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技校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着工匠精神在我国再次发掘,技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存在巨大缺失,本文结合工匠精神内涵,从分析技校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寻求培养技校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内涵、措施;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出彩中国人的重任,同样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肩负着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摆在首位,不仅要培养学生内心笃定、精于细节的习惯,更要让学生在文化的传承中获得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和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敬业。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目标追求,它以产品为牵引,培养一种专注精神,让人用心用脑、专心专注,努力把品质做到完美的精神。
  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也就是必须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的精神。
  创新。工匠精神强调执着、坚持、专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绝不等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其中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这意味着,工匠必须把“匠心”融入生产的每个环节,既要对职业有敬畏、对质量够精准,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活力,也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
  二、培育技校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是中国行业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需要。目前,中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国制造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制成品不少都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的“三低”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从产品竞争力看,国内市场急需的部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则长期依赖进口。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历程中,需要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不懈努力,而全国每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人,是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生力军,所以培育技校生的工匠精神是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说到工匠精神,我们总会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坚守,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辈出、品牌辈出。企业强大的秘诀是不断传承宝贵的工匠精神。而在我国虽然具有“庖丁解牛”、鲁班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是生产不出精品和提供完美服务的。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还会对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受负面影响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又负面地影响到企业产出好品质的产品,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是技校自身发展和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需要。目前职业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原因很多,从自身看一个重要内因就是目前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重视涵养学生工匠精神,让其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的育人原则,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市场培养技能过硬、素养较高的各类技工,是职校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用工匠精神涵养学生,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四是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的需要。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市场经济出现的违规违法和不道德现象,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失为一剂“文化良方”。我们必须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消解劲吹多年的浮躁之风。职业教育中如果涵养好学生的工匠精神,待他们一旦走进工厂、社会,便会释放更多正能量,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这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培养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措施
  1.营造精神环境。精神环境的营造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這种精神环境包括3个方面:一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就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包括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以及办学策略等,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学风等方面。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己任,理应帮助学生树立“技能”的信仰,坚定技能就业与技能成才的信念。二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技工院校普遍重视以技能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三是师德氛围。尽管技工院校不存在传统的以人身依附为主导的师徒关系,但师生关系仍然是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为此,技工院校教师理应成为工匠精神的现实载体,以身说法,向学生展示“技能成才”、“技能成功”良好形象,激励学生刻苦學习技术技能,献身技能事业,使工匠精神由抽象转变为现实,推动工匠精神的“心传”过程。
  2.熔炼育人机制。技能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业的成败不再是以分数高低以及升学与否为评价标准,而是以是否达到学校学业标准、市场就业标准、国家技能标准为评价标准。培养技工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改变“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评价方式,营造以“技能”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达到技能要求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从而达到工匠精神培养的目的。具体方式可以采取“改造学习方式”、“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和“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体的就业与职业指导”等。其中改造学习方式系从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技能的目的出发,引进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并教会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在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目前,技工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及顶岗实习制度,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推动了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就业所用的“三所对接”。
  3.推动创新教育。技工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尽管技工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不以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为主要任务,但并不能否认技工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能力。由于技能教育的优势,反而有利于技工院校开展以技能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从工作实践来看,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主要有3大阵地:一是课堂教学;二是第二课堂,如学生自主建设的学生创新社团、学生与系部教师充分结合的技能俱乐部、校园创新活动周、科普与专业前沿讲座、四新实物与知识展、以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手工艺制作竞赛等;三是创新创业基地,以服务学生创新与创业活动为宗旨,选取具有市场价值的真实创新与创业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与市场的高度对接,在帮助学生实现创新价值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磊,西南大学,中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
  [2]《中国教育报》让“工匠精神”在职校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战无不陈军舰所在的机修班有34名员工,肩负着企业各装置40余台大型机组和1700余台机泵的维修重任.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这是机修班成立之初面临的现实困境.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在肿瘤患者中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对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50例PICC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日前,作为2014年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的一项重大成果,《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正式发布,旨在为会计师们提供职业判断的指导,并鼓励两岸四地会计师组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刚刚过去的春季糖酒会上,随着首届德国啤酒论坛的盛大举办,进口啤酒展商的表现愈发吸引眼球;在消费领域,近年来进口啤酒也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以及中产阶级的青睐.无论是
着眼未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强大的科技体系将成为新型经济体系形成及发展的
碧色寨火车站位于蒙自县城北面10公里的草坝镇碧色寨村山梁上,是我国境内建立的最早一批火车站之一,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次年通车,是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车站建筑规模宏
期刊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煤矿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煤矿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In the new period, the ideological and p
目的:探讨系统化整体护理用于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3例,常规
本文从内部审计项目的角度分析企业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重要性,选取对审计项目质量影响较大的四个方面,即审计成果运用方面、企业价值增值方面、审计项目流程方面、管理创新方面