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围手术期雷珠单抗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trj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Lucentis)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围手术期应用.方法 68例(6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依据虹膜新生血管分布等级评估病情,同等级随机原则分别进入2次注射组及1次注射组,每组34例.前者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前1周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并术后1月第2次注射;后者仅一次手术前1周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所有患者均行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参数:波长561/659 nm,曝光时间20 ms,反应光斑2~3级,治疗量(810.67 ±112.27)点.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监测虹膜新生血管复发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房水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4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4,CD44)水平并测量眼压.结果 2次注射组及1次注射组抗青光眼手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复发例数:术后3个月复查分别为3例和5例;6个月为6例和4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3,P1=0.17;t2=2.29,P2 =0.14);9个月两组均未发现新增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3周眼压为(9.87±3.17)mmHg(1 mmHg=0.133 kPa).眼压控制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前者为(13.38±4.71) mmHg.后者为(14.09±3.80) mmHg(t=1.83,P=0.12).CD44水平:前者为6.83 mmol/L后者为7.19 mmol/L(t2.01,P=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围手术期1次或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对于创造有益手术条件非常重要.对眼压控制后的C44表达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所致的玻璃体积血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大量玻璃体积血收住我科治疗,术后经吲哚菁绿眼底造影确诊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者21例(21只眼),观察术后的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5只眼(71.4%)。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视力≥0.05的患者所占比例有明显增高(9.5%到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