炎或肺炎等。产生甲横沟是由于甲板的生长暂时受到干扰,沟槽与指甲近端皮肤间的距离与甲生长障碍开始的时间有关,深度和宽度分别与干扰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甲缘长倒刺,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
  真相:指(趾)甲边缘长倒刺,其实是由皮肤干燥所致。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手部保湿与护理,即可改善。指甲上出现透明竖纹,是因为体质不好。
  真相:有些指甲表面可出现细微的竖纹,只要指甲红润、平整,无其他异常,就是正常的。
  指甲上出现白色小点,是白癜风或体内有蛔虫的表现。
  真相:指甲表面出现的白色小点通常由轻微的甲母质创伤(如美甲操作或外部挤压所致的细小损伤)引起,并非白癜风的表现,也并不提示体内有蛔虫。若白点逐渐增大,则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
  指甲上有小凹洞,是骨质疏松或缺钙的表现。
  真相:指甲表面出现多个点状凹坑,状似缝衣服时手指上戴的顶针上的小坑,在医学上称“顶针样改变”,可能是银屑病、斑秃、湿疹在甲板上的表现。
其他文献
我是一位“资深”慢性荨麻疹患者,不发病的时候动如脱兔,发病的时候草木皆兵。  2012年5月16日晴  今天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天。我过32岁生日,朋友们约着一起吃海鲜火锅给我庆生,我们吃着超大份的海鲜套餐,不亦乐乎。突然,我觉得身上隐隐作痒,越抓越痒,然后身上、脸上、手上出现许多形状各异的红色肿块,抓哪儿哪就肿起来,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胸闷、呼吸不畅。当朋友们把我送到急诊的时候,我已全身红肿、呼吸困难
旅行途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腹瀉之苦,特别是在夏秋时节。因此,许多人将黄连素(盐酸小檗碱片)放入旅行小药箱,用于预防和治疗腹泻。这样做科学吗?治疗:针对某些细菌感染  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脑膜炎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具有一定作用,可在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除细菌外,黄
胡鸿毅  中医药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学科,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医药在改善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几度辉煌、几度风雨,中医药发展迎来最好时代  中医在过去的岁月
很多食物发挥着药食两用的作用。“药食同源”是古人在发现食物和药物中总结的智慧。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说:“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这类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偏性、四气五味,除了提供基本的营养外,还具有治疗功效。常用祛湿食材  ● 茯苓 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水肿及脾虚食少便溏。  ●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功效,
儿童时期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还对其一生的健康有着深远影响。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既可以保证孩子日常的咀嚼活动,有助于全面摄取各种营养,保证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发育,又能为正常语音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维护面部美观,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家长在引导孩子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帮助孩子维护口腔健康方面担负着什么样的重任?本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添加剂”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眼中的“敏感词”。平时挑选食物时,总会被标注“无添加”的产品吸引,认为它们才是最健康安全的。这种概念是否科学?食品添加剂值得“谈之色变吗”?  要分清: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剂  根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例如我们熟知的防腐剂、色素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中成药和西药两大类。这些中成药和西药常含有类似的成分,如中成药中多见麻黄碱,西药中多见伪麻黄碱。我们将这种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统称为含“麻”感冒药。  含“麻”感冒药可以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黏膜肿胀,缓解流涕、鼻塞、打喷嚏等不适,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含“麻”感冒药对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有影响,下列6类人应慎用。  1.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麻黄碱
炒四素┋ 做法 ┋  素雞切成方块(同炒豆腐干形状)备用。蘑菇、胡萝卜、青椒洗净,切片备用。炒锅中放入胡萝卜片,点火,放1汤匙食用油煸炒,1分钟后加约50毫升开水、1汤匙生抽、1汤匙牛肉酱。放入蘑菇、素鸡翻炒,盖上锅盖,约5分钟。收汁后放青椒翻炒30秒,出锅,装盘(青椒富含维生素C,不宜长时间加热)。┋ 营养特点 ┋  素鸡的蛋白质含量与猪肉相当,钙含量可与牛奶媲美(100克素鸡中的钙含量约等于3
古方  生姜煎(宋《太平圣惠方》)  组成:生姜半斤(研取汁),人参四两,白蜜十两  制法:同以文火熬成膏  服法:每服一匙,热粥汤调下  主治:益气、健脾、开胃  (古法一两约合30克)  改良做法  家庭真验方  改人参为党参,价廉物美  党参切段,用粉碎机研末;生姜切片,便于取汁  用榨汁机榨取生姜汁,和党参一起煎煮,蜂蜜后入收膏  成品生姜膏,可用粥汤冲服,就这样吃滋味也不错  方解:生姜
大肠杆菌是一种寄居于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过量增殖、移居到人体其他部位或人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时可能引起疾病,属于条件致病菌。  大肠杆菌是一个大家族,拥有众多血清型,其中既有安分守己的“良民”,也有穷凶极恶的“坏蛋”。那些能引起人类发生胃肠道感染的血清型菌株,被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主要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